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初夏散文

  初夏的夜晚,不知道是誰又將黑色的墨汁罐子在天上給打翻了,白天還嶄新潔白的畫紙被染黑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初夏心緒

  夜又一次來臨,夜風捲走了黑暗的殘雲,也掠去了我久存心頭的憂慮,夜風無聲卻細膩地感性著我的靈魂。情結纏在心尖,原本就應該常常梳理,輕巧地梳理歲月的紊絲,悄悄解讀悵然走過的心跡,細細體會踩過的路徑。

  無韁的思緒放飛著文字與夜色一起翩翩起舞,期望與等待是快樂和煎熬的根源。在我文字顯露的瞬間,已造就了情愫渴求的意願,字裡行間撒下滿腹愛意,掌心頻頻敲響情愛的時鐘,文字築建的心橋已連線彼岸。相思的夜,心靈是脆弱的,夢想與希冀成了風裡迫切的期待,徘徊在焦躁等待的日子裡,心也開始漸漸變得疲憊。

  距離和時間產生了一份莫名的痛,是心靈的孤單,還是相見的迫切,讓心靈變得憔悴。無法言表的情感,是星空下默傳的資訊;無法擁有的溫馨,是初夏晚時漫溢的憂傷;無法實現的期待,是情緣輪迴的因果。生命的演變宛如大自然一般,本來就是一個輪迴的過程。今天欣然站在渴望的前哨,心在初夏固澀的血液中再度沸騰,和著一股澎湃沖洗煩躁的細胞,在這纏綿的季節裡睜開惺忪的雙眸。我醒悟,我的情感不能再像雨滴般那樣,順著原有的軌跡流淌,我要改變一切,改變故事的情節,我要舒展愛的胸懷。

  久久的等待已將我扯入一個無期的輪迴,從春至夏悄然落筆的那一刻,便希望駕馭自己的情意,飄向沒有孤寞沒有紛繁的世界,把那顆流浪許久的心駐足在溫馨的芳草地,穿越寂寞的時空尋找溫馨的夢。然後在夢幻中悄然埋下一顆情愛的種子,當夏天的風與雨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時候,那透明的心跡本能地盪漾著一種不可抑制的瘋狂。

  情的本意是用心去體驗,孤獨時牽著對方的思念,寂寞時想著對方的問候。夏天的故事抑或今天就是一個序幕,劇情早在春季伏下妙筆……

  :棲霞的初夏

  棲霞山座落在南京東南面的長江邊,扼守著南京的東南門戶。坐滬寧線進入南京,必須經過棲霞山隧道,地理位置尤為險要。棲霞山屬寧鎮山脈的餘脈,也是金陵郊遊的一大景觀。

  遊棲霞以秋為最。那時滿山的楓樹經秋霜一染,山上山下一片紅火,如日落時繽紛燦爛的紅霞,飄棲在整個山崖上,古人謂之棲霞山。

  我遊棲霞山時,不是在紅楓如炬、秋霜染丹的時節。自然沒有古時詩人那種“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那種詩情畫意。但初夏的棲霞山,那滿山森森的綠意與萬木蔥蘢,欣欣向榮的景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把棲霞山比喻成為翡翠碧玉不失為之誇張......

  你看,山的近處一株株參天大樹的枝上,密密匝匝地綴滿了碧綠的樹葉,似乎把整個樹冠都染得綠透了。那綠,沿著山道一層一層地暈染開去。近的碧綠、中間的深綠、遠的墨綠,就像是翡翠碧玉的天然痕印。只聽樹上有鳥兒在啁啾,卻不見它的身影。“山深綠意涼,霧濃寒蟬噤”。也許我們來得早些,晨陽四處射著光線,山上飄動著團團的水汽。樹下小草灌木叢的葉片上,綴著雲霧的露珠。在晨陽的照耀下,晶瑩璀璨、光芒四射、耀人眼目。就像身處在所羅門國王的寶窟中,滿眼珠光寶氣......

  山腳下進門口的明鏡湖水,碧波盪漾。噴泉如注,水花四濺。在婷婷玉立、綠意如蓋的荷葉上,團團成水晶球般的泉水,在荷葉上滾動著。積澱到一定程度時,荷葉便傾向一邊。水球順著荷的裙裾上的葉脈,墜落倒水池裡,叮咚作響。似乎在為遊人在彈奏起一首《迎賓曲》。

  湖池中各色錦鯉,上下游動,自由自在,翱翔水中。你看,彩霞亭上一位梳著小辮,穿花衣裙的小女孩,依偎在母親的懷裡。望著池裡的游魚,把手中的麵包屑撒入水中,引得池魚團團游來。如紅霞彩緞,從水中飄來。群魚爭食時,潑刺翻騰,水花亂濺,引得遊人,駐足觀望,扶欄臨眺,久久不願離去......

  出明鏡湖,我們沿著山道向上走去。山路並不陡峭,很平坦。彷彿是在城市的街市上散步。只有幾個孩子,圍著行走著的大人,來回追逐嬉戲。不時發出歡快的笑聲。給寧靜的山谷,平添了幾分勃勃的生氣。驚得路邊草叢裡的螞蚱,飛躍開去......

  那不知名的草叢中還開著幾許,粉紅、嫩黃、紫藍色的小花。那“六月雪”正在打著“花骨朵”兒,帶著幾分羞卻的神情。

  山谷裡,有時能聽到火車駛過時隆隆作響的聲音,滬寧鐵路穿山而過。半道上綠色叢中,桃花澗水的清流歡騰著從遊人腳下,潺潺的流去。清風拂面,山色清泠。使遊人如入仲秋,感覺不到夏暑溽熱和揮汗如雨的景象。

  走到山頂,透過懸崖邊,叢叢的松林間萬里長江,從山腳下滾滾而去。遠帆船影,漫江碧透。藍天白雲,鷗鳥翔飛,漁光水景盡收眼底。目睹大自然的鐘秀與神靈,呼吸著山野間清新自由的空氣,使人的精神為之一振。

  看看,這遙遠的天際,夏暑的驚雷,正從遠處奔騰而來;

  看看,這滿眸翡翠,朝氣蓬勃的綠意;

  再看看,渺小的自我與大自然的雄偉與博大,和都市的鬧雜、紛爭與貪婪,都在自然界的山野裡煙消雲滅。

  望著遠去的江水,我情不自禁地感嘆道:生命如泉,自然如錦,哲理的珠璣閃爍著理性的光芒......

  棲霞山的千佛崖上,佛像群雕裸露著,斑斑駁駁、風雨侵濁的印痕。彷彿在向人們述說著,歲月的滄桑。那南朝時期北方的戰亂,給南方帶來了經濟發展的機遇。同時佛教也興盛起來。有詩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朝的“宋齊樑陳”,都以金陵為都。棲霞為金陵錦繡之一,山深林茂,水色清泠,不失為佛家修身養性之地。“山中度一日,山外已千秋。”在夏日裡,手扶佛像涼意透心,爽快無比。眼前的繁茂蔥蘢,樹深林蔭下,佛像數不勝數。據有關書籍記載,千佛巖約有大大小小佛像五百多尊。棲霞寺的青燈古剎,晨鐘暮鼓,迎送走多少歲月的寒冬與酷暑。那寺崖邊林立的舍利塔便是最好的佐證。

  據說,舍利塔建於隋文帝仁壽元年。***即公元六零一年***重建於南唐。後多次遭兵燹,但至今依然屹立。這些密簷精雕的建築,為今天的佛教史學藝術,提供了實物依據。

  即使山外再溽熱,倘若你來到此處,那陰森的茂林和冷塔佛雕,也讓你感悟幾許涼意。“心中靜如佛,涼從自然生。”這禪語的哲理明言,道出了暑溽與清涼的辯證。靜心坐下來觀佛塔,消散了一番倦意。涼從綠來,涼從靜來,涼從細細的山泉、山風中來......

  這就是棲霞的初夏,初夏的棲霞。我在此不失,以一首唐詩為棲霞山作概括,“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雖然,我不能目睹秋色中彩霞、江楓紅滿山的棲霞山景。我和妻還是在門口的售票處為女兒,買了一張夾著棲霞山紅葉,印有民俗風格的寅虎剪紙圖案的塑面卡片,留作紀念。

  :初夏

  我的靈魂,從孤寂的心靈客棧出發,伴著微風,伴著蟲鳴,如幽靈般,在虛無中四處飄蕩。

  或是千年前三生石前的約定,前世的等待必會換得今生的相遇。在那長滿四葉草的小山坡上。

  輕風,細雨,油傘藍裳。—個淺笑,細雨化霧,春風迴轉。

  她那微帶憂鬱的容顏,那麼清晰動人,又顯得弱不禁風,我見尤憐。

  她說,她叫草,是四葉的女兒,生長在南方。我說,我是風來自遙遠的北方。相視淺笑,一縷青風,挽起兩袖清香,雲開散處,草與風已在同一小傘下,切切而談

  從此,天涯永夜,阻不斷一個情,海角晝長,依然有一個夢。

  多少個晝夜,幾多的風雨,草與風千里同品詩箋,共賞晨韻。看日出日落,品春夏秋冬的雲捲雲舒。滋潤的靈魂,纏繞於清幽月夜。柔情似水,湧出萬般純淨的詩意在心頭。

  草說,她心底有根弦,能時刻感受到我心靈的顫動。我說,我的靈魂和心靈總有一個離我遠在南方和她相伴隨。

  記不清多少個月夜。

  草束縛輕解,撥心為弦,憑月起舞。夜一般的青絲,蕩了月的色,拂了我的耳發,激起羞落的花瓣,傳我陣陣清香。記不清多少夜寒,我點雪為燈,扯云為箋,清酒為詩,星持漫唱。歡滿天繁星,聽兩心呢喃,釣一輪殘月,醉春夜月華。

  千年的等待,你是那讓我流淚的傳說,情的歸依。讓我憧憬,讓我寂寞。青山綠水,我在等待,只待春暖花開你打馬而來,從此兩情相守,永不分離。

  又是一個寒冷的冬天

  天空的藍是那麼的憂鬱,憂鬱的蒼白,憂鬱的灰暗,帶著悲傷的淚。

  幽靈在黑夜的寒徹風雨中四處激盪———

  絃斷音絕,不見了漫舞,沒有了花香,看不到了你回眸輕笑。

  雨,不斷地蹂躪著夜,悲情地詩著我的夢。翻飛著飛之不去,心如宛空般撕裂。

  夢醒處,唯有寒風中搖曳的孤燈隨伴著我那溼了的容顏,還有那紛飛夜雨的嘆息。

  夜深了,雨仍在不停地下著。

  風住塵香花已盡,眼淚,早已乾涸。

  心,流離在更遠的天涯。

  情,已留落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