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讀書的筆記

  做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寬容別人的精神。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我們從《西遊記》中感受到什麼道理呢?先來看看人家的《西遊記》讀書筆記怎麼說?

  西遊記讀書筆記一

  寒假裡,我一本名叫<西遊記>的書,雖然小學時看過了。但是,俗話說的好:“不同的時間讀同一本書,會有不一樣的收穫,接下來我給你們講講我現在的新收穫:

  大家都知道孫悟空,它是隻猴子,但它能力強大,有膽識,也有魄力,可是有人認為孫悟空生性頑劣,喜好嘻嘻,可我覺得都不對,孫悟空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總有自己的看法,比如三打白骨精的那一回,白骨精變成三個人想抓走唐僧,可都被孫悟空識破了,事後,孫悟空還讓唐僧訓斥了一頓,最後唐僧還趕他走,導致最後他被白骨精抓走了,這隻能怨他自己,不過孫悟空還有很大胸懷,最後還是原諒了唐僧,這十分說明孫悟空是隻有著博大胸懷的一直猴子。

  再來說說豬八戒,我第一次讀西遊記時,我認為豬八戒是個很忠誠的人,可我這次有了新體驗,我覺得豬八戒只有油嘴滑舌沒有真功夫,在孫悟空的威嚴下才挺起胸膛的,不然早就被妖精吃了,但是有時豬八戒也是蠻聰明的,只不過豬八戒只有嘴皮子上的功夫。

  再來說說唐僧的最後一個徒弟——沙僧,他任勞任怨,不說一句累,不叫一句苦,行李都是他扛,吃又是吃的最少的,所以我覺得當經社會像這樣的人已經不多了。

  這便是我的新體會,大家不妨把你們的新體會跟我們大家說說,也許我們會有更多的理解。

  西遊記讀書筆記二

  我最喜歡的書要數西遊記了。它是明代作家吳承恩的著作,是根據唐代的玄奘到遙遠的古印度天竺去講述佛教的事而改編的。裡面又加上了機智靈巧,能七十二變的孫悟空;懶惰貪吃、忠心耿耿的豬八戒;任勞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他們共同保護他們的師傅—唐僧去西天取得真經,在我國佛教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他們取得真經靠的什麼?靠的是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達遙遠的西天。他們一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坎坷無數,他們只有依靠這種精神才能戰勝一切,越過陡峭的大山,跨過寬廣的大河。

  只因為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具有高超的武功和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辨別什麼是妖怪,什麼是普通的凡人,孫悟空與唐僧彼此間產生了許多矛盾和誤解。

  比如說,西遊記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長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想借助孫悟空不在這一機會對唐僧痛下殺手,因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為懷,所以這個辦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孫悟空去為唐僧化緣了,白骨精發現這是天賜良機,便變作一個年滿十八歲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語哄騙了唐僧和剩下的兩個徒弟。剛要下手,孫悟空就回來了,他用火眼金睛認出來是白骨精舉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屍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孫悟空趕走,在兩位徒弟的勸說下,孫悟空便留了下來。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誤會了孫悟空。接下來,白骨精接二連三的變化,都被孫悟空識破。到了第三次變化,孫悟空忍無可忍。舉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為孫悟空接二連三的行凶,把孫悟空趕走了。這次唐僧真的誤會了孫悟空,本來孫悟空的目的是保護唐僧,沒想到卻錯以為行凶殺人。

  只因為孫悟空有火眼金睛,而唐僧卻沒有,所以彼此間產生了很多矛盾,很多誤會。

  西遊記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它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寬容別人的精神。

  西遊記讀書筆記三

  《西遊記》是一部神話小說故事,裡面師徒四人通過了九九八十一難關,走過了崇山峻嶺。小時候在看西遊記的每一次都會被豬八戒的滑稽逗得哈哈大笑。可是今天再去看西遊記不會像小時候那樣笑二而是被他們師徒四人所感動。

  他們四人的性格各有不同,孫悟空兩大特點就是勇敢和喜愛自由,闖龍宮、大鬧天宮、鬧冥司,那裡沒他的身影,他不怕困難,戲妖怪,玩魔鬼有何不敢。一旦師傅被抓他都會想盡各種辦法來解救師傅。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

  而唐僧是一個囉嗦的人,可他儘管囉嗦,他也是一個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但他有時卻很頑固,是非不分。不過他的心也太善良了,就連凶殘、沒有人性的敵人也可以原諒。

  豬八戒,大家都知道他好色好吃好睡。他一遇到困難就退縮不像孫悟空那樣勇敢。

  那最忠誠的就是沙僧,他為人有禮忠厚老實,他沒有嚮往什麼,只是像一心取到真經。

  西遊記裡的師徒四人克服克難取到了真。經這不正像我們學習嗎,只要努力了,不管是什麼困難,都要去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愛迪生不是說“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才能成功。”是呀,所以世界上沒有做不好的事,只有走不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