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中醫的調理方法

  腎虛並不是某一味藥就能治好的,腎虛需要的是日常的飲食調理和鍛鍊。那麼,中醫是怎麼調理腎虛的呢?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腎虛中醫的調理技巧

  1、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補腎養肝、益精明目、壯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壽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老年腎虛之人,食之最宜。如《本草通玄》記載:“枸杞子,補腎益精,水旺則骨強,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無不愈矣。”《本草經疏》中也說:“枸杞子,為肝腎真陰不足,勞乏內熱補益之要藥,老人陰虛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為益精明目之上品。”

  2、黃芪:是一種古老的中藥。黃芪的主要治療作用為補中益氣,固表止汗、託毒排膿、利水消腫四大功能。以治療中氣不足,如胃有下墜感,上氣不接下氣等症狀較好。它還能健脾和胃,所以有開胃進食的作用。

  3、鹿茸:中藥裡的鹿茸是補腎,益精血,強筋骨的佳品。對腎陽不足,精血虧虛的陽痿早洩有很好的效果。另外,婦女出現宮冷不孕,小便頻數等症狀時也可以適量食用。

  根據現代研究,鹿茸含激素、膠質、磷酸鈣、碳酸鈣等,有雄性激素樣作用,可增進性腺功能,增強機體代謝,消除疲勞;促進潰瘍和創口的再生,加速癒合,並能促進骨折的癒合。

  4、肉桂: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洩瀉,虛陽浮越。

  5、山藥:清熱,解毒。治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瘍,腫毒,瘰癧,痔漏。

  6、淫羊藿: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溼。用於陽痿遺精,筋骨痿軟,風溼痺痛,麻木拘攣;更年期高血壓。

  7、杜仲: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治腰脊痠疼,足膝痿弱,小便餘瀝,陰下溼癢,胎漏欲墮,胎動不安,高血壓。

  8、海蔘:海蔘裡面含有豐富的精氨酸、鋅、酸性粘多糖、海蔘素等活性物質,對於改善男女的腎臟功能有強效。可以改善腦、性腺神經功能傳導,減緩性腺的衰老,激發雌激素,抑制排卵和刺激宮縮。食用海蔘補腎要按照療程食用,堅持早晚各吃一個海蔘,可以改善腎虛,性冷淡等症狀。

  9、肉蓯蓉: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作用,用於陽痿早洩,婦人宮冷不孕,帶下血崩,小兒麻痺後遺症以及老年虛弱,病後、產後腸燥便祕者。根據現代研究,肉蓯蓉含有微量生物鹼和結晶性中性物質,有提高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的作用,並能促進抗體形成。本品煎湯內服一日量10克~30克

  10、菟絲子: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作用,用於腰膝痠痛,遺精,糖尿病,小便不禁,目暗不明等症。成藥中滋補健身丸、五子衍宗丸等,菟絲子均為主要成分之一。根據現代研究,菟絲子含糖甙、維生素A樣物質,動物實驗有收縮子宮和抗利尿的作用,本品煎湯內服一日量10克~15克。

  中醫不外傳的補腎祕方

  祕方一:補腎壯骨方

  適用:用於因腎陽虛損引起的腰膝痠軟,下肢無力,頭暈目眩,手足不溫等症狀。

  做法:豬或羊腔骨500克,文火燉熟,蟲草20克去灰渣,清水漂洗乾淨後,加入桂圓50克,文火共燉,酌加調料即可。

  祕方二:健腦補腎方

  適用:因腎精虧虛引起的腦髓不充、失眠健忘、頭暈耳鳴等症狀。

  做法:核桃仁300克、枸杞子200克、女貞子200克、炒蓮子200克、炒大棗50克,裝瓶或罐內,加入低度白酒,酒應超過中藥約3釐米,每天攪動一次,半月後酌加蜂蜜,每天適量飲用。

  祕方三:補腎壯腰方

  適用:用於因腎虛腎寒或先天稟賦不足引起的腰膝痠軟、下肢無力、遺精早洩、頭暈健忘等症狀。

  做法:羊肉500克煲湯至肉爛,加入山藥500克切成塊,枸杞子100克,文火燉半小時,酌加調料即可。

  祕方四:補腎強身方

  適用:適於脾腎虛弱引起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納谷不香或放化療引起的面色晦暗、乏力倦怠等。腰痛並非皆腎虛。

  做法:豬或羊腎一對,剖開去筋膜,冷水泡半天。黑木耳100克,涼水泡開,花菜200克掰小塊,洗淨開水焯過。豬或羊腎切丁,與黑木耳爆炒,酌加姜、蒜末及鹽,炒至八分熟時加入花菜,翻炒至熟即可。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