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評語的高一作文

  高中作文教學應該使學生終身受益,應該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而不應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只為高分,結果令人只嘆高分低能。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感動的心藏在槐樹下

  氤氳的夜色浸染著紫色的窗枝,夢裡似乎又闖到槐花淡淡的幽香似一道澄清的柔波……

  月下。小路。老槐樹……

  又是一個有月的晚上,風漸起漸落,吹亂了人們的頭髮,吹亂了人們的思緒,只有那顆心顯得格外溫暖。

  槐樹在小路的盡頭,樹下有間餛飩店,攤主是一位慈祥的老伯,六一的樣子。雖然在小路盡頭,但生意格外好,常客新客不斷。

  晚自習回家的學生三五成群,騎過大路,在三岔路口分散。我獨自騎在路上,黑暗襲來,寒冷襲來,我便哼著歌為自己壯膽,但無名的落寞還是爬上了新月,高掛在心頭。

  好不容易捱到了槐樹下,下車緩解壓抑。正值老伯收攤,今天忙到這兒才剛歇下。老伯這才看到我,帶著微笑向我招呼“小姑娘,吃餛飩嗎?我搖搖頭。他又接著說”晚自習剛下課,餓了吧,來爺爺這,爺爺今天請你吃。“我高興地坐下了。

  這老伯我聽說過,老伴早已過世,每月除政府的補貼外,生活僅靠這家店維持,生活的擔子壓得他好累。但當乞丐乞討之時,他會端上一碗熱汽騰騰的餛飩;放學晚歸的學生,小巷無燈,總也能感受到微弱燈光下的愛。感動的心緒不只一次湧動......

  月下,槐樹與老人構成了一幅和諧的深秋晚景圖,吃完餛飩,卸下扔下畏懼,帶上感動,帶上愛繼續後面的征程。

  路上,寒冷黑暗無影無蹤,反而多了一份賞月的欣喜。今夜月如豆芽,調皮地撥弄水波,湖水閃著葬在{鄭金色梧桐演繹著自己的童話……

  老伯忙碌的身影在月下顯得格外修長,那份感動承載著我的心隱藏在槐樹下,伴著我走過一個又一個黑暗無月的夜晚…·

  坐在窗前,翻開日記本,用心為墨,感動為筆,記下那一個有月有槐香的夜,好靜好醇……

  【簡評】這篇敘事散文情感真摯,人物描寫生動。感動之心隱藏在槐樹下,為什麼?原來是一位素不相識的老伯在夜將深人快靜之時端上一碗熱氣騰棒的餛吃,此情也真,此情也純。沒有轟轟烈烈的偉大壯舉,更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壯語,一切盡在不言中,自然樸實,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足見作者選材功夫的與眾不同,同時,作者描畫月下,槐樹與老人構成一幅和諧的深秋晚景圖的過程中,字字用心,句句含情,情景交融,情中含理,耐人尋味,引人深思。

  二

  我是在還沉浸在分班悲痛的淚水中時第一次好好打量樑sir的,雖然在這之前他已做了兩個月我們的化學老師,我對他唯一的印象就是他很快樂,他總能在講課時捎出"1mol1mol"的笑話,讓整個教室的人笑翻,很年輕,瘦削,不高,也不帥,2001年11月17日,是我們這個班級成立的日子,也正是在這一天,這個被我們喚做樑sir的人,在我們許多人的生命中,變得重要了起來.

  樑sir是狂妄的,這種狂妄在老師身上似乎很少見,他的狂妄來自他的才華,他的聰明,他算題的迅捷常常讓我們瞠目結舌,他在教室後面貼的橫幅是"海到天邊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為峰",他說,他希望我們永遠做到最好,

  樑sir是認真而敬業的,同時帶四個進度不同的班級,還每堂課都能笑得出,他能連續講上一上午加一下午,講到嗓子啞掉,只為在競賽前把所有課程講完.

  樑sir在會教室中口氣嚴肅的要死的向我們訓話,說"你們不要總是理想很高,夢想很美,卻又做得很少!"說"一切軟弱與縱情,都是逃避",說"你們高三了,要戒網,誰讓我逮到的話,格殺勿論"……但他,也會在同學生日時,送包果凍,寫張賀卡"今天你生日,早點休息吧!"

  樑sir會在我們成功時,比我們自己還要高興,也會在我們失敗時,告訴我們"人遇逆境要從容".

  樑sir有時象哲人一樣深沉:"用塌實代替浮躁,在成長的道路上,腳印端正即精彩"有時又象孩子一樣驕傲地宣佈"我已經戒菸一個月了"然後等待我們噼裡啪啦為他鼓掌.

  不知不覺中,我們提到樑sir時,已習慣於說,"我們樑sir"了.我們為我們這個班級驕傲,更為擁有樑sir驕傲.

  我們騙出樑sir的身份證查出他的生日,那天,我們在黑板上寫滿了祝福的話,在講桌上點了3支心型的紅蠟燭,那天是樑sir的30大壽,他走進教室,由驚愕到驚喜,燭光下,他笑得那樣幸福,他用照相機把黑板照了下來,後來,我還在他的辦公室看見了我們送他的那3個蠟燭,排成一圈,如三個被嬌寵的孩子.

  我們為讓樑sir 在生日時如此高興而得意,在近一年後,我們才知道那天並不是他的生日,原來,他身份證上寫得是陰曆生日,但是,樑sir並不計較,原來.我們才是他最簡單的快樂的源泉.

  樑sir總說,他人生的最高目標就是要我們——他的學生,過得幸福,快樂,但,我總覺的,他時常退卻,他好象越來越明哲保身,越來越喜歡緊守中庸之道了.

  新年聯歡會之前,我們費勁了脣舌和高一一個班級的學生爭佈置教室用的絨窗簾,他們抬出了他們的老師,氣勢洶洶地去辦公室找樑sir,樑sir居然笑笑說,讓給他們吧.

  我們去海邊野炊,有人圍海收費,說我們帶了西瓜,怕汙染環境,讓我們交押金以保證不亂扔西瓜皮,我們下午要走時,把周圍收拾乾淨,把垃圾扔進他們拿來的垃圾帶裡,走到門口,居然不給退押金了,理由是,押金押的是西瓜皮的,必須拿西瓜皮來領.我們和這種不講理的人爭辯,樑sir居然拉著我們走……

  有時,我們覺得樑sir 是在社會的沉浮中逐漸磨掉了他自己稜角.

  下鄉時,我們坐在田間休息,幾天工夫,樑sir就已和負責我們活動的村長混得很熟了,我們聽他們聊天,聽樑sir講他那在農村的家,講家鄉的老牆,講他的父親,講他的童年,講他在初中前沒見過火車,農村的婚喪嫁娶,"份子錢"……許多許多對於我們來說是很陌生的詞彙.我終於瞭解了樑sir走過的路,那條由農村走向城市,由安靜走向繁華的路,那條靠自己的奮鬥走出的路,也終於明白了樑sir身上的永不服輸同時卻也質樸寬容的品質的來源.

  許多天後的一天,開啟好久沒開的***,裡面居然有一封郵件,是樑sir發來的,看看日期,恰是那次野炊的晚上.Sir說;echo,不知今天的事情你怎麼想的,但我只能做那個決定,因為我不想你們受到傷害.我想你覺得很委屈,可是,我們無法阻止醜陋的人和事繼續存在.我們只能等以後,你們有所作為,讓這些社會的敗類全部下崗……

  這就是樑sir,一個還在信仰著"師道無塵"的人,他用他獨特的方式陪我們走過成長的道路,他希望我們懂得做人要大氣,學會寬容,他知道社會的黑暗,卻用了全部力量保護我們少受到汙染,少受到傷害.

  祝樑sir快樂.

  【簡評】這篇寫人散文給我介紹了一個聰慧、幽默、樂觀、寬容、熱愛學生的老師形象。文章運用了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把樑sir的性格描寫得活靈活現。文章設定懸念,對於樑sir的處世態度,一開始說“他好象越來越明哲保身,越來越喜歡緊守中庸之道了”,而通過他和村長的談話以及給作者發的***,才讓人明白他的寬容和“用了全部力量保護我們少受到汙染,少受到傷害”的心理。樑sir,讓人感動。

  三

  小時候,大海對於我來說是一個美麗的夢想,和煦的陽光、溫柔的海風、金黃的沙灘,湛藍的海水只是在夢中才能見到。那時,我經常想著有一天能夠踏著細軟的沙灘,在大海邊盡情喊叫和狂奔,然後,快樂地拾起一個個斑斕的紅貝殼。這樣一個湛藍的夢,伴著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

  十二歲那年的暑假,我看海的願意終於實現了,爸爸帶著我,坐上了開往海濱度假村的旅遊車。多年的夢想即將實現,我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一個勁地問爸爸什麼時候才會到啊。爸爸總是對我說,不急不急,很快就要到海邊了。經過兩個小時的路程,我們終於來到了海邊。一下車我顧不上放下行李就直奔海灘,向著一次又一次出現在夢中的那可愛的大海奔去。眼前的大海,一望無際,卻並不似我想像中的那般大,海水不是那種寶石般的湛藍,卻呈現出一種土黃色,顯得渾濁不堪。沙灘的確是金黃色,卻在金黃中夾雜著一些灰黑的顏色。心中那籠罩著的光環一下黯淡了許多。儘管這樣,我依然十分開心。面對著大海,我能感受到它的博大,雄渾。這種感覺震撼著我的內心,幼小的我翻遍了大腦中匱乏的知識庫,竟沒頭沒腦地吟出了一句“寄蜉遊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我在海灘上足足瘋玩了一整天。在沙灘上堆沙丘,在亂石縫中找貝殼,捉螃蟹。當然,我還不忘品嚐了一下海水的味道,鹹鹹的,帶著一股苦澀的腥味。

  第一次的大海之行在我的歡笑聲中結束了,大海那博大的胸襟,雄渾的氣勢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儘管他不似心中那般完美無缺,但我依舊深愛著大海,渴望下一次再見到大海。

  第二次與大海的“親密接觸”仍然是在一個暑假,也同樣在那片海灘,但我卻目睹了大海另一種風姿。

  白天的玩鬧自是不必說。到了夜晚,我突發奇想,想見識一下夜晚的大海。父母自是不同意的,他們忙著聊天,與別人打麻將,讓我一個人去他們又不放心。去是一定要去的。我瞞著他們,悄悄溜出了旅社,來到了海邊。夜裡的大海是很安詳的,波濤親吻著海岸,發出輕微的“唰唰”聲,白天那調皮的浪花早已不見,似乎早已安睡。此時的大海顯得如此神祕,朦朧,彷彿一位蒙著面紗的少女。望著平靜的海面,我的心也開始沉寂,完全陶醉在這夜色之中,竟不自覺地哼起了黃磊的《我想我是海》。四周一片寂靜,只有幾艘漁船上的漁火在黑暗中明明滅滅。

  第三次見到大海是在多年以後。高一暑假,我到琅岐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將近尾聲之時,學校組織我們去了一趟海邊。這一次大海之旅也許是我最為刻骨銘心的一次,因為我見到的不再是我熟悉的大海:海水固然和沙灘有著相著無幾的顏色,卻不是土黃和金黃,而是一種觸目驚心的黑色。海風捲著一陣陣腥臭的氣息呼嘯而過。——這無疑又是人類的“傑作”。

  我退卻了,不敢觸碰這樣的海水,更不必說品嚐了。心目中大海那美麗的身姿被擊得粉碎。面對無邊無際的大海,我第一次感到了窒息。從那片海灘歸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悶悶不樂,我不明白人們怎麼狠得下這樣的心腸,難道金錢果真如此重要?

  從那次之後,我再也沒去過海邊,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我不敢再面朝大海,只想把有關大海的美好回憶保留於心,直至終老。

  【簡評】本文記敘了作者三次“走近大海”的經歷,兒時的大海是博大雄渾、神祕朦朧、平靜安詳的,多年以後的大海卻是觸目驚心的黑,“海風捲著一陣陣腥臭的氣息呼嘯而過”,從而批判了人類對環境的大肆破壞。全文寫景很精彩,敘事很簡潔。值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