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學科論文

  近幾年,中國的教育界開始重視中學性教育課程的開展。美術教育是提升中學生性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初中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

  摘要:初中美術是拓展學生素質全面發展,提高學生藝術水平的重要課程,在初中所有課程中佔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理應是首要教學目標,尤其值得教師的重點關注。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究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相關策略,以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美術;審美能力;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的教育理念逐漸拓展於全國,而其中的“促進學生自主、個性、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也是逐步深入人心。這一理念的提出無疑與學生自小學便被要求的德智體美勞全面提高理念不謀而合,美術教學在其中有著一席之地。而且,初中是學生髮展自己的特長、塑造健全人格的黃金階段。在這一階段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加以培養,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美術的認知,發掘出對美術的潛能力,而且還能夠使學生擁有一雙發現世界的美的眼睛,可使學生往後的生活變得更加具有藝術感,更加豐富多彩。但是,由於教育制度的些許不完善,在初中美術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需要我們積極尋找解決的方法。

  一、我國初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美術、音樂等能夠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的課程,本應當被受到重視,然而現實卻與之相悖。由於應試教育制度尚未得到完全的改變,仍如一座大山般壓在學生、家長、教師甚至於學校的頭上。因此,我國的初中教育呈現出一片的壓抑氣氛,使得學生整日沉浸在題海當中,抓緊一切可學習的時間學習數理化,而美術這類“副科”便理所當然地被取代,導致學生缺少了學習美術知識的機會。即使少許學校有設定初中美術課程,但是美術教師教學素養參差不齊,且由於美術常不被記錄到考核內容當中,因此教師對美術教學懈怠,更不會潛心研究初中美術教學。而學生則被教師的態度所誤導,對美術的興趣大減。如此惡性迴圈之下,學生的美術水平難以得到提高,審美能力得不到鍛鍊,生活藝術性以及趣味性大大降低。

  二、對初中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改變理念,改變傳統教學方法

  促進初中教育中對美術教學的提高,並以此為媒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教師以及學校的理念,真正認識到美術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必要性,從而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教學。對此,學校可以定期舉辦美術培訓或者美術講座。此外,學校管理層一方面需要挑選優質的美術教師人才,另一方面要讓教師以及領導人定期觀賞相關的畫作等藝術作品,並通過真實事件對比,瞭解審美能力對學生的巨大影響,從而更新思想,緊隨時代潮流。

  ***二***培養審美能力,從學會欣賞入手

  並非所有學生都能天生擁有良好的審美能力,一個人對美與醜的評判往往是從別人的告知以及引匯入手。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學生,他們對大千世界的瞭解也僅是冰山一角,對藝術世界的瞭解若非有家庭因素的引導將會是毫無所知。正如普通的人往往難以看懂畢加索的畫作中所蘊含的深刻意義一樣,沒有一定審美能力以及審美視角的學生對此也是茫然。因此,教師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之時,可以從欣賞入手,引導學生欣賞一幅畫作,在一點一滴中培養起學生對美醜、中庸與精彩的判斷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向學生展示著名畫作《最後的晚餐》時,教師可以先引入關於這幅畫的背景以及其中的故事,讓學生觀察到底是誰出賣了耶穌。在經過學生細緻的觀察得出結論之後,教師可詢問他們所觀察到的內容,並引導他們得知為什麼一幅畫中能夠蘊含這麼多的東西等更為深刻的知識點,就能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促使學生學會觀察、欣賞美的東西,潛移默化中鍛鍊審美能力。

  ***三***提高審美能力,從優質的教學著眼

  美術課當然不能僅僅帶領學生欣賞美,教學是其中尤為重要的環節,優質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通過自己的欣賞所得出的感悟,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從而快速地提高審美能力。在現代教育中,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可讓教學變得多姿多彩。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迥然不同的方面是:傳統教學中,教師只能夠通過自己作簡單的畫,或者運用打印出來的圖片卡片等簡陋的物品作為教學輔助工具,這不僅會讓美術變得單調無趣,更為重要的是讓美術喪失了它本身蘊含的強烈的美感。而運用現代科技,如多媒體技術等,不僅能夠將美術更為立體地展現出來,還能夠通過相關的設計,讓學生以直觀的方式看到藝術家的作畫過程以及作品完成之後的強烈對比,幫助學生從更高層次上認識到美術中所含的美好以及韻味,以更為專業的眼光、更豐富的思想去度量藝術,獲得審美能力的提高。

  ***四***鍛鍊審美能力,親自創作實踐

  正所謂“:實踐出真知。”一個人的審美能力是否能夠獲得質的變化,需要看他親自創作出來的作品。一件作品可能基本功尚有不足,但是其中所表現出來的美或醜卻是能有所發散。對於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畫作可能不堪入目,然而只有經過親自實踐,他們才能對自己的審美能力進行一個評估以及糾正,以獲得質的飛躍。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帶領學生進行親自創作實踐,以在不斷的練習之下鍛鍊學生的基本功以及審美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時間帶領學生在校園的一角寫生,讓他們靜坐體會生活的點滴之美,從自然中的細微之處看到美的存在,點亮生活,時刻發現美好,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初中美術課程的地位無可取代,它是學生通往藝術世界的橋樑,是學生充實生活的必需品。而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則是初中美術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身為教師,我們要慎重以待,通過不斷的自我提升,為學生提供優質的美術教學。

  參考文獻:

  [1]朱巨瀾.美術課堂教學“活”法探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2***.

  [2]郭海英.如何優化中學美術課堂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0***28***.

  [3]夏雲鵬.新課改下初中美術教學方法新探[J].新課程學習:下,2012***12***.

  範文二:新課標下的初中美術教學研究

  摘要:美術教學提升成效需要多方努力,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將資訊手段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激發創新的火花,並注重培養特長生。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研究課程改革

  在初中美術教學工作中,廣大教師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及其要求,拓展教學空間,整合教學資源,打造更加生動高效的美術課堂。

  一、美術教學要建立在濃厚情境基礎之上

  在初中教學工作中,許多學生受制於應試壓力,對非中考學科重視不足,投入不深,興趣不高。美術教師要重視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營造美術教學的濃厚情境,才能夠實現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筆者在教學工作中從名家名作的介紹入手,將學生帶進藝術的海洋,讓他們領悟到藝術的魅力,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帶著濃厚的情感投入學習過程。眾所周知,凡•高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大家,其創作的《向日葵》具有極高的藝術水平和境界。筆者在美術教學中向學生投影了《向日葵》這一作品,在學生直觀形象地觀察這一名作的過程中,筆者介紹了凡•高的生平以及有關向日葵的故事。筆者引導學生對《向日葵》進行分析鑑賞,讓學生明白為什麼凡•高使用絢麗的黃色色系:因為他認為黃色是太陽的顏色,太陽象徵著愛情,這幅畫的背後有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通過這樣的講述,使學生了解了趣味知識,學習興趣自然更為濃厚。

  二、美術教學要體現現代教學手段的作用

  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最為顯著的差異在於其需要大量的藝術品影像資料輔助教學工作的開展。以往受教學條件限制,教師難以獲得更多的資料,而有了現代教學手段的幫助,網路中海量的影象資訊可以被迅捷地下載下來並運用到課堂演示中,極大地提高了藝術鑑賞的生動性、形象性,為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金人武元直的《赤壁圖》是一幅重量級的作品,筆者通過多媒體投影向學生展示了這幅圖,圖中所畫的是北宋蘇軾在赤壁泛舟遊覽的情景。雖然繪畫建立在想象的基礎上,但是其表現的形象很有藝術韻味。峭壁懸崖的險峻,水流的洶湧湍急,樹木的吹拂搖動以及開闊平川的江天,這樣的藝術表現手法給人以視覺的強烈震撼,使人不禁感慨武元直筆力之深厚、藝術精華之濃縮,充分體現了對這一幅作品的全方位鑑賞效果。由此可見,現代資訊手段的加入能夠為美術課堂新增豐富的資訊,提供更多的素材,而且有效增強了學生的形象感知能力,這對於美術教學工作而言非常重要。

  三、美術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感知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美術學習要與生活緊密聯絡,使學生感覺到美術學科和自己息息相關,就在生活之中。筆者在教學中注重搭建教材與生活的溝通平臺,提高學生學習的投入程度。如,在《我為校園添色彩》一課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校園色彩之變化、組合之神奇,並分別從自身的審美觀點、視覺感受出發,探討校園在色彩組合方面還有哪些不足,應當怎樣進行優化。這樣的教學活動使教材與學生的校園生活聯絡在一起,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各抒己見,活躍了教學氛圍,使美術教學真正融入學生內心。再如,《實用又美觀的生活用品》一課與美術設計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生活中一些造型獨特、設計巧妙、非常實用的小物品體現了實用美術設計的一些理念,筆者要求學生尋找家庭中這些精巧設計的小物件,和大家說一說巧妙之處在哪裡。如,三角造型的小書櫥、儲藏櫃較好地將一些空間的死角運用起來;還有一些刀架、筆架等都緊貼生活所需,設計巧妙,這就是實用美術設計在生活中的運用。

  四、美術教學要著力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

  美術教學除了要讓學生學會鑑賞之外,還要學會創造,要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如標誌設計、海報設計這些內容的學習,筆者引導學生首先確定主題,把總的方向定下來,接下來進行思維拓展,考慮哪些關聯因素要體現在標誌、海報之中,將這些要素充分融合進去,從而實現內容的豐富性。接下來對其造型結構進行進一步的,從實用、美觀以及所表現的主題寓意等角度進一步調整優化,最終集聚大家的智慧設計出一些精美的作品。筆者還在教學中開展設計競賽,要求學生自由組合,四人一組,集中智慧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審視、構思和創作,共同完成作品並在班級進行評選。以賽促學的方式能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讓學生的創新火花得以綻放。

  五、美術教學要注重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

  新課程改革要求美術教學注重學生能力發展、素質提高,要為學生打造更加生動的教學模式。教師要針對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愛好,既要抓好課堂,也要抓好課外拓展延伸,對學生進行專項指導,通過興趣小組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並教給學生一些美術技能,如國畫、篆刻等,通過此類拓展活動豐富學生的興趣愛好。另外,對於一些美術潛質較好、將來立志於從事藝術專業工作的學生,教師還要為其量身定製培養計劃,進一步爭取和整合教育資源,對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專門訓練,為他們未來的發展拓展空間。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初中美術教學也在向著素質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每一位教師都要重視分析研究,抓好教學的各個環節,全面推動教學成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清.芻議當前初中美術教學工作中的困境及對策.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6***.

  [2]郭繼紅.新課改下的初中美術鑑賞教學探析.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