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報告

  房地產行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領頭羊行業,它的一起一伏都關係著國家命脈,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讓大家更瞭解 房地產市場,小編整理了一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資料。

  

  2015年:探明底部,復甦上行

  2014年,中國經濟“新常態”成為高大上的財經流行語。其實,中國房地產業也進入了“新常態”,政策變調、增速下滑、結構調整、利潤壓縮、企業分化等行業新特徵日漸顯現。

  從市場短期變化而言,經歷2013年的市場繁榮之後,2014年市場全面降溫,不分一二三四線城市,不分高中低檔產品,皆出現了明顯降溫。成交量下滑、價格下跌、投資增速放緩、房屋開工下降,所有市場指標皆下滑。但也應看到積極訊號,比如房貸政策由緊趨鬆,比如中央實行“分類指導,雙向調控”,比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採取了放鬆限購、支援合理需求的措施。在政策暖風頻吹之下,四季度少數指標復甦,比如大城市的住宅成交顯著反彈,房價環比跌幅收窄,市場信心有所恢復。

  2013年,易居研究院的年度報告如此預測2014年:高位振盪,逐步降溫。如今基本被驗證。展望2015年,易居研究院預測:探明底部,復甦上行。雖然,當前只是少數城市、少數指標復甦,全國市場還沉浸於“寒冬”之中;但是,《2015年度全國》已開始暢想“春之聲”。

  一、政策預判

  ***一***經濟政策:穩中求進,適度寬鬆,首要目標是穩增長

  從國際背景看,2015年美國經濟繼續走強,而日本和歐洲仍偏弱。與之相適應的經濟政策,日本和歐洲將比美國寬鬆化。2014年10月美國QE刺激全部退出,2015年是否加息存在一定變數,但2015年內部整體來看,仍執行偏低利率政策,因此雖然對全球流動性有負面影響,但程度並不嚴重。而日本和歐洲,還將繼續實行超寬鬆貨幣政策,還可能進一步寬鬆化。將美歐日綜合考慮,2015年我國面臨的外部貨幣環境,雖然寬鬆程度不如2014年,但仍處於歷史上偏寬鬆區間。

  展望2015年國內經濟政策走向,必須關注兩個會議。面對經濟執行的新常態,在12月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執行在合理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12月9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15年要保持巨集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鬆緊適度。要促進“三駕馬車”更均衡地拉動增長。這基本上確定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於2015年經濟的總基調仍可能是“穩中求進”。不過,其內涵已經發生了變化,“穩”的重點要放在穩住經濟執行上,“進”的重點是深化改革開放和調整結構。穩和進有機統一、相互促進,只有經濟社會平穩,才能為深化改革開放和經濟結構調整創造穩定的巨集觀環境。值得關注的是,會議提出了2015年經濟工作的五項主要任務,其中將“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放在了第一位。

  從貨幣政策看,10月召開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三季度例會提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改善和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執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2015年貨幣政策仍將堅持“總量穩定、結構優化”,但內涵將有所調整:一是貨幣政策將在“微刺激”常態化的作用下采取相對寬鬆的取向,以緩解經濟下行的壓力;二是與“穩健定位、積極操作”的貨幣政策相匹配的是“強監管”、“金融改革”;三是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強化利率的預期管理,加大利率調控的政策效果;四是進一步採取“定向寬鬆”政策,強化貨幣向實體經濟的滲透。總而言之,我們認為2015年在穩增長壓力較大、通脹壓力較小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必將繼續寬鬆化,將採取降息降準等寬鬆化措施。

  從財政政策看,2015年仍將延續積極財政政策,但積極的方式將做出調整:一是適當擴大中央財政支出與赤字規模,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要求中央財政應承擔更大的支出責任,加大對結構調整、節能環保和改善民生的支援,預計赤字率可能提高到2.5%左右;二是通過全面推行“營改增”,使結構性減稅得到全面實施;三是在財稅體制改革的全面實施程序中加大對於地方資金的扶持,2015年稅制改革的重心仍將圍繞營改增、資源稅、消費稅、環保稅、房地產稅和個稅六大方面展開。

  ***二***房地產政策:調控繼續放鬆,加快棚戶區改造

  1、總體趨鬆,繼續實行“雙向調控,分類指導”

  2014年,中央沒有出臺房地產調控新政策。預計2015年,更不會出臺打壓性的調控政策。2014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2013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樣,沒有提及房地產調控,甚至沒有提及任何與房地產直接相關的詞語,說明中央對於房地產的態度趨於“中性”,既不打壓,也不救助,更多地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作用。

  展望2015年,房地產政策將會比較平穩。關注三個方面:其一,由於經濟穩增長壓力較大,在擴大住房消費、加強保障房、棚改房方面,還將穩中求進;其二,政府對於房地產調控的態度與方針正在轉變,由過去頻頻的行政干預,轉為建立長效機制,不動產統一登記、住房資訊聯網、房地產稅立法等繼續推進;其三,繼續堅持此前“雙向調控,分類指導”的原則,全國多數地區樓市仍在降溫,尤其是中小城市庫存壓力較大,地方政府託市、救市意願依然強烈。一線城市限購不太可能全面取消,但有可能區域性放鬆。

  2、金融信貸政策,需求端放鬆,供應端中性

  2015年還將繼續降息,以及降準,整體貨幣環境趨鬆,流動性改善,無風險利率趨於下滑,從而為房地產信貸與融資,提供了較為寬鬆的外部環境。央行和銀監會還將繼續支援首套房貸、普通住房貸款、二套改善需求等合理的自住需求,預計商業銀行落實力度將有所加大,首套房貸利率折扣有所加大,9折左右將成為主流。開發商融資環境難有明顯改善,開發貸款不會明顯放鬆,而且由於股市走強,吸引了部分社會資金,使房地產信託、私募的融資能力減弱,但國家對於開發企業的融資管制將進一步鬆綁,股市、債市、票據等融資會有所增長。部分地方政府的公積金政策還會繼續放鬆。

  3、財稅政策:加快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2014年,限購限貸皆鬆綁,但房地產稅沒有調整,為了穩定樓市、刺激住房消費,2015年可能會調整個別稅收政策,比如二手房交易環節的營業稅,免徵年限可能由五年減為二年。另外,在房地產財稅制度中,加快房地產稅的立法工作將是未來重要的改革內容。2011年上海和重慶試點對個人住房徵收房產稅,2013年“國五條”提出要繼續擴大房產稅試點範圍,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好房地產稅相關工作”。房地產稅是指有關房地產的稅收,包括開發、流通、保有環節,直接以房地產為徵稅物件的稅種共5種,包括房產稅、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和契稅。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的觀點值得參考:從具體時間表來看,2015年房地產稅應該進入立法程式,如果2016年能夠完成立法,2017年將正式依法全面實施。總的原則是由全國人大簡明扼要設計好立法框架,具體則由省級政府根據各地的情況自主選擇實施。

  4、住房保障政策:全面推進棚戶區改造,加大金融支援力度

  10月8日,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部際聯席會第一次會議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陳大衛表示,在解決“三個一億人”住房問題方面,要科學制定“十三五”住房保障計劃和年度建設規劃,大力推進各類棚戶區改造,2015年棚戶區改造規模不低於2014年的470萬戶以上,林區、墾區棚改力爭基本完成。而根據住建部在《關於做好2014年住房保障工作的通知》中也要求,2014年底前,各地區要把廉租住房全部納入公共租賃住房,實現統一規劃建設、統一資金使用、統一申請受理、統一運營管理。2015年以後,公租房將是保障房建設和運營的主體。

  面對棚戶區改造資金需求的難題,4月2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要求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援作用,並確定由國家開發銀行成立專門機構,實行單獨核算,採取市場化方式發行住宅金融專項債券,向郵儲等金融機構和其他投資者籌資,鼓勵商業銀行、社保基金、保險機構等積極參與,重點用於支援棚改及城市基礎設施等相關工程建設。截止2014年上半年國開行新增承諾棚改貸款6760億元,是2013年同期的18倍。上半年已發放貸款達到2195億元,其中4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以來發放1949億元,同比增長433%。2014年4月以來,國務院決定給國開行增加棚改資金至1萬億元。這1萬億元的再貸款期限三年,根據棚戶區改造的進度放貸,年利率在6%以下。由於我國已確定2013年至2017年改造各類棚戶區1000萬戶的目標,可見,未來中央在金融方面支援棚改的力度仍將不斷加大。

  我國已確定“十二五”時期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3600萬套***戶***,根據住建部最新資料,2014年前9個月,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已開工720萬套,基本建成470萬套,分別達到年度目標任務的103%和98%,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自“十二五”開局以來,我國已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3100多萬套,建成約2000萬套,距離3600萬套的開工目標僅剩500萬套,因此,2015年完成總目標不存在任何問題。

  總而言之,2015年住房保障政策的重點有四:一是加大棚改力度,2015年棚戶區改造規模不低於470萬戶以上,通過國開行加大資金支援力度;二是加強公租房,推進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並軌執行,公租房逐步成為保障房建設和運營的主體;三是繼續進行共有產權房試點,部分地區也將跟進這一產品;四是加快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尤其是管理和運營體系。

  5、地方政策:救市繼續蔓延,一線城市可能區域性鬆綁

  2014年三季度以來,地方救市力度進一步增加,直接宣佈取消限購的城市數量也明顯增加,而福建在成為首個救市的省份後,湖南、寧夏、湖北等省份也相繼出臺救市政策,隨著這些省份救市政策的出臺,也為這些省份的下級城市出臺相應細則創造了條件。除了一線城市和三亞外,基本都已放鬆或取消了樓市限購。隨著9月底以來中央出臺“央四條”、公積金新政、降息等系列政策,各地也會紛紛落實新政細則,如加快督促商業銀行在本地分行落實新政,並在公積金政策方面進一步放鬆,更多城市還會調整普通商品住房標準。2015年地方政府為了刺激樓市需求,仍然在公積金、個人房貸、購房補貼、普通住房標準、人才引進、落戶等方面繼續出臺措施等,另外對於開發企業也可能進行政策支援。引人關注的是,目前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依舊未放開限購。作為全國房地產市場的風向標、高房價集中營、嚴控人口的主要城市,2015年一線城市限購不太可能完全放開,但在中央強調市場機制的大背景下,以及一線城市也存在經濟穩增長、財政壓力大的問題,因此不排除區域性放鬆限購的可能。

  二、房地產市場預判

  ***一***市場供應

  1、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預計2015年增長3%左右

  2015年土地市場將逐步回穩,土地成交量全年增幅預計在3%左右。主要原因:一是在經濟穩增長、樓市迴歸市場化的基調下,隨著信貸及調控政策的進一步放鬆,房屋市場逐步回升,房企也會重新調整策略,加大拿地步伐,全年土地購置面積可能略有增長;二是由於樓市發展將逐步趨於穩定,且地市變化滯後於房市,因此土地購置面積增幅也會較小。

  2、20個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築面積預計2015年增長8%左右

  2015年全國20個典型城市經營性土地成交量預計將在2014年基礎上有所提升,增幅在8%左右。主要原因:一是2014年房地產市場下行趨勢明顯,土地市場也隨之降溫,政府推地節奏放緩,企業拿地大幅減少,預計隨著2015年房地產市場逐步回暖,土地市場成交情況也會得到改善;二是由於2014年土地跌幅較大,即期值較低,因此2015年增幅將略高。

  3、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預計2015年增長10%左右

  受巨集觀經濟增速放緩以及房地產行業持續下行影響,2014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幅大幅回落,預計2015年投資金額仍將繼續增長,但同比增幅繼續放緩,預計全年同比增幅為10%。主要原因:一是經濟保持低位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保持放緩態勢,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也受到制約;二是2015年作為保障住房“十二五”計劃完成年,基本能完成目標,但棚改房開工目標有所提高,保障房投資仍將保持穩步增長;三是由於購地量會小幅反彈,而新開工量會小幅下跌,因此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總體與2014年差不多,略有下降。

  4、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預計2015年下降3%左右

  2015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新開工面積預計同比下降3%左右。主要原因:一是2014年全國開發企業購地面積為負增長,制約了2015年的新開工面積;二是2015年房企資金壓力總體仍偏大,制約了新開工量和復工量;三是2014年新開工面積出現反常性下跌,基期值較低,所以2015年同比不會明顯下跌。

  5、房企資金預計2015年壓力有所緩解

  房價漲跌有多方面原因,從開發商的角度看,只有開發商有意願降價,並形成交易,才會促使房價資料表現為下跌。影響開發商降價意願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資金鍊的情況。資金鍊緊,會促使開發商降價促銷,回籠資金;資金鍊鬆,開發商資金壓力較小的情況下,多數房企都不會主動降價。

  根據易居研究院建立的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狀況評判模型,2014年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狀況綜合指數為-0.93,較上半年下降了0.12。自2010年開始樓市經歷嚴厲調控,房企資金鍊趨緊,2011年和2012年一度陷入資金低谷;2013年以來,房企資金狀況明顯改善,上半年資金狀況偏鬆,隨後不斷收緊,進入2014年,隨著全國樓市降溫、銷售下跌,前兩個季度均已落入“緊張”區間,至三季度進一步趨緊,但預計已進入築底階段。預計2015年壓力將有所緩解。

  ***二***市場成交

  1、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預計2015年增長5%左右

  2015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可能出現小幅反彈。主要原因:一是經歷了2014年的成交低迷之後,市場有反彈的內在需要;二是貨幣環境較為寬鬆,房地產政策繼續放鬆,個人房貸支援力度加大;三是樓市黃金十年已過,全國商品房成交量正在構築歷史頂部,增幅不可能放大。

  2、25個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預計2015年增長15%左右

  2015年大城市的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增幅將高過全國水平,預計25個典型城市將達15%左右。主要原因:一是2015年政策面繼續吹暖風,也是限購限貸政策鬆綁後的第一年,原來執行限購的大城市成交量必然反彈;二是一二線城市市場彈性大於三四線城市,2015年市場復甦之後,以一二線城市為主的25個典型城市的成交量上升會更明顯。

  ***三***市場價格

  1、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平均購置價格預計2015年增長10%左右

  預計2015年土地平均購置價格增幅將持續收窄,保持在10%左右。主要原因:一是房市先復甦,地市後升溫;二是2014年全國“地熱房冷”,地價增幅仍高達兩位數,70城房價卻有所下跌,全國全年基本持平。由於土地價格已處較高水平,且2014年土地價格基數較高,因此2015年價格增幅將會放緩。

  2、全國商品房成交均價預計2015年增長3%左右

  預計2015年全國商品房成交均價有所回升,但僅會呈現小幅增長。主要原因一是隨著政策環境的進一步寬鬆,商品房成交量反彈,主要城市庫存壓力減小,供求關係有利於房價上漲;二是黃金十年已過,投資投機需求受抑,股市走勢分流部分資金,房價上漲動力不夠強勁。

  3、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環比增幅預計2015年上半年止跌反彈

  主要原因:一是從走勢來看,隨著限購限貸政策的陸續取消、房企去庫存速度加快,使得房價止跌反彈的動力逐漸增強;二是2014年5月70城房價開始環比下跌,預計本輪下跌時長將超過上一輪降溫期的8個月,可能達到10-15個月,2015年5月前後房價環比止跌。三是同比變化滯後於環比,2014年9月首次下跌,預計2015年二季度跌幅見底。

  房地產最新市場現狀

  繼2013年和2014年連續兩年突破4萬億元后,中國官方預計2015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也將接近4萬億元。

  受國務院委託,財政部2015年3月5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查《關於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新華社2015年3月5日授權釋出了“關於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在該摘要“2015年收入預計和支出安排”一項中有表述為: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入44509.51億元,下降4.7%。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9452億元,下降4.7%。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9452億元”是預計資料,而非實際情況。

  隨著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國內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總量也在逐年增加。

  財政部2015年1月30日釋出的“2014年財政收支情況”顯示,2014年1~12月累計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本級***49996億元,比2013年增加1966億元,增長4.1%。其中,受房地產市場調整影響,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2606億元,同比增加1340億元,增長3.2%。

  而2013年中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則是首次突破4萬億元,達到41250億元,比2012年增加12732億元,增長44.6%。

  對照2013年和2014年資料來看,雖然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維持在4萬億元的高位,但增幅已經大幅縮小。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通常由四項政府性基金收入構成,除土地出讓金收入外,還包括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入、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和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

  此前,地方政府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在2011年達到3.1萬億元,2012年一度降至2.8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