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探究論文範文

  美術教育是教育創新的重要學科之一。它可以通過美術教育的理論和特定的教育方式,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人格優秀特質個性,從而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美術教育創新方法》

  摘要:美術教育是教育創新的重要學科之一。它可以通過美術教育的理論和特定的教育方式,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人格優秀特質個性,從而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

  關鍵字:美術教育;創新;實踐方法

  藝術的含義之一便是“富有創新的方式、方法”。美術專業課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美術教師可以放開手腳,緊跟時代的步伐,大膽實踐和探索創新教學。美術教育創新研究會受到制約和削弱。但現在已經有更多的美術教師開始探索新的教學研究,也願意加入到對美術教育創新研究的討論和研究空間來。

  一、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說:“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是教師最大的過失。”教師要靈活掌握課程內容,不一定要完全按課本上的內容講授,除了抓住基本的技能知識點外,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和興趣來安排並加入新的知識點,同時與他們的生活實際相聯絡,為的是更好地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優化課的資訊,使所學內容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內容中來,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才會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形成創新意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揮出來了,創新教學就不是一句空話。因此,要在課堂上進行創新教學,就要選擇有利於創新的課程內容。

  二、促進受教育者樹立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在對創新意義有了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樂於創新、勇於創新、不怕困難、百折不撓地把創新活動進行到底的精神。要進行創新,必須首先具備創新精神。學生的思維處於相對活躍期,他們善於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熱情大膽,在他們身上最容易產生新觀點,新思維。但這種新觀點、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往往處於潛伏狀態、萌芽狀態。需要不斷挖掘,促其生長、發展。對少數學生中比較明顯的創新精神,教師要及時扶植,促其開花、結果。比如對同一個命題的繪畫,不同的學生會給出不同面貌和特點的畫面。其中有些畫面,很可能是顯露大學生創新意識和藝術才智的“閃光點”,出佳作的好苗頭教師應及時發現這些特點,因勢利導,重點從思維的發散性、靈活性和獨創性方面培養學生,並利用多媒體的逼真、生動、新穎等優勢,將啟發式、情景直觀式***圖片、案例等***討論式等與理

  論知識的傳授交融在一起,使學生的思維高度活躍起來,興趣高度萌發出來,不僅很快地抓住美術教育的實質,主動分析評價,而且能夠給學生提供廣闊的創新思維空間,使學生產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三、美術教育基礎課的創新實踐方法

  1、條件與情景

  對素描教學和色彩教學來說,特別是低年級的基礎寫生課,對畫室的一些物理條件是有特殊要求的,其中之一就是畫室要有足夠的採光條件,還有也要儘量使用自然光來呈現教學環境和寫生物件,教學物件也需要充足的光線進行作業等。把這些基本條件作為要點列出,可以啟發教學者對其它物理條件進行考慮和注意,並尋找相關的教學需求與滿足。

  2、母題與素材

  對素材和母題關切的程度越深,對教學效果的影響也更大。經驗豐富的教師可以做到這一

  點。具體做法可以是在不影響實際技巧訓練和操作效果的條件下,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要求和知識要點進行有機的擺設和組合。在這裡要特別提出和引起注意的是,可以適當增加藝術想象、物象聯絡、相關人文內涵、文化對照等考慮角度,並對素材進行靈活的創新和設計組合***選擇和比較、尋求和挖掘、視野擴充套件和形成參照系統等。簡單的靜物擺設,在教學者的細心關切下,呈現的素材效果越好,越容易形成良好的教學環境和藝術氛圍,而學生也可以感受到母題和素材的感召力,對教師接下來進行實踐指導和啟發性教學極有幫助,並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甚至感動教學物件。

  3、動態與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看到具體教學形態的變化。例如在高年級的基礎課教學中,有些基礎課實際上已經是接近專業課了,像在學校的素描和色彩課教學中,課程一直延伸到四年級,而且我院美術教育專業實際上也是把一些基礎課作為專業課來設定的。為了滿足學生學習的發展需求,需要適當地在高年級進行一些更加專業化的創新訓練。在應對教學變化方面,傳統和單一的學院技法示範教學沒有靈活性和必然的適應性。除了在教學內容上的變化,教學物件也會發生明顯的變化。這既是一個學習時間的變化,也是一個知識空間的變化,實際上教學物件的主體也會發生內在質變。考慮到學生是活的主體,學習的真實動態過程會隨著教學互動關係而深入,這些變動中的教學關係,都是當代教師需要思考和靈活應對的事實,也是一種挑戰。

  4、差異與還原

  一個課程結束時,教師會看到學生作業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就算對作業標準和要求做了嚴格的規定,或者評分標準也有明確的要求,也不會影響或者掩蓋這些差異的存在。特別在高年級的教學中,更要適當尊重和發展學生的藝術學習特點和差異,使學生在專業學習方面能夠與其他創新課程相協調,而基礎課教學不應該成為限制學生對錶現風格和藝術特點追求的障礙。在當代的藝術教育環境下,面對風格多元和潮流多變的藝術現狀,對於教學視野的明顯衝擊,也是一個美術教育無法迴避的事實和挑戰。在學生的各類作業展覽中,我們已經看到這種多元的教學效果;在各種學生作業和作品的出版物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多元化和充滿差異性的作品。但是,這些作品的核心藝術規則和方法是一致的,雖然表現的形式不同,但最終也會得到人們的理解和接受。對這種豐富性和創新性的迴避只會限制教學的視野。同樣,美術作為一種藝術語言,就像我們生存其間的世界中的多種語言一樣,也是豐富多彩和具有鮮明的特點以及美感的,美術教育也要尊重和發揚這種自身的審美價值和意義。

  四、結語

  美術教育應把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作為自己的教育目標。美術教育在其教學過程中,要避免單純注重業務能力和個性發揮培養及過分強調道德教育的片面性,把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業務能力、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人格優秀特質個性緊密結合起來,在為社會培養一批批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的同時,為社會的創新和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海燕.淺談學校美術教育的創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04***

  [2]李莉.藝術設計與教育創新問題思考[J].文教資料.2005***26***

  [3]唐映梅.美術教學要注重發展學生審美個性[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6***30***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