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故事孔雀的故事

  兒童故事的顯著特點就是情節完整、故事性強。因此,在欣賞兒童故事時,要重視情節的欣賞。故事事件的發生、發展離不開環境。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孔雀的抱怨

  有一次,孔雀在上帝面前訴苦說: “你將我塑造得這樣美麗,我的羽毛如此奇異美妙,頸子上和背上花紋斑斑,我的尾巴閃耀著奪目的光彩,開起屏來簡直是五彩繽紛,我的頭頂上 還點綴青一副動人的烏桂冠。只有一件事,啊,上帝,你竟將我疏忽了:嗓 子。幾乎所有的鳥都為此瞧不起我,譏笑我那嘶啞的嗓門。你對夜鶯比對我 和其它的鳥都寵愛,你賜於它一副非常動人的嗓子,使它在夜間以那優美的 歌聲,博得人們的喜愛。難道只有夜鶯才配被詩人在許多歌曲中讚美麼?唉, 我的歌聲簡直無法同夜鶯相比,這可太使我感到傷心苦悶了。”

  聽了孔雀的抱怨,上帝說道: “你自己不是還說,你那美麗無比的羽毛衣服簡直叫你心醉了麼?對每一種生物,我都授予它應有的天賦。確實,夜鶯有著一副優美動人的嗓子, 但它的羽毛只是灰色的,毫不討人喜歡。不過,它已感到非常滿足了。你也 該對這一身五彩繽紛、鮮豔華麗的羽毛,感到知足了;讓夜鶯去歌唱吧!”

  篇二:孔雀與狐狸

  一天,狐狸在山上找食吃,看見樹上落著一隻美麗的孔雀,就問:“孔雀妹妹,你下來咱們聊會兒好嗎?”孔雀怕狐狸吃了它,就說:“我在樹上,你在下面,有什麼話你就說吧!”“孔雀妹妹,你要不嫌我醜的話,我和你交個朋友吧!”

  孔雀說:“你心眼太多,我怕你騙我?”

  狐狸說:“我不騙你啊!”

  孔雀從樹上飛下來,落到狐狸身邊,它倆成了好朋友,狐狸說:孔雀妹妹,我成年在山上,沒見過世面,到你家看看,我就心滿意足了。”

  孔雀說:“好吧,既然我們是好朋友了,到我家去有什麼不可呢,咱們現在就去吧。”孔雀信不過狐狸,處處加這小心,它飛得快,狐狸趕不上,急得在後邊喊:“孔雀妹妹,你慢點走啊。”孔雀飛過一座山停下來,說:“我在這裡等你等狐狸翻過山,孔雀又飛過了第二座,山,說:狐狸大哥,我在樹上等你啊。”狐狸累的上氣不接下氣,也趕不上孔雀,心裡很生氣了:“你飛得那麼你快,我跟不上你,不走了。孔雀又問:“你怎麼不走了?狐狸說:“你飛得快,我追不上你,你帶我走吧!”孔雀說:“可以,我在前面飛,你在後邊拽著我的尾巴。”孔雀拉著狐狸到了孔雀山。

  到家了,孔雀就給狐狸準備酒席,孔雀上飯用的罐子,肚子大口小,狐狸伸不進嘴去,乾著急,心想;孔雀心眼不好,要好飯不讓我吃,這樣的朋友交不交吧,你個我來這一手,我也和你好不了,它就對著孔雀說:“孔雀妹妹,我回家啊,請你到我家來做客吧!”“行啊,我也想看看你家啊”它們就作伴走了,到了東山上,狐狸指著一個洞口說:“這就是我家,進去看看吧!”說著它自己進去了。孔雀一看就喊:狐狸大哥,你進去了,我怎麼辦呢?”狐狸說:“還楞這幹什麼呢進吧,你也別飛了,下來看看吧,孔雀只好進去了,一共鑽了三十二個洞,狐狸才說:“孔雀妹妹沒騙你吧坐吧”孔雀說:“我不能坐,我站高的地方。”狐狸說:“我這裡有衣裳架,你落到上邊吧.”孔雀只好落在上邊。

  不大工夫,狐狸端著一個盤子去請孔雀吃飯,盤子很淺,孔雀一啄,飯就跑了,它心裡很生氣,嘟囔嘟囔說個沒完,狐狸看出了它的心思,就說:“孔雀妹妹沒吃飽啊?不飽還吃。”孔雀非常生氣,一心想回去,狐狸說:“你送送你啊。”它見孔雀的尾巴上的兩根翎很好看,等它出了洞口,孔雀要飛,狐狸上前就把孔雀的兩根大翎揪下來了,孔雀一看,什麼生氣地說:“你這狡猾的傢伙,跟我結交朋友,最後害我,你算什麼東西?”

  篇三:愛美的孔雀

  在森林裡住著一隻孔雀,它總以為自己很漂亮,別人都比不過它。

  有一天,它離開了家,想找個人來比比美。它走啊走,走到了一個水塘邊。它看見了一隻青蛙,心想:不如我和這個醜傢伙比一比美,它一定比不過我。於是,孔雀大搖大擺地走了過去,輕蔑地說:“醜傢伙,我們來比比美,怎麼樣?”青蛙回過頭來回答:“對不起,水塘對邊的莊稼裡有許多害蟲,我還要過去幫忙呢!”孔雀只好失望地走了。

  過了不久,它來到一座花園,看見了一隻蜜蜂。這隻小蜜蜂一會兒鑽進這朵花,一會兒飛進那朵花,似乎忙得不亦樂乎。孔雀朝著那隻小蜜蜂大聲喊道:“小東西,快飛出來與我比美啊!”小蜜蜂連忙停下活,解釋說:“對不起,百花就要凋謝了,我得抓緊時間採花蜜,免得沒有東西吃。”

  孔雀懷著一肚子的氣,氣憤地走了,可是沒走幾步,只聽“撲通”一聲,孔雀一下子掉進了河裡,它拼命地喊:“救命呀!救命啊!”正在河邊吃草的老黃牛聽到孔雀的呼喊聲,連忙把孔雀拉上來。孔雀望著自己被水打溼的花衣服,眼裡的淚水滾落了下來,嘴裡還唸叨:“嗚……這下我的衣服髒了,再也不能和別人比美了……”老黃牛聽到孔雀的話,和藹地說:“一個人並不能以貌取人,應該看它的品德,只有心靈美,才是真的美啊!”

  從那以後,孔雀再也不注重外表,而是想著該怎樣幫助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