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致學生家長的信

  在教育的路上,家長總有疑惑,疑惑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疑惑如何才能使孩子的學習更進一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也儘自己的責任,為家長解惑。下面來看看老師給學生家長寫的信吧!

  給家長的一封信一:

  尊敬的家長朋友:

  作為一位校長,也作為一名老師,我有一些真誠的心裡話想對您說。

  我也是一個女兒的父親,我完全可以理解,當您把孩子送進學校的那一天開始,就對學校的教師寄予了厚望,希望您的孩子能夠在老師的教育培養下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但是,不知您是否想到過,其實,孩子是否能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首先不是取決於老師,而是取決於您這位家長!

  在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體會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多麼重要的。我一直堅持認為,一個孩子的成材,主要功勞不是學校而是家庭。道理很簡單,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家庭氛圍如何,家庭教養如何,家長素質如何,都將決定孩子的人生!

  注意,這裡所說的家庭氛圍、家庭教養、家長素質,不一定和文化程度有直接的聯絡。在我視野中,有的博士家長依然“培養”出了罪人,而大山裡一些目不識丁的老太太卻培養了一個個有出息的孩子。我國著名生物學家、原北大副校長、現中國農業大學校長陳章良就是一個例子。他出生於農村,父母幾乎沒有什麼文化,因此他也談不上什麼早期的文化啟蒙,九歲才讀小學,但因為他的父母首先是一個善良勤奮的人,於是一顆科學家的萌芽便在這對農民夫婦的手中開花了。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家長也是教育者——不管家長是否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或是否學過教育學,只要有孩子,他就是教育者。這樣看來,我們——教師和家長之間,本質上是一種同事,因為我們都是教育者!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教育物件——您的孩子!因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期盼著您的孩子成為有用的人才!

  作為教師的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您的孩子就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成為我們所期待的人才,這是毫無疑問的!

  作為孩子的家長在多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您的孩子就在多大程度上成為您所期盼的有出息的人,這是不容質疑的!

  可是,是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是適合於孩子成長的環境呢?您的家裡有沒有這樣的場面呢?——晚上***或週末***,您的孩子在書桌前痛苦而心不在焉地看書,旁邊,孩子的父親在和一群哥們喝酒聊天;另一旁,孩子的母親正和一群人在桌上大呼小叫地搓著麻將;而在廚房,孩子的爺爺或奶奶正在洗碗;父母的聲響干擾了孩子的學習,孩子有點不耐煩了,從書桌前站起來想出去玩電腦,這時父母開始呵斥孩子……

  我可以斷言,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絕對不可能有優秀的學習成績,更不可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當然,我相信,我們學校不會是這樣的;而且我還相信,我們的家長都是合格的家長!

  但是,作為校長,我還得得寸進尺地希望,我們所有家長不僅僅是合格的家長,更是優秀的家長!

  剛才我說過,我也是一個家長。我有一個天資並不聰明的女兒,但在我的教育下,她成長得很順利。在女兒成長的過程中,我也在成長,這其中有許多故事。我把這些故事寫成了一本書,叫做《做最好的家長》。現在我把這本書推薦給您,也許您能夠從中得到一些啟示。也許有的家長會說:“我怎麼能夠和你比呢?你是專門搞教育的,還是校長,而我卻不懂教育。”不對,剛才我不是說了嗎?每一個家長都是教育者,其教育水平和所謂的文化水平不一定有直接的聯絡。

  我的體會是和孩子一道成長,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所謂和孩子一道成長,說起來就是兩點:第一,和孩子一起閱讀;第二,和孩子一起寫作,也就是共讀共寫。

  因此,我真誠的建議您,從今天起,還孩子一起讀一本有趣又有意義的書。就從這本《做最好的家長》開始共讀和共寫。這本書寫的是我女兒從0歲到18歲的故事,她的成長對您的孩子一定有幫助的。這本書更寫了我教育女兒過程的酸甜苦辣,也有許多故事,我相信,我的教訓和成功也一定會對您有參考價值的。

  在做家長上我是正在學習和探索著。同時,作為教師,我想做最好的老師,做最好的班主任,因此,我也在學習和探索實踐著!在做教師和做家長的探索中,我覺得無論何時,學習是讓自己能夠達到目標的保障!也許,有的家長朋友會說:你是專門搞教育的,而我不懂教育。不對,剛才我不是說了嗎?每一個家長都是教育者,其教育水平和所謂的文化水平不一定有直接的聯絡。

  因此,我真誠地建議您,從現在起,和孩子一起寫成長日記。成長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反思然後不斷超越的過程,而寫作就是最好的反思。孩子通過文字,可以寫自己的苦惱與喜悅,你通過文字可以寫出自己對孩子的期待,寫出自己對自己教育的感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家長和孩子一起寫作,是最好的成長方式。您也許會說:“我文化水平低,寫作能力差,哪能寫呢?”這話錯了!最早開始成功實施家長寫教育日記的是河南焦作市,那裡全市的中小學生家長都給孩子寫教育日記。在這些家長中,相當一部分人連小學都沒畢業,有的家長甚至是一邊翻字典一邊給孩子寫教育日記。正是通過教育日記,許多讓家長老師頭痛的孩子成為優秀的學生。這樣的故事很多很多。為了您的孩子,我相信你是什麼都願意付出願意犧牲的,那麼,就犧牲一點業餘時間,從和孩子共讀、共寫開始你新的家庭教育吧!

  請記住:只有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我相信您能夠成為成功的家長,而只有您成功了,您的孩子才能成功;只有您和您的孩子都成功了,我們教師才能真正有成功感!

  讓我們一起努力,好嗎?

  校長:xxx

  20xx年xx月xx日

  給家長的一封信一二:

  尊敬的各位學生家長:

  你們好!很多初三剛畢業的家長回憶起整個初中三年都會發出同一種感慨:初一初二沒什麼印象,初三又一次教會我如何當爹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慨?對於初三的家長們,一路陪伴這孩子度過初三,付出的辛苦、心血絕不比孩子們少。初三不僅是對孩子的考驗,更是對初三家長的一次重新的考驗!因此,要說中考成功的工程,第一當屬家長們,你們最不容易!所以,向各位即將當初三孩爸、初三孩媽的家長們致敬,你們是最可愛的人!

  那麼,到了初三,家長們應該怎麼做,也從一個公式出發:'中考成功=瞭解資訊+資料收集+督促落實'。

  一、瞭解資訊。

  對於中考,孩子的考試成績是硬指標,而家長們對於資訊瞭解的程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軟指標。

  那麼我們關注什麼?有很多方面,比如我們應該特別關注2015年中考,瞭解目標校的名額分配分數線、統招錄取分數線、以及排名等,尤其是新政策名額分配的影響,我們一定要從總結歸納出對策。

  比如升入高中的路徑不僅由中考分數線劃定,還有定向生、有自主招生、有補錄。某某學校什麼時候開始自主招生?有什麼先決條件?自主招生考試考什麼?面試問什麼?再比如目標校成績如何?能不能住宿?食堂好不好?志願怎麼填報?等等問題舉不勝舉!

  那麼家長們如何獲取資訊?

  首先在各種群和論壇,你能收穫到各種令你激動不已的小道訊息,能得到各種陌生人的經驗和提供的分享。當然,也請家長們關注中招網,這是官方權威釋出。

  二、資料收集。

  這裡的資訊蒐集,包括升學資料的收集、學習資料的學習。

  升學資料的收集,如目標校招生人數、教學風格、師資情況、食堂情況,如中招會、錄取線、志願填報、中考政策等等。

  學習資料的收集,包括各科試題、試題分析、題型總結,還有老師的對於學習方法的指導等等,只要對孩子升學有利的資料,家長們都可以收集,並選擇性的讓孩子瞭解,學習!

  另外,很容易被家長和孩子們忽略的就是錯題的收集工作。很多孩子在平時學習過程中不注意錯題的更正、反思,錯了就錯了,放在那裡,下次遇到仍然犯同樣的錯誤,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建議家長們幫助孩子們,收集錯題,收集孩子考完試後的每一張試卷,這到中考複習的最終階段尤為重要,只要在考試中不犯平時犯過的錯誤,成績一定有提高!***eg:我見過一個學生初三的學生,家長為了分擔學生負擔,私下幫孩子把錯題蒐集起來手抄成冊,方便孩子及時複習,孩子一有時間就拿著這本厚的有點嚇人的錯題本來問老師,雖然今年該學生考的不是很好,但相比於剛上初三的時候我明顯感覺孩子在飛速進步中。***

  三、督促落實。

  進入初三,很多家長會發現,不知道怎麼跟孩子交流或者說很難跟孩子很好的溝通。比如初三了,自己著急的不行了,而孩子們卻怎麼也緊張不起來,於是家長把著急的情緒傳遞給了孩子,導致家長與孩子之間矛盾重重,甚至孩子一回家就關起門,將家長拒之門外,根本不跟家長溝通!

  其實,進入初三孩子們感受到了壓力,只是平時沒有表現出來。其實,他們在意每次考試,你會發現在孩子在考前、考後都會發現孩子會激烈的討論,在QQ空間、朋友圈都會討論某某學霸怎麼樣怎麼樣,自己怎麼樣怎麼樣。孩子們很在乎成績,很想學好,但是青春期的他們好強,敏感,缺乏自信,易怒,逞強等,導致他們在行動上無法落地,情緒上容易起伏,非常需要非常有效的引導和幫助,所以這個時期家長的工作非常重要,不能管得太多也不能放任不管。

  因此家長們,首先自己一定不要急,多鼓勵孩子,在家裡一定要跟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溝通氛圍,別進入初三就給太大壓力或者太長遠的目標,先保證良好溝通後再逐步試壓。

  另外,多與老師交流,在很多情況下,家長與孩子的矛盾找到合適的老師都能解決。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相信自己喜歡的老師、朋友,而不是家長。***好像說的有點殘酷...***

  四、最後

  學習上的事情就放手讓他們自己處理,家長只是督促孩子是否落實。比如平時檢查孩子的作業、翻一翻孩子的筆記本,按老師的要求給孩子小測,監督完成情況等即可。莫要天天逼著孩子做完這練習冊,再做完那本輔導書。再比如,孩子考試沒考好,不要責怪埋怨,與老師交流、分析問題、給孩子制定解決問題的可以實施的方案,並要求的孩子落實,把問題正在解決。

  初三不是孩子一個人的戰鬥,老師、家長,甚至孩子的競爭對手,都是陪伴孩子不斷前行的夥伴。未來的這三百多天的日子裡,孩子要經歷很多困難,希望在最後這一年裡我們一起陪伴孩子,全力以赴!

  班主任:xxx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