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入學隨筆

  關於高一新生入學,都有哪些感言要寫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16歲的花季,是人生最美麗的年華。如何讓花季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才,不僅是全社會和廣大家長關注的焦點,更應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高中教員的神聖使命。由於青春期的特殊性,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因身體、心理及外界的諸多變化,內心深處不斷聚變著、湧動著、迸發著。引導好了,向良性迴圈發展,他們可以作出一番偉業,成為對家庭、對社會、對民族有用的人才;而偏激了,誤入歧途,將貽誤終身,更有甚者將會給家庭、社會帶來極大的後患,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新聞、報紙、廣播及我們身邊不乏事例。因此,我認為必須大力做好高中生的入學教育,把這一起點作為人生的第二次啟蒙期,打有準備之仗,全方位、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防患於未然,防微杜漸。

  由於教育物件、教學環境和教育方法的差異性,不同的教師可以採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方式進行入學教育。作為一名青年教師,經過幾年的觀察和思考,我個人認為在對廣大高中新生進行入學教育時,最重要的是突出強調兩點:

  一、養成良好習慣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習慣”是指在長時期裡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可見,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僅對高中階段的學習、成長有利,而且會受益終身。這裡我所說的“良好習慣”,不僅僅指學習習慣,還包括生活習慣、心理習慣。

  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科學文化知識武裝頭腦。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世紀,而21世紀的職業主體是技術性工作,這就對勞動者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紀的勞動者應該成為受教育程度更高、對新技術適應能力更強、具備計算機應用和跨國語言溝通能力的全面發展的人才。要具備這樣的知識和技能,首要的是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而學生文化知識學習的狀況如何,很大程度取決於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學生,如果能夠課前認真預習、課堂全神貫注地聽講、課後鞏固複習、思考發現問題,然後加以分析、解決、整理,這樣達到的學習效果往往事半功倍;而相反,如果課前不聞不問、課堂似是而非、課後似懂非懂,沒有自己的分析、思考、加工和整理,學習起來自然無頭無緒,久而久之,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運用會比較混亂。這就提醒學生必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學習方法的形成,從而可以系統地掌握所學的科學文化知識,以便以科學的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也要求任課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把住關口,在入學初始階段就給學生打上深深地烙印,讓學生認識到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快速地克服、解決過去存在的不良習慣,保證學習的質量,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文明健康方式促進成長。

  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社會大家庭中的活生生的一份子,其生活狀態如何,也直接或間接地關乎著社會發展的狀況。而作為學生,能否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他一生的學習、工作、發展等意義重大。由於受到形形色色撲面而來的大眾傳媒的影響,許多青少年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主要表現是心情浮躁、追求時尚、注重感官刺激,結果做事不負責任、不考慮後果、不設想將來,往往為了一時的瀟灑而耽誤了一輩子的前程,後悔莫及。這就要求老師要從學生的一生髮展著想,指導學生認識到真正的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幫助學生處理眼前誘惑與長遠發展的關係,進而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這樣,學生才能夠克服困難,不懈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鍛鍊多方面的能力,確立長遠的人生目標,對自己的生活負責,為國家、社會發展盡義務。

  3、養成良好的心理習慣——以積極樂觀心態挑戰羈絆。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人們從關心改造自然界與人類社會逐步深入到關心人們的內心世界。在廣泛的人群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調查研究與分析,發現青少年學生中存在這樣那樣心理問題的不佔少數,而且呈現上升的勢頭。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認真觀察,也不難發現學生中廣泛存在的厭學、情緒頻繁波動、早戀、缺乏明確的人生目標、對人對事缺乏信任感、缺乏自控能力等等情況。看到這樣的局面,我很著急,也很痛心,認識到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習慣的至關重要性,更在思考如何指引學生走出各種心理誤區,讓他們能夠健康、快樂、積極地成長,勇敢地面對、思考、解決人生不同階段存在的不同問題。經過反覆思考,我認為最行之有效的方式還是多關心學生的內心世界,多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多關注學生接觸的外部環境,同時,更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鍛鍊學生的意志品質,增加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指導學生隨時進行心理調節。這樣在遇到問題甚至是難題時,學生才不會一味地退縮、逃避、恐慌,而是可以逐漸地面對、正視、調節,直至加以積極地解決。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而心病的“治療”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們要做好長期心理戰鬥的準備,抓反覆、反覆抓、長抓不懈,方能逐步解決長期以來被忽視而又積聚很深的心理問題。

  要成才,首先要學會做人,要做好人,做對社會、對他人有益的人,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必不可少和至關重要的。

  篇二

  經歷了中考的洗禮,你們順利地進入高中,開始了緊張而又有序的高中學習生活。進入高中後,無論學習生活上還是心理上,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如何迅速調整自己,讓自己適應高一新生活,完成從初中到高中的轉變,從而愉快地學習和生活,是目前最為重要的問題。如何高中生活的第一步,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際交往方面:儘快融入到班集體中去。

  大家來自十幾所中學,現在組成了一個新的班集體,相互之間還不是太熟識,因此要求同學們能夠處理好人際關係,儘快融入到班集體中去。

  要融入到班集體,首先要用積極主動的態度與班級同學交往。不能夠事事等待別人來關心自己,更不能孤芳自賞。要主動向他人介紹自己的情況,讓他人更快了解自己,從而主動和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其次,主動幫助同學。當別人有困難時,應該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在學習上、生活上多關心他人,這樣你就會贏得友誼與快樂。最後,要積極參加班集體活動。班級開展的主題班會、課外活動等,這既是展示自己、把自己融進班集體的大好機會,又能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能力。近兩天,我們將要進行班幹部的競選活動,會為你展示自己的能力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希望同學們能踴躍參加。

  二、心理方面:擺平心態,增強自信。

  你們能考入高中,在初中時學習成績一般都不錯,心理上就會有一種優越感。進入高中以後,尤其是實驗班,有的學生由初中班級前幾名跌到高中的中下游,就感到壓力大,產生自卑感,認為自己不行了,其實大可不必。

  進入高中,新生首要的問題就是要擺平心態,找準位置,不管自己過去身上曾經有多少光環,都要把過去忘掉,踏踏實實投入到新的高中學習中來,這才是最為重要的。根據多年帶班的經驗,中考成績與你以後高中的成績並沒有必然的聯絡,中考成績靠前的,由於對新的環境適應能力不強,不能及時改變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習效率,或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習成績可能一落千丈。相反,中考成績不理想的,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績會蒸蒸日上。總之,中考成績不能決定你將來的命運,可能這樣說,你們現在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

  另外,我還要提醒同學們注意,不要因進入實驗班,產生一種優越感,從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無論你現在成績有多好,與你的高考目標都會有很大的差距。只有把握住高中三年的時間,堅持不懈,頑強拼搏,你最終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圓你的大學之夢。

  三、學習方面:培養自學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初中時期,學生學習的知識相對簡單,考試內容幾乎全是基礎知識,學習方法主要是死記硬背。進入高中後,無論是學習的量還是學習的深度,都大大增強了,不僅要掌握好基礎知識,更主要的是在基礎知識之上有所提高,多思善思,並在不同的情況下做出靈活的反應,對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僅靠死記硬背是難以取得理想的成績的。初中時老師發揮的作用很大,學生自學空間相對較小,但是進入高中,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有了一個很大的要求,老師講完課後,更多的是要求學生自己去學習。因此,學會學習、主動學習,是高中生獨立獲取知識和能力的基礎。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高中生活至關重要。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多,最為重要的應是課堂上注意聽講。教師每上一節課,都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來精心設計,上課認真聽了,課後就能節約大量的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說,認真聽課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學會預習,可以對自己將要學習的內容有初步的瞭解,從而有重點、有目的地去聽課,尤其是自學不能夠弄懂的知識,更會注意老師的分析與推理,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學會複習,複習是鞏固知識的良好途徑。除些之外還有很多好的學習習慣,如勤于思考,敢於攻關破難的習慣;在規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力戒拖延和磨蹭;定計劃的習慣,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每天有條不紊地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制定計劃很有必要。總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你終身受益。

  四、 生活方面:慢慢調整,適應食宿。

  飲食方面,儘可能在學校食堂就餐,食堂較為衛生,安全更有保障,既要節約,又要注意營養的全面。住宿方面,儘快適應集體住宿的生活,搞好清潔衛生,處好人際關係,充分感受同學之間的友誼,集體的力量與溫暖。

  五、非智力因素方面:培養多種興趣,加強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非智力因素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正確的動機、良好的興趣、理智的情感、堅強的意志、優良的品格等無疑有利於同學們學習的進步與個人的健康成長。這在某種程度上比好的學習成績還要重要,會使你將來更加適應社會,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因此,高中生活應注意培養良好的興趣,錘鍊堅強的意志,這不僅關係到你學習的好壞,更關係到你將來的發展前景。

  總之,高中階段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階段,而高一是高中的起始階段。邁好高中第一步,學會交往,學會學習,錘鍊意志,可為今後的學習與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三

  進入溫中,高一新生感嘆更多的是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對“高手如雲”的溫中競爭的憂慮感,對三年時光不知如何安排的微恐心情。一本本的隨筆流露出了年輕一代在初高中學涯轉接過程中,欣喜、激動、興奮的心情,無助、擔憂以及無法立刻適應的煩躁矛盾的心緒:有的學生表達了對新環境的嚮往和欣然,“我享受學習的過程,我熱愛和同學老師一起進步的生活,我希望在這個學校可以不斷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漫步知識的海洋,不是一種別樣的幸福嗎?”“一想起我的將來,我就有股莫名的衝勁,莫名的興奮。既然或在這個世界上,人生就要有意義、有價值,要經歷別人所不經歷的。”有的學生剛跨進高中,感嘆作業之難,“我只聽得見我浮躁的心跳,桌上的作業一堆,我卻聽不見刷刷的落筆聲。”對初中生活的回憶和不捨“初中校園裡的雜草花木的味道,它在離我遠去”,“離開這群可愛的人們才不過半個多月,卻猶如千年,簡單地打聲招呼,但也足夠讓我開心好一陣子。”“現在回想那個生氣蓬勃的教室裡,每人的臉龐上寫著幸福,就算面對著老師生氣時發怒的眼神,也同樣幸福,因為那眼神裡透著細膩的愛。”“失去後才倍感珍惜,多年的情誼,如今大家要各奔東西,或許將散落在天涯海角,往後再也不相見?”“突然懷念起數學老師的無字天書、西方哲理,每次都惹得大家捧腹開懷,還有語文老師訓人的樣子,好經典,可惜今後再也看不到了。”“三年的風風雨雨,三年裡我們哭過、笑過、打鬧過、用笑聲、用眼淚編織只屬於我們的記憶。”“為什麼我們總在無比痛苦地想要擺脫現在,卻又在某個將來無比痛苦地懷念現在呢?每當時間蹣跚過面板,總覺得微微有些刺痛,也許,每個人都一樣,失去後才懂得珍惜,受傷之後才懂得保重。”“遇到初中和小學的同學,彼此的眼神中露出幾分生疏與隔膜,想起一句很殘忍的話,身邊的位置只有那麼多,這個狹小的圈子裡,有人要進來,就一定有人要出去。”對今後生活的展望“三年後的今天,我們都已長大成人,把你們永遠放在記憶裡”,“我帶著滿滿的信心,徜徉在青春的花海中,從不曾停留。因為我堅信,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對高中自主學習的不適應“高中的晚自修當真是自修,不會像初中一樣,說是自修,其實早就被老師瓜分好,然後借各種理由冠冕堂皇地來侵佔。初中時討厭老師的這種行為,當時真正到了自己來安排自修了,反而覺得有些無所適從。”“我似乎遠離了那種苦日子,其實不盡然,這些反而是要我在自我監督和自控能力上進一步提高,才能不讓自己過於放鬆。”對離開家人的遊子情懷,“我不再是那個成天依偎在母親懷抱裡的孩子,在心理上走向獨立。”“如果說白雲是漂泊天涯的遊子,那天空就是一位盼子歸鄉的母親,無論白雲是否出現,母親般開闊的天空永遠在原地默默地守侯,無怨無悔”對高素質學生的理解,“素質應該是由內而外的體現,是骨子裡的品性,而不是捆出來的。”對人生處世的理解“對我而言,溫柔地對待別人很簡單,難在如何溫柔地對待自己,於是,就這麼盼著,有一間面朝大海的屋子,就算未有春暖花開,仍會在秋日的波濤中,一日一日幸福地生活”對暫時成功的欣慰“溫中,這是靠自己三年不曾停步的努力換來的。依稀還記得出成績的那晚,我和爸爸既興奮又不安地對著時鐘倒計時,依稀還記得老師同學一遍又一遍地估算著可能的分數線,最終我勝利了,滿懷欣喜。”“沒有哪一位同學不向往溫中,沒有哪一位同學不向往高中三年再創輝煌。而現在,昔日得知自己考上溫中的喜悅已拋在腦後,面臨的將是人生新的的起點,無形中也會產生不少的壓力,這裡人才濟濟,每個人都是學習的高手,無論如何都要拼搏一下。”“這是一段邁向未來脫離稚氣的路途,我期待著高中……”“我知道,一放棄,那麼整個人生將會充滿黑暗,在如此多的人才的世界中,我們能做的就是憑藉自己的韌性,做到百折不撓,頑強奮鬥,在艱難與挫折中奮進、拼搏。”對新朋友的思考“朋字,即兩個月,意思是兩個人只有以清明澄澈如同月光一般,真誠對待對方才能成為朋友”“心好像是一扇厚重的門,沒有外邊的鎖,只有裡面的門,無論人在外面用多大的力氣去推,都不如自己在心間裡的輕輕一撥。朋友之間的交往並非一個人在唱獨角戲,而是兩個人之間的內心的溝通。”

  在寫作技法上,請同學們避免寫空話,只是記賬式的羅列事件,這樣很難讓文章血肉豐滿,儘可能抓住生活的細節,談談所思所想……

  在選材方面,請同學們細心觀察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溫中的一草一木,同學的一言一行,這些都是非常值得去創作去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