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鰱魚的網箱養殖方法是怎樣的

  花鰱魚網箱養殖是最新的花鰱魚飼養技巧,那麼花鰱魚網箱如何養殖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花鰱魚的網箱養殖方法。

  花鰱魚的網箱養殖方法

  花鰱魚的網箱養殖之網箱結構

  網箱材料為聚乙烯,網線直徑為1.13毫米,網眼大小為3—5釐米,網箱規格為4米x7米x 2米,採用單層網箱,框架為竹竿,竹竿直徑為10釐米左右,若干個連為一體,用沉子固定。

  花鰱魚的網箱養殖之網箱設定

  網箱放置位置極為重要,直接影響花鰱生長速度,一般要求放置在水域廣闊,有微流水,水質良好,無汙染,陽光充足,避風向陽,水溫較高,餌料生物充足,離岸較近,水深4—7米,風力較小,交通方便的庫區為宜。

  花鰱魚的網箱養殖之魚種投放

  魚種放養規格:有兩種,分別為80克左右或350克左右。

  放養數量:80克魚種每箱放450—550尾,350克魚種每箱200--250尾。

  魚種放養時間:每年11--12月,或翌年2—3月,水溫較低,運輸方便,魚體受傷較輕,成活率高。

 

  注意事項

  投放魚種水溫低於12攝氏度,魚種規格健壯整齊,入箱前後嚴格消毒,防止水黴病發生及死亡。魚種入箱前,由於運輸及裝運,造成魚體受傷,在水溫較低情況下極易發生水黴

  花鰱魚的網箱養殖之飼養管理

  網箱養殖花鰱的成敗,飼養管理非常重要,管理得好,可以加速花鰱的生長,提高產量,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否則,由於管理不善,造成生長較慢,甚至逃跑,養殖失敗。飼養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泡箱:新的網箱,表面粗糙,直接裝魚極易造成魚體受傷,因此,必須提前7—10天放在庫中浸泡。

  2.刷箱:網箱放入庫中,由於水中浮游生物作用,造成網箱上粘附許多髒物,影響水體交換,引起箱內浮游生物數量減少,從而花鰱因餌料生物短缺而生長緩慢。因此,網箱必須經常刷洗,一般生長季節,15—20天刷洗一次

  3.移動:移動有兩種情況,一是在洪水季節,移動網箱防止被洪水大風沖垮;二是通過移動網箱增加網箱內餌料生物含量,加速花鰱生長。

  4.飼養:有時,水庫水體較瘦或網箱較多,其它方式不能增加箱內餌料生物,這時,就需要在網箱周圍堆放或吊掛有機肥或化肥,化肥在無風 情況下吊掛。

  5.分箱:經過一年養殖,魚種大多生長10—20倍,翌年春天為了保證箱內魚類正常生長,避免箱內溶氧及餌料不足,必須分箱。

  花鰱魚的網箱養殖之收穫銷售

  11月,水庫水溫下降到10攝氏度,花鰱已停止生長,開始收穫銷售花鰱。這時,投放100克花鰱可長到500克以上,每箱可淨產花鰱200公斤以上;翌年分箱後,可長至1500克以上。投放350克花鰱可長到1000克,每箱可淨產花鰱250公斤以上;翌年分箱後,可長至2500克以上。1000克花鰱可售價5元/公斤;2000克以上花鰱可售價***元/公斤。因此,每箱花鰱經過一年養殖,可淨收入1000元以上。若庫區群眾每戶養殖4—10箱,每年可淨收入4000--10000元.

  花鰱魚的養殖要求

  一、池塘的選擇  土質為壤土、粘土或沙壤土,保水效能好。 池塘規格為0.3-0.666ha,池形長方型,長寬比5:3,東西走向.有河流,井水水源,水質無汙染。 塘設定進排水設施。 池水水深2.5m。

  二、親魚的培育  放養時間一般為5-6月份,放養方式有單養和混養兩種,一般採用混養,因為這個階段魚類的習性逐漸顯示不同,對外界的環境要求也不同,根據各種魚類的習性和對水質的適應性不同進行搭配混養,不但給予各種魚類適宜的生長環境,同時也充分地發揮了水體的利用率和對食料較經濟的利用。魚種池一般是2-3種混養,本實驗混養少許白鰱、鯉魚。

  三、 飼養管理  堅持巡塘制度,檢查池塘有無破損,水質有無變化,魚有無浮頭的現象,發現問題及時補救.檢查有無死魚,發現死魚,立即撈出,並檢查死因,採取防治措施。定期調節水質,保證魚類健康生長。合理利用增氧機,晴天中午開,陰天清晨開,傍晚不開,浮頭以前開,連錦陰雨半夜開,魚類主要生長季節堅持每天開。

  花鰱魚的養殖要點

  放養密度

  花鰱養殖中,遇到的第一問題就是放苗密度:如果對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就可能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問題最普遍的就是密度過大。在長期跟養殖戶打交道中,發現其中有養殖戶想當然的投苗:既然要高產,那一畝花鰱放600尾,白鰱400尾,平均就算2斤-2斤半/尾,也可以收穫2千多斤/畝。實際上,一年下來,可能放進去的魚苗是0.5-1斤,養了一年也就1斤多點。這就超出了水體利用光合作用培育餌料來生產花白鰱的極限。水體中的藻類能利用光合作用的水深大多不會超過3米,這些藻類吸收光的能量有一定限度,如果產量還要往上升,那就只有人為的往水體裡投料。

  正常的放養量應是根據畝產量倒推,如果預計的畝產量是600斤,那上市規格是2.5-3斤,除以這個數,得出200-240尾/畝的苗種放養數,算上損耗,總的放養尾數也不應超過300尾/畝。

  放養魚苗規格

  第二個問題就是放苗規格:規格放大了苗種投入大,放小了浪費養殖水體前期資源,這個需要根據當地的消費習慣和魚市場價格走勢決定。這裡以四川為例,這邊的價格在每年的6-8月份最高,主體魚應按在這個時候上市最佳。所以投入的苗種就要有一半以上的大規格,或者全部投放1斤以上的大規格苗種。其次,在高溫季節,如果載魚量過大,也容易導致缺氧,增加養殖風險;另外,當大個體的魚起捕掉一部分,小個體魚生長加快。

  施肥的選擇

  第三個問題就是施肥問題:化肥好,還是生物肥好,還是菌種好?是單用,還是輪流用好?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把眾多高產的案例彙集在一起一分析,都是生肥物、菌種、化肥、有機肥輪流用,三者各有優勢。

  花鰱養殖中,普遍會遇到用了好多產品,水就是肥不起來的情況。因為在肥水養殖中,還缺乏像測土施肥這樣的檢測儀器,這時就需要根據經驗,去試驗性肥水。我在實踐中遇到最多的就是當把複合乳酸菌、碳源,有時或是氨基酸一補充進去,水很快就肥起來了。說明水肥不起來,根本原因還是水體缺乏某些成份。

  施肥的頻率

  第四個問題就是施肥的頻率:經常會有人問,是半個月還是十天,甚至一週用一次好?這個問題可以參考精養塘的投料,不然難道把畝產提高到4000-5000斤,兩三天投一次料就能達到?當然對於肥水養花鰱,雖不至於天天施肥,但最好也兩三天一次。

  有人說陰天光合作用弱,所以陰雨連綿就不施。其實不對,陰天光合作用差一點,但仍有,同時花鰱也不會因為陰天就不吃東西,如果不施肥,那就投粉料。

  花白鰱搭配比例

  第五個問題是花白鰱的搭配比例:比例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標準,每一個魚塘都是一個獨立的案例。但有一個原則,當向水體中只要補充有機肥就可以增大花鰱的比例,因為有了浮游動物繁殖的基礎。但同時還需向水體裡補充菌種和氮、磷。只有補充的次數越多,量足夠,就可以直至把花鰱的比例增加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