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規模化如何種植

  規範化種植一般用於規模化生產,當歸的種植也可以運用這種技術。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當歸規模化種植的方法。

  當歸規模化種植:育苗技術

  1、整地施肥

  選擇土質疏鬆肥沃的熟地育苗,在早春土壤解凍後進行多次深翻,施入腐熟農家肥每畝3000千克,結合整地每畝地施入辛硫磷200克,與土壤混合,消滅地下害蟲。

  2、當歸種子的處理

  播種前可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方法是播前三四天將種子用20℃溫水浸泡24小時,待種子充分吸水後,倒掉多餘的水分,置室溫條件下,覆蓋保溼,每天上下翻動一次,使其溫度均勻。為防止土傳病害,在播種前一天,每千克種子用4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3克,或用40%多菌靈2克拌種。

  3、播種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種,高海拔寒冷地區早播,低海拔地區適當晚播,使幼苗越冬前苗齡控制在110天左右。先整地使地面保持平整,然後將種子均勻撒播在地面,種子播下後,用細碎的溼土覆蓋種子,覆土厚度0.3釐米,以不見浮子為度。當歸播種量為每畝4-5千克,在土壤較為乾旱的情況下出苗率低,可以適當加大播種量,而在土壤墒情較好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降低播種量。播種完成後,立即均勻覆蓋小麥秸稈或其他禾本科作物秸稈約5釐米厚,適當用樹枝或土壓住麥稈,防止風吹。

  4、苗床管理

  播後苗床要保持溼潤,15-20天出苗,出苗時挑鬆覆蓋物,使苗的生長不受影響。苗出齊後注意拔出雜草,對生長稠密的田塊要進行間苗。

  當歸苗高4-6釐米,第四片葉子長出時,準備揭覆蓋物,揭去覆蓋物時選擇陰雲天氣和下午弱光時間,避免強光灼傷幼苗,並分兩次揭去覆蓋物。要根據苗情進行追肥,可用尿素和磷酸二氫鉀各50克加水10千克噴施。

  5、起苗、貯藏

  10月份氣溫降到5℃左右起苗。將挖起的苗子去葉,按50%帶土量,大約七八十株紮成一小把,放陰涼處,苗頭朝外防止散失水分。10月下旬,待苗子含水量為65%-70%時,進行堆藏或窖藏。貯苗前,要仔細挑選苗子,病苗和帶傷苗必須去除,否則會引起整個苗堆爛苗。貯藏期間需防水、防晒,儘可能降低苗堆溫度。

  當歸規模化種植:病蟲害防治

  1、麻口病。麻口病主要發生在根部,發病後根表皮出現黃褐色縱裂,形成累累傷斑,內部組織呈海綿狀、木質化。定期用廣譜長效殺菌劑防治,每畝用多菌靈250克或託布津600克加水150千克灌根。

  2、鏽病。當歸鏽病一般病菌在殘枝病葉和根莖上潛伏越冬,來年侵染新抽生的葉,風雨和種苗傳播造成多次重複侵染。發病初期噴代森錳鋅可溼性粉1:800倍液,或用多菌靈1:500倍噴霧防治。選擇晴天無風或微風的午後進行噴藥,確保化學防治效果。

  3、根腐病。當歸根腐病一般表現為地上部分葉片變褐至枯黃,變軟下垂,根部初呈褐色,後腐爛變成黑色水浸狀,最終整株死亡。移栽前用65%的代森錳鋅200倍液土壤消毒,發現後及時拔除病株,集中燒燬,並用50%退菌特或50%託布津全面噴灑,以防蔓延。

  4、褐斑病。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葉面出現褐色斑點,病斑逐漸擴大,外圍出現褪綠暈圈,邊緣呈現紅褐色,中心灰白色。後期在病斑內出現黑色小顆粒,病情嚴重時,葉片大部分呈紅褐色,最後逐漸枯萎死亡。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並噴500倍65%的代森鋅或800倍50%的甲基託布津進行防治,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續3―4次。在當歸生長期間,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多雨季節防止田間積水,減輕危害損失。

  當歸規模化種植: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施肥

  當歸種植不宜重茬,種過當歸地需間隔2-3年。前茬不能選馬鈴薯、豆科類作物,否則易生病。應選擇肥沃疏鬆的土壤,每畝地施入腐熟農家肥4000千克、尿素10千克、過磷酸鈣25千克。選用70-80釐米寬地膜,在地裡起壟覆膜,壟面寬60釐米,壟溝寬40釐米,壟高10釐米。

  2、移栽定植時間

  一般在四月中旬定植。將表皮粗糙、分叉多、已木質化的苗子淘汰,選擇優質苗子定植。栽種時每個壟面上種4行,株距30釐米,穴深15釐米,先覆膜後栽植,用土封口,防止風吹。

  3、田間管理

  1補苗間苗,正常情況下,移栽後20天左右苗出齊後,進行間苗補苗,宜在陰雨天用帶土的小苗補栽。待苗高10釐米時定苗,拔除病苗,弱苗,保持株距25-30釐米。

  2及時拔薹,一般抽薹在莖節伸長期,節間迅速增長並伸出地面,拔除要早、要徹底,不然會爭水爭肥,影響正常苗生長。

  3追肥,當歸為喜肥植物,6月下旬葉盛期和8月上旬根增長期,此期常會出現缺肥現象,需要追肥。追施方法是在6月下旬結合第二次中耕每畝施入尿素8千克,磷酸二銨5千克;8月中旬結合第三次中耕每畝施入過磷酸鈣10千克。

  4水分管理,當歸對水分的要求是既需水又怕澇,在栽培過程中既要注意排水防澇,又要注意灌溉防旱。在生長前期,除乾旱時適當澆水外,一般應節制用水。秋季雨水過多,要及時疏溝排水,尤其是生長後期,田間不能積水,否則易引起爛根。

  當歸規模化種植:採收加工及儲藏

  當歸移栽當年10月,當植株葉片枯萎時即可採挖。先割去地上部分,在陽光下暴晒加快成熟,採挖時力求根系完整無缺,抖淨泥土,挑出病根,颳去殘莖,置通風處,待水分蒸發,根條柔軟後,按規格大小,紮成小把,堆放竹筐內,用溼草作燃料煙烘燻,忌用明火,5-10天后,待表皮呈金黃色時,停火,待其自幹。當歸加工時不可太陽晒乾或陰乾。當歸種子不耐貯藏,在室溫下貯存一年後,發芽率降低。在冰箱儲存可延長種子壽命,貯藏期間,注意防蟲防潮,避免煙燻和強光照射。

  當歸規模化種植:留種技術

  在秋末收穫時,選擇土壤肥沃、植株生長良好、無病蟲害、較為背陰的地段作為留種田,不起挖,待第二年發出新葉後,拔除雜草,選擇生長健壯、根體苗高15釐米,左右時,進行根部追肥,待秋季當歸花軸下垂,種子表皮粉紅時,分批採收紮成小把,懸掛於室內通風乾燥無煙處,經充分乾燥後脫粒貯存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