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學術教學研究論文

  健全的人格是青少年成長與成才的基礎。初中美術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初中學生認知、情感、能力、個性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優勢,對初中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初中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美術是傳達感情、感受的藝術。人們可以從美術中獲得巨大的愉悅感,從而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現代醫學表明,人類的身心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精神因素,其中藝術的感染力不可忽視,藝術所帶來的愉悅感對心理調節的作用也尤為顯著。美術教育不僅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發揮,而且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它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點,除了自身的重要性以外,同時還與許多學科相輔相成,並對其他各科教育起促進作用。在學校各學科的教育中,強化美術教育,有利於對藝術鑑賞能力的培養和文化藝術素質的提高;有利於豐富想象力,提高表現力和創造力;更有利於全面素質教育的落實。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儘可能地把美術教育作為重要手段來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使其充分感受到美術的魅力,提高他們的藝術品味及綜合素養。

  關鍵詞:初中 美術教育

  一、初中生的年齡特徵

  現在的初中生基本上都是90後,年齡在13—16歲,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性格叛逆,但渴望接受新鮮事物,且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同時又是思想波動最明顯的時期。針對學生的現狀,我們不難發現:任何教育手段都無法取代美育的功能。初中生正處在思想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期,這時期是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這個時期的審美教育起著關鍵的作用。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文化素質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最佳時機。

  二、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美術教育是人的和諧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落實素質教育,實質就是全面發展,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培養21世紀高素質人才,美術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從教育的綜合功能來看,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科學地使德、智、體、美、勞有機地統一起來,和諧發展。在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教育中,美育具有其它學科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1996年全國藝術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整個教育事業中,美育是非常主要的。

  美育是運用藝術美、自然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不僅是自身,而且也滲透到德育之中,“以美輔德,以美輔智,以美促勞,以美健體”。美育對德智體各方面教育均能發揮主要作用。18世紀德國傑出的思想家席勒也曾極力主張通過美育來培養出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他指出:“促進健康的教育,有促進認識的教育,有促進道德的教育,還有促進鑑賞力和美的教育。這透露著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我們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體達到儘可能和諧。” 這種和諧的人格結構、智慧結構將是一種均衡互補的優化結構,是現代化高素質人才所應具有的典型特徵。

  三、美術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現代教育觀的中心問題是人的發展問題,是以塑造完美人格為最終目的。它對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增進其身心健康,形式個性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

  1、美術教育能夠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術課程不僅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門類促進這一理想的實現,而且,美術課程本身就包含情感與理性的因素、腦力與體力的因素,所以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其作用是獨特的。”我們知道,中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而美術能影響人的試論美術教育在向素質教育轉軌中的重要性文化、修養、品位、情緒,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的學生一直感到校園生活枯燥乏味,嚴肅緊張有餘,寬鬆和諧不足;這樣沉悶的環境,對教師與學生的生理、心理健康無疑是一種傷害。

  從事美術教學工作以來,我發現平時古板的教學活動已經讓這些孩子們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厭倦,如果我還採取傳統的教學方式的話,效果勢必不理想。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建立較好的學習氣氛,我利用學生們常見的物品,如黃豆、綠豆、紅豆等作為作畫的材料,先在紙板上用筆畫了簡單的圖案,然後藉助膠水,運用美術造型知識,拼貼起自己喜愛的圖案來。這樣一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大大地提高,而且想象力也充分地調動起來了。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2、美術教育能使增強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能力

  創造,是人類自由的產物和表現,是人類在實踐活動中,使客觀規律性與自己的目的性相統一,從而按照自己的意願和需要改造世界的活動。因此,創造力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重要標誌之一。到了近代,許多教育科目都將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納入自己的目標體系中。這在美術教育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一些美術家,如羅恩菲德等人,甚至將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推至獨一無二的高度。我國現行的中小學美術教育大綱中,也都將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和創造力列為美術教學的目標之一。

  美術不僅僅是創造美的過程***也就是俗稱的畫畫***,它是一門綜合的基礎學科,包括創造美和發現美***俗稱審美***兩個基本方面。 同時,美術不是我們腦中虛構一個世界,而是我們現實世界的反映,有一個很好的觀察力不僅對美術有幫助,對其他各科如英語、語文、生物等的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作用,而美術的學習是最好的鍛鍊觀察力的方法。 美術學科在形成學生創新精神和技能技法意識,促進學生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等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3、美術教育可以轉移學生的不良興趣愛好

  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很多的初中生沉迷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很漠視現實生活,對親人、朋友漸漸的疏遠。培養其美術興趣,可以轉移他們這種不良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可以再次回到現實生活中來,這樣不僅可以減輕老師在學生管理中的負擔,也可以讓更多的家長放心,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挽回更多會失足的少年。

  4、美術教育與各學科的教育相輔相成

  美術教育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卻絕不是孤立的。它與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絡。我國現行的中小學各科教材中,有許多要運用影象來闡明科學內容,剖析理論問題,甚至有些問題,只用語言文字元號難以表達,運用影象符號則一目瞭然,而且美麗的影象又能使學生產生美感,滲透了美的教育。譬如,在中小學的語文課教學中,為課文繪製插圖,教師通過圖文的密切配合,增強了講課的藝術效果,更加試論美術教育在向素質教育轉軌中的重要性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如,配合化學實驗課,用試劑繪製山水畫,通過噴染不同試劑進行化學反應,顯現出使人變幻莫測的絢麗景色,給人以美的享受。此外,還可以密切結合學校的開展的各項活動,繪製大量的圖畫、海報等,發揮美術學科的教育作用。

  一個人的智力因素,即觀察力、理解力、記憶力、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即思想、感情、道德、興趣、意志、性格、毅力、信心等***,這些都是教育的基本內容。美育有助於智力的發展。藝術美感作為自由感受具有自由直觀的因素,有助於創造心理的形成。提高學生藝術素質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由認識走向創造的過程,僅僅靠科學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與藝術教育及其他方面的教育共同完成。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提倡全民健身,除體育活動而外,美術教育,美術普及無疑對全民健身,尤其是精神文明、心理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於兒童及青少年的教育,學校和家長已經把素質教育置於教育的首位,其中美術教育的重要性也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學校提高了對美術課及美術教師的重視;家長儘可能的為孩子創造接觸和學習繪畫的條件;社會也為愛好美術及有美術特長的孩子提供了能讓他們充分施展才藝的空間。

  範文二:談談初中美術教學的創意性

  摘 要:一接觸到“美術新課程標準”,引起我注意的就是這句話——“美術課程具有人文素質”。所以我希望能在美術課中體現一種濃郁的人文精神,希望自己能引導學生關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能以一種好奇的態度關注並瞭解特定歷史時代的美術作品,能充滿熱情地將自己投入到一個想象的原始生活情境中去創作、表演,而不僅僅是做一些設計頭飾、服飾等基本的美術技能訓練。

  關鍵詞:創意 匯入 教學體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課堂上教師抓住起主體作用的學生,帶領學生走進課題情境之中,使學生主動、自覺、愉快地進行敏銳的觀察、豐富的想象,以保持昂揚的學習勁頭,這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但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這就要求善於發現“課引子”,創造新穎、獨特的匯入方法,開啟學生思維的門扉。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匯入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學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及內心因素的干擾而進入教學內容,營造一個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學習探索。匯入新課的目的是要引起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願望,產生一種需要認識和學習的心理。

  同時,為加強師生的情意交流,要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傳授知識、技能有一良好開端。學生有了這樣的願望和心理,就會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入強烈的求知慾望,並能很快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內容上來。

  美術課匯入新課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必須根據教學內容、課型特點、物件、環境來確定匯入方式。一節美術課的好壞,主要在“導”字上下功夫,所以,在匯入新課的過程中,要儘量地生動有趣、富有啟發性,以引起學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慾。我在美術課堂中採用過以下幾種:

  一、由實驗匯入新課

  美術教學中,須以直觀的形式來向大家展示,而語言有時是無以表達的,採用這種方法,增強了語言的說服力;同時學生的好奇心強,喜歡觀察哪些生動、尚未認識的現象,剛好以一個直觀有趣的實驗匯入新課,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我在一節《水彩畫》課中講三原色的調配,用了三個盛有紅、黃、藍的三原色溶液的玻璃杯……

  問:同學們,大家看這三個杯子裡裝的是什麼?

  答:果汁……

  問:再看這三個杯子分別有什麼區別?

  答:***紅、藍、黃***顏色不一樣。

  問:那麼在色彩課中,我們把這三種色叫三原色。

  現在看老師表演,將紅色倒一部分到另一個玻璃杯中,再加入一部分黃色,你們看看,會變成什麼顏色?

  答:橙色!***匯出間色等***

  二、提起興趣,引出課題

  興趣是進行創造活動的原動力,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如在《裝飾畫》一課中,我先在黑板上貼上了一整張大畫紙,在上面邊講邊畫,出現了一個頭戴草帽、手套小缽、一手在餵食的村婦。我說:這是一個鄉村養雞場,但是裡面一隻雞都沒有怎麼辦?學生說:“我們每個學生畫一隻,放在上面就成了。”於是,我就要求學生每人畫出一隻與眾不同的、特別美麗的雞,放在養雞場裡。學生在這一特定的情境中,愉悅地把知識技能轉化為創造的動力,畫出了沒有一隻相同的許多雞來。當把各自的雞貼上在一起後,一幅“養雞場”的熱鬧畫面就展現在大家面前。於是開始以點帶畫進入下一環節,講明裝飾畫的特點等。 三、師生互動,創設寬鬆氣氛

  一堂課的起始的好壞,是整堂課成敗的因素之一。一節課啟發談話的設計,使師生的情意交流,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可使傳授知識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如在《標誌設計》一課中,我採用多媒體先點選螢幕,讓學生眼前有為之吸引的東西,讓他們欣賞,然後提問:“請說出你所認識的標誌。”

  剛說完,“麥當勞、肯德基、國徽、賓士”等這些名稱從學生嘴裡脫口而出,他們臉上流露出驕傲與自信的表情;“米奇、金雞獎”等被幾個學生說出,一下子打開了學生的思路,而引出了更多的標誌。

  師:這些圖案你是怎樣認識的?它們有哪些共同的用途?

  生:它們都有自己象徵的事物。

  生:它們都代表著一個特定的內容。

  所以,隨著多媒體等手段的使用、新課程的改革以及各學科的滲透,使美術創設的情境教學多種多樣。創設特定的審美情境,可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同時這也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又一個重要手段。

  學生在課堂所創設的寬鬆愉快的生活情境中會主動充當角色,作為老師對學生也不必過多地約束,讓他們盡情地玩,在玩中學,在玩中悟,為學生提供一個活動和休息的空間。因此在美術教學和新課程的改革中,我的體會有三點:

  1.教育的作用就是把每個人的眼睛和耳朵喚醒、點燃、開發、發展。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必須啟發、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驗,建立他們的信心,同時進行師生互動、交流和心靈的溝通,因為新課程標準已打破了各種知識的界限,各學科綜合滲透。可是學生的感知能力和接受力有很大差異,我們必須抓住每一個機會甚至創造機會去鼓勵他們,他們才會發展,才會提高。要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感官,激發興趣,為下一個環節順利進行打好基礎。

  2.好玩、好表現是這一年齡段孩子的天性。如何利用這一身心特點,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話題。這就要求教師考慮如何去引導。採取多樣的匯入方式,不但對順利進行下一環節的教學十分重要,同時還可點燃一些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所以我們要善於抓住學生這些閃動的靈感,正確引導,給其發揮的空間,以點帶面,這樣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3.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發展學生的交流能力。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突出、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在課堂中老師要走下講臺,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這裡你才能真切地知道學生的體驗、獲悉學生的感受。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共創“我動他也動”的愉悅的課堂氛圍。

  能夠上一堂好課不容易,能上一堂好的藝術課更不容易。要讓學生學好一門課程,就要讓他們喜愛這門課。在我們的美術課教學實踐中,應注重整個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讓他們每節課都浸潤在美的感受之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茁壯成長。同時也願所有的老師和學生為輕鬆愉悅地上好每一節藝術課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