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的故事介紹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一次著名兵變事件,也是最成功的一次兵變,那麼你瞭解陳橋兵變的故事嗎?下面由小編為你提供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宋朝的開國皇帝叫趙匡胤,對於趙匡胤怎麼當上宋朝的皇帝的很多人並不瞭解,繼續往前追溯,其實陳橋兵變的故事即是宋朝建立的開始。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病死,此時他七歲的兒子繼位,朝政由他的母親管理。這時邊境傳來遼軍壓境的訊息,太后不知所措問計於宰相。宰相範質不明真假,急令趙匡胤領兵禦敵。

  但是趙匡胤卻以兵少將乏為理由不想出兵,不得已,範質給了趙匡胤權力可以調動全國的軍馬,趙匡胤這才答應了下來。

  陳橋兵變的故事發生於公元960年正月初三,趙匡胤帶領著兵馬出了京城。當大軍到了一個叫陳橋驛的地方的時候,部隊便停下不走了。此時軍中有人故意散佈謠言,說當今皇上年幼,他們辛苦的功勞會被忘記。

  這天晚上一批將士把早就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了假裝醉酒的趙匡胤的身上,並且高呼萬歲。此時的趙匡胤半推半就的答應了將士們的請求,但是對將士們約法三章:進了東京城,一定不準燒殺劫掠,不準擾民。將士們都齊聲答應了。

  後來趙匡胤就帶著這批軍隊回到了後周的京城,由於朝廷裡面有內應,所以趙匡胤很容易的就佔領了京城,接著趙匡胤又平定了一些擁有重兵的節度使的反叛,以上就是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故事了。

  陳橋兵變的歷史意義介紹

  陳橋兵變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兵變,也是最成功的一次兵變,陳橋兵變最大限度的減少了人員的傷亡和戰亂的影響。

  隋唐之後,中國版圖再次混亂不堪,進入五代十國時期,混亂的紛爭中不管哪次兵變都是伴隨著流血和犧牲,而陳橋兵變卻是通過近乎和平的方式讓皇帝選擇了禪位,成就了兵不血刃進行王朝更迭的奇蹟;因此陳橋兵變的歷史意義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同一般的。

  陳橋兵變的歷史意義在於改變了政權的爭奪方式,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爭奪過程中,輕則擄掠,重則屠城,而這種通過多方政治手段,如此平和的兵變實屬罕見。除了爭奪方式的變化,陳橋兵變的歷史意義在加強中央集權方面的影響尤為突出。

  陳橋兵變反映出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不夠強硬,導致節度使等軍閥割據,不聽中央號令。所以在宋朝建立之後,趙匡胤上演了一幕杯酒釋兵權,將地方軍權收回中央,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

  通過陳橋兵變之後,宋朝開始了重文輕武的政策,此後宋朝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宋詞成為唐詩之後的有一個文化巔峰,促進了文化向市民階層轉移。

  陳橋兵變的歷史意義不僅僅是促成了宋朝的建立,完成了北宋對中國的統一這麼簡單。更主要的是這次和平完成權力交接的形式,對後世的政治影響格外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