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綠色散文3篇

  感悟綠色散文 綠色的感悟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經常與花草樹木打交道,這在喧囂的城市裡,是很令人羨慕的。我卻不敢苟同。這個想法一直困擾著我,使我經常陷入莫名的苦惱之中。日子就這麼昏昏沉沉地過著。

  七月的一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樣,例行公事地去公園裡巡查,走到公園南門時,後背上已經汗津津的,我就近找了個樹蔭,靠在大樹邊,悠閒地研究著進進出出的遊人。我注意到一對老年夫婦一邊說著什麼,一邊向我走過來。我低頭看,想大約是我帶著工作牌的緣故吧,就直起身打算繼續我的巡查工作。這時卻聽一個蒼老的聲音:“哎!姑娘,問你點事。”我一轉頭,是那對老年夫婦。出於本性的,我一笑,問道:“老伯,什麼事?”他指指老伴說;“她的眼睛不太好,想問問你能不能摘朵花聞聞味?”我用眼睛的餘光瞟了一下老婦人,心裡一驚,不知為什麼她的眼睛微微外翻,白茫茫的,但是又不像個盲人。我雖然是個苦惱的人,但我不麻木,我登時明白了老人的用心。眼光一轉,衝著老人輕鬆地說:“好吧。我也聞聞味。”

  我俯下身子,摘了一枝花,往自己鼻子上一湊,順口說:“真香!”其實,我知道這種花根本沒有特有的香味。我把花遞到老婦人手裡,老人家用鼻子聞了聞,說:“嗯,是香啊。多少年沒聞到這種香味啦?”她把臉轉向老伴,用那雙白茫茫的眼睛看著身邊的老伴說:“我不是跟你說過嗎?小時候放羊,我們就挖茅草的根嚼著打發時間,有時候不尋思就連葉子也吃了。就是那種葉子的味道啊!”“是啊,是啊!”老人應和著。“象你說的,別地方的草帶汽油味,只有這裡的草才有新疆味,綠色、天然。”說著,他衝我點點頭,還狡詰的眨了眨眼睛。

  我站在樹蔭下,還是笑盈盈地看著。我的心卻象受了這樹蔭的影響,一陣陣返出涼意。我每天在院子裡走過來走過去,從來沒有在意過花的香,草的綠,水的清幽,陽光的燦爛。這些在他們的眼裡卻是如此奢侈、如此珍貴,寄託了老人對生活的熱愛,對家鄉的情思,對童趣的追憶!

  看著老人互相攙扶著遠去了,我在心裡輕輕嘆了口氣。我一直在追逐著幸福,現在才發現幸福是如此簡單。忙碌的工作中,孩子的吵鬧中、媽媽的飯鍋裡、爸爸的教誨裡,無一不滲透著幸福啊!甚至每天從夢中醒來,開啟窗,對著陽光伸個懶腰也是幸福啊!

  一伸手,幸福就被我攬在懷中。

  幸福竟是如此簡單!

  感悟綠色散文 綠色生命的讚歌

  植物的生命力是世界上最為頑強的生命力,值得讚揚與褒獎。我們細心地觀察會看到這樣的奇蹟存在,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感慨與啟迪,讓我們感覺自愧不如,羨慕植物的生命力之頑強不息,耐力十足,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仍然生存著,展示著它的魅力,展示植物生命的存在。這就是我們欣賞大自然時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自然的神奇韻味所在,感悟人生的重要意義,激發我們的生活激情,促進我們更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積極能動性,以便更好地生活下去,為人生增添魅力,為有限的人生注入無限的激情與活力。

  例如,不管遊覽黃山親眼目睹“迎客鬆”真實容顏的人,還是從圖片畫面欣賞懸崖峭壁上這棵迎風而立的“迎客鬆”,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記憶,心中為這棵頑強不屈歷經風霜的蒼松而讚歎,稱讚其生命之強大,其生存能力之強大。蒼松紮根在狹小的巖縫中,生存環境之惡劣,地理位置之險惡,自然氣候之差,雨水的缺乏……但迎客鬆,依然頑強地與大自然抗爭,竟然生存下來了,而且長成一株盤天大樹,獨立崖頭,成為黃山的一奇觀,讓人欽佩讚歎不已。大漠深處,長年的乾旱,氣候之惡劣,但仍然有植物生存。這些植物憑藉著自身的能量頑強地生存著,展示著其生命的價值;在戈壁灘上,可以說是無法生存的環境,仍然有植物紮根在這樣的環境中,用自己的淡綠證明生命的魅力無限;如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可以說是絕地,萬物難以生存的境地,它分為旱季和雨季兩個季節,但是仍然有一些特殊的植物在這裡生長,以點綴荒蕪的原野。雨季來臨,那些富有生命力的種子,在雨水的滋潤下,迅速生長,以最快的速度繁衍生息,用綠色的生命把沙漠復活,乾旱季節它們忍受著異常的困境,而等待著機會,期盼雨季的到來,重新開花結果……

  所有的植物均有這樣頑強的生命力特徵,為了生存而奮鬥,只要條件具備,就會不失時機地展現自己綠色的魅力,展示生命的價值。我曾經看到一個特殊的境況,一粒楊樹籽隨風飄落在一座三層樓房的瓦縫中,那裡根本不是植物生長的地方。但是,這棵小楊樹確異常的頑強,利用那瓦片下的空間,藉助天空的雨水,溫馨的陽光,竟然成長起來,幾年的時間長成茶杯粗細的樹木。房子的主人幾次上房欲砍伐倒這棵楊樹,但最後還是不忍下手,把這棵生長在不是地方的樹木留存下來。夏季乾旱時節,楊樹的葉子幾乎乾枯,但是一場雨水過後,小樹又恢復了原來的鬱鬱蔥蔥的景象。這讓人想到另一個問題:綠色生命的頑強精神與毅力是何等的驚人,那種魄力,那種倔強的個性多麼值得人類學習啊!

  溫室內是無法孕育盤天大樹的,襁褓中的孩子無法適應狂風暴雨生活環境的。只有在風雨中歷練的人,才能勝任時代賦予的重任,擔當起社會發展的職責,推動社會向前邁進。我們要學習植物頑強不屈的精神,以不懈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價值,展示自己的魅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理想。

  感悟綠色散文 與超山的綠色約會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小時候在老師帶領下,常常誦讀了唐代賀知章的《詠柳》詩,從此對綠色充滿了深深的愛意。

  我從小喜歡綠色,常常會把綠色與生命聯絡在一塊,因為綠色是孕育生機的顏色,是給人帶來希望和靈動的顏色。大自然的綠,給了我們靈氣。每每見到綠色,心中就有一種撕不斷的情結。見到綠,常常會如痴如醉。面對綠色,我們總會從心頭升起一片希望,伴著遐想不由自主地遊進那綠色的生態海洋之中;有時閉上眼睛,似揮手盪漾在湖上,好一個悠悠的清涼世界。

  六月,隨同事們一塊去餘杭超山,尋訪當地正在舉辦的楊梅節,雖然探梅的時節快過,雖然只能採摘枝頭剩餘的紅顏梅子,雖然有點掃興的味兒,但見自己浸入了一片綠色的風景之中,不免也是快樂無限。

  天下著細雨。超山似被染在一口綠色的缸裡,綠色的竹、梅樹、楊梅樹、山鬆渾然一體,似畫家在一張淺灰色的畫紙上潑上一團綠,濃得讓人發醉。

  超山的綠是和名人連在一起的。走進景區,迎面看到的是仿塘棲運河古橋而建的風雨橋,橋上由已故金石大師吳昌碩先生的勁書“超山”二字,剛勁有力。吳昌碩的墓靠在一片綠草茵茵的山林邊,浸染在綠色的草木中。昌碩先生的墓不大,但十分大氣,就像他的人品一樣。昌碩先生出生貧寒,但聰慧過人,十歲餘就嗜好刻印,22歲中秀才,53歲被舉薦為縣令,但他不戀官場南下淅江和上海,寧願過著貧窮的生活,70歲出任西冷印社社長,他一生倡導廣收博取,把書法、詩、畫、印熔為一爐,成為我國近代著名的金石書面大師,被日本人譽為唐之後第一人。先生生前喜歡超山的山景和綠色,與綠相伴是他的夙願。他的墓為超山增添了又一道風景,是超山張揚風帆的一張名片,據說這樣的故事如果書寫出來,可以用紙鋪滿超山。望著墓碑,我不禁對大師的功德和他留傳給這個世界的珍貴藝術而驕傲,在山地裡摘了野花編成花環,輕輕地放在墓碑前……

  超山的綠是和名石、名人壘在一塊的。你瞧,在那綠茵茵的斜坡上,伏著用石琢成的北斗二十八星宿。那石挺立在綠草之上,有大有小,有方有圓,有稜有角的和凹凸的,形態各異,寓意深深。超山的綠,和著農家的詩意,野趣濃郁。據導遊介紹,都市裡的新郎和新娘常常會擇個吉日前來聚一宿,享受綠色畫卷中的天倫之樂。超山的綠也是與四季的名木果樹連在一起的,抬頭望,路邊、林邊、山腳邊、山腰邊、山頂,到處都是果樹。梅花樹、楊梅樹、水杉樹、桃樹、蘋果樹、桔子樹……月月凝綠,把超山編織成一張綠色的畫卷,詩意盎然。

  走在超山的景區裡,只覺得天地被那郁郁青青的山崖襯托著,染織著,似乎哪位畫家不小心打翻了一桶綠色的染料,塗出一片醉人的綠色。石階邊流著淙淙的山泉,似在輕輕地唱著山歌,從各種果樹的根邊流過,綠瑩瑩的,站在邊上,感受到了一種綠色的誘惑。路邊的綠草叢中,爬動著幾條黑色的蚯蚓,它們在為這片綠色錦地耕耘,瞧,那身上的黃土還沒***葉上的水滴洗乾淨呢?綠草邊上,透出幾條小小的黃花、紅花,伴著綠色,呈現出一派鮮活的景象。

  細雨停了,超山的綠慢慢地變得鮮亮起來。徒步卸下雨傘,只見超山的四周如黛色一片。沿山間的石徑上上下下,頓覺詩意叢生。風拂動頭頂的樹葉,那躲在綠葉上的小水滴驟然落下,如下雨一般,晶瑩得像珍珠,有點綠瑩瑩的亮。沒有撐傘,水滴在頭上、臉上,只覺得無限的涼意和快感。我似乎也被染進了綠色,成為為超山上的一份綠意而興致勃勃。

  在綠色的梅林中,我們踏在由竹葉鋪就的小路上,伸著脖子尋找餘剩的楊梅,享受免費賞梅的滋味,那種樂一旦俘在心頭來,就顧不得腳上的皮鞋遭殃了。我們咬著被雨洗過的楊梅,只覺得那種酸甜透射著全身。

  “採梅嘍,冒雨嘍。”一群姑娘唱著歌,穿著綠色的雨衣穿行在梅林裡,似流動的一片雲彩。

  當我們從綠色的梅林裡走出,我們發現不少姑娘和小夥的胸前都染上了紫紅色,那是饞嘴流出的梅水沾上衣服上了,天然地透出了一條條胸花,笑聲不絕,在這綠色中亦成為一道迷人的風景。

  滿山的雲霧從林子裡升起,悠悠的,夾著一層青黛色,似乎那成片的綠已凝固在一塊,怎麼也分不開來,它們在山頂上,滾動著,晃動著,在雨後的斜陽中波動著。淺綠、暗綠、深綠……猶如大海上的水波漣漪,不斷盪漾開來。這樣的美景是多麼讓人留戀。

  超山的綠是那樣的絢麗多彩,超山的綠讓人一醉再醉,就像喝了醇酒。啊,超山的綠,你是詩的化身、畫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