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附修改評語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基本活動,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無論是對於語文教學來說還是學生的終身發展來說,它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愛的就是你------- 中國話。 愛你的發音抑揚頓挫,愛你的筆畫千奇百變,愛你的意蘊綿延深長。總之,你的一切,我都愛。

  小時候,媽媽教我唱《祖國媽媽》,我只知道我的祖國是中國,她的名字叫中華,我說的話叫做中國話。似乎就是那個時候,“中國話”這三個字便已植入了我的心中。

  漸漸地,我學會了寫充滿著美和力的漢字,學會了讀美妙動聽的漢語拼音,學會了用中國語言表達我的思想,抒發我的感情。我知道,這一輩子,到哪兒都離不開中國話了。你已經深入到我的靈魂,滲入了我的骨髓。每次,我用那支有力的鋼筆描繪我眼中明媚的春光;每次,我在潔白的紙上寫上滿天繁星講述的話語;每次,我用精美的小本兒記下游覽過的美麗景色。我的心,都那麼澎湃起伏,那麼熱情激動,因為我終於有能力跟我的祖國對話,跟我的靈魂對話。那是你,是你成全了我。是你啊,中國話!

  可是對不起,有一段時間,我冷落了你。那是我最開始接觸英語的時候,我被english那柔美的線條吸引了,我渴望掌握那流暢得讓我心醉的文字和讓我心動的聲音。我一心撲在她那兒,留在你身上的心思一點兒一點兒地被全部抽走,我不知道你的寂寞,直到有一天我厭倦了那些繁雜的單調,厭倦了那些毫無變化的字母,我突然地那麼失魂落魄,那麼地想念你。中國話啊,找回來了啊,因為我刻骨銘心地依戀著你。

  可是,我為什麼偏偏鍾情於你呢?我明白了,因為你是中華民族的魂啊,我怎麼能離得開民族的靈魂暱?

  還記得,在古代埃及、古代羅馬、古代巴比倫、古代中國這四大文明起源時,你作為中華民族的使者,傳遞著我們中國人的聲音,傳遞著中華文明,宣揚了華夏民族的輝煌!幾千幾萬年過去了,古代埃及、羅馬、巴比倫的文明早已被歷史塵封,它們的影子早已灰飛煙滅,可唯有你,越發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唯有中國,挺直了脊樑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成為東方的“明珠”。中華民族的生命力永遠都是那麼頑強,歷史無法抹滅,它只能為你喝彩!

  我有什麼理由不愛你?遠古的甲骨上有你的身影,張騫帶到西域的古籍上有你的足跡,記載古老中國文明的史冊上有你的笑容,中華民族的血液裡流淌的就是你的魂啊!

  我真的全身心地敬仰著你,你不用懷疑。我真的愛的就是你——中國話,愛的就是你——我偉大的祖國!

  點評:文章開宗明義:“愛的就是你——中國話。”二、三、四段,作者用感性的語言,按照由形式到內容的邏輯順序闡述了母語的意義和價值”。第五段寫母語當下令人憂思的處境,。最後總結全文,照應題目。全文中心突出,內容充實,感情強烈,語言流暢,結構嚴謹。作者巧用第二人稱的手法,直接與母語對話,便於抒發強烈的感情。同時,文章用詞貼切,長短句相間,句式非常靈活,文句極富表現力。如第二段:“愛你的發音抑揚頓挫,愛你的筆畫千奇百變,愛你的意蘊綿延深長。”這句話從語音、字形和意蘊三個方面高度概括了母語的特點,運用排比的句式,不僅內容深刻,而且感情濃烈,氣勢磅礴。這樣的排比句,在文章裡還有很多。作者具有很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

  二

  欣賞,一聲喝彩,一個微笑,一片掌聲,一記眼神,幾下讚譽,都是欣賞。

  然而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言語動作,卻有著神奇的力量——因為——它意味著欣賞。

  當你坐在觀眾席上時,你是否只是一言不發、默默的觀看著舞臺上的一幕幕?此時,你如果為表演者發出一聲喝彩,給予一片掌聲,或許他們會因為得到認可而在舞臺上釋放著最耀眼的光芒;或許他們在那時出了意外,因你的鼓勵而在舞臺上重獲新生;亦或許他們因你的欣賞……

  當你如魚兒般遊走在茫茫人海中時,你是否把擦肩而過的人視為一個完全的陌生人,面目表情的繼續行走?遇見?離開?此時,如果你給行人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一個獨到的眼神,或許他們會變得自信,認為自己並不是不能幹,只是自己還沒有完全認識自己而已,原來這個世界欣賞我的人大有人在,從而萌發奮鬥的念頭,一路向前;或許他們會變得謙虛,別人能夠欣賞我,我應該做得更好……那麼,這微笑會升華成天使的微笑,這眼神會成為造就信念的眼神,不是嗎?

  當你在不斷評析別人的文章的時候,你是否只是一味地批評?假如你給這篇文章幾下讚譽,作者或許會不那麼自卑,相信自己的文筆;或許他會感激你,是你給了他勇氣和力量……

  學會欣賞,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份情趣和光彩,為我們的心靈保留一方神聖。

  當年,俞伯牙輕奏《高山流水》時,鍾子期為之高聲喝彩,於是鍾子期便成了俞老先生的知音,流傳一段因欣賞而成金蘭之交的千古佳話。這不是欣賞的成就嗎?

  人生的欣賞猶如陽光雨露,滋潤著每一株植物。欣賞是精神的鼓勵,激勵著每一個孤行無助的人,同時也造就了一個個哲人。

  ——老藝人在街頭賣藝,因其琴聲悠揚,令人感動。拉完一曲後,過路人紛紛獻愛心,轉眼間,錢已裝滿一個罐子了,但令人不解的是這位藝人並沒有像普通藝人那樣很快露出笑容。這時一位遊人抬起手來,為其鼓掌喝彩,賣藝人的眼睛溼潤了。可見,賣藝人是哲人,他等待的是欣賞,是知音。

  沒有欣賞的人生乃至世界是可怕的,那將是孤獨的、黑暗的,沒有人承受得了。那樣就會破壞人與人之間與生俱來的心靈之約。

  學會欣賞吧!讓世界美好,讓家庭溫馨,讓人與人少一份陌生,多一份瞭解。

  點評:本文語言豐富精煉,富有感染力,立意高遠,思路清晰。 作者通過分析人們得到欣賞前後的表現和心理,指出“學會欣賞”會使生活更美好。然後又列舉俞伯牙和街頭老藝人的事例分析指出他們在等待懂得欣賞自己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他人欣賞,所以請大家都學會欣賞他人。

  三

  我們總站在富足的地方憫惜貧窮,總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惡,總在五十步笑百步後呼喚遠離冷漠,總在血痕淡去後才忙著計算生命的價值。

  於是,我們俯身憐憫的姿態傷害了別人的自尊。

  每次災難過後,都有太多的人爭先領養孤兒;當這片熱潮過去,又有太多的孤兒陷入苦難。據心理學家分析,領養孤兒要考慮自己的經濟狀況,家庭氛圍要與孩子原先的家庭相似,教育方式、家長性格都要與孤兒相適宜。但是,太多的人僅憑自己一腔熱血,用熱心換回的卻是家庭的分裂。孩子們再次面臨家園破碎的痛苦,傷害再次打擊無辜孩子柔弱的心靈,善良由甜蜜變為苦澀。

  於是,我們用沸騰的熱血燙傷了他人的肉體。

  2008年奧運會是我們中國人的奧運,舉國歡慶,氣氛火熱,聖火傳遞,同一世界,同一夢想。但是,不和諧的色彩也玷汙了奧運火紅的火炬和綠色的橄欖枝。據報道,8歲孩童用55天時間完成抵京“馬拉松式”的賽跑;10歲孩子捆綁雙臂在激流中前行;8歲女孩在父親陪同下步行3000多千米到達首都北京……這些行為引起中國甚至世界媒體的關注,其中不乏外國媒體以此對中國奧運的詆譭。不實評論須全力抵制,但也不可否認,這是“畸形奧運熱”。我們要舉辦一個理性的奧運,就需要以理性的行為作為支撐。我們的熱情不該由火熱的激情變得瘋狂。

  甚至,我們在用熱血燙傷他人肉體時,也燙傷他人的心靈。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我們以最迅速、最團結的行動援救了太多的生命,我們贏得了世界的尊重。無數的閃光燈聚焦四川,閃爍著無數動人感人的故事,但也刺傷了災區人們的瞳眸。被成功救援的孩子本是幸運的,但有記者為了採訪,一遍遍喚起他們沉痛的回憶,孩子失聲痛哭,大人們也泣不成聲;有些熱心的志願者毫無救災意識卻前往災區,雖懷有一顆熾熱之心實際卻是給災區添亂。不正確的救援動作,不完善的服務行為,不合理的安慰幫助,帶給災區人民的是“二次傷害”。我們發現,善良由本意的撫慰變成了利劍。

  中華民族是堅毅、熱情、善良的民族。當我們挺過洪水、挺過“非典”,挺過不法分子對祖國的分裂和對奧運的褻瀆,我們也必將挺過慘烈的汶川大地震,成功地舉辦一屆奧運盛會。

  但我們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動,需要站在別人的角度理性而全面地看問題。讓“愛人之心”深入我們的血液,讓我們永葆善良的甜蜜,為善良保鮮,使它不褪色,不變質,不變味。

  點評:本文思想深刻,透徹而理性地分析我們了的熱情究竟會帶來怎樣的後果。高屋建瓴,是立意角度的成功;有理有據有節,是論述方法的成功;層層遞進,從現象分析到本質,是邏輯思維的成功。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