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工大畢業論文格式

  畢業論文是需要在學業完成前寫作並提交的論文,它的論文格式是怎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一些,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1、題目:應簡潔、明確、有概括性,字數不宜超過20個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語言精練、明確,中文摘要約100—200字;

  3、關鍵詞:從論文標題或正文中挑選3~5個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詞作為關鍵詞。

  4、目錄:寫出目錄,標明頁碼。

  5、正文:

  論文正文字數一般應在3000字以上。

  論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論、結論三個部分。

  前言***引言***是論文的開頭部分,主要說明論文寫作的目的、現實意義、對所研究問題的認識,並提出論文的中心論點等。前言要寫得簡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長。

  本論是論文的主體,包括研究內容與方法、實驗材料、實驗結果與分析***討論***等。在本部分要運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實驗結果,分析問題,論證觀點,儘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

  結論是論文的收尾部分,是圍繞本論所作的結束語。其基本的要點就是總結全文,加深題意。

  6、謝辭:簡述自己通過做論文的體會,並應對指導教師和協助完成論文的有關人員表示謝意。

  7、參考文獻:在論文末尾要列出在論文中參考過的專著、論文及其他資料,所列參考文獻應按文中參考或引證的先後順序排列。

  8、註釋: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有些問題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闡述和說明。

  9、附錄:對於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附錄中。

  關於畢業的論文範文

  畢業設計之談

  摘 要:本文通過針對平面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緣由,提出個人所見。並分別從教師與學生兩個方面對畢業設計教學進行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畢業設計;創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9-0221-02

  又是一年畢業時,在緊張、忙碌的畢業設計之後,迎來的是畢業季所帶來的抑或興喜,抑或迷茫的時節。回首數年來的畢業設計指導工作,心中總會泛起幾分惆悵,幾分欣慰。面對學生們的成長經歷,筆者發現畢業設計這段時間,師生們的朝夕相處,從相互熟悉到相互信任的情感交融對學生們的成長有著魔力的作用。在整個畢業設計的指導期間,師生們經過一起探索,相互激勵,共同創造的作品的交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互動。學生們主動思考,教師們以平等探索者的身份積極參與,正如哲學家鄧曉芒先生所說:“教育絕不是一種片面的技巧,而是兩個靈魂之間的吸引和碰撞,是兩者發自內心的需要”。儘管我們的畢業設計還有許多的遺憾。但是,作為師者,很希望通過畢業設計的努力,可以在思想上讓學生們有信心地面對社會的競爭。在此,筆者結合個人的指導經歷進行總結,期望對提高畢業設計質量作一些探討。

  首先,探討的是畢業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誤讀設計中的藝術性,將藝術性等同於裝飾性。

  強調設計的藝術性是現代藝術設計發展的普遍要求,作為學院派的畢業設計,藝術性的要求更甚。藝術性意味著個性的充分展示,意味著畫面具有強烈的形式感,藝術性的設計在於強調多元性和設計家個性,給觀者不同於市場上低劣熟悉的版式。但“藝術”不等於裝飾,“個性”不等於無序。在實踐中,學生往往簡單地將圖片資訊和文字資訊進行裝飾性的佈置,五花八門的字型,橫七豎八的放置在圖片的周圍,唯恐畫面有一處是“空白”。空間就是這樣被裝飾著。彷彿到了一個裝滿雜物的房間,沒有了落腳的地方。很遺憾,在畢業設計的時候筆者還在強調本該在平時專業課程就該解決的問題。但它就是存在著,不可忽視!

  2、漠視尺寸的概念。

  尺寸代表的是比例關係,是一種理性思維的傳達。學生在設計工作的開始總是習慣於A4這一種比例關係。例如,在書籍設計或者是畫冊設計中,很少有同學會注意到開本、比例等的問題,大抵源於我們對設計還停留在“感覺”之類的評價。作為一名設計師,我們需要具備客觀的視覺經驗,建立起理性思維基礎,掌握視覺的生理學規律。雖然設計是源於藝術,但是也有別於藝術形式。尺寸、比例的觀點不僅僅可以幫助我們建立秩序和節奏、韻律之感,而且是理性思維的素質培養。這很重要!

  3、忽視整體的系統性。

  也許在平時教學中,對整體性就認識不足,這是因為平時的練習就存在著“個體性”,例如,在書籍設計中,平時作業實踐侷限於封面這個方寸之地,缺乏對書籍整體設計的有機系統性進行練習。但是在畢業設計意識中,設計的概念就會由單純的封面設計發展到整合內容、材料、版式等一系列書籍因素的整體設計。所以,畢業設計中的書籍設計或畫冊設計應儘快從單純封面設計的誤區中走出來,進入有機整體設計。一本好的書籍設計或畫冊就像一首具有音律的樂曲,畫面節奏在“起、承、轉、合”之間擁有了節奏。讀者在翻閱圖書的時候亦會體驗到這種音樂的節奏。

  4、盲從“國際”。

  我們不能否認,目前很大一部分的設計審美還在屈從於“西化”。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導致設計在很多方面還在模仿西方的模式,以招貼為例,許多學生儘量避免使用漢字做主題語,問其原因,答案多為:英文字型看著比漢字時尚、高階、大氣。究其原因還是學生們過分依賴電腦排版的字型帶來的方便,沒有從設計的根本來看待自己的作品,同時也反映出同學們盲從所謂潮流。既適應潮流,又引導潮流,儘快從屈從“國際”的誤區中走出來,提高中國設計的文化品位,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其次,探討的是在畢業設計中為師者,該如何做?上述種種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可能是教育體制的問題。學校的擴招帶來的大量的藝考生源,其中不乏因為“投機”而來的速成生。為了上大學的夢想進行了為期不到幾個月的藝考培訓,在類似“流水線”作業的培訓中,不管思想,只管技能的訓練中,怎麼可能讓這些“填鴨式”教學成長起來的學生去適應一個講究寬鬆、自由的大學教學環境?又怎麼能夠希望他們迅速成長呢?藝術的領悟豈是課堂上能夠解決的呢?牢騷滿腹也罷,痛心疾首也罷,都不能解決目前的境況,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一味的抱怨也於事無補。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傳到授業解惑的師者應該轉變自己的思想以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對此筆者在此做如下闡述:

  1、美感切入法。在畢業設計中,如果把美的理念融入到設計思想中去,從美感這個切入點展開思維,併產生一種要求,要求學生們必須學會從生活實踐中收集、分析、歸納一切美的資訊,並將此昇華為理念層次的美,並以這種美感來指導畢業設計。創造形式的美,可以幫助他們建立版式的要求;理念之美,可以幫助他們塑造主題的理念與行為。總之,美是設計的靈魂,要塑造形式之美,就要選準這個時代“美”的切入點。

  2、求異法。所謂設計的“創新”就是“求異”的過程。創造性思維必然是舊思維“異化”的結果,因此,畢業設計的一個形式化特徵就表現為求異性。求異的方法是否有效,關鍵是學生們在針對同一主題,是否做到了海量收集,只有經過前期大量的收集工作,才會對主題進行有效地對比分析,進而歸納屬於自己的觀點,才會產生一條與眾不同的新思路,構思出別具一格的畢業設計。

  3、問題歸納啟示法。面對畢業設計的選題時,同學們往往會發出這樣的疑問:我該做什麼?在回答類似這樣的問題,一般筆者也相應提出總計為7W問題,即:***1*** When什麼時候?***2*** Where什麼地方?***3*** Who誰?***4*** Whom為誰?***5*** What什麼?***6*** Why為什麼?***7*** How怎樣去做?這是一種條理性清晰、邏輯性極強的思維方法。這種方法運用十分廣泛,無論我們碰到什麼難題,都可以通過問題法來理順思路,找到問題的癥結,發現解決問題的通路。在畢業設計中,每個問題的提出就是一個思路的發展點,繼而可以在此進行思考、創作。百試不爽!說一千,道一萬。作為教師,在畢業設計這個階段,我們只是作為啟發者,而非命令者,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最後,探討的是,作為學生,畢業設計你準備好了嗎?

  1、夯實基礎知識,迫在眉睫。

  大學專業課程一般是從點、線、面的認識開始,學習掌握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透視學等基礎。這些課程的因為具有極大的抽象性,不容易被剛剛脫離了繁重的、機械的藝考模式的學生所接受,沒有一定的美學知識體系和實踐的學生,面對從複雜的審美認知抽象而來的理論將會一籌莫展。所以,很多學生也不會下足夠的功夫來潛心學習這些至關重要的基礎理論,甚至抱怨學習這些有何用。錯誤的認識導致錯誤的行為,四年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可是依然有種腦袋空空的感覺,這就是典型的基礎不穩的現象。所以,在畢業設計的時候,再重新認識這些曾經的基礎知識,這個階段也許是一個持續且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從“不知”到“一知半解”的解惑過程,在這個階段中,有時困惑、有時欣喜,只有堅持不懈的學習才會對設計整個運轉流程逐漸掌握,開始向成熟設計師邁進。

  2、專業技能必須熟練。

  第一,就是動手能力,“藝術勞動首先是一種誠懇的手工勞動”。1998澳大利亞工業設計顧問委員會調查結果,設計專業畢業生應具備的10項技能第一位就是:“應有優秀的草圖和徒手作畫的能力,作為設計者應具備快而不拘謹的視覺圖形表達能力,繪畫藝術是設計的源泉,設計草圖是思想的紙面形式,我們有理由相信,繪畫是平面設計的基礎,平面設計的設計的基礎!”手繪有著一般影象所達不到的效果,我們利用照片的細節、個性、場景等特徵來完成對某件事物的寫實性敘述,但是最能表現設計師的專業素養,還是手繪能力的體現。它是一種設計師必備的能力,電腦永遠也不會取代人類的智慧。

  第二,真的會用設計軟體嗎?我們可以利用軟體將照片處理的非常完美。利用“退底、合成、影調、質感與特效等”PS技巧,把圖片進行更藝術的處理而達到可能事先未先想到的效果。但是,值得提醒學生們的是:一味追求PS的絢爛的特技效果,不是真正意義上掌握軟體。一個成熟的設計,可能很少使用到PS中的特技效果,更多的是對圖片的色調調整,例如:如何得到理想的銳化效果?這就需要知道一個功能的引數值――半徑***Radius***:它用來決定作邊沿強調的畫素點的寬度,如果半徑值為1,則從亮到暗的整個寬度是兩個畫素,如果半徑值為2,則邊沿兩邊各有兩個畫素點,那麼從亮到暗的整個寬度是4個象素。半徑越大,細節的差別也清晰,但同時會產生光暈。很多同學在學習PS的時候會忽視這些功能的學習,這是片面地學習。

  第三,最好提高自身的審美知識體系。在加強了設計的動手能力和表現能力之後,便是一個伴隨一生的學習體系――審美能力。它是構建一個設計師個性的靈魂所在。文人常說:“先修其形,後練其品”。就是在說明:一個設計師的藝術修養決定了他的藝術作品。

  文章至此,也是尾聲,筆者套用代福平在《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教學的新定位》一文中的敘述作為結尾:“一個畢業設計,沒有解決實際問題,卻為我們生活的某一方面懸設了理想性遠景,這不正是改造現實的第一步嗎?一個畢業設計,沒有照抄照搬中外文獻,卻為人們提供了一種獨特的創意,這不正是藝術的永恆魅力嗎?一個畢業設計,經過了對未知艱苦的探索,最終卻失敗了,這種失敗不是和成功一樣有價值嗎?沒有對失敗的寬容和尊敬,就不可能推動創造。想讓年輕的藝術類學生像申報科學研究專案那樣列出技術路線、研究進度和最終成果並加以考核,就把藝術設計創新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非邏輯性這些重要因素抹殺了。即使硬讓學生這樣做,他們也知道這些命令化、程式化、行政化的東西與促進他們的創新無關,反倒是一種累贅,只能敷衍。即將畢業的學生,在尚未邁出校門就學會了敷衍,這實在令人堪憂。這種現象必須改變,因此要重新認識畢業設計的理念定位。大學不是工廠、農場和市場,它同現實的工業、農業、商業保持了一段距離。大學生的成長需要這個距離,如同黑格爾在柏林大學的開講辭中所說:‘生命在這時還沒有被束縛於迫切需要的整套狹隘目的,並且自身能有從事淡泊名利的科學工作的自由。’”

  參考文獻:

  [1]鄧曉芒.徜徉在思想的密林裡[M].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5: 227-238.

  [2]郅敏.藝術,首先是一種誠懇的技術勞動[J].裝飾,1999***5***.

  [3]代福平.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教學的新定位[J].紡織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