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科技論文

  大學論文,記錄著我們專業知識的點點滴滴。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科技推動時尚 時尚引領科技

  摘要:進入21世紀,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的日益提高給設計形態和表現方式提供了新的手段,為設計師提供了更加快捷方便的表現手段和方式,現代服裝設計師在電腦科技的支援下,能夠更充分的傳達本人的設計構想,在電腦操作的過程中也能激發他們的想象,使不可能成為可能,電腦科技的發展把服裝設計師從傳統工具的簡單重複而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使設計師能夠自由選擇一種更為輕鬆更能體現設計創意的表現方式。

  關鍵詞:服裝CAD技術;時尚 ;服裝設計的發展

  中圖分類號:J523.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49X***2007***-05-0052-02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層出不窮,廣泛應用在商業、工業、醫療、藝術設計、娛樂等各個領域中。目前,計算機在服裝界的應用包括:服裝計算機輔助設計***服裝CAD***、服裝計算機輔助製造***服裝CAM***,服裝企業管理資訊系統***MIS***,服裝裁床技術系統***CAM***,還有服裝銷售系統、服裝試衣系統、無接觸服裝量體系統等。

  服裝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術,即計算機輔助服裝設計技術,是利用計算機的軟、硬體技術對服裝新產品、服裝工藝過程,按照服裝設計的基本要求,進行輸入、設計及輸出等的一項專門技術,是一項綜合性的,集計算機圖形學、資料庫、網路通訊等計算機及其他領域知識於一體的高新技術,用以實現產品技術開發和工程設計。它被人們稱為藝術和電腦科學交叉的邊緣學科,是以尖端科學為基礎的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門藝術的全新的藝術流派。服裝CAD技術融合了設計師的思想、技術經驗,通過計算機強大的計算功能,使服裝設計更加科學化、高效化,為服裝設計師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工具。它是未來服裝設計的重要手段。

  服裝CAD是於20世紀60年代初在美國發展起來的,目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服裝CAD普及率已達到90%以上。我國的服裝CAD技術起步較晚,雖然發展的速度很快,但是和國外技術水平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隨著我國服裝業的發展以及品牌化的到來,我國的服裝企業也越來越多的加入到使用服裝CAD的行列,但目前的普及率僅達到6%,不足歐美髮達國家的10%。

  一、 服裝CAD技術對我國服裝產業起到推進作用

  服裝CAD為我國的服裝出口創匯和產業化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同時也為傳統的服裝產業實現智慧一體化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總結幾點如下:

  1、提升企業形象、品牌檔次,增強企業在同行業的競爭優勢

  自從中國加入WTO,國外許多百年品牌都開始搶佔中國的大陸市場;同時國內的一些品牌服裝內銷企業為了迎合國際潮流的發展趨勢紛紛想方設法以提升品牌的品位和檔次,一些中小型服裝內銷企業也陸續向品牌化發展加快速度躋身品牌之列;2005年中國與歐美紡織服裝貿易摩擦不斷,一大部分的外貿的企業也開始轉型做內銷了。中國的服裝品牌開始湧向市場競爭的前沿。如何在服裝貿易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佔有一席之地?企業只有加快自身產業結構的調整,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裝置,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益,提升產品質量,優化服務質量。只有這樣才能適合不斷髮展前進著的中國服裝產業,才能提升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競爭優勢。

  2、適合多元化的服裝風格特性,以便縮短產品的生產週期,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益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衣著的追求日益多元化,而且現在各種不同風格的服裝它們的設計元素都是相互交叉的,這也是與國際時尚風潮相接軌的。穿著風格的多樣化,流行消費的多元化,就給傳統的服裝產業帶來新的挑戰。若一個服裝企業引進了服裝CAD系統,它就不必擔心產品風格的多元化。它只需打一個基樣在CAD系統中另存為一個文件,然後根據新款式的具體幾何要求進行放縮即可。一個有CAD系統的企業就可以減少放碼師和排料師傅的工作量。設想一下,一個銷售額在5000萬左右的服裝企業,通常要聘用4-6個樣板設計師來完成日常的工作量,以平均3萬年薪/人計算,企業在使用樣板師上的花費是12-18萬/年。但在使用服裝CAD後,由於樣板製作速度提升,推版迅速,板型組合方便,企業在樣板設計方面的人員可控制在2-3名,僅此一項,為企業節省費用6-9萬。所以,從長遠利益考慮,服裝CAD技術的應用與推廣是企業提升效益的有效途徑。

  3、服裝CAD技術領域的六大核心模組,將掀起新一輪的產業革命

  服裝CAD軟體一般都配有若干個模組,其每個模組負責完成各自特定的設計任務。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六大模組:a、三維人體測量模組:非接觸式三維人體測量術通過人體全身掃描進行測量的技術,它是利用光敏裝置捕捉投射向人體的光在人體形成影象,用影象去描述人體三維特徵。b、款式設計模組:此模組是專門供給服裝設計師進行服裝款式設計的專業軟體。c、樣片設計與放碼模組:這些模組是專門用於服裝樣片設計和製作及放碼的專業軟體。此模組可提供比例法、公式法、原型法的制板方法。d、排料模組:此模組是利用電腦進行排料的系統模組。主要有自動排料和人機互動排料兩種方式進行操作。e、三維電腦試衣模組:此模組是通過數碼相機將模特形象攝入計算機中,再將服裝資訊庫內儲存的大量服裝款式自動進行試穿。f、量身定製的系統模組:些模組有將產品生產過程重組轉化批量生產的功能。它首先用三維掃描獲得客戶體型資料,再通過電子訂單傳輸到生產企業的CAD系統上,企業再依據體型資料和客戶對產品生產的要求,從樣片庫去找匹配相應的樣板。按照客戶的要求實現量體裁衣,真正做到既合體又舒適。一般整個過程只需兩三天的時間,這樣就可以大大縮短定製加工的時間。

  4、有利於資源共享,加速各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

  服裝CAD不僅可以改善工作環境,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設計質量。還可以預知生產資料及生產計劃,降低庫存資金佔用,有效地與國際市場接軌,方便國際間資料傳輸,有效控制生產成本,減輕生產人員工作壓力,減少行政管理工作,有效地資料管理及資料查詢,提高顧客滿意度,提升服務品質。

  二、服裝CAD具備準確、隨意、功能完善、操作簡便和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

  服裝CAD作為服裝設計中的強大智慧工具,服裝企業的發展已經越來越需要它了,但是我們在選購服裝CAD的時候,也應該深入瞭解CAD,它必須具備準確、隨意、功能完善、操作簡便和自動化程度高等幾大特點。

  1、準確

  準確是服裝CAD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正因為服裝CAD具備手工設計無法比擬的準確度,所以它才能取代全部的手工作業。服裝CAD的準確性包括製版過程中能準確控制點和線的位置,準確控制各種線條的長度及線與線之間的角度,數字化儀讀人的衣片尺寸準確無誤,推版放碼中放量的準確控制,縫配合量的準確測量與控制,以及繪圖輸出的衣片圖尺寸準確無誤等。

  2、隨意

  隨意是服裝CAD必須具備的特點。服裝設計是一門藝術,具有很強的隨意性。組成服裝衣片的線條,除了直線之外,曲線基本上都是不規範的線條,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服裝美學與服裝衣片相結合的要求。作為服裝打版、推版必備裝置的服裝CAD,必須要能滿足這種隨意性的要求。製版過程中,各種弧線的形狀要能方便地隨意調動。省道的位置、寬度、長度及省尖的指向能隨意控制;放碼過程、放量的方向、大小及變化可隨意控制,特別是不等量放量放碼,使用方便快捷。排料過程中,衣片要能隨意翻轉、移動,對條、對格的隨意變化,繪圖輸出隨意分割等。

  3、功能完善

  功能完善是服裝CAD具備的又一個特點。功能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衣片輸人需要的各種操作都能實現,如衣片設計中各種點、線調動方便,測量準確。專用功能齊備,如領形設計、省道加放和位置轉換,褶皺展開方便並能隨意控制。放碼排料方法多樣,控制隨意。繪圖時能自動分割,不佔用計算機,由繪圖機獨立進行後臺繪圖。

  4、操作方便自動化程度高

  操作方便自動化程度高,可以大幅度提高製版速度,減輕服裝技術人員的勞動強度。使用方便體現為,操作過程中使用盡量少的功能鍵或功能選單就能完成衣片設計及各種技術要求。自動化程度高體現為,主要資料人工控制,大量畫線或計算由計算機完成。

  服裝CAD的普及、應用、推廣是我國服裝業技術改造的重要內容和長期的任務。服裝CAD軟體是現代服裝行業的常用工具,也是服裝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我國服裝業仍屬於一個工業化基礎比較薄弱的傳統產業,不可缺少要有匹配的工藝技術和高科技的生產裝置。進入WTO後,我國的服裝業更勢必會進一步飛速發展,因此,服裝CAD軟體的使用和推廣是我國服裝業進一步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將為我國服裝產業掀起新一輪的產業革命。

  參考文獻:

  [1] 柳澤元子.從靈感到貿易[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 30-34.

  [2] 趙偉國.中國服裝需要設計,更需要服裝設計管理[J].中國服裝,2001.49.

  [3] 劉曉剛.服裝設計管理中的幾個問題[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7***5***:75-77.

  篇二

  試論科技情報如何服務科技創新

  【摘 要】 隨著新技術日新月異,科技創新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科技情報在科技創新中的支撐作用,更好地服務於科技創新是科技情報機構面臨的重要課題。文章分析了科技情報和科技創新的關係,淺析科技情報工作對科技創新的作用,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科技情報服務科技創新發展的思路。

  【關鍵詞】 科技情報 科技創新

  黨的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裡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這標誌著我國科技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的科技情報工作,在面對新形式、新任務發展的要求時,如何抓住機遇,利用自身優勢更好地服務於科技創新,對科技情報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科技情報與科技創新的關係

  科技情報是指通過公開渠道和合法手段獲得的資訊進行分析而得到的知識,其功能是為戰略決策和戰術選擇提供資訊支撐服務,主要應用於科技管理、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企業經營等社會發展各領域,是科學技術轉換為現實生產力的重要環節,在國家科技進步與創新中起著基礎性作用。

  科技創新離不開科技情報。科技創新可以用三個破解來詮釋其重大意義,科技創新是破解結構不合理和增長方式粗放等國民經濟重大瓶頸難題的必然戰略選擇,是破解關鍵技術受制於人難題的戰略安排,是破解提升國家競爭力難題的重大部署。創新是一種新探索,這就決定了它的不可預測性和風險性,而降低風險、減少損失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要獲取及時、全面、準確的科技情報。

  在當今這個資訊過載而情報稀缺的時代,資訊資源開發利用的程度、使資訊變為有價值的情報的能力,已成為區域競爭力提高的決定性因素。科技情報工作在科技創新中的支撐和引導作用越來越凸顯,誰佔有情報資源,誰就掌握主動權,誰就能搶佔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充分發揮科技情報工作對科技創新的基礎性作用,必將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廣範圍內產生影響。

  2 科技情報工作對科技創新的作用

  科技情報是科研活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資源和財富,是進行科學預測、科學決策和科學活動的基礎和前提。科技情報對科技創新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科技情報保障科技創新資訊需求。一流的科學研究需要一流的科技資訊支撐,科技創新與發展離不開高水平、高效率的資訊服務。隨著大資料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資訊的途徑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但海量資訊與資訊的無序化令人無所適從。而科技情報工作正是通過對紛繁複雜的資訊進行蒐集、加工、整理為科學研究提供準確而全面的資訊,因而它有效保障科技創新對資訊資源的需求。

  ***2***科技情報指引科技創新方向。科技檢索查新、科技評估等業務工作無一不為科技創新與發展指引方向。利用科技查新與檢索,不但可以降低創新風險,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減少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和損失,而且通過查新能掌握競爭對手的核心技術研發動態、專利戰略和市場行為動態,把握全球科技發展動態,預測未來科技發展方向,引導科研人員發現科技發展的熱點領域和空白領域,引領科技創新。因而充分利用科技情報和佔有科技情報,就能做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發展,取得真正高質量的創新性科研成果。

  ***3***科技情報支撐科技創新戰略決策。科技情報調研等基礎工作是最能體現科技情報研究所的“研究”業務,這項業務主要應用情報學理論與方法揭示研究物件的發展規律與發展態勢,預測研究物件的未來前景,從而為科技創新戰略決策以及為領導者、管理者正確決策、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和論證。同時科技情報工作者也擔負著直接參與諮詢決策和間接輔助決策的雙重角色,既能為科技創新會診把脈,指引創新方向,又能為加強巨集觀科技決策和管理建言獻策,因而無論是對科技人員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啟迪思維來說,還是對政府部門制定戰略決策和企業創新發展決策來講都離不開情報工作的支撐。

  3 科技情報服務科技創新的思路

  “科技創新,情報先行”是創新體系賦予情報工作的特殊使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迫切需要廣大科技情報工作者緊緊抓住“自主創新”這個核心和關鍵,找準突破口,才能充分發揮科技情報工作支撐和服務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作用。

  ***1***以實現科技資源共享為目的,強化協同創新能力。科技資源的開放共享已成為時代的主題,也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因此要按照“整合、共享、服務、創新”的要求,打破行業資訊壁壘,全面整合現有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重點實驗室和科研院所等的科技資源,打造科技資源共享的綠色通道,才能形成協同創新的整體合力。

  ***2***以科技條件平臺建設為切入點,搭建創新服務橋樑。科技條件平臺是國家創新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是服務於全社會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的基礎支撐體系,也是科技情報服務工作開展的基礎和實現工作目標的關鍵因素,意義重大。因此既要按照科學性、系統性、實用性、前瞻性相結合的原則完善科技條件平臺建設,搭建協同創新服務橋樑,又要探索建立支撐行業、產業發展的特色平臺和各平臺有效對接的執行機制和管理體系,切實做好平臺建設的統籌與協調工作,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才能形成支撐科技創新發展的優勢。

  ***3***以資訊分析、資料處理應用為切入點,提升創新服務能力。大資料時代的到來,巨量資訊成為資訊化時代最為寶貴的資源,然而由於大資料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前所未有,致使傳統情報研究方法和處理技術與之不相適應。因此要應用雲技術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積極研究開發互聯、智慧的資訊服務系統,加強資料和資訊的整合,加快數字分析處理,使其更及時、更準確地服務於國家決策、企業創新乃至個人生活,從而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服務能力。

  4 結語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國家在新形勢下的重大戰略抉擇,從根本上賦予了科技創新在科學發展中的歷史責任和重大使命。科技情報工作作為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必須找準定位,選準突破口,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參考文獻:

  [1]胡景榮.科技情報的創新服務體系建設與思考.科技管理研究,2010***12***.

  [2]佟賀豐.創新驅動情報先行.學習時報,2013.

  [3黃斌.從現代科技發展看科技創新與科技情報工作.江蘇科技資訊,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