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麥茶的散文文章

  大麥茶是中國、日本、韓國等民間廣泛流傳的傳統清涼飲料,把大麥炒製成焦黃,食用前,只需要用熱水沖泡就可浸出濃郁的香茶。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大麥茶

  那天,與來自江蘇的朋友閒聊,他說大麥可熬茶喝。我當即震驚,亦格外羞愧----為自己的孤陋寡聞。

  友人為我的淺陋而竊笑,說,《本草綱目》早有記載:“大麥味甘性平,有去食療脹、消積進食、平胃止渴、消暑除熱、益氣調中、寬胸大氣、補虛劣、壯血脈、益顏色、實五臟、化穀食之功。”他還說大麥茶可治小便淋痛;治麥芒入目;治老人煩渴不止、飲水不定、舌卷乾焦;治水氣病;夏季清暑熱;治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咽喉部膿腫。

  我不禁訝然不已。

  幾百年來,永昌南靠“橫亙萬里、遙接終南、四時積雪如砌玉、昔霍嫖姚擊敗匈奴”的祁連山,仰仗被匈奴呼為天山的祁連雪水,由東南“轉澗口”導源入雙屹石扇,怒濤驚流如蛟雲神物,形成永昌古八大景之一的“南峪龍騰”,下而成河,首入金龍之頭壩,次而分支,依次折流至胸腹,灌溉九壩三溝和下十堡的數萬畝良田沃土。另一路雪水自西南入“大河口”,從西山水關出水磨關,如雲似川,進壩入溝,駐地成泉,為種植大麥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

  永昌地勢高險,氣候涼爽,風多雨少,陽光充足,土地性剛而燥,需要山水且灌以糞,澆水施肥兩不誤。而大麥的適應性強於其他農作物,抗旱乾熱的能力強,生長週期不過90余天,很符合永昌獨特的自然環境。

  《永昌縣誌·乾隆版》清楚記載:“物產,谷有:大麥,白黑兩種。”

  小時候,帶糠皮的大麥只是牛、馬、羊的抓膘飼料。每至冬季,天寒地凍草枯樹禿萬物蕭索時,家裡儲存的草料中,大麥是必不可少的,而人卻是極少食用的,偶而,也有老人碾一小袋大麥糝子夾雜在主食裡。以大麥為茶飲料之事是經年不知的。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永昌原野,大麥遍佈。春播一粒種,澆三兩遍河水,請老天爺風雨普照,短短三個月的生長後,秋天,沉甸甸的一地穗子是滿目的金黃,啤酒大麥漸次坐上了經濟主產業的位置。家家戶戶“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多攜妻帶子寄居城市,與城裡人並肩考驗下一代的智商,為城市的高樓大廈揮灑辛勤的汗水,為城市快速吞噬田地推波又助瀾。

  大麥,在啤酒花中一粒粒殞落成泥;種植大麥的信心,在啤酒企業的沉浮中此消彼長,廉價了再廉價,升值了又升值。

  耳聞大麥可當茶喝,卻是頭一回。即刻從老家帶一袋大麥,一粒粒飽滿圓潤的種子,薄薄的外皮包裹著金燦燦的果實,依友人教授之法,用文火慢工細細炒熟,麥粒便由淺黃一點點變得金黃,隨即呈焦黃色,隨之,麥粒中沁出淡淡的麥香味四溢了,在這香味中加入適量清水沸煮。片刻後,即聞得一股濃濃的麥茶香味四散沸騰成鵝黃明豔的茶湯分外誘人。舀一碗晾涼了,品嚐,滑過舌尖浸入味蕾的是獨特的甘醇谷香味兒,咂咂嘴兒,深深地回味,是略帶了咖啡熟豆的香氣,卻無咖啡的苦澀,亦無咖啡的興奮劑之效。

  網路真是個好東西,是這個時代特有的百科全書,也是學識淵博的好老師。登陸百度查證,原來,大麥茶在新疆和江蘇兩地由來盛行,亦稱麥茶,且風靡日韓。韓國稱菩提茶,是流行於中、日、韓三國的一種茶飲料。大麥茶在歐美也被當成咖啡的替代飲品,美譽為“東方咖啡”,難怪來自江蘇的老友扼腕長嘆,念念不忘哩。

  喝大麥茶不但能開胃,亦可助消化,還有減肥的作用。大麥茶主要用於消溫解毒,健脾瘦身,清熱解暑,去腥羶,去油膩,助消化,潤膚烏髮。茶味甘美清香,營養豐富,風味獨特,清熱解毒。大麥茶不含茶鹼,咖啡因,單寧,不刺激神經,不影響睡眠,不汙染茶具,不汙染牙齒。

  在韓國餐館裡,與烤肉同時提供的免費茶飲就是大麥茶。

  冷飲具有防暑降溫之功,熱飲具有助消化、解油膩、養胃、暖胃、健胃的作用。長期飲用,能收到養顏、減肥之功效。

  大麥茶屬於粗糧。粗糧中的膳食纖維素可調整消化吸收功能,從而延緩營養物質的吸收。膳食纖維素還可產生飽腹感,避免攝入過多的熱能、脂肪、碳水化合物,有防治肥胖的作用,無任何副作用,而好處卻不少。

  唉,大麥茶呀大麥茶,真是相見恨晚哪。不說了,眼看太陽當空,河西原野收穫的新大麥顆粒飽滿地收倉入庫了,我該去拿一些新鮮的大麥,慢工文火細細炒制一番,熬製片刻,即能飲用豐年新收的大麥茶嘍。健康美白是女人永恆的話題嘛,呵呵,以免下次見面又遭友人竊笑啦!

  :大麥茶

  女友夏青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一定要喝一喝大麥茶,那感覺,就象一縷絲綢般的溫柔滑下食道。聽得我一愣一愣的。

  隔了很久,我才在一家韓式菜館裡與大麥茶不期而遇。它盛在一隻薄薄的白瓷茶盅裡,飄著暖人的熱氣。在寒氣乍起的季節,我對這淡琥珀色的液體好感頓生。

  大麥茶散發出一種類似糧食被烘烤的香氣,讓人聯想到圍著爐火聽鄉村搖滾樂的溫馨。又因為沒有茶葉的微苦清澀,喝起來少了許多品茶的清寂。在暮色四垂時分,一壺飄香的大麥茶,竟讓我喝出了幾許閒敲棋子落燈花的況味。

  自此,大麥茶便成了我心中若有若無的惦記。

  隨後,新搬進我們辦公室的李姐一語驚醒夢中人。她說你怎麼不喜歡喝水呢?我望望天天空著的水杯說,我不渴!李姐向我歷數了多喝開水的種種好處,我也想起書上曾說一天至少要喝8杯白開水,再說女兒本來就是水做的,便對著李姐水汪汪的眼睛說,就讓大麥茶培養我多喝水的興趣吧。

  我終於在街上尋到了大麥茶。黑褐色的飽滿麥粒在塑料包裝裡顯得憨頭憨腦的。我把大麥茶裝進玻璃茶罐,當眼光透過乾癟的枝條跳躍到辦公桌上,罐子裡的大麥茶便閃爍出豐收時節的光澤。我還特意選了一隻淡藍的磨花茶杯,左右端詳一番,心頭便滋潤起來。

  我的大麥茶延長了每個人在我桌前停留的時間。他們總要認真地舉起茶罐問,這是什麼呀!我從實交待。接著就會被追問,喝了補什麼?老實作答的次數多了,我便起了惡作劇的念頭,神祕地說,補氣養顏解酒保肝益智減肥。誰料對方眼睛一亮,笑著抓了幾粒大麥茶“咯吱——咯吱”直嚼得我目瞪口呆。

  守著罐大麥茶,卻一直沒能找到第一次喝它的溫情。麥粒被水一泡,黑黝黝地浮在水面上,不小心喝到了,就象嘴裡飛進了一隻小蟲。有時候前腳衝好大麥茶,後腳就忙著工作了,猛然想起來喝,大麥粒已經腫脹,像一隻只小甲蟲跌在杯底。日復一日,茶杯茶罐宛若是隔岸的風景,終日與我茫然相對。

  後來我又有機會坐在了與大麥茶初相遇的地方。茶盅白若凝脂,茶水泛著淡金色。沒有小甲蟲般的大麥粒,沒有人來人往的繁忙。牆上裝飾著印象派畫匠的靜物與風景畫,光與影的明麗背景中,大麥茶的淳樸清香撲向我。我疑惑地發現大麥茶依舊恬淡依舊芳香,依舊在暮色裡散發著謎一樣的詩意。

  我虛心向服務員請教,怎樣才可以沏出這樣好的大麥茶。服務員迷惑地說,有時侯煮,大多時候是用開水衝的。

  我無法再失望,因為大麥茶的味道與一切絕招祕方無關,就像一切事物的美好,都是貼近著一定情境才應運而生的。一旦脫離了特定的時空,我們便會發現,信手拈來的美麗,原來只不過是熟視無睹的平庸。

  :醇香大麥茶

  今天特地從超市選購了一袋大麥茶,說也奇怪,第一次喝大麥茶時,感覺很香,這種香又區別於現代工藝的香,是那麼本土,自然,陽光。

  還記得那天,老張上班,隨即用他從家帶來的超大水壺泡了一壺茶,很神祕地讓我拿個杯子倒一杯,喝了一口,很香,但不知什麼。綠茶,紅茶,咖啡,這些詞逐漸閃過,都不像。問他,就是不說,問旁邊的老高也不告訴我。後來才知道這是大麥茶,然後問了一些人,稍長年齡的人居然都知道,為什麼我不知道,大家給了我一個詭異的笑。

  據說,我國民間歷來有飲用大麥茶的習俗,它不僅消渴,還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營養成分,從古至今深受農民喜愛.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雖然當時糧食非常緊缺,但生產隊裡,總不忘在收割大麥後上交公糧時,留下近百斤大麥,洗淨晒乾,然後炒熟,等到夏天泡茶飲用。

  現在,生活條件寬裕了,那種糧食計劃著使用的年代已成為永遠的歷史,為了享受那個時代喝大麥茶的喜悅,上班前,帶上大麥,給同事們泡上一杯,等到口渴時,喝上幾口清涼幽香的大麥茶,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