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大全文字

  兒童睡前故事,又根據型別不同,分為童話、成語故事、德育故事,對兒童的智力也起到一定的幫助。關於那些睡前故事你瞭解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我17歲那年,陳西也是17。她媽媽張阿姨和我媽媽是很好的朋友,所以給我們取的名字都是一樣,一個叫陳西,一個叫蘇西。陳西比我大一天,自稱是我乾姐姐,可是我從來沒有承認過。

  17歲的我作為優等生,在重點高中的重點班上擔任班長和團支書,很是自命不凡。雖然每次張阿姨當著陳西的面誇我的時候,我都很謙虛地說:“陳西也不錯啊。”可是潛意識裡,我有點看不起她——這個連中專都託人才能讀上、只會談論衣服和化妝品、整天把“男人”這個詞掛在嘴上的女生。

  可她對我是親熱的。她可以把我的家當成自己家,一住就是三五天,除了晚上非要和我擠一張床,說些我根本不感興趣的話題以外,居然還隨便開啟衣櫃把我的衣服拿去穿,完全看不出我的臉色很難看。媽媽倒看出來了,很生氣地教訓我:“蘇西你怎麼就那麼小肚雞腸呢?”根本不容我辯駁。我又生氣又委屈,對陳西自然更加排斥,我們始終沒有像媽媽所希望的那樣相處融洽。

  就在那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陳西在保險公司工作的爸爸進了監獄,一判就是10年,他花二十幾萬在外養情人的事也被發現。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漂亮的張阿姨一下子老了許多,陳西卻像個沒事人一樣,照樣和一群不良少年混在一起,經常整夜都不回家。自認為很忙碌的我,對這件事情的反應,頂多是在媽媽嘆息張阿姨可憐時,添油加醋地譴責陳西沒心沒肺。

  可是誰都沒有想到。

  5月裡的某天,陳西聽到幾個同學在議論她,忽然毫無徵兆地一屁股坐在地上,一會兒大哭一會兒大笑,在人來人往的操場上整整鬧了一個小時。後來,她開始無緣無故地打罵同學,或者在課堂上歇斯底里地大叫。張阿姨嚇得不行,帶她去檢查,醫生說是什麼青春期抑鬱型狂躁症,可能是父親的事對她打擊太大了。最後學校只得讓她休學回家。張阿姨辦了提前退休的手續在家照顧她。

  媽媽隔三差五就去陳西家看她們母女,我卻以功課太多為藉口,一次都沒有去過。生了病的陳西變得更加不可理喻,她常常深更半夜打電話給我,反覆地問我她漂不漂亮之類的問題……我只想耳根清靜,並沒意識到這個和我一樣年紀一樣敏感的少女,在許多個天光模糊的清晨和黃昏是多麼寂寞,而一點點的耐心和友善,對她是多麼重要。

  我至今也不太清楚,陳西的病到底有多嚴重,怎麼會被送到醫院精神科去。我和媽媽去看她,我踮著腳尖,從厚厚的鐵門上開著的小窗口裡望進去。她被綁在一張小小的鐵架床上,披頭散髮,臉色慘白,瘦弱的身體痛苦地扭曲著,不斷髮出悽慘的叫聲:“媽媽,我沒病,放我出去,我要去找爸爸。媽媽,我沒病……”隔壁病房跑出來幾個穿淺藍色條紋病號服的十多歲的男孩,把我們推開,爭先恐後地把身子貼在鐵門上,作勢要往上爬,一個個含混不清地說:“看美女啊,我要看美女。”張阿姨一屁股跌坐在走廊的椅子上面,泣不成聲,媽媽緊緊握著她的手。慘白的燈光下,我忽然覺得眩暈,精神科陰森的綠色牆壁的走廊,慢慢幻化成暗無天日的18層地獄,充滿無數孤魂野鬼的怨氣和哭聲。我開始慶幸著自己的健康與自由,回家以後迫不及待地給朋友們打電話,興致勃勃地訴說我的見聞與感受。

  多年以後,看到巖井俊二的電影《夢旅人》——精神病院的三個少年,周執而沉默地走過爬滿青藤的圍牆,白雲青森遼遠,教堂裡響起孩子清澈的歌聲……我忽然有了想哭的感覺,原來青春的美好、寂寞和尊嚴,曾經如此坦然公平地被每一個人擁有,從來就沒有誰比誰更高貴。

  半年以後,陳西有所好轉,被接回家去,但藥物的副作用讓原本可人的她越來越胖。沒有學可以上,她就整天在家睡覺,或者和以前的朋友們在外遊蕩。我對她比以前更加冷淡,厭惡她不合時宜的紫眼影和紅嘴脣。而且,她雖然基本康復了,可還是常常亂說話,開口就是:“這個世界上好男人不多啊,像我爸爸那種……”我怕得要命,但她還是很喜歡我,甚至還有點敬畏。有一次她在我家,我在房間做題,她在我身後站了好久,才怯生生地問:“你做的是什麼啊?”我沒理她,她又問:“這是三角函式,很難的,你怎麼會知道!”她沉默了一會兒,輕輕地走出去,帶上了門。我聽見她在外面對媽媽說:“妹妹真聰明啊。”

  我生日那天,中午和一大群同學吃完飯,走到學校門口,隱約聽到有人叫我。回過頭,猛地看見馬路對面,陳西正向我殷勤地揮手。她居然誇張地燙了一個爆炸頭,一身新娘結婚敬酒時穿的那種很土的大紅套裝,漁網襪,大紅高跟鞋。天啊,在這麼多同學面前,我怎麼好意思說她是我乾姐姐。我裝作沒聽見,低頭往前走。可是陳西還是興沖沖地迫了上來。“妹妹,妹妹!我買了個好大的蛋糕……”她用極為誇張熱情的語氣喊道,然後把手上的蛋糕遞給我:“昨天媽媽買了這種蛋糕給我,我覺得很好吃,所以今天也買了一個送給你……”我這才想起,昨天是她的生日。但對著那張濃妝豔抹得有點可笑的臉,我只是說:“好吃你就自己留著吃吧,我不愛吃這個。”然後就轉身匆匆走了。

  同學們立即開始七嘴八舌地笑我:“蘇西,你怎麼認識這麼怪異的人啊?”我的臉一紅,小聲說:“她……精神有問題啦。”“哈,真搞笑,腿那麼粗,居然還穿漁網襪!”張揚而刻薄的笑聲一浪高過一浪,在那個冬天的午後澎湃了一陣,很快就被這個城市的喧囂淹沒,就像陳西一直沒有回頭的背影消失在人群裡,一瞬間就再也找不到。

  從那以後,陳西再也沒有找過我。聽媽媽說,陳西徹底“墮落”了,換了一個又一個男朋友,基本不再回家,張阿姨都不清楚她在哪裡,在做什麼。我把陳西的事情眉飛色舞地講給和我最好的男生林宇聽,還調侃地取了一個標題:一個少女的失足史。林宇也笑,他說:“還好你沒被她帶壞。”我自豪地答:“切,怎麼會。”

  高考結束以後的暑假,有一天夜裡12點,唱完ktv,林字匆匆地送我回家。在一處偏僻的十字路口,昏黃的路燈下,我隱約認出幾百米外的拐角處,陳西正和三個男人走在一起。她穿得花花綠綠,吊著其中一個的胳膊,放肆地大聲笑著,聽得我一陣肉麻。我捅捅身邊的林宇:“喏,看到了吧?那就是陳西。”林宇說:“你怎麼不叫她啊?”我白他一眼:“躲都躲不及呢。”林宇皺了皺眉,小聲說:“那三個男的看著不像什麼好人……”我猶豫了一下,終於還是扯著林宇朝相反的方向走了。

  兩星期以後,我到成都的大學報到。媽媽在電話裡哽咽著告訴我:“陳西被人打了,送進了醫院。”我漫不經心地說:“呵,她打架又不是第一次。”電話那端,媽媽擔憂地說:“這一次,被踢了幾腳,以後……再也不能生育。”我呆住了,大腦一片空白。媽媽的聲音變得那麼不真實:“說是和一箇中年人有什麼感情糾紛,那人惱羞成怒,叫了兩個人,把她騙到什麼地方拳打腳踢了一頓……”

  我不禁有這樣一種念頭:陳西走到今天跟我有一些關係,雖然後來林宇一再跟我說這不是我的錯,可我不止一次悲哀地想,假如那天晚上我叫住了喝醉酒的她,假如我關心地問她一句你去哪裡,假如我及時把這件事告訴張阿姨……一個念頭就可以輕易地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這是不是一種殘酷?然而更殘酷的是,我突然意識到我所謂的純潔的青春,在一個最應該善良的年紀,我可以為一個乞丐落淚,為一部電影哭泣,卻一次次在那張曾和我一樣脣紅齒白的乾淨的臉面前,冷漠而輕蔑地轉過身去。

  22歲,我大學畢業,考上研究生,坐火車去了更遠的地方,看起來前途一片光明。陳西晚上在酒吧賣酒,其餘時間去向不明,穿3000塊一雙的靴子,給張阿姨買sk——ⅱ的面霜。這些都是從媽媽嘴裡聽來的。我們的生活,不再有任何交集。我再一次快要忘記這個人了,連同記憶裡那片小小的陰影。如同曾經,我愚蠢地忽略掉她想和我分享的友情。

  寒假回家,媽媽鄭重地遞給我一本粉紅色的日記本,是張阿姨偶然在家裡找到的陳西的日記本。媽媽悲哀地說:“其實,我們誰都沒有認真聽過她在說什麼。”我只順手翻開了一頁,眼淚就猝不及防地落下來。那一頁上面,陳西用清秀的字跡赫然寫著:我很想像蘇西一樣有爸爸,我很想像蘇西一樣,好像從來都不寂寞。

  日期是2001年,我們都是17歲的那一年。

  篇二

  西班牙著名畫家畢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畫家。據統計,他一生共畫了37000多幅畫,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的藝術家,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據了不朽的地位。

  對於作品,畢加索說,我的每一幅畫中都裝有我的血,這就是我畫的含義。作為最偉大的藝術家,他為他的幾任妻子、孩子、親朋們畫過許多畫。在世時,畢加索的畫就賣出了很高的價格,他的身邊總是有許多人,渴望從他那裡得一兩張畫,哪怕是得到他順手塗鴉的一張畫,也能賣個天價,夠自己一輩子吃喝了。

  一次,他在一張郵票上順手畫了幾筆,然後丟進廢紙簍裡。這張郵票後來被一個拾荒的老婦撿到,她將這張郵票賣掉後,買了一幢別墅,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從中可以看出,畢加索的畫,那每一筆、每一塗,潑灑的都是金子啊。

  晚年的畢加索,生活非常孤獨。儘管他的身邊不乏親朋好友,但是,他很清楚,那些人都是衝著他的畫來的。為了那些畫,親人爭吵不斷,甚至大打出手。畢加索感到很苦惱,他想找一個說說話、嘮嘮嗑的人也沒有。儘管他很有錢,但是,錢不能買來親情和友情。

  考慮到自己已年逾90歲,隨時就要離開人世,為了保護自己畫作的完整性,畢加索請來了一個安裝工,給自己的門窗安裝防盜網。就這樣,安裝工蓋內克出現在畢加索的生活中。

  蓋內克每天在工作休息的時候,就會陪畢加索嘮嗑。蓋內克憨厚、坦率,他沒有多少文化,他看不懂畢加索畫的那些畫,那些畫在蓋內克眼裡,簡直是一文不值,他看懂的只是手中的起子、扳手。但是,他很願意陪畢加索嘮嗑,他覺得老人很慈祥很溫厚,就像是自己的祖父。

  沒想到,沒有多少文化的蓋內克,和他隨意地嘮嘮嗑,在畢加索眼裡,卻是一種智慧的化身。他常常將眼睛瞪得大大地看著蓋內克,給了他一種豁然開朗的美好。陽光從窗外潑灑進來,照在蓋內克的身上,像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羽毛。

  畢加索看著眼前的蓋內克,就像是一尊雕塑,有一種令他眩暈的美。他情不自禁地拿起畫筆,順手為蓋內克畫了一幅肖像。畫畫好後,他把畫遞給蓋內克說,朋友,我為你畫了一幅畫,把它收藏好,也許將來你會用得著。

  蓋內克接過畫看,他一點也看不懂上面的畫,就又遞給畢加索,說道,這畫我不想要,您要送,就將您家廚房裡那把大扳手送給我吧,我覺得那扳手對我來說更重要。

  畢加索不可思議地說道,朋友,這幅畫不知能換回多少把你需要的那種扳手。蓋內克將信將疑地收起那幅畫,可心裡還想著畢加索家廚房裡的那把扳手。

  蓋內克的到來,一掃往日淤積在畢加索內心的苦悶,他找到了傾訴的物件。在蓋內克面前,畢加索徹底地放下了包袱,丟掉了那層包裹在身上的虛偽的面紗,他像個孩子一樣與蓋內克天南海北地交談。為了能與蓋內克嘮嗑,畢加索將工期一再推遲,只要能與蓋內克在一起說說笑笑,就是自己最大的快樂。

  其間,畢加索又陸續地送給蓋內克許多畫,他對蓋內克說,雖然你不懂得畫,但是你是最應該得到這些畫的人,拿去吧,我的朋友,希望今後能改變你的生活。

  就這樣,蓋內克在畢加索家安防盜門窗,一個小小的工程,前前後後竟幹了快兩年。更多的時間,他陪著畢加索嘮嗑。不曾想,嘮嗑,使90高齡的畢加索精神變得矍鑠起來,氣色也好多了。那些日子,畢加索又創作出更多的繪畫,成為畢加索創作的又一個高峰期。

  分別的日子終於到了,蓋內克離開了畢加索,他又四處尋活去了。

  1973年4月8日,93歲的畢加索無疾而終。畢加索逝世後,他的畫作價格更是扶搖直上,成為當今世界上最昂貴的畫作之一。

  還在四處覓活,日子過得非常艱難的安裝工蓋內克得知畢加索逝世的訊息後,悲痛萬分。他忽然想起畢加索曾經贈送給他的那些畫,於是,他急匆匆地趕回了家。他爬上小閣樓,翻出一箇舊皮箱。開啟這個小皮箱,把裡面的畫拿出來,一張一張地清點下去,發現這些畫共有271張。

  蓋內克驚呆了,他知道,他只要拿出這裡面的任何一張畫,就可以徹底改變他目前的生活。看著這一張張畫,畢加索的音容笑貌彷彿又在眼前浮現。你才是我真正的朋友!畢加索這句話,在他耳旁一遍遍地響起。他的眼睛不知不覺溼潤了。他將這些畫又仔細地放到皮箱裡,放在閣樓裡藏好。

  他沒有對任何人說起過這些畫,包括自己的家人。他拿起工具,像平常一樣外出覓活去了。絕對不會有人想到,這個毫不起眼的安裝工,竟是一個超級大富翁。

  2010年12月,一個石破天驚的新聞震驚法國:年逾古稀的安裝工蓋內克將畢加索贈送給他的271幅畫,全部捐給了法國文物部門。經鑑定,這些畫作全部是畢加索的真跡,價值達1億多歐元。

  人們感到非常困惑和不解,擁有一張畢加索真跡,是人們夢寐以求的事,老人擁有這麼多畢加索的畫,卻坐擁金山不享受,為什麼要全部捐出來呢?如果留給子女,子女們會幾輩子吃喝不愁了。

  蓋內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道,畢加索曾對我說過,你才是我真正的朋友。是朋友,我不能佔有,我只能保管。現在,我把這些畫捐出來,就是為了得到更好的保管。

  老人蓋內克的目光中閃爍著一種令人心悸的淡定和平和,這種淡定和平和,給人一種無畏和力量,它能抵禦塵世間的一切風浪和險阻,活出一個真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