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善良的散文隨筆推薦

  善良與品德兼備,有如寶石之於金屬,兩者互為襯托,益增光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關於善良的散文隨筆,供大家欣賞。

  :回憶善良

  時間讓回憶變得很美麗,讓現實變得總是很殘缺。不高興時,想起的總是以前的美好、現在的不好,然而這對比並沒有產生我們期望的美麗,反而讓人滋生出莫名的哀愁。這或許是我想的太多?或許是世界變化太快?又或許自己並不是一個滿足的人?

  你腦子有問題是某人的評語,相信生活中的你並不陌生這句話,它常常從我們所熟悉的某個人的口中脫口而出。一切都是在變,其中有你有我,這變化從我們的周圍漸漸浸入我們的身體。自己不滿足,總希望對自己好的人再對自己好一些,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高,冷不丁的會冒出這樣一句話"得不償失",一會兒好,一會兒不好的。說我們有毛病的人,不理解我們在期待什麼;他***她***也不知道世界的變化是為了襯托哪種不變;更不理解我們多變與不變之間的天平是什麼做就的。

  今天王蒙的《善良》,卻讓自己有了揪心的感覺。在看看現在還有多少人去懂得?在他們的眼裡這個世界已全然是弱肉強食的空間,至於善良似乎離他們太遙遠了。“如果要生存就應當比別人更邪惡”“拒絕善良,也不向往善良””為了金錢善良是可以出賣的”為什麼他們不想著自己要比別人更有能耐去變得強大呢?他們說我也應當變得邪惡,那樣他們或許會更聽話些。為什麼你們要懼怕的是邪惡而不願意和平的與善良同行?氣氛變得緊張難道是你們想要的嗎?我承認這世界很複雜,邪惡更是無處不在,不過這點理解多半是聽人說的,一路走來,覺得身邊的人多是懷著善意與我相處的,或許是我經世事不多,沒有他們看到的多。

  :揮霍善良

  中國人是有著善良的傳統的。中國歷史上一種歷久不衰的行業“乞丐”的存在,一方面反映出中國社會存在的許多社會問題,一方面也從反面襯托出中國人善良的傳統。至於利用他人善舉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現象,不是今天才有的。可是大肆揮霍中國人幾千年來積聚的“善良資源”當屬時下的特色社會。

  幾千年來,無論男女老少,只要一隻破盛具,一根棍子,就可以步行千萬裡,可以走遍所有有中國人的地方。雖然乞討也有被拒絕的現象,但畢竟是少數。否則就不會有再去乞討的了。古時候人們沒有公共概念,但是大戶人家基於精神需要也常有佈施舉動。許多地方的災年,因為富人的佈施少死了很多人。

  歷史進入近代,國人有了公共概念。為公共事業捐獻成了一種時尚善舉。雖然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國人對於社會主義的偉大嘗試——公有制一度曾經杜絕了“捐與乞”。捐,因為國人僅夠維持生命勞動的報酬與國家代表勞動人民佔有財富的方式而基本消失;乞被稱為給社會主義抹黑。但國人傳統的善念卻未因此消失。

  改革開放以來,國人的觀念漸復理性。可是這種脆弱的理性很快就被慾望抵銷了。伴隨著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現象的加劇,不擇手段攫取財富成了時尚。國人道德觀念經受著空前的衝擊。不知從何時起,善舉成為世人訛詐財富的物件。可是國人秉承著“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的傳統理念。沒有人注意到善良也是一種資源或者不敢表達珍惜“善良資源”的觀點。無限制地揮霍“善良資源”被國人視為一種傳統道德的弘揚。即使是在“善良資源”危機的今天,由於位卑言輕我曾經寫過的幾篇如《被***的善良》、《疲勞的善良》、《善舉與社會問題》等提醒國人珍惜“善良資源”的文章,也沒有引起國人的注意。

  面對須要幫助的人國人的善念空前地麻木,如果說有人被搶劫,旁觀者顧及個人的安全不施援手的話,可是許多力所能及的善舉也漸漸在國人的視野中消失。病躺在路旁的人無人過問,被車禍中逃逸者丟下的受害者無人援手,跳樓自殺的人圍觀者不是積極救助,而是用話激其快點跳,來滿足好奇心……值此種種,國人幾千年積聚下來的善良傳統轉瞬即逝。類似南京“彭宇案”的現象被媒體廣泛報道後,雖然引起一些國人對於這些現象原因的關注,可是仍然沒有多少人就這種現象的根源做深刻的探討。當然一種社會現象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比方說,管子就曾經說過:“倉廩實而知廉恥”,貧富分化的加劇,社會保障體系的缺失都是“彭宇案”的深刻社會根源。然而,我們對於社會“善良資源”的無節制揮霍也是其重要的根源之一。

  伴隨著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體現出來,我們的政府與國人不是積極地完善與促進完善社會體制,而是以國人的善舉來彌補這種缺陷。以致於善念在國人的心目中漸漸消失。見義勇為的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現象,頻頻出現。前些時候,網端報道一個特種兵軍官,因為見義勇為被歹徒打傷。可是行凶打傷助人軍官的歹徒就是得不到法律的制裁。因為沒有人願意出面作證,都怕歹徒事後報復。氣憤之餘,我們也不能簡單地譴責那些不敢作證的百姓。一個特種兵的現役軍官都拿歹徒無奈,平民百姓要是得罪了他們哪裡還有活路。此種現象反映出我們國家對於證人的保護缺乏完善的機制,對於打擊報復打擊力度太弱。表面上打擊報復常常僅僅是一種傷害案件,其實這是對於法律的公開挑戰。所以國家應該出臺打擊報復罪,嚴懲打擊報復的犯罪分子。

  除上述因素外,司法機關的公信力的嚴重削弱,也是民眾不敢履行義務的重要原因所在。但凡敢於橫行鄉里的,大多與當地權貴有著微妙的關係。說白了都有其保護傘。中國不搞司法獨立,所謂法官獨立辦案不過是個幌子,在D絕對領導下的司法機關,如何抵禦來自領導階層的壓力!取證過程,常常成為協助嫌疑人逃避法律懲罰的掩蓋罪證的過程。即使真的認真取證了,以現有體制證人是誰,如何做證都會很快傳到嫌疑人那。這種背景下,證人即使受到報復,在當地想討還公道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路人皆知,在時下中國保密已經成為笑料。尤其是那些不必因此承擔任何責任,又不被重視的“保密”內容,更沒有人去追究。

  國人不愛管“閒事”,與社會對於善舉的不尊重存在著密切的關係。病倒在路邊的,還是被車禍逃逸者傷害的,不用說直接將其送往醫院。就是打電話報警,事後家屬也很容易得知報警者的具體資訊,常常追上門去訛詐。不但家屬不相信與報警人無關,就是警方也常常懷疑報警人,甚至沒完沒了地審查。影響其正常生活不說,還會給報警人今後的生活帶來許多障礙。而報警人要是因為行使公民義務而遭受不公正待遇救助警方時,基本上是得不到幫助的。

  直接送醫院就更慘了,連家屬帶警方都不相信你與其無關。多年前我的一個老師,因為幫助一個病倒在垃圾堆旁的老人,被其兒女訛詐,弄得個家破人亡。雖然多年後這個老人在臨死前向醫院的醫生道出真情,還了這位行善舉的老教師清白,可這位老先生至死也沒有得到被訛詐去的鉅額所謂醫藥費。因為受不了被救助老人兒女的長期騷擾離他而去的妻子與兒女***當年孩子還都小,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老先生的妻子帶孩子另嫁了***再也回不到他身邊。當初先生也報警來的,可是交警說: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去扶人家?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替人家交醫藥費?因為沒有人為我的這位老師證明人不是他撞的,送那個倒在垃圾堆旁的老人上醫院墊付醫藥費都成了“罪證”。事情被澄清之後,老人找到當初處理此事的交警部門,警方推說辦案民警已經調走,具體情節不清楚,需要調查。後來又推到法院,法院要交警部門出具證據,交警部門又以種種託詞不給開具,直到這個做善事做得家破人亡的老教師離開人世,都沒有能弄出個結果。這種事現在已經屢見不鮮了。“彭宇案”現象,是這種社會問題長期激化的結果。

  汶川地震,全國人民慷慨解囊。最初這本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善舉。可是災民得到救助了,許多民眾的感情卻再一次受到傷害。本單位一個老師,家境並不富裕,節衣縮食在第一時間捐出一個月的工資給紅十字會,可是單位被市裡分配捐款任務時是按名頭攤派的,學校把這位老師的捐款收據交上去,上邊說不經過市裡捐的不算數,還得再捐一份。在為本地的一次水災送捐助物資時,一位在民政部門工作的朋友告訴我,民政部門就盼哪裡受災,一有受災市裡就會強行攤派捐款,民政部門的獎金與參與指揮救災的市各級領導補貼就會很優厚。大災大捐,大補;小災,小捐小補。小時候聽說GCD的會多,GMD的捐多。現在看來後來者居上。

  每年本市所有事業單位職工,包括教師都得列行捐一份“雙日捐***兩天工資***”,據說是救助下崗職工與貧困戶的。可是筆者生活中的下崗職工,包括喪失勞動動力沒有任何親屬除低保外沒有任何經濟收入的九十來歲的老嫗都沒有得到救助;還有一份是為殘疾人捐的,網上一位同仁說他們那也年年有這種捐款,他的學生家長就是殘疾人,除了在道邊修修自行車,沒有任何收入。時不時地還要給城管交上點費用,殘疾人證遞上去就被扔回來,說在他們那不管用。你要是不交,就把你的攤子裝車強行拉走。甚至有的地方殘疾人都成了竊取“善良資源”的工具。某些地方的黑惡勢力,把殘疾人放置鬧市行乞。殘疾人風吹日晒趴冰臥雪,要來的錢絕大部分都被操縱他們的黑惡勢力霸佔去了。這些殘疾人隔一段時間就更換一批,被更換的都哪去了不完全清楚,可是有的的確是死了。如此惡劣的行乞條件,一天十幾個小時席地行乞,很少看到這些行乞的人吃什麼午飯,不死也好不到哪去。本市這些現象至今仍存在,民政局不管,公安局不問。他們可曾得到我們給殘疾人捐的錢只有天知道!每人一百多元的捐款也應該有千餘萬元,平均到每個殘疾人,比本市職工的平均工資還高呢。怎麼還會有乞討!

  每年的捐款只有捐款數,沒有支付帳目。一位私企老闆因為政協委員的身份,每年都要與市領導下去走訪送溫暖,可是送出去的錢還不及他們幾個隨行的老闆所捐的數目一半,全市事業單位職工的捐款派什麼用場沒有人知道。2008年中國是世界上人均國民收入第106位,人均只有3300多美元。可是這一年三千多美元在貧富分化極為嚴重的中國,有多少是“被增長”!中國富有階層佔據了社會絕大部分財富,他們中的許多人寧可花鉅款養“小密”買“寶馬”開到街上草菅人命,也不願意回報社會。汶川地震時捐款的富人寥寥無幾,捐得多的大多是港澳臺的富商。到是工薪階層節衣縮食慷慨解囊。可是工薪階層能蘊含多少“善良資源”夠我們社會如此揮霍!

  國人中但凡行善舉的,多半得感覺被施捨的人比自己生活差,並且差很多。善舉成為一種心理滿足國;另外就是自己的捐助真的幫助了自己想幫助的人。如果讓行善舉的感覺到自己都不如被捐助者甚至僅僅比被捐助者強少許,善念就會被自悲感所取代。最重要的還是後者,如果讓捐助者知道哪怕是懷疑自己的捐獻沒有幫助到要幫助的人,行善的念頭會頓消。在這種情形下,要是再被強制捐獻,不但善念會感受到被愚弄,還會滋生強烈的反感。文化水平低文明修養差的甚至會因此報復社會。公共設施被破壞,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民眾心理強烈不滿的體現。對於中國社會“善良資源”的過度揮霍,已經產生極大的負面效應。對於中國文明觀念的破壞,更是難以彌補的。

  :與善良相遇

  善良與醜惡在一個山谷相遇。善良渾身是傷,滿臉憂鬱。醜惡衣冠楚楚,洋洋得意。

  “喂,善良老兄,你總是視我如同仇敵,說我是小人***,說你自己是君子,可是你怎麼如此狼狽不堪呢?哈哈,依我看,你還是跟著我走吧!”醜惡對善良說。

  “我就是死也不會與你同流合汙。”善良冷冷地說,找到了一塊地方坐下來休息。

  醜惡也在善良旁邊坐了下來。

  “咱倆不是同樣坐在一起了麼?有什麼不可以同流合汙叫呢?”醜惡說。

  “你到這山谷來是為了逃避人們的懲罰,而我呢,是來躲避人們的報答,當然,也是來休養一下創傷。”善良說。

  “哈哈!報答!人們把你報答得滿身傷痕,流離漂泊,居無定所。儘管你見義勇為,助人為樂,儘管你寧可人負你,你決不負人,只管奉獻,不求報答。這難道不是對你的懲罰?”醜惡說。

  “恰恰相反!我這滿身傷痕,其實正是人們對你,也就是對來的懲罰。只不過人們往往被表象所迷惑,把我誤認為你,才使我受到誤傷。但人們總是有嫉來如仇的天性的。一旦人們看清了你和我,他們一定會讓我流芳百世,而讓你遺臭美萬年的!”善良說。

  “但願世人永遠不辨善惡!”醜惡說,“我儘管作惡多端,然而我去善於偽裝。我喜歡殺人,但我善於暗箭傷人,借刀殺人:我明明恨他,我卻常常用甜言密語去吹捧他;我貪得無厭,卻常常有一副無慾無求的說教;我的勇武不是去征服強者而是去欺負弱者;我最討厭雪裡送炭卻喜歡落井下石頭;我不喜付出卻嗜好索取;我寧可我負人不許人負我;我。。。。。”醜惡喋喋不休地炫耀著自己的本領。

  正在此時,忽然出現一群人,他們將善良各醜惡團團圍住。

  “哪個是善良,那個是醜惡?”醜惡指指自己,又指指善良。

  “不對,我是善良,他是醜惡。”善良反駁道。

  “到底哪個是善良?哪個是醜惡?”頭領說,“我們要把醜惡抓回去斬盡殺絕,讓善良坐在金飾的寶座上,接受我們真誠的膜拜。”

  “你們看他滿身傷痕,正是他作惡時被人們捉住打傷的。”醜惡說。

  “不!我追逐一夥盜賊,並奪回了他們盜走的寶物,不料卻被盜者誤認是我偷竊,因而打傷了我。”善良說。

  “天哪,你們到底誰說的是真的?”領頭的面對善良與醜惡,糊塗了。

  正在這群人是非難辨時,醜惡向人群射來一支支暗箭,人們倒下了。醜惡急速地逃遁,善良留下來救治傷者。

  善良終會登上金飾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