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異化的原因是什麼

  即便是在西方發達國家,儘管各項制度比較先進與完善,財務管理活動也常常背離經典教科書中的財務管理,並不能實現財務管理的經典目標。這是否是財務管理的一種沒落,尚需時間的考驗,但肯定企業財務管理已經異化。下面小編給大家講下?

  財務異化的原因:現代企業產權主體分化

  現代企業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圍繞企業財產權出現所有者與使用者的分別,亦即企業財產權主體分化出所有者與經營者。企業財產權的基本內容包括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處分權和剩餘索取權等,其中剩餘索取權是所有權所派生的,經營權與處分權是使用權所派生的,因此,產權的核心內容是所有權和使用權。產權主體分化之後,所有者掌握所有權,包括剩餘索取權,而經營者掌握使用權,包括經營權與處分權等,其實質是二者對企業財產權的分割。當然,現代企業制度並不意味必然出現所有者與經營者相互分離,董事長仍然可以兼任總經理,特別在中小企業裡,所有者與經營者多為一個人。但隨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加深,經理階層的逐步形成,現代企業產權主體分化的趨勢已非常明顯。我國現階段,一方面家族型企業大量存在,另一方面所有者與經營者也不斷出現分化。

  財務異化的原因:不同產權主體對企業財務的不同要求

  一旦所有者與經營者分化,並且確立了各自對產權分割的內容,各自經營的目標也會出現分化,從而對企業財務的要求也不同。對於所有者,掌握著企業產權的所有權和剩餘索取權,因此,必然要在財務上體現其對所有權和剩餘索取權的要求。依據所有權和剩餘索取權,所有者在財務上要求獲得最大的企業剩餘,即要求股東財富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依據經營權和處分權,經營者在財務上要求獲得最大的經營和操縱能力,並使經營者的福利達到最大化。因此,不同的產權主體在財務管理活動中,具有不同的目標函式。

  財務異化的原因:財務異化是產權主體分化的結果

  由於所有者和經營者在企業的財務活動中具有不同的目標函式,所以企業財務活動必然在財務管理的目標、職能和內容等方面產生分化。在實際經營中,由於無視這種財務分化,要麼忽視所有者在財務上的要求,導致財務管理完全為經營者控制,使得所有者的權益在財務上得不到保障;要麼忽視經營者在財務上的要求,導致財務管理完全為所有者或少數大股東控制,使得小股東和經營者的權益在財務上得不到保證。而不管出現哪種情況,都導致企業財務的異化。

  延伸閱讀

  現代企業制度***modern enterprise system***,是指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以規範和完善的法人制度為主體,以有限責任制度為核心,以股份有限公司為重點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一種新型的企業制度[1]。它並不僅僅指企業組織形式本身,實際上是指適應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企業的產權制度、企業的組織制度、企業的管理制度、企業的領導制度、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企業的法律制度、政府與企業的關係以及其他各種企業制度外部環境的統稱。其主要內容包括:企業法人制度、企業自負盈虧制度、出資者有限責任制度、科學的領導體制與組織管理制度。

  企業財務活動是以現金收支為主的企業資金收支活動的總稱。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物資都具有一定量的價值,它體現著耗費於物資中的社會必要勞動量,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物資價值的貨幣表現,就是資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擁有一定數額的資金,是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必要條件。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一方面表現為物資的不斷購進和售出;另一方面則表現為資金的支出和收回,企業的經營活動不斷進行,也就會不斷產生資金的收支。企業資金的收支,構成了企業經濟活動的一個獨立方面,這便是企業的財務活動,企業財務活動可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大股東是指在公司股權結構中,擁有半數以上的有表決權的股東,也稱為絕對控股股東,隨著公司股權的分散化,持股未達到半數以上的相對控股股東也能有效地控制公司董事會及公司的經營行為。現在市場上所說的大股東也大多都是相對控股股東,即不再單純強調比例,而是著重看對公司的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