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掩耳盜鈴的故事

  掩耳盜鈴的意思是指比喻自欺欺人。它有什麼成語故事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掩耳盜鈴的解析

  [釋義] 掩:遮蓋;盜:偷。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比喻自欺欺人。

  [語出]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聞之;悖也。”

  [正音] 耳;不能讀作“ér”。

  [辨形] 鈴;不能寫作“玲”。

  [近義] 自欺欺人 弄巧成拙

  [反義] 開誠佈公

  [用法] 含貶義。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了的事偏要設法掩蓋。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偏正式。

  [辨析] ~和“自欺欺人”;都有“自己欺騙自己”的意思。但~專指“自己欺騙自己”;而“自欺欺人”除了“自己欺騙自己”以外;還有“欺騙別人”的意思。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裡吊著一口大鐘。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揹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裡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成語掩耳盜鈴的造句

  1、他光明正大,從不做掩耳盜鈴的怪事

  2、你這種愚蠢的做法無疑是掩耳盜鈴。

  3、掩耳盜鈴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

  4、如果你在這件事情上對我掩耳盜鈴的我一定不會放過你的。

  5、難道你不覺得你這樣掩耳盜鈴的聽課是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嗎?

  6、掩耳盜鈴是一種看上去很聰明其實很愚昧的方法。

  7、你這樣做,跟掩耳盜鈴沒什麼分別。

  8、他這個人從來都不會做掩耳盜鈴的事情。

  9、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那樣的話只會是掩耳盜鈴。

  10、做事情一定要誠懇,不要萬事都是掩耳盜鈴的。

  11、我們在做學問上一定不能掩耳盜鈴,要的是實事求是。

  12、我們在對待學習的態度一定要誠懇,要踏實,不要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13、掩耳盜鈴最後的結果就是你自食其果。

  14、個人主義嚴重的人;常常會幹出掩耳盜鈴的蠢事;這又有什麼奇怪呢!

  15、你太愚蠢了,不要再做掩耳盜鈴的事情了。

  16、就是因為你上次在這個知識點上的掩耳盜鈴導致了你這次考試沒有及格。

  17、這件事並不是你想象的那樣的,實質上在掩耳盜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