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職稱論文

  美術,是一門與藝術相關的學科,初中美術學科教學對於當代初中生的美學意識培養具有重要作用,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初中美術興趣教學

  摘要:興趣教學,簡單地說,就是在教與學的活動中讓學生興趣地學習、思考,在興趣中獲得知識,在興趣中鍛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在興趣中培養學生當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氣氛 情境 興趣 結構

  美術課的興趣教學,就是要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興趣因素,採用學生喜愛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興趣中學到知識,本人多年來一直從事初中美術教學工作,圍繞著美術課的興趣教學,在實踐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討和嘗試。

  一、教師的教態應親切自然,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興趣的氣氛

  教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外部表情與內在氣質的形象反映,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情緒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好的教態,學生會感到親切、輕鬆、興趣,有利於提高學習的興趣。教師面帶微笑,和顏悅色,會給學生興趣的暗示,學生會從中受到感染。許多優秀的教師都懂得微笑的意義,他們即使在十分疲憊或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也總是面帶微笑地走進教室,因為他們懂得,學生會從老師的微笑裡感到關心、愛護、理解和友誼。同時學生也會從教師的興趣感中受到鼓勵,激發起愛老師,愛這門課的相應情感,所以,在學生面前,老師應永遠是親切自然的。即使是對待學困生,老師的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話,一個暗示的動作,有時比嚴厲的批評更能讓學生接受,使學生從中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愛護和關懷,從而使學生能自覺改正缺點,避免產生師生間的對立情緒,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應始終保護良好的心理狀態,促進師生在認識與情感兩方面的溝通,變一切消極狀態為積極狀態,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興趣的氣氛。只有這樣,才有利於老師自始至終貫徹積極主動性原則,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運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美術是視覺藝術,需要通過視覺來獲取資訊,這就必須強化直觀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常常使教學陷於枯燥乏味,如將現代化的電化教學手段引入美術課堂,使教學媒體多樣化,就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來參與感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實施興趣教學,增強教學效果。例如,在上《水彩風景畫——桂林山水》一課時,通常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師邊講邊輔導,此法直觀性很強,很適合水彩畫的教學。但由於學生的繪畫水平各不相同,老師“斷斷續續”地示範、講解、輔導,畫得快的同學想“開快車”,而畫得慢的同學又因跟不上而顯得手忙腳亂。針對這種情況,我先把這幅畫的作畫過程拍錄好,並配上優美的音樂及解說,在進行同步演示前先放錄影給學生看,讓學生先看到了這幅畫的作畫全過程,使學生感到耳目一新。這樣,畫得既好又快的同學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畫,心裡沒底的同學也可跟著老師的示範慢慢進行。這樣,既豐富了課堂的教學手段,又面向全體學生,使教學在張弛有致的和諧節奏中進行,創造了良好的教學情境。我們應該多瞭解學生,尊重學生的思維表現特點。由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事物有密切的關係,美術教育是學生身體發展水平,知覺能力、情感態度和生活經驗的自然產物,美術是學生認識世界過程中的一種表現。需要對事物的認識表達時就有畫畫描述的衝動,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會受到鼓舞。教師就要在課堂上引導好學生,激發其熱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線造型的美術課上,當有老師要求作業畫女同學頭像時,總會有個別學生提出要畫男同學,有的還要畫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畫只小熊貓。我們分析一下這些學生的想法,要求畫男同學的可能覺得自己能畫的更好;要求畫自己爸爸的是因為他最熟悉,能畫象;要求畫熊貓的同學可能是因為不自信,怕自己畫不好人頭像而要畫自己拿手的。如果這時教師大怒,以不按老師要求做作業和無理擾亂課堂批評的話,就使學生的繪畫熱情受到挫傷。因而應該給他們創作自由,讓學生從興趣開始,可以先畫自己喜歡的,興趣往往會產生“階段性”的成果,我們要把握好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及時的給予表揚和肯定,再畫教師佈置的作業,使學生乘勝進步。教師只有瞭解學生心理,正確的引導,才能培養其興趣,提高創新能力。

  三、重視輔導環節,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輔導是教師對每個學生在完成課堂作業過程中的具體指導。輔導在美術課堂教學各環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美術課一般要求教師在15~20分鐘之內作少而精的講解示範,餘下的20~25分鐘是學生作業。所以,輔導在美術課堂中所佔的時間最多,教師需付出一定的精力。教師應根據本節課所授內容,善於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練習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並溶進自己的審美情趣;對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及時給予點撥;對個別作業困難的學生要給予啟發提示;對好的作業,要給予鼓勵和表揚,並可讓該生談談其作業的構思、方法等,使其他同學從中得到啟發。由於作業時間較長,課堂氣氛容易顯得沉悶,為使學生保持一種興趣狀態,作業時可用錄音機播放一些優美抒情的音樂。經實踐,音樂用於輔導環節,效果很好。通過音樂情景激發學生情趣,學生的思路開闊了,思維活躍了,課堂結構也優化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現在上美術課的主要問題是相關教材資料缺乏裝置不齊。特別是欣賞課,有些作品經過幾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圖片又不多,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就不能激發學生的美感。教師生硬的讓學生只是去畫畫,因此運用現有的教學裝置來補充就非常有必要。通過自己找些資料,如掛圖、畫冊、錄象、幻燈、光碟等,讓學生觀看欣賞。通過聲音、影象、音樂刺激學生,激發學生興趣。通過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只有通過大量作品欣賞,教學示範,才能使學生增加感性的認識,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不斷的藝術薰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術國畫的課程中,因為教室條件限制,教師示範很麻煩,而且學生也不容易觀看,我們就可以用 VCD通過電視來演示。讓學生先欣賞作品,再觀看繪畫過程和技法表現。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真正欣賞到美的內涵,同時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

  有的學校已經配備了多媒體教室,我們還可以用多媒體電教手段為學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觀,形象的感性材料,對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十分有利。

  在教學中把音樂和美術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優美的音樂伴隨著美術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來感染學生,調動學生追求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激情,從而達到培養學生作畫興趣和愉悅心理的目的。

  篇二

  淺談初中美術教學

  摘要:"美術源於生活,為生活服務"。初中美術教學中,要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把生活問題美術化、美術問題生活化,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觀察和實踐美術的機會。同時,要讓學生學會運用美術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美術素養,體會到美術就在自己身邊,感受到美術學習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美術的魅力。

  關鍵詞:初中美術;生活;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1-0244-01

  1.實施教學的必要性

  初中美術課是義務教育的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美術教學,向學生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養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力都是十分有益的。科學實驗也已證明,學習美術能使右半腦得到鍛鍊,這對於促進人的智力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受到良好美術教育的學生,觀察事物就比較敏銳、細緻、準確、完整,對形狀的區別、明暗的判斷、空間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都較高。它對從事社會職業,比如工業、農業、教育、軍事和科學研究等都有極大的 好處,對於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挖掘人類的潛力都具有深遠的意義。但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 都是實行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美術教育的重要性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為了改變這種狀態,除有關部門切實抓好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外,美術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方法上也要積極進行改革,努力探索美術教學的新路子,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2.結合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習興趣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讓美術教學融於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活動之中,並以直觀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使枯燥的課堂教學變成活生生的生活現實,使抽象的知識變為生動有趣。我們可以將學生手邊常用的東西變成美術創造的原材料,如卡通人物圖片,記事本的封面,文具,貼貼紙等,達到拓展教材內容、活化教材內容,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親切感,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慾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創造愉悅的氣氛

  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教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外部表情與內在氣質的形象反映,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情緒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好的教態,學生會感到親切、輕鬆、愉快,有利於提高學習的興趣。教師面帶微笑,和顏悅色,會給學生愉快的暗示,學生會從中受到感染。許多優秀的教師都懂得微笑的意義,他們即使在十分疲憊或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也總是面帶微笑地走進教室,因為他們懂得,學生會從老師的微笑裡感到關心、愛護、理解和友誼。同時學生也會從教師的愉快感中受到鼓勵,激發起愛老師,愛這門課的相應情感,所以,在學生面前,老師應永遠是親切自然的。即使是對待差生,老師的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話,一個暗示的動作,有時比嚴厲的批評更能讓學生接受,使學生從中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愛護和關懷,從而使學生能自覺改正缺點,避免產生師生間的對立情緒,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應始終保護良好的心理狀態,促進師生在認識與情感兩方面的溝通,變一切消極狀態為積極狀態,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只有這樣,才有利於老師自始至終貫徹積極主動性原則,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4.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是實施美術課堂生活化的關鍵

  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可以把比較抽象的美術概念如構圖、色調適當變化為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實際問題。問題是激發學生的原動力,生活中的問題具有形象性和啟發性,從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引出課題,學生會覺得美術知識實實在在存在於生活中,處處都有美術,增強學習動機和學習信心。

  4.1 利用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如:講解色彩知識,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什麼是原色間色複色、什麼是色彩的三要素、什麼是色彩的冷暖,估計沒人願聽。但如果教師結合人們的衣食住行提出:"相同樣式的箱子,為什麼人們會認為深色的重?""喜慶的場合,人們要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才不致失禮?"利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會感到美術知識存在的價值,自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2 運用校園活動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最有效辦法應該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身去實踐。由於校園活動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多彩的活動為創設問題情境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由於貼近學生,學生感到熟悉與親切,會使學生輕鬆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得以提高。

  5.動手動腦、堅持不懈,努力提高繪畫能力

  為了讓學生直觀體驗色彩,教師用粉顏料做演示說明三原色、間色等。首先,教師把顏料盒中的品紅、檸檬黃、湖藍直接擠在調色盤上,此時學生看到紅、黃、藍三原色,接著,教師用筆蘸黃色,再蘸藍色,在調色盤上調和這兩種色,慢慢的,黃色沒有了,藍色也沒有了,出現一種新的顏色,"什麼顏色?"教師問,"綠色",學生齊聲回答。然後,我又調出另兩種間色,橙、紫。同學們認真地看著、聽著,躍躍欲試,最後,我讓同學們自己去調配,親自體會色彩帶來的快樂。 教師設計一些與生活、生產貼近的色彩練習。

  6.網路教育滲透於美術課堂

  在現代教育教學中,多媒體教學也是當今教師的得力助手。教師通過展示,播放錄影、圖片、卡通、動畫、自制課件等讓學生在一定教學情境中走進課堂,去欣賞豐富多變的圖形,感受物像的色彩肌裡,體驗繪畫過程的樂趣,激勵他們大膽勇敢地去嘗試。整個教學以鼓勵學生創作熱情為基調,以學生個體為主,不斷提高學生對形的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在嘗試製作中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讓學生以積極的、主動的、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

  7.培養創新精神,提高藝術表達能力

  初中生可塑性強,有著非同尋常的創造力,我們不要忽視他們個性化的表現,壓抑他們創造力的發展。在課堂中,我常用比賽、做遊戲的方法,鼓勵他們勇敢地表達自己所感所想,大膽地對一些事物進行聯想,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我還常讓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自由的創意聯想,比如把靜物擬人化,給它們加上誇張的動作和表情,創造出生動有趣的形象;通過一連串創新思維的啟發和形象思維表現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他們的藝術表達能力。

  8.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新標準"明確指出:"美術課程要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美術課程是一門很獨特的課程,它可以用獨特的線條、精美的畫面以及對生活的體驗來陶冶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鑑賞水平和審美能力。因此教美術不能只重視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而忽視對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和文化品位的提高。美術教學要以學生的審美素養為重點,以學生的終身發展所應具備的素質作為要求。一方面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反映美術新課程的特點。

  只有不好的老師,沒有不好的學生。關鍵在於老師精心設計每一課,做好引導,做好輔導。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上得有趣,學生才能接受,才能多想、多練、多比較,找出自己的差距,促進自己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提高,打好基礎,將來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