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感恩小故事

  感恩是一種文化素養,是一種思想境界,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社會責任。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

  周恩來不滿一歲時,就由守寡的嗣母陳氏帶在身邊撫養,她把全部感情和心血都傾注在對恩來的撫養和教育上,恩來稱陳氏為“娘”,陳氏給他請來一個乳母,叫蔣江氏,一起住在西院的小屋裡。周恩來四歲時,嗣母就叫他識字,五歲時,送他進私塾讀書。嗣母對他要求很嚴格,每天黎明時刻,就叫他起來,親自在窗前教他讀書。有一次,恩溥玩刀子,幾乎傷了他的眼睛。於是,陳氏更不許他輕易出去,整天把他關在屋裡唸書。空暇時,就叫他背唐詩,給他講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緣》等。

  1904年,六歲的周恩來隨同父親、生母、嗣母和弟弟,一起搬到清河縣清江浦***今江蘇省清江市***居住,併到外祖父家的家塾裡讀書。外祖父家裡人很多。家族間發生了糾紛,常邀請他生母去調解。

  這是家裡的經濟境況已經越來越不好了。父親為人老實,膽小,能力比較差,到清江浦後,只謀得一個月薪16元的小差使。家裡常靠借錢過日子。他的生母又勞累,又愁悶,很快就一病不起。那是1907年上半年的事。夏天,嗣母帶他到寶應縣她堂兄家住過兩個月,仍回到清江浦。第二年七月間,嗣母又被肺結核奪取了生命。周恩來對陳氏懷有特別深厚的感情,他寫過一篇《念娘文》,可惜沒有儲存下來。抗戰勝利後他在重慶對記者說:“三十八年了,我沒有回過家,母親墓前想來已白楊蕭蕭,而我卻痛悔著親恩未報”。

  篇二

  “霍金先生,盧伽雷病已經將你永久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很多的出路 嗎?”在一次學術報告後,一名記者對這位世界著名的數學大師提出這樣的問題。大師的臉 上充滿微笑,用他還能活動的 3 根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後,顯示屏上出現了下面文字。

  霍金: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 我的大腦還能思維; 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 我有愛我和我愛著的親人與朋友。

  篇三

  1952 年 2 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岑突患腦血栓逝世,周參加了治喪委員會並送 了花圈,輓聯上寫著:“張伯岑老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輓。”張伯岑病故後,周恩來一直惦 記著張家的生活,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把自己的購物證給張伯岑夫人,還派人給張夫人送 去 500 元,並囑咐交際處對張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關照。

  篇四

  李宗仁幼年的教師曾其新,駝背彎腰,人們戲稱“曾背鍋”。別看其形陋貌醜,李宗仁 先生卻敬若父輩。因曾年老無依,長期隨軍,由李宗仁出錢奉養。李宗仁還在司令部駐地附 近修建房屋,給老師靜居。並派一名副官專門侍奉,李每天還要親去問安。李宗仁的另一名 姓朱的老師,也長期隨李宗仁起居。李對其照顧無微不至。老河口的老百姓都說,在李將軍 身上,真正體現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師生之愛,得恩不忘報,實乃大丈夫。

        篇五

  童稚的年歲,她一力撐起幾經風雨的家。她的存在,是養母生存的勇氣,更是激起了千萬人心中的漣漪。命運對孟佩傑很殘忍,她卻用微笑回報這個世界。

  五歲那年,爸爸遭遇車禍身亡,媽媽將孟佩傑送給別人領養,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傑還是沒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養母劉芳英在三年後癱瘓在床,養父不堪生活壓力,一走了之。絕望中,劉芳英企圖自殺,但她放在枕頭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傑發現。“媽,你別死,媽媽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著就是我的心勁,有媽就有家。”

  從此,母女二人相依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來源是劉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資。當別人家的孩子享受寵愛時,八歲的孟佩傑已獨自上街買菜,放學回家給養母做飯。個頭沒有灶臺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無數次卻從沒喊過疼。

  在同學們的印象中,孟佩傑總是來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替養母穿衣、刷牙洗臉、換尿布、喂早飯,然後一路小跑去上學。中午回家,給養母生火做飯、敷藥按摩、換洗床單……有時來不及吃飯,拿個冷饃就趕去學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務活,等服侍養母睡覺後,她才坐下來做功課,那時已經九點了。“女兒身上最大的特點是有孝心、愛心和耐心。”劉芳英說,如果有來生,她要好好補償女兒。為配合醫院的治療,孟佩傑每天要幫養母做200個仰臥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鐘。碰上劉芳英排便困難,孟佩傑就用手指一點點摳出來。

  2009年,孟佩傑考上了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權衡之下,她決定帶著養母去上大學,在學校附近租了間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傑頂著炎炎烈日上街發廣告傳單,拿到工資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買養母最愛吃的紅燒肉。

  “我只不過做了每個女兒都會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過幫助,都被孟佩傑婉拒了,她堅持自己照顧養母。孟佩傑的畢業願望是當一名小學老師,安安穩穩,與養母簡單快樂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