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班主任的工作隨筆範文

  班主任寫的隨筆總是融哲理、詩意、紀實、生活學於一體,既有紀實的準確性,又有充溢著深邃思想的抒情性。以下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篇一

  近期,全市各中小學校都在緊鑼密鼓的開展“課內比教學 課外訪萬家”活動。11月1日下午放學後,侯校長和我及英語朱老師一行來到該班學生齊源的家中回訪。

  齊源家租住在一個廢棄的游泳池邊的一間小平房裡。到他家時,他的父母正在生火做飯,滿院子都是濃煙,見到學校老師來家訪,齊源的爸爸趕緊起身迎了過來。齊源的家庭情況特別困難,母親沒有工作能力,一家四口人全靠父親收破爛維持生計,現在一家人租住在一間十餘平米的小平房裡,學習和生活條件都極差。瞭解到齊源家裡情況特別困難,冬天來到了,今天侯校長和老師們借家訪之際為齊源送來了秋冬的衣物和水果,並親手給他換上。穿上了漂亮衣服的齊源,因激動一直哽咽地說不出話來。其家長也一直連聲表示感謝。感謝老師的再次家訪,感謝老師們對孩子的關心。

  侯校長說:“對孩子的生活上要多關照,學習上要關心,多輔導,有什麼事情了多和學校溝通,你看這孩子這段時間學習上多努力呀!”

  起源的爸爸說:“不管在家不在家,我跟他媽教代了,回來了佈置的作業一定要完成,完成了了再去玩,不過他作業完成的還蠻及時,不過我忙的也沒時間看。重點是學校老師教,我們這實在沒時間,知識也不夠。”

  我作為班主任也對齊源近一段進步做了表揚:“這段時間齊源是最大最大的變化個人衛生比以前要好了。自上次來了以後每天都穿得乾乾淨淨的,也更自信了。老師再提點要求,在寫字的時候把字寫好一點,就更棒了。”

  家長親身跟老師談了孩子在學校在家的情況,對孩子的成長充滿了信心,把孩子放在這樣的學校放心多了。

  接下來我們又拐小路穿小巷去了進城務工子弟田娜家和單親子女黃錦濤家。黃錦濤的母親在他三歲時就離家出走,至今未歸,父親為了照顧他的生活,常年開夜班計程車,異常辛苦,平時也無力關注他的學習。今天侯校長和史老師家訪時不僅從孩子的學習方面給家長提出了建議,而且在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上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家長對這次家訪很滿意。

  篇二

  我於2000年從師範畢業,那一年,我21歲,學校安排我擔任初三年級的班主任,轉眼間自己的角色由一個學生變成了他們心目中的老師。初當班主任的我像許多人一樣,心中充滿了理想---一定要把自己的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打響我教育生涯的第一炮。於是,早晨、中午、課間只要能抽出時間,甚至於中午也不回家,我都要到班上去看一看,對於學生也是絕對的嚴格,只要他們不聽話,違反了校規校紀,無論大事小事,我都會第一時間內用我最冷酷的一面,對他們進行嚴厲的訓斥—一定讓他們怕我,慢慢地學生見我如老鼠見貓,我心中沾沾自喜。但是好景不長,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學生違紀現象並沒有因此而減少,甚至有一次一位同學沒有穿校服,在我訓他的時候竟然和我翻臉。因為這件事我很是傷心,都說一分勤勞一分收穫,為什麼我的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呢?為什麼孩子們就不懂我的心呢?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他們呀!就這樣,我在勞累和傷心中度過了一年。

  此後的幾年周而復始,我一直這樣“兢兢業業”地“愛”著我的學生,學生也經常地讓我傷心。直到有一次,猶如歷史重演,我又在批評一位沒有穿校服的學生,完了之後一位老教師從我身邊經過,對我說“小李呀,他們是學生,你不能大事小事,你都去批評,你經常這樣去批評他們,慢慢地他們就不怕你了,有些時候,即使看見了也不要去說。”簡單的一句話讓我陷入了沉思,我看到了過去幾年當班主任的我:為了追求完美,為了班級少扣分,幾乎每天都有學生挨我的批評,並且每學年的上學期,班級管理還行,可是一到下學期就不行了,為什麼?難道正如老教師所說的那樣,說多了他們就不怕我了嗎?於是這一年我就嘗試著少說,有同學上課走神,我慢慢地從他身邊走過,講課時有人在竊竊私語,我稍微停頓一下……慢慢地我明白了。

  沉默是一種威嚴。當發現學生犯了錯誤,並不作聲,學生揣摩不透你的心理,因而會對你產生無形的敬畏。一次自習課上,同桌的兩個男生在大聲吵鬧。我走進教室,看到我他們立刻停了下來,我無聲地走到他們的桌旁,默默地站在他們旁邊,他們低著頭臉紅了,兩隻手緊張得不知道幹什麼,我沒再言語。放學後,這兩個學生竟然主動找到我承認錯誤。雖然我沒有說什麼,但卻使兩個頑皮的學生主動承認了錯誤。這使我回想起很多類似的事情:課間幾個學生在教室內大聲喧譁,我站到講臺上,掃視了一遍教室,喧譁聲沒了;全體師生大會,兩個學生在小聲嘀咕,我走到他們跟前,嘀咕聲沒了;抽默單詞,一個學生要抄襲,我走到他跟前,這個學生臉紅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的沉默勝過有聲的批評,此時的沉默讓你變得高深莫測,難以揣摩,使你在學生心中更具威嚴。

  沉默也是批評。沉默不等於預設,不等於放任自流。當學生犯錯誤時內心是緊張的,雖沒有語言,但教師的沉默卻給了學生一個暗示,進而去發現自己的錯誤,反省自己的錯誤。對於初中生而言,相對於一味的謾罵,訓斥,沉默不但避免了教師與學生之間有可能發生的衝突,而且當你表現沉默時,對他們而言是保護了他們的自尊,維護了他們的顏面,這種“沉默”實質上就是與學生的一種心靈上的對話,一種內心的感化,拉近了您與學生內心之間的距離,使你更具親和力,提高了你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威信,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尊、自愛的品質。

  面對犯錯誤的學生,我們班主任往往容易衝動,大聲訓斥。如此,學生丟了情面,傷了自尊,進而會產生牴觸情緒***心理***,教師的話會變得難以接受。尤其是初中生,他們正處在叛逆期,你的話稍有不當,局面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傷了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又使自己威嚴掃地。

  有人說沉默是金。是的,因為沉默中包涵的內容太豐富了,沉默有時是讚許,有時是批評;有時是同情,有時是厭惡;有時是愛,有時是恨;有時沉默表示和解,有時沉默預示著爆發……沉默是有聲語言的無聲的延伸。沉默是一聲無聲的語言,總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教師在運用批評教育手段時,要合理地選擇各種方法,要因人而異,因地、因時而異,要慎重運用批評,要從保護學生的自尊、人格,要從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要講求批評的藝術,只有這樣,批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篇三

  班主任的工作是千頭萬緒的,它面對的是幾十顆純真、無瑕的心靈,面對的是幾十個複雜多變的內心世界。班主任如何才能深入學生,瞭解學生,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和生活的情況呢?我覺得班主任要擺正自己的身份,隨機應變,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徵,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一、慈母的角色——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而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正如母親不會因為孩子的美醜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樣,作為教師,雖然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他們的家庭環境、先天素質與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學生。教師的愛應該是一種博愛,愛自己的每一位學生,關心他們的身體,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思想。誰都知道,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擬的,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天下的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同樣老師也應該讓學生看到自己點滴的進步,體驗進步成長的快樂,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教師要像母親一樣容忍孩子一次次地“舊病復發”,要像母親一樣善於發現孩子們的長處,充分肯定他的點滴進步,對他們的長處要“小題大做、無限誇張”,永遠不說“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嗇地說:“嗨,你真棒”。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決不能因為一點過失而讓孩子在指責聲中自卑地抬不起頭來。對於所謂的“差生”,更要給一點偏愛,傾注愛心、熱情和期望,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在他們身上就會產生“羅森塔爾效應”。

  二、嚴父的角色——教師愛學生,不是姑息遷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溺愛,在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感情,關心學生進步與成長,扶植他們正當的興趣和專長的同時,也要嚴格要求他們。因為嚴格要求學生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尊重。學生犯了錯誤時,該批評的就要批評,該處理的也一定要處理,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只有獎懲得當,才能在班級中形成一個良好的,積極向上的輿論導向。

  三、朋友的角色——用心靈去贏得心靈,用愛去交換愛。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孩子,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間的平等,更應是教育者和孩子間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間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教育的基礎。在教育學生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在融洽的師生情感中,學生才會把班主任的批評看作是對自己的愛護,把班主任的表揚看作是對自己的鼓勵,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自覺把道德要求和行為規範轉化為自己的心理定勢和良好的習慣,收到“親其師,信其道,受其術”的效果。教師不要老是擺著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來威懾學生,以維護自己“神聖”的地位。教師要用真誠的情感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富於同情心,就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就能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學生就會親近班主任,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樑。

  四、法官的角色——公平與公正。對於教師而言,我們的工作物件很特殊,他們是一群天真善良的孩子,他們已經開始用自己稚嫩的心靈去體會和衡量這個世界,他們有著各自的判斷是非的標準,在孩子的眼中,教師是成人社會的代表,更是社會公正的代表、社會公平的化身。這就要求教師在其職業領域內,所有的職業表現都要體現社會的正義、社會的良知。班主任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的,學生的評語,三好生等各種榮譽的評選,甚至於平時的一次小小的表揚,都會看在每個孩子的眼裡,記在每個孩子的心裡,影響著孩子們對於是非善惡的判斷和理解。因此, 班主任 老師的教育公正就更為重要,一定要熱愛、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在自己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建立公正、民主、平等的氛圍。

  五、學生的表率——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同孩子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兒童他們怎樣穿戴,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怎樣笑,……這一切對兒童有重要意義”。可見,班主任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對學生講十次道理所產生的正面影響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為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來的大。如果要求學生不亂插嘴,那教師就不應粗暴地打斷學生的話;要求學生跑步不戴圍巾,那教師在跑步時又怎麼能任憑圍巾飄揚在自己的胸前呢?要求學生隨手撿起地上的廢紙,難道教師就不能也彎彎腰嗎?如果每個班主任都有一股“讓全班學生向我看齊的勇氣”,那麼“身正為範”就真正得以體現了。

  總之,班主任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的學生,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與引導,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去摸索、去探討。我想,只要懷著一顆愛心,一種責任感,有科學的管理和教育方法,就一定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