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手投足之間隨筆

  舉手投足,是不足道的細節,亦是舉足輕重的大節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我本風雅。——題記

  爺爺是個老黨員,祖輩是清朝遺老。他一手將我拉扯大,管教卻很嚴厲。小時不懂事,一直很恨他:

  出門、回家要和家裡人一一道別、問候;吃飯時,家裡人沒到齊時不許動筷子,夾菜要就近,夾到什麼吃什麼,不許在碗裡碟裡翻挑;更不許吃飯說話;睡姿要規矩,兩腿併攏,側臥;坐姿端正,站立行走要抬頭挺胸;他人講話不許插嘴,打噴嚏時捂嘴轉臉低頭……

  這麼多規矩,悉數如枷鎖般縛在我身上,雖然知道大人的教育是為我好,卻發現同齡的孩子鮮有遭受與我相似待遇。

  更由於爺爺的強硬教導,我不得不從小學會自我剋制和恪守紀律,這對於一個淘氣愛玩的孩子來說,其實相當痛苦。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條條框框賦予我的,叫做素質和教養。舉手投足之間展現的點滴細節,閃耀著人格的光輝。

  於是我總將“請、對不起、謝謝……”掛在嘴邊,並由衷地說出口;於是我從不任意打斷他人的話而耐心地等對方說完;於是我擔任三年的勞動委員,幹活時總是心情愉快地哼著歌;於是當老師佈置許多作業,同學們唏噓哀嘆時,我默默地記下作業……

  舉手投足是一把尺,它是衡量人的內在含金量的標準。含金量高的人,必然,我敢說必然,是一個偉大的人。

  屠格涅夫為了施捨路邊的乞丐,翻遍了自己的錢包,卻找不到一分錢,只得握住乞丐的雙手說“我很抱歉,朋友”;雷鋒在戰友們不在時,把大家的衣服都洗乾淨晒了;周恩來衣容整潔,談吐大方,豈是朝夕而成的?或如《士兵突擊》裡的許三多,在班裡的戰友整天只知喝茶打牌的時候,一個人默默地搬運石頭,愣是日積月累地修成了一條路……

  舉手是小事,投足是小事,細節更是小事。吃飯是小事,說話是小事,出門上街是小事,回到家也是小事,和一個朋友交往是小事,和一個陌生人交往也是小事,其實生活就是一件件這樣的小事,需要我們點點滴滴去做;即使是民族振興這樣的小事,也需要我們每一個十三億分之一認認真真去做。

  我愈發地明白爺爺的良苦用心,也愈發地感謝他,他用嚴厲的教育告訴我,要做一個秉承中華傳統的人,做一個含金量高的人。

  我又何嘗不希望像我爺爺一樣的人多些,再多些,訓匯出優秀的一代。讓本就風雅高貴的中華之風,代代傳下去!

  篇二

  每次要到學校前,媽媽總要走到我面前,慈祥地望著我,那又顯得粗糙的後抬起來,輕撫我的頭,要把我的衣領理一理,釦子按一按,而我的衣領已經理好,釦子都嚴嚴實實。經常不愛媽媽這個動作,可媽媽就是改變不了,爸爸說:“這是媽媽的愛。”爸爸的話讓我一下子醒過來,原來每次出門我都特別快樂,是因為媽媽的輕撫嗎?帶著愛出家,我還真沒有孤獨漂泊的感覺。

  這次汶川大地震,我注意到一個很重要的細節:人們見面,手首先伸向對方,緊緊地握著;見到孩子,首先伸出雙手,擁抱對方;老師專門讓災區的孩子互相擁抱。心理專家說,這是撫慰的最好方式之一,讓人們真切感受到他人關愛,有利於消除大難的恐怖,以平復失去親人的痛苦。我想,倘若我們沒有能力幫助災區的孩子,如果能夠跟他們握一握,多好!

  和平時期的父母與子女,一舉手一投足,體現出來的是深深的親情之愛;災難時期的陌生人,一舉手一投足,更是傳遞人類大愛。其實在生活中,這種細節處處都有,只要我們用心,只要我信留意,只要我們踐行,都可以表達出一種令人幸福、令己快樂的愛。

  在學校,操場上有一張紙片,我們只要彎一下腰,順手把紙片抓起來,多走幾步足,扔進垃圾筒;同學們的筆掉在地上,側一下身,毫不費力檢起來悄悄放到同學的課桌上;老師手中的作業本太多了,跑上去接過來……這些花費不了我們什麼,卻表達出我們對學校的熱愛、對同學的友愛和對老師的敬愛。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們得到的無窮無盡、其樂融融的愛。在這樣的校園裡,我們的成長會更快,會更美。

  大街上,有盲人過街,前去拉住他們的手,輕輕提示一下;公共汽車上,抱著孩子的阿姨上車了,柱著柺杖的爺爺走過來,起身請他們就座;被人誤撞了一下,不妨溫和地說:“沒關係!”得到別人的幫助,真誠地道一聲:“謝謝!”你認為這是雷鋒精神,是文明禮貌,但我說,這是對社會公德的敬畏,幫助別人等於幫助自己,關心別人就是關心自己,社會進步需要這些舉手投足之間的關懷。付出的是一點,得到的卻是和諧。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得更精彩!”是的,愛不是抽象不可捉摸的,不是遠離生活的奢侈品,而是具體可以感受的,在我們的衣食住行中每一個細節中,在家庭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

  舉手投足,是不足道的細節,亦是舉足輕重的大節;是滴水般的小恩,亦是湧泉般的大愛!

  篇三

  你知道“君子”的含義、“高貴”的概念嗎?

  請原諒我這樣直白地問你。你身上破舊的衣衫,我沒有看見;你足下鋥亮的鞋履,我不曾注意。我只想知道,昨天你施捨給乞兒的那一枚硬幣是不是在下蹲後輕輕放入他的破碗;今天你鼓鼓的皮包中,有沒有為樓下流浪的貓咪準備一捧米粒。

  我想知道,你站在這個喧鬧而又寂寥的世間,是高貴地彎下腰,還是卑微地仰著頭。彎下腰,伸出手,這是一個多麼謙卑恭順的姿勢,卻又是人性高貴的君子一個多麼溫暖的手勢。

  我和許多人、和你一樣,被汶川一震震碎許多奢華的念想。電視裡反反覆覆地播放,志願者們穿行廢墟間、帳篷間、病房間,彎下腰,伸出手,去擁抱孩子們淚痕縱橫或木然痴然的小臉。

  你說你衣衫破舊,你說你鞋履鋥亮,可是這破舊的衣衫,這鋥亮的鞋履,都不是君子清潔的行頭。“君子”是人性高貴者響亮的名號,你看他們在舉手投足之間詮釋著善良、慎獨、修德的內涵,他們或許面容滄桑鬢髮霜白,但衣襟間潔淨的光輝卻永不會消褪。

  舉手投足之間,他們會常常做一個謙卑的彎腰者,將自己放置在人世間一個很低的位置去仰望幸福,珍惜現在,為所擁有的東西虔誠感恩;他們更會做出一個伸手的姿勢,笑問這世界:是否需要幫助?

  這世間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們哦,縱然那一舉手、一投足間光輝如螢如豆,交融匯聚成光的海洋,也該有貫日白虹、駘蕩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