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話題作文素材

  1:

  長征二號F火箭總設計師劉竹生

  ***壓力下的奮鬥***

  劉竹生是我國運載火箭捆綁分離技術的開拓者。

  1990年的夏天,那時,中國航天剛剛邁向國際市場,長征二號捆綁式火箭成功地將“澳星”發射升空,成為中國航天能否完全進入國家發射服務市場的一塊問路石。要在沒有成型產品、沒有成功先例的情況下,18個月內拿出全新的“長二捆”。

  那時,劉竹生是火箭總體設計部總體室結構組副組長,要完成的工作是怎麼樣把“長二捆”身上的4個助推器牢固捆綁,在發射過程中又能可靠地將助推器與火箭徹底分離。

  18個月!時間猶如上緊了的發條,給設計工作帶來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加之當時我國火工品研製水平尚不盡如人意,而火工品又是分離的主角:要在助推器與火箭分離時將兩者的連線件炸開。此時的大劉,比誰都急,急得心裡直冒火,飯吃不香,覺睡不著,牙床子上也急起了大包。為了這一“綁”一“鬆”,他曾在靈感突發後,半夜三更去擂響過同事的門,黑燈瞎火直奔辦公室,在堆得像小山的辦公桌上,連夜勾畫藍圖。

  就這樣,在“長二捆”的研製中,劉竹生夜不能寐拿出的捆綁分離技術方案,成為他從事火箭工作的“代表作”,為“長二捆”火箭的研製如期完成,立了一大功。

  2:

  狄更斯的頑強毅力

  ***頑強的毅力能打破巨大的壓力***

  狄更斯是19世紀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藝術上以妙趣橫生的幽默、細緻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現實主義描寫與浪漫主義氣氛的有機結合著稱。馬克思把他和薩克雷等稱譽為英國的“一批傑出的小說家”。

  狄更斯出生於英國的一個普通家庭裡。他自幼體弱多病,不能過於勞累,於是,他的童年不是在遊戲中度過,而是在讀書中度過。在他10歲的時候,父親因負債被關進監獄,為了維持破產的家庭,狄更斯不得不設法謀生,去當了一名學徒。但是他不僅要以驚人的意志承受一個幼弱身體所無法承受的勞累與折磨,還要以頑強毅力承受一顆稚嫩心靈難以忍受的冷酷與侮辱。

  但是,即使在這樣巨大的壓力下,狄更斯也絲毫沒有減退追求知識的渴望。一有空閒,他就拼命地閱讀他所能找到的任何書籍。豐富的知識和親身經歷使狄更斯為將來的文學生涯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另一方面,少年的苦難也磨鍊了他的毅力,正如他所說:“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沒有被壓力壓倒,反而磨礪了他的意志,於是,他帶著特有的剛毅走上了文學的道路,並最終攀上高峰。

  3:

  壓力與健康

  ***給壓力一個出口***

  壓力累積,沒有出口會使某些人走上絕路。不予理會,壓力不會消失,只會變形,不知不覺中,一點一滴地侵蝕健康。十大死因內的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都和長期壓力造成心臟血管的負擔有關。

  1950年代,美國的兩位心臟科醫師注意到他們候診室的心臟病人,似乎比其他病人緊張,於是開始一連串研究,而後發現心理壓力和心臟病的關聯。他們曾經研究一群會計師,發現愈接近所得稅申報截止日,他們血中膽固醇的濃度愈往上升,過了這段期間一兩個月後,又恢復正常。

  後來這兩位心臟科專家追蹤3500名男性八年半,發現有緊迫感、懷有敵意與高度競爭心的人,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7倍,心臟病突發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兩倍。

  壓力不僅和心臟病關係密切,許多研究指出壓力更會減低免疫力及記憶力。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生活在慢性壓力***例如和同事或家人的衝突***中的人,感冒的機率是常人的3到4倍。

  4:

  拿破崙的成功

  ***壓力造就英雄***

  拿破崙的父親雖然窮困,但是他把拿破崙送進了一個非常高階的貴族學校,在這裡與他往來的都是一些在他面前極力誇耀自己富有,而譏諷他窮苦的同學。

  後來拿破崙實在受不住這些壓力了,他寫信給父親請求退學。

  “我們沒有錢,但是你必須在那裡讀書。”這是他父親的回答,因此使他忍受了5年的痛苦。但是每一種嘲笑,每一種欺侮,每一種輕視的態度,都使他增加了決心,發誓要做給他們看看,他確實是高於他們的。

  他用一切的時間,埋頭讀書,去努力和他們競爭。他住在一個既小又悶的房間內。在這裡,他臉無血色,孤寂,沉悶,但是他卻不停地讀下去。終於,一次偶然的機遇,拿破崙的才華受到讚賞。他開始走上有權勢的道路了。

  這時,一切的情形都改變了。從前嘲笑他的人,現在都湧到他面前來,想分享一點他得的獎勵金;從前輕視他的,現在都希望成為他的朋友;從前揶揄他是一個矮小、無用、死用功的人,現在也都改為尊重他。他們都變成了他的忠心擁戴者。

  假使他那些同學沒有嘲笑他的貧困,假使他的父親允許他退出學校,他的感覺就不會那麼難堪。他之所以成為這麼偉大的人物,完全是由他的一切不幸造成的。他學到了由克服自己的缺憾而得到勝利的祕訣。

  5:

  虛假的安全

  ***壓力能使人警覺***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皇家空軍統計在戰爭中失事的戰鬥機和犧牲的飛行員以及飛機失事的原因和地點。其結果令人震驚,奪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敵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狂風暴雨,而是飛行員的操作失誤。

  更令人們不解的是事故發生最頻繁的時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緊急撤退時,而是在戰鬥機完成任務,凱旋歸來,即將著陸的幾分鐘裡。

  但是心理學家對這個結果絲毫不驚訝,他們說這是典型的心理現象。在高度緊張過後,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類心理會產生“幾乎不可抑制的放鬆傾向”。飛行員在敵人的槍林彈雨裡精神高度集中,雖然外界環境惡劣,但由於大腦正處於極度興奮中,反而不容易出紕漏。

  在返航途中飛行員精神越來越放鬆,當他終於看到熟悉的基地,自己的飛機離跑道越來越近時,他頓時有了安全感。然而恰恰是這一瞬間的放鬆,釀成大禍。因此人們管這種狀態叫“虛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