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的皇帝介紹

  公元960年,在一個叫陳橋驛的地方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此次兵變之後趙匡胤逼著當時的後周恭帝退位,自己成為了皇帝,改國號為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趙匡胤從年輕時一直跟著周世宗柴榮一起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周世宗柴榮也是對趙匡胤倍加信任。趙匡胤也因為自己的戰功與地位的提升,在軍隊之中享有較高的聲譽。後來趙匡胤又用計讓周世宗柴榮除掉了先前的殿前都點檢,自己從而升為了殿前都點檢。後周顯德六年,年僅7歲的恭帝繼位。朝中權力掌握在符太后及宰相範質手中,這時朝廷裡已有人察覺趙匡胤可能奪權,建議除掉他,但是後周恭帝仍然讓趙匡胤掌管禁軍。

  在960年的初一,朝廷得到奏報,遼軍壓境。此時由於後周恭帝年幼,根本就無法處理這件事,符太后也是手足無措,只好問計於宰相範質。範質在並沒有審查的情況下,匆忙讓趙匡胤帶兵。此時的後周恭帝賜予了趙匡胤可以調動全國的兵力的權力。

  但是,趙匡胤卻在陳橋驛那裡接受屬下的擁戴,準備奪權。並於公元960年一月四號率兵返回了京城並兵不血刃的佔領了京城。陳橋兵變的皇帝后周恭帝還沒做一年的皇帝,就在趙匡胤的脅迫下進行了禪位,自己則被趙匡胤封為了鄭王,這便是關於陳橋兵變的皇帝的相關介紹了。

  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介紹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又被稱為“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周世宗柴榮在公元959年駕崩後,八歲的周公帝柴宗訓繼位,軍權由趙匡胤與禁軍高階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擁有了強大的兵權與實力這也為他將來的叛變打下基礎。公元九六年正月初一,範至等人因未變真偽急遣趙匡胤率領諸軍北上抵禦南下進攻的契丹兵,當週軍行至陳橋驛時,趙匡胤等人精密策劃,發動兵變,眾將將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他為皇帝,回到開封后,石守信和王審琦等人開啟城門,並一同脅迫周公帝退位,隨後趙匡胤繼位。趙匡胤的部隊紀律嚴明,律人律己,在兵變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就先後打敗了李筠和李重進,他們的失敗使一些勢力較小,但對趙匡胤手中的大宋來說,留給其他國家的只有臣服或者毀滅,從此北宋在原後周統治區基本穩定了局勢。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沒有出現以往改朝換代出現的那種燒殺搶掠的混亂局面也沒有以往戰爭那樣狼煙四起,烽火連天,創造了“兵不血刃”的奇蹟。一般人們會以為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能成功是因為忌憚他的兵權和實力,其實並不為然,這些絕對的實力只能保障兵變的勝利,並不能保證能得到民心,使兵變徹底的成功。真正成功的原因是兵變之時,趙匡胤的部隊嚴明,曾多次“嚴查部隊,勿令剽竊”。一回開封,趙匡胤就命令軍隊各歸兵營,秋毫無犯,由此深得民心。

  趙匡胤與陳橋兵變的關係

  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之君,曾發動了陳橋兵變,隨後逼迫周恭帝禪位,建立大宋王朝。趙匡胤與陳橋兵變在歷史上留下諸多疑問,最開始人們都認為趙匡胤的部下發動兵變,自己在被黃袍加身之前完全不知情,這也是這次兵變的迥異於其他兵變的地方。但是通過後世嚴格考證,有很多歷史學家認為這是趙匡胤通過自己的政治手段完全自導自演的一幕,接下來通過陳橋兵變的過程可以找出這些疑點。

  趙匡胤與陳橋兵變的疑點之一,朝廷莫名聽到的遼兵南下欲聯合北漢攻打後周的訊息,當趙匡胤發動完陳橋兵變坐上皇帝的位置後遼兵自行退去,也就是說遼兵南下這個訊息極有可能是趙匡胤通過軍中的職權杜撰而來,因為趙匡胤在軍中的結拜弟兄很多,用這個訊息來迫使毫無主見的太后將全國兵權賦予自己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疑點之二,趙匡胤剛出城就在都城內部傳出點檢做天子的謠言,而這也是趙匡胤常用的伎倆,他曾用這個方式讓趕走了之前的駙馬,而讓自己做了點檢。疑點之三,發動兵變後石守信等人皆服從趙匡胤,只有三兩處發動叛亂,可見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之前是與軍中密謀好的,否則誰人不想做天子,偏偏要順從一人。

  趙匡胤與陳橋兵變不管在歷史上有多少疑點,但是就兵變而言,陳橋兵變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兵變,最大限度的減少了戰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