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難懂的散文

  散文和小說,它們共同的特點是玉想瓊思,巨集觀博識,妙喻珠聯,警句泉湧,諧謔天生,涉筆成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我不穿旗袍好多年

  這些日子以來,我一直想寫一篇小說,小說的題目是《我不穿旗袍好多年》。可我不知道該安排怎樣的故事給小說中的女子,不知道該如何讓她可以安然地讓她不穿旗袍。也許當成散文來寫會好些,這樣可以免去繁瑣疼痛的情節,說不定還可以省略一些追求與輕喟的嘆息。有的時候,過程並不那麼重要,有個結局就好。

  那麼就許我用最平淡的語言來訴說,如同訴說一枚葉子脈絡漸紅的憂傷。也許寫到後面我會無端地疲憊,會啞然失語。也許你會覺得索然無味,心會漸次地遠離。其實,人生就像一首沒有寫完的詩集,短暫的始終是美麗。此刻,我在聽一首老歌,大概讀我文字的人都知道,我是個喜歡懷舊的女子。在不久之前,我曾經跟一位朋友說過,每一首歌都記載著一段回憶,回憶的是曾經邂逅的人和事。我無數次地想過,給那些讓我滋生感慨的老歌寫下故事,疊印在靈魂某個柔軟的角落,溫潤我一生的情懷。今日我只想訴說我的旗袍,我感覺它在冥冥中作出召喚的姿態,讓我再賞舊時的美。其實,我已不穿旗袍好多年,我不知道這種感覺是否在預示著什麼,可偏生叫人非落筆不可。雖然我沒有生花的妙筆,沒有如流的思緒,亦沒有婉轉的情節。只是雋永綿長的回憶,不需要錦繡的過程,不需要繁華的辭藻,只需平淡真實的訴說。春暖花開時,我漫無目的地將旗袍翻檢起來,連同前塵舊事,那些遠去的日子、簡短的細節蘊涵著令人思量的味道。

  我穿旗袍,不是因為我有柔美纖細的身段,不是因為我有輕盈曼妙的風姿。我只是喜歡,就像喜歡秋天的味道,喜歡月色的清寧。我雖在江南,卻未必有江南婉女動人的才情,沒有清麗絕俗的氣質,也沒有靜影沉碧的古典風韻。我只是喜歡在湖畔的楊柳下輕巧地穿行,喜歡在黛色的天幕間淺吟低唱。倘若浪漫些,添幾許江南的煙雨,在若有若無之間縈繞難以言說的情懷。平實些也好,一縷午後的陽光將身影拉長,看我穿旗袍閒懶的心事。舊日時光裡許多的細節,現在想來質樸平凡。讀書的時候,我喜歡看秋夜的月光。穿一襲淡色的旗袍,披一件白色的開扣線衫,清風明月多好的詩情,照見我清瘦孤獨的身影。涼風習習,沐著無邊的月光,懷揣一本宋詞,漫步在校園的青徑。來來往往的同學都與我擦肩而過,那時的心沉靜得可以聽見一枚葉子落地的聲音。悠藍的燈光,流瀉在青翠的草地上,柔軟而輕盈。宿舍裡傳來低低的簫聲,學生時代,都是有夢的年齡,心總是那麼的清澈與純粹,連惆悵都帶著陽光。每個人都擁有一段翠綠年華,又有誰會忘記那青蔥的時光?懷想從前,錯過的總是比珍惜的多。

  我穿旗袍,漸漸地穿出一種風景,這風景屬於校園。白色的梅,他們這樣喚我,有一段時間,我很喜歡別人這樣的喚我,自有一種清絕與傲然。偶爾也有幾個女生,試著穿旗袍,在校園的林蔭小道行走,卻總是不如我這般自然。他們說,我與旗袍有一段塵緣,這段緣,可以維繫一生。我不知道我與旗袍是否真有一段前世之約,不知道今生會有怎樣的宿命等我。在花月沉香的日子裡,晶瑩的露珠打溼青春的夢。那時的我,總幻想回歸古代,在楊柳依依的河畔踏青,在雕花的窗櫺背後嘆息。而我的旗袍,也總是在無意間暗合了我古典的心境。也常常慵人自擾,在浩渺的天地間,落得一懷孤寂與落寞。我穿旗袍,與潺潺的流水無關,與啾啾的鳥聲無關,與風月無關。只是覺得柔軟,覺得舒適,那淡雅的色調讓我貞靜、安寧。旗袍我喜歡淺藍色,明淨流動,可以消融我的骨骼。就好像喝茶,我喜歡茉莉的清香,啜飲一杯,可以酥軟我的身子。偶爾打身邊掠過的流雲,會在心底浮過縷縷的沁涼。當感覺清靈的時候,夢境也會隨之徜徉。在夢與醒之間,我明白,許多動人的美麗都會隨春光消逝,沒有永遠。而今想來,那樣的生活叫人好不留戀。可無論我怎樣留戀,都是徒勞,因為,再也回不去了。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懷舊這個詞,略帶消沉的色彩。當一個人總是回憶昨天,那他的今天只怕是過得很疲倦。其實,今天也會成為昨天,也許幾年後,回頭遙望,那時會覺得今天原來這樣的多姿。多年來追尋的結局,原來早已有了答案。

  旗袍不曾遠離,留給我的依然是無言的背景。似乎誰都知道,穿旗袍需要修長柔美的身段,沒有流動的線條,就不會有優美的韻致。我的旗袍,大多都是縫製的。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布料與顏色,找裁縫去量體裁衣,這是個略顯繁瑣的過程,可我覺得自有一份完美。我曾經是那麼的追求完美,也因這份追求被淚水潮溼過多愁善感的心。日子久了,漸漸地,只剩下一種簡單的姿態。可旗袍依舊帶給我優雅的閒情,更多時候,我穿旗袍,邂逅的是一份平靜,是秋荷般的心事。一襲旗袍,任月光灑落我的小屋,桌上有一盤殘棋,閒置的紫砂壺,花瓶裡有幾枝梅花。我就端坐在小樓上,看如水的月光,流瀉在每個黑暗的角落。我在無聲無息的月色中的清靜,連思緒與意念都顯得多餘。我曾經說過,多情的是那水中的月,而不是那望月的人。可無論經歷過怎樣的心情,看過多少的秋月春風,最終都會迴歸平靜。也許時光偷走了許多生活的細節,可我依然可以憑藉櫥櫃裡各式的旗袍,憑藉一些印象,憑藉一些痕跡,尋回被遺失的片段。更多時候,我願意在平實的生活中,積累令人感動的一切。

  有人說,穿旗袍的女子,倘若覓不到一個可以為之情深的男子,哪怕她心懷錦繡,哪怕她風姿萬種,也不過是一抹孤獨的風景。這句話,它在無意間令我暗自惆悵,心生酸澀。我曾經與風一樣的男孩擦肩而過,錯過手牽手在陽光下漫步的溫暖,錯過沁涼的柔情,錯過單純的快樂。那只是花開與花合的過程,隨著四季的更迭而悄然隱褪。我相信緣份,所以從來都不曾去尋覓,儘管生命中還有許多短暫的邂逅,卻換不來刻骨銘心。其實,我並沒有一顆高傲的心,並沒有太多奢華的願望。我自認為禁得住世俗中紛呈的誘惑,我自認為我經得起平淡的流年。我只是個平凡尋常的女子,只想找個同樣平凡的男子,擁有一份簡單淡定的生活。只是這個男子,他要給得起我一生的安穩。可他如何繞過這萬千的紅塵,將我尋覓?不去強求,學會隨遇而安。我穿旗袍,從和暖的春季,一直到秋涼,只是孤單的背影。

  突然有那麼一天,走在擁擠的人群中,發覺身著一襲旗袍的我與這個世界竟已格格不入。這種感覺從來未曾有過,那個瞬間叫我好生落寞。不禁問自己,究竟是我不適合旗袍了?還是旗袍不適合我了?廿多年來,一直都在苦苦的尋求一種心儀神往的生存姿態,方才不至於荒廢了這僅有的一次人生。可這些年來,我仍尋不到結果,也許待我將旗袍擱置起來,才會漸漸清醒這其中的緣由。也許旗袍註定只是一種孤獨的風景,這風景有些遙遠,有些落舊,像極了黃昏。沒有什麼可以值得讓人執著一生,其實,不是沒有,而是不會。歲月的風霜會慢慢地一個人的鋒芒消磨殆盡,連同最純淨的青春夢想,哪怕這夢比落花還輕,比心還軟。久居塵寰的我已經沒有輕盈的身段來穿出那份清新流動,沒有一顆晶瑩得不蒙塵的心來醞釀江南獨有的毓秀與悽婉。無力支撐這種美,不再敢去碰觸。我不穿旗袍,穿了會心痛,我不想心痛,我本平庸。

  旗袍無語,說不定它願意被我封存,這樣就不必沾染太多的塵痕。原以為這一生都會穿旗袍,不同的式樣與顏色,有如我不同的年齡與心境。我彷彿在鏡中看到自己穿旗袍的身影,短暫的瞬間,便呈現出生命的剪影。在人生況味的背景底色上,旗袍多了些成熟的風韻,我也會慢慢地變老。我曾假如過自己能在瞬間老去,那樣就可以免去紛繁的一生,無論是離合還是悲歡。可那只是假如,我的假如從未成真。可此刻,卻猶恐時光流失得太快,因為我再也沒有多餘的青春可以消耗了。還是塵封起來吧,連同往事,更多時候,我寧願回憶。回憶是一種古老的美,不會因為年華而褪色,不會因為歲月而流失。我不穿旗袍,旗袍不合我的身段,我的心境不合旗袍。明月照不見我因穿旗袍而孤獨的身影,也照不見我寡歡的心情。我不能放下紅塵,放不下在重樓深閨處吟哦嘆怨的心事,不能挑盡燈花不成眠。寂靜的夜,倚著窗子,我聽見月光流淌的聲音,卻又了無痕跡。

  明月還在中天,我不穿旗袍,已有好多年。情緣有限,盟誓無憑。也許我與旗袍的這段緣份不能維繫一生,那份不問滄桑的諾言也暗自藏於心底。有限的情緣又豈止是旗袍,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會有終結的時候。聚散無定,誰才會是誰滄海桑田的家?經年如水的平淡,在得與失之間,自有一種悵惘,存在於繼往的時日之中。最是這無端的回憶惹人疲憊,由來如夢的不是旗袍,不是往事,而是我漸行漸遠的情懷。我不穿旗袍,這樣我可以更平庸,尋常的人生,才會幸福。我的確已經啞然失語,不知你是否感到索然無味。我不再訴說,我已不穿旗袍。趁這個春暖花開的日子,我開啟被時光封存的衣櫃,看見垂掛在衣架上的旗袍,一件件,清雅柔美,碧如水,明如玉。那些過往的情節如同淡墨在紙上淺淺地暈開,原來,我穿旗袍,已有好多年。

  :自在心

  讓我們放下肩上沉重的布袋,放下生活的包袱,忘記應該忘記的,留住可以留住的。如果你曾經有過鋒芒,那麼在刺眼的陽光下,請你遮掩,不要再去揮舞利刃;如果你曾經有過暗傷,那麼在寧靜的月光下,請你掩藏,不要輕易揭開晾晒。既然都是舊事,就應該塵封在古老的角落,不被人打擾。讓它們湮沒在歲月的長河裡,經過時光的磨礪,幻化為一沙一礫,不顯山,不露水。

  是到了該放下的時候了,做一個清淨的人,一葦渡江就可以抵擋人世的滄浪。陶淵明在南山修籬築巢,從此南山成了庸庸世人所神往的地方。其實這裡很簡陋,只是能夠以最近的距離和大自然擁抱。一年四季,花木遵諾而生,守約而死。又是秋深,草木皆枯,唯有菊花,枕著秋霜開在東籬,不招搖,不嫵媚,安逸而素淡。

  你是否有過,因為一章字、一幅畫、一首歌,或是其他,對某個未曾謀面的人,而心生牽念?也許你並不想記掛,可一份感動已經碰觸了心絃,迫使你總是會不經意地想起。甚至在夢裡還有過幾次邂逅,可儘管如此,你還是不敢輕易打擾。因為,許多的人,許多的事,夢著就好,倘若貿然去喚醒,不但驚擾了別人的平靜,更且攪亂了自己的安寧。

  也曾想過,剪一段夢中的記憶,織一件緣分的衣裳。只是這世間,不是所有的緣分,都恰如心意。就像一件你心愛的衣裳,穿在身上未必合身,可命運不是量體裁衣,它不能順應你的時候,就只好容忍它。有時候,選擇與寂寞為伍,讓偶起波瀾的心,漸漸地轉至一泓清澈而明淨的水,也算是修煉到某種禪境了。都說寂寞是情至深處而生出的一種悵惘,一個愛上寂寞的人,或許會厭倦風霜的世情,但是絕不會逃避自然山水。我們應當相信,這世間真有這樣的人,對營營名利視而不見,卻為山林的一朵無名野花,而心動不已。

  只有心,將萬千風景裝進心裡,無論你身處何地,都可以看到明媚的春光,可以折柳寄情。一顆弱小的心,可以裝下整個世界,我們做不了活佛,不能開悟,卻可以在心裡,看清真實的自己。也許我們不能卜算過去,無法預知未來,但是現在的一切,就意味著曾經與將來。做一個豁達的人,學會在山中插雲,水中栽月,在狹窄的天地間,海闊天空,在亂世紅塵裡,獨自清涼。

  是的,一個人的心,該有多麼的遼闊,可以擱得下永珍雲煙。日月星辰、高山流水,都藏在人心深處,每個人都可以用心去感悟世態,造化桑田。當季節的蓮,無法不隨時光零落時,也許只有心中的蓮,可以不分四季,盛放如初。這不是一種夢境,而是一種無量無邊的禪境。一顆聖潔的心,可以蓄養萬物,容納一切。迷惘的時候,就採擷一朵蓮花,以她的潔淨,會慈航普度眾生,所以我們不必擔心,會在廣袤的蓮塘沉淪。

  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心可以清如明鏡,而我可以在鏡前,看到自己兩鬢的華髮.還有老去的容顏,並且不會心生感嘆,而是平靜待之。我亦希望,有一天,我坐在雲崖水畔,垂竿閒釣自己的影子。哪怕忍受一生的寂寞,也願意,因為這只是生命的澄寂,而靈魂卻充實豐盈。那麼就這樣做安靜的自己,讓牽念的人,依舊放在心裡,不去驚擾。哪怕有一天在夢裡,為某個渺小的感動,淚流滿面,醒來後,也要假裝一切都不曾發生過。有些人,有些事,註定只能在夢裡相逢。

  就讓我做一剪閒雲吧,沒有來處,不知歸途,在寥廓的蒼穹飄蕩。有緣的人看見我,將我寫入詩中,描進畫卷,編進夢裡。無緣之人,就這麼擦肩,擦肩吧,擦肩並非是無情,而是讓緣分走得更久遠。

  江南就像一個夢,這個夢輕輕地落在每個人的心間,使得我們在有生之年,為這場夢而痴心不改。我自問是個清淡的人,卻依然無法逃脫夢的糾纏,為了一場杏花煙雨,為了一剪庭院月光,便揹著簡約的行囊,走在青石鋪就的小巷。

  來到水鄉江南,是為了圓夢,這夢就像是前世未了的宿願,在今生必然要以一種痴情的方式來完成。無論是人與人之間的際遇,或是人與風景之間的際遇,都是因緣註定。我們聽從於宿命的安排,將情感交付出來,愛著世間萬物,也被世間萬物所愛。王維是那個將生命託付給山水禪佛的人,他在空靈的詩韻中,看白雲靜水、清風朗月。

  :人生是一壺禪茶

  後來才知道,茶在眾生的心裡,有不同的味道。那一壺用靜水煮沸的新茶,在茶客的脣齒間迴繞,品後有人似覺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風。

  茶有濃淡,有冷暖,亦有悲歡。用一顆俗世的心品茶,難免執著於色、香、味,則少了一份清淡與質樸。茶有了萬千滋味,甚至融入了世事與情感。用一顆出離的心品茶,便可以從容地享受飛雲過天、綠水無波的靜美。

  茶,源於自然,汲日月精華,沐春秋洗禮,從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的靈性。茶可以洗去浮塵,過濾心情,廣結善緣。所以懂得品茶的人,也是一個願意讓自己活得簡潔的人。始終相信,禪是一種意境,有些人用一生都不能放下執念,悟出菩提。而有些人只用了一盞茶的時光,就從永珍紛紜中走出,綻放如蓮。

  人生有七苦,眾生流落在人間,是為了將諸苦嚐盡,換來一味甘甜。繁華三千,但最後終歸塵埃落定,如同夜幕卸下了白日的粉黛裝飾,沉靜而安寧。光陰彈指而過,當年在意的得失、計較的成敗,都成了雲煙過眼。任何時候,彼岸都只有一步之遙,迷途知返,天地皆寬。

  《心經》雲:“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一切隨緣,一生隨緣,方得自在。”一個過於執著於此生的人,不適合修行。一個痴迷於因果的人,亦不適合修行。茶有佛性,尤如碧雲淨水,幾盞下腹,心頭便了無閒事。所以修行之人總喜歡將日子浸泡在茶中,拋棄雜念,證悟菩提心。

  天地沙鷗,我們微如芥子。不讓自己驚擾世界,也不讓世界驚擾自己。人出生的時候,原本沒有行囊,走得路多了,便多了一個包袱。而我們如何讓世俗的包袱,轉變成禪的行囊。只有用一顆清淨依止的心,看世態萬千,方能消除偏見,在平和中獲得快樂。

  茶有四德,慈悲喜捨。所謂雲水禪心,就是在一盞清茶中,品出生者必死,聚者必散,榮者必枯的真意。須知任何悲傷都是喜悅,任何失去都是得到。一個人對自己慈悲,才是對萬物慈悲。

  時光若水,無言即大美。日子如蓮,平凡即至雅。品茶亦是修禪,無論在喧囂紅塵,還是處寂靜山林,都可以成為修行道場。剋制慾望,摒除紛擾,不是悲觀,不是逃避,只為了一種簡單的活法。安住當下,哪怕是一顆狹小的心,亦可以承載萬物起滅。

  世間一切情緣,皆有定數。有情者未必有緣,有緣者未必有情。隨緣即安,方可悟道。茶水洗心,心如明鏡,一個人只要看清楚自己,即可辨別無常世界。意亂情迷時,大可不必慌亂。靜心坐禪,明天會如約而至。春花依舊那樣美,秋月還是那麼圓。

  《金剛經》雲:“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無須為了註定的悲劇,選擇感傷。但也不能為了將來的圓滿,停止修行。品茶,是為了修心,在無塵的淨水中徹悟禪意。讓我們不為表象迷惑,免去那些無謂的漂泊,及早抵達清靜的彼岸。

  品茶可以讓人寬恕過錯,從而在杯盞中得到平和。真正完美的人生當留白,留白,即是佛家所說的空明。人間是最能表現自我的劇場,如果有一天故事劇終,選擇出離,一定要真的放下,而不是走投無路的放逐。要相信,別無選擇的時候,會有最好的選擇。

  萬法無常,緣起性空。萬物既是因緣和合而生,亦會因緣而滅。晚雲收,即是倦鳥歸巢時。佛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每一次歸返都是回頭,每一次渡河都有舟楫。無論前方的路有多遠,消除我執,此後風餐露飲,海天雲闊,都是歸屬。

  靜水深流,簡單的人其內心清和,越容易參透禪理。修佛亦如品茶,將一杯苦茶喝到無味,這就是禪的境界。人生應該刪繁留簡,任世事搖曳,心始終如蓮,安靜綻放。就如同萬千溪澗,終究要匯入一條河流,潺潺清明,簡靜安寧。

  喝茶,要一顆清淡的心、悲憫的心。哪怕處車水馬龍的鬧市,都可以感受春風過耳、秋水拂塵的清雅。雲在窗外踱步,鳥在簷下穿飛。嫋嫋的香霧,似有若無地詮釋虛實相生的人生。桌臺上有一方閒置的木魚、幾卷經書,還有散落的菩提,在淺淡的月光下,疏淡清絕。

  世間風雲,變幻莫測。佛家講究因果輪迴,無論物轉星移、飛沙走石,有一天都會煙消雲散、俱靜歸塵。如茶,融匯了萬物的精魂,倒入杯盞中,鍾情一色,澄澈醒透。

  出離需要的不是勇氣和決心,而是善意和清醒。我們每日所看到川流熙攘,凡塵榮辱,其實都只是一場戲。一個修行者要有足夠的禪定,才可以走出人生逼仄的路徑,看雲林綠野,落雁平沙。

  佛說,割捨就是得到,殘缺就是圓滿。我們曾經用無數時光都無法記住的經文,待了悟之時,卻可以過目不忘。許多人認為精深淵博的禪,其實在一念之間,在每一個途經的日子裡,在一滴水中,在一朵花間,在婆娑的世界裡。

  品茶,可以用陶具、瓷杯、玉盞,亦可以用竹盅、木碗。眾生品茶,多是為了打發閒寂的光陰。茶的味道,涼暖,似乎不那麼重要。而僧者飲的禪茶,亦無需禮節,只是隨性而飲,品出的只有一種般若味。

  時光流轉,雲水千年。茶成了生活中的習慣,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只是多少人,可以將洶湧不安的歲月,喝到水靜無波。多少人可以將渾濁紛紜的世象,喝到純淨清朗。也許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無意的日子,飲下一壺人生的禪茶,迴歸本真,找到最初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