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鈴的故事讀書心得

  掩耳盜鈴的故事告訴我們自欺欺人的行為不可取。那大家怎麼寫心得?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

  這個故事,我一邊捧腹大笑一邊想:我和同學們都有過《掩耳盜鈴》的行為。

  比如,我平時看到了一些好聽的詞語,但是不懂它是什麼意思,瞎編了一個解釋,以為不懂的人聽了就可以顯得我很有學問。但是明白人聽了一定會哈哈大笑,因為這個解釋根本“驢脣不對馬嘴”啊!

  又如,同學們在學校裡寫老師留的作業,為了必免出錯,直接抄答案,來應付老師。其實,只要我們認真分析問題,就一定可以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

  通過讀了《掩耳盜鈴》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對待學習,我們應該認認真真、仔仔細細,不要不懂裝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篇2

  讀了成語故事《掩耳盜鈴》,我先是覺得這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鈴鐺的人愚蠢的可笑。笑過之後,我又想了許多。

  有個小偷,到一戶富人家偷到一了個銅鈴鐺,他一邊往外跑,鈴鐺一邊在他懷裡響。小偷便用自己的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以為只要自己聽不見,別人就也聽不見,結果可想而知,他被抓住了。

  這個小偷為什麼以為只要捂住自己的耳朵,自己聽不見,別人就都聽不見了呢?我認為原因有兩條。第一,他用這種自欺欺人的方法尋求安慰。小偷偷東西,他也害怕,他也緊張,他也不希望被別人發現,鈴鐺像是他便抱著僥倖的心理捂住自己的耳朵,只要自己不害怕,不緊張就行了,萬一別人也沒有聽見,鈴鐺不就到手了嗎?第二,說到底,他還是捨不得丟了鈴鐺,貪婪佔了上風。得到這個鈴鐺,他便可以吃喝玩樂,便擁有他認為的幸福、快樂,鈴鐺響了,可能被別人聽到,他也心甘情願冒這個風險。

  反觀我們現在的現實生活,像《掩耳盜鈴》中的小偷這樣的人大有人在。比如:吸毒者也知道***不能碰,但卻自己欺騙自己:我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試個一兩次,沒什麼問題,但最終卻上了癮,在***的泥潭裡越陷越深。再比如貪官,明知道不義之財不能拿,卻被各種各樣的物質慾望所誘惑,貪婪佔了上風,以為每一次伸手天知地知我知鬼都不知道,胃口越來越大,最終東窗事發,受到了法律的嚴懲。所以《掩耳盜鈴》中的小偷也好,吸毒者也好,貪官這也好,都是自欺欺人,貪婪的人。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從《掩耳盜鈴》的故事裡得到啟發,不能碰的東西不要碰,不能做的事情不要做。

  篇3

  今天,我閱讀了一篇成語故事《掩耳盜鈴》。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個人看見人家大門上掛著一個好看的鈴鐺,想把它偷走。可是 他知道那個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響,會被人發現。他想:只要把耳朵掩起來,不就聽不見了嗎?於是,他就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個鈴鐺。結果手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現了。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自作聰明,不要自以為是。想欺騙別人,實際上是自己欺騙自己;另外不是自己的東西,決對不能佔為己有。我們可不能做一個自欺欺人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