關於故鄉的冬至生活故事隨筆

  編者按:提起冬至,很多人會想到吃湯圓和火鍋。可此文的作者,卻想起了故鄉。

  故 鄉 的 冬 至

  今日冬至,又激起了我心中對故鄉思念的漣漪。故鄉的人,故鄉的物,還有那些極富情趣的事,歷歷在目,倍感親切。縈繞心頭的離愁,時時會爆出回家的衝動。母親您的身體還安好?

  記得小時候每逢冬至,母親就會為我們做水餃,或者做一種我們大西北人在冬至才吃的叫“杏皮疙瘩”、“貓耳朵”的麵食。

  母親在那裡忙,我們幾個小孩子異常活躍,嘰嘰喳喳圍著母親轉,母親也不嫌煩,看著我們把東西弄得亂七八糟的樣兒,她總是笑著用粘著麵粉的手指在我們臉上輕輕點上一下,算是責罰,而我們幾個互相望著對方臉上的小白點,嘻笑著跑開了,笑得那樣燦爛。這哪裡是受到了責備,分明就是讚賞,心裡的那份甜就像是灌了蜜一樣,幸福到了極點,巴不得讓母親再點上一次。那份情,那種趣,終身都無法忘記。所以,冬至這個節氣從孩提時就深深地印在了心裡,成了我成年後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無法抹去的情節。

  冬至這天,整個村子都浸在一種令人振奮,又無法言語的幸福和歡樂之中。聽聽這種最純樸的聲音吧!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爛耳朵沒人管”;“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數九歌等。孩子們一遍遍唱著,笑著,追逐著,那種氣氛染得大人們也情不自禁地唱上一兩句。唱出了歡樂,唱出了期盼,唱出了無限的喜悅和幸福。

  似乎人們把期盼和幸福都寄託在節日氣氛裡,這個節日快樂,日子就有盼頭,生活就有滋有味,所以,既便是遇到不開心的事,也要先把心事放一放,收拾好心情把節過好。平日裡省吃儉用,過節卻毫不吝嗇,“寧窮一年,不窮一節”。

  “冬——果,賣冬——果!”那種拉著長調的吆喝,猶如古人筆下的綿綿詩語;又如山間細流脈脈的清泉;感覺還有點像蒙古歌手的長調,親切又令人神往。

  冬至前後就能聽到這種帶有磁性的叫賣聲,全村所有的孩子們敏感的神經就像被刺了一樣,興奮不已。很快就能聚在一起,把賣冬果的小商販圍個水洩不通,眼睛直溜溜地盯著筐裡的冬果,早饞得流口水了,然後跑回家纏著大人來買。

  在這城市中怎麼也感覺不到那種情懷,

  故鄉的那些溫馨記憶就越發令人嚮往,能在瞬間使人陶醉,滿心窩窩的甜,就像心底盤下了柳樹根鬚,永遠也無法抹去。

  作者:祁連山雪

  公眾號:南粵作家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