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自救相關知識

  地震是避免不了的自然災害,但我們可以多一些瞭解地震有關的資訊將傷害程度降到最低。那麼,你知地震如何自救嗎?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地震發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鎮靜自若的態度。只有鎮靜,才有可能運用平時學到的地震知識判斷地震的大小和遠近。近震常以上下顛簸開始,之後才左右搖擺。遠震卻少上下顛簸感覺,而以左右搖擺為主,而且聲脆,震動小。一般小震和遠震不必外逃。 由此可見,地震,雖然目前人類還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隻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災害降到最低限度。

         地震自救知識總結有以下幾點

  1.保持鎮靜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觀察到,不少無辜者並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傷或擠壓傷致死,而是由於精神崩潰,失去生存的希望,亂喊、亂叫,在極度恐懼中“ 扼殺”了自己。這是因為,亂喊亂叫會加速新陳代謝,增加氧的消耗,使體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時,大喊大叫,必定會吸入大量煙塵,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傷亡。正確態度是在任何惡劣的環境,始終要保持鎮靜,分析所處環境,尋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傷和擠壓傷是地震中常見的傷害。開放性創傷,外出血應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時呼救。對開放性骨折,不應作現場復位,以防止組織再度受傷,一般用清潔紗布覆蓋創面,作簡單固定後再進行運轉。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進行固定。並參照不同傷勢、傷情進行分類、分級,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3.妥善處理傷口擠壓傷時,應設法儘快解除重壓,遇到大面積創傷者,要保持創面清潔,用乾淨紗布包紮創面,懷疑有破傷風和產氣桿菌感染時,應立即與醫院聯絡,及時診斷和治療。對大面積創傷和嚴重創傷者,可口服糖鹽水,預防休克發生。

  4.防止火災地震常引起許多“次災害”,火災是常見的一種。在大火中應儘快脫離火災現場,脫下燃燒的衣帽,或用溼衣服覆蓋身上,或臥地打滾,也可用水直接澆潑滅火。切忌用雙手撲打火苗,否則會引起雙手燒傷。消毒紗布或清潔布料包紮後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5.同時要預防破傷風和氣性壞疽,並且要儘早深埋屍體,注意飲食飲水衛生,防止大災後的大疫。

  最新自救建議:不要躲在桌子下

  日本的《地震手冊》避震知識十條中,第一條就明確的寫著“要躲在堅固的傢俱下”。所以,日本教師堅信,最好的辦法是“藏在桌下”。這個想法是以日本地震多在數十秒後結束,天花板不會落下為前提的。

  建築物天花板因強震倒塌時,會將桌床等傢俱壓毀,人如果躲在其中,後果不堪設想,如果人以低姿勢躲在傢俱旁,傢俱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讓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間。

  學校避震知識

  1、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後應當有組織地撤離。

  4、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陽臺上去!

  家庭避震祕笈

  1.抓緊時間緊急避險。如果感覺晃動很輕,說明震源比較遠,只需躲在堅實的傢俱旁邊就可以。大地震從開始到振動過程結束,時間不過十幾秒到幾十秒,因此抓緊時間進行避震最為關鍵,不要耽誤時間。

  2.選擇合適避震空間。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承重牆牆根、牆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屋內最不利避震的場所是:沒有支撐物的床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旁。

  3.做好自我保護。首先要鎮靜,選擇好躲避處後應蹲下或坐下,臉朝下,額頭枕在兩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震時摔倒或因身體失控移位而受傷;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後頸;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