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提高高校圖書館員情緒管理能力構建和諧圖書館

  【論文關鍵詞】 圖書館員 情緒管理 和諧氛圍
  【論文摘 要】 本文論述了高校圖書館服務中圖書館員情緒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從高校圖書館服務的特殊性、讀者的認知特點、情感特點、個性特點等方面,論述了高校圖書館員提高情緒管理能力的必要性;提示圖書館員應通過專業學習、提高個人修養、在讀者服務實踐中不斷提高情緒管理能力,構建和諧高校圖書館。  
   
  高校圖書館是知識創新、知識傳播和知識應用的綜合性資訊知識服務系統,也是高校培養人才的第二課堂。圖書館員集知識管理、服務和教育於一體,既要科學地管理知識,還要在服務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讀者到圖書館來,館員親切的微笑、和藹的態度、優良的氣質、廣博的知識會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心靈的寧靜。但由於高校圖書館一般開放時間較長,且面對的主要讀者群是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相對較為複雜。一些館員在面對自身壓力和讀者較難解決的問題時,情緒往往容易波動,和讀者發生矛盾,產生不和諧音符。因此,提高圖書館員情緒管理能力,將有助於構建和諧圖書館。 
  一、情緒與情緒管理 
  情緒***emotion***是一種由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包含體驗、生理和表情的整合心理過程。情緒有以下基本特徵:(1)情緒都是由刺激引發的。情緒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一定有引發該情緒的相關刺激;(2)情緒是主觀的經驗。情緒的產生是個人認知判斷的結果,情緒的內在和外在反應因人而異,有很強的主觀性;(3)情緒是可變的,它隨著人們身心的成長和發展、對內外情緒的認識能力及個人的經驗和應變能力而改變。情緒不只是個體的心理現象,同時也是社會現象,它有其社會接受、溝通和支援方式。 
  人的情緒主要包括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兩大方面。正面情緒是指對人的行為持有肯定性和良性的情緒,如:愛與溫情、熱情、信心、快樂、奉獻、服務等等;負面情緒是指對人的行為活動持有否定和惡性的情緒,如憤怒、暴躁、猜疑、仇恨、恐懼、緊張、自卑、嫉妒等等,它具有巨大的消極妨礙和阻滯作用。情緒管理是個人能正確地察覺和認識自己的情緒狀態,並適度地運用理性剋制情緒,將憤怒、暴躁、抑鬱等負面情緒適度調節,轉化為心平氣和、積極向上的正面情緒,且能夠合適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高校圖書館員情緒管理能力的提升,可深化“以人為本”的圖書館科學管理理念,並通過控制和調節情緒,與讀者和諧溝通,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 
  二、高校圖書館服務中館員情緒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控自己情緒的能力不足 
  有效的情緒管理是通過有意識地自我控制,充分掌握自己的情緒,增加理解他人的能力,促進人際關係正常交往。圖書館員的情緒管理是館員通過對自身情緒狀態的主動影響,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不把負面情緒帶到工作中,更不要發洩在讀者身上。有些圖書館員在讀者服務中無法妥善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容易導致急躁、不耐煩、語言粗暴等情緒變化,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讀者的不滿,成為館員和讀者發生衝突的直接原因。 
  2、認知讀者情緒的能力不足 
   有的高校圖書館員不能設身處地去理解讀者,而是以自己的立場、思維方法先入為主地分析、判斷,對讀者的敘述和疑問不耐煩,態度冷漠,語言簡單生硬,對讀者不夠尊重,忽視讀者的權利,對讀者心理產生不良刺激而引發矛盾。 
  3、人際交流溝通的能力不足 
   溝通是一個資訊交流的過程,有的高校圖書館員與讀者之間交流溝通不暢,傾聽、解釋不夠耐心,在告知讀者需要的圖書資訊時不到位、不詳細或不清楚,無法得到讀者的理解和主動配合,從而導致讀者對館員的服務不滿意,造成讀者和館員之間的不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