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藝術課題研究論文

  藝術課程的設定和實施是我國基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農村初中美術課如何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創新能力

  [摘要]初中美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美術教育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對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這將是學校美術教育發展的絕好契機,也為美術教師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特別是網路新技術的普遍運用將促使教師改變美術教學方式方法去尋求和開拓新的教學格局,併合理利用多媒體和現代網路裝置貼近資訊社會的學生,研究和學習未來課堂教學的三大特徵,共同構建充滿生命力的美術新課堂。根據《美術課程標準》及其理念,以培養“人”為目標,以個性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積極開展第二課堂藝術教學的新型育人途徑的探究。目前,農村初中由於設施配備與素質教育滯後,使得美術等藝術學科教育落後,因此為提高學生的創新與審美能力,為新世代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更廣闊、更新穎的探索和創造的空間,積極、有效地提高學生藝術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美育教育改革是刻不容緩的。

  [關鍵詞] 農村初中 美術 興趣 培養 創新 現狀 構建 生命力 探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我認為,美術教學並不只是傳遞知識,重要的是通過教學發展學生自我,並通過種發展,超脫達到建立習慣、技巧、意志和品格為目的,知識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實現以上目的之手段。美術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尋找種種機會,用各種方法,訓練學生身心各種感官,使他們的各種感官及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道德情感等本能漸漸地自由生長髮育。

  2.新的教育觀念和美術教學大綱的提出,使我們感受到培養面向21世紀的新型人才,美術教育者承擔著幫助學生開發智力,開拓創造性思維和活動等非專業性教育的任務,這給中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開闢了一個全新的、活躍的方向。

  3.結合現今農村初中美術教育的實際,隨著時尚與審美要求越來越來高,科技人才由專業性逐漸向全面性轉變,以及生活與藝術相滲透,我們進行美術教育的反思,掀起一場德育、智育與美育間的教學討論,是很有必要的。

  二、本課題研究目的與意義

  1.通過研究,培養初中生美術欣賞評述的興趣,提高欣賞教學課堂質量,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服務。

  2.通過生動活潑的美術活動,給學生營造寬鬆、愉快、自由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表達思想、渲洩情感、體驗和表現個性特長的機會,使學生在初中階段接受藝術薰陶,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順利走過人生的青春期。

  3.從自身出發,瞭解學生,轉變觀念,利用各種教學方法與先進的教學工具,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培養他們的興趣。

  三、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與本課題有關的理論依據及國內外相關經驗的研討,明確學生學習興趣的有關知識,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詳實的理論依據。

  2.行動研究法:通過初中美術“興趣·創新”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揭示,加強自我導向性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發展自我。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

  3.調查研究法:通過調查研究摸清問題癥結所在,從而發現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研究工作具有針對性和成效性。採用調查問卷、調查報告、電訪、訪談等方式進行調研與分析總結。

  4.個案研究法:針對本課題將採用以點帶面的方法展開詳細論述,使研究工作深入細緻,且有說服力。

  5.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的理論研究和成果反映中,將積極鼓勵教師總結研究成果。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關於影響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外因和內因分析研究。包括學生自我價值取向、教師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校園環境、社會影響等從農村初中教學實際出發並結合我校的情況,使得學生們對美術課不太感興趣,動手創作能力較差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1農村經濟落後,學校美術教學設施不足以及學生購買不起學習用具;2當地教育制度不完善,家長對藝術教育的誤解與不重視;3教師教學方法與課堂設計傳統守舊,沒有結合社會發展與初中生個性進行教學改革。

  2.關於構建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興趣的途徑和策略。包括學生自我價值取向、教師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校園環境、社會影響等

  3.關於初中美術教學中興趣培養的個案研究。 4.關於美術教學模式與實驗實踐研究。

  建立美術學科“欣賞——探索——發現——創作”的研創式教學新模式。在此中,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及社會反饋情況的研究,加強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密切美術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絡。

  五、課題研究實質操作

  一理論基礎

  1.主體性教育理論;2.建構主義教育理論;3.新課程的理念:新課程背景下的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成為持久的情感態度。

  二具體操作

  1.結合初中青少年的個性與興趣,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通過直觀的、多樣的、生動有趣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滿足了學生探索和希望嘗試的慾望,為學生提供了暢想的空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我們應該多瞭解學生,尊重學生的思維表現特點。美術教育是學生身體發展水平,知覺能力,情感態度和生活經驗的自然產物,美術是學生認識過程中的一種表現。學生需要對事物的認識表達時就有畫畫描述的衝動,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會受到鼓舞。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好學生,激發其熱情。創作自由,讓學生從興趣開始,可以先畫自己喜歡的,興趣往往會產生“階段性”的成果,我們要把握好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及時的給予表揚和肯定。

  2.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審美意識

  我們的美術課並不是把學生培養成畫家、美術家,也不是為了應付一節課或者認為是簡單的哄孩子玩,要在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高審美意識。在課堂教學當中,不能以太高的準則來評價學生,而是看在畫中是否真實反映了學生的內心感受,是否有獨特性、新穎性的表現。要多給予肯定的表揚,少有居高臨下的指責。觀念的轉變是教學的指導思想,首先教師不能有“副科”意識,美術是不重要的課程等意識。美術聯絡其他各學科,滲透各學科,體現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師要轉變觀念,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知識和意識,才能達到美育的目的。 3.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從興趣入手,提高創造能力

  1改革教學方法 ,以“興趣”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欣賞美、理解美,進而最終能夠創造美

  過去有些教師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把課堂教學當成只傳授知識的場所,沒有做到教書育人、培養興趣;教法簡單化,教師講,學生聽,墨守常規,老一套,不變樣,致使學生思想僵化不開竅,以至學生失去興趣,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

  2充分利用現有裝置,直觀教學

  教師只有瞭解學生心理,正確的引導,才能培養其興趣,提高創新能力。只有搞好課堂教學,才能大面積提高學生美術知識水平,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就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運用現有的教學裝置來補充就非常有必要。通過自己找些資料,如掛圖、畫冊、錄象、幻燈、光碟等,讓學生觀看欣賞。通過聲音、影象、音樂刺激學生,激發學生興趣。

  3分小組進行共同創作,設計並參與"小組評比“遊戲

  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共同創作,然後再讓他們以小組形式參與評比遊戲,以此來引導他們養成獨立思考、團結協作的習慣,做到“寓學於樂,以樂促學”的教學效果。

  4個案研究

  例如在八年級的《面具》的課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貼鼻子”、“貼眼睛”、“貼眉毛”遊戲教學,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瞭解人物的五官位置關係。由於農村學校條件的限制使得很多課程不能開展,如果教師侷限在學校現有的條件裡,有的課堂教學內容只能是簡單的講講,甚至讓學生自己看看就上自習課了,我們應該利用農村現有的條件儘量開展好課堂教學。這樣的課堂才是培養農村孩子興趣的樂園,這樣讓學生在興趣中吸取知識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從而充分發揮了課堂活躍的優勢作用,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

  5學生作品

  作品說明:以下的作品是我所任教的八3班的學生習作,是“校園小報”的創作。

  6教學模式的借鑑與創新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借鑑、模仿他人的先進教學模式,應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把它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能力與理論涵養,這本身也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因此,我們借鑑與模仿他人的教學模式,要結合教學實際,從學生的特點、學科的特點、教學內容和教師條件的實際出發,因人而異、因科而異。初中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增強,宜採用“形式模式”預備——提示——聯絡——系統——應用為主。而美術、音樂課則可以“個性模式”模仿——審美——立美——創新為主,根據教學內容不同,可以採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課題研究反思

  本課題由於研究時間只有短短一年,而且僅僅在拓展型課程中教授,更多的創作需要我和學生課外完成,幸運的是學生的認識和創作水平還是值得認可的,這也為我更好的研究提供了動力。對於初中學生如何去欣賞動漫作品,正確理解它的藝術價值,吸收它健康向上的精神,獲取一些審美愉悅,這需要老師的有力引導。通過最直接的渠道傳達給學生,就是要從思想道德教育、審美教育、個性化創造以及繪畫技能技巧運用等方面對學生開展正面教育,幫助學生在現有基礎上提高鑑賞動漫作品和創作動漫作品的興趣和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並能對部分動漫作品中的不良因素進行識別、判斷和抵制,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在各個方面得到有益的發展。我會不斷在教學中去努力發現、找出值得研究的問題,並帶著研究找尋問題的癥結。

  致 謝

  本課題從選題、調查到研究,最後得以順利理想完成,得到了很多前輩與領導的指點與幫助,例如盧校長、盧奇新、董彬明、江茂傑、李劍江等老師,在此,我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範文二:關於初中美術學生興趣培養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初中美術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針以後,美術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了重要的發展時期。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還有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課程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過於強調學科中心,過於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影響了美術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制約著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方面,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重視美術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美育的重要作用日益突顯;而另一方面,如何利用現有資源,想方設法地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用美能力,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個體以特定的事物、活動及人為物件,所產生的積極的和帶有傾向性、選擇性的態度和情緒。每個人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和積極地探索,並表現出心馳神往。例如,對美術感興趣的人,對各種油畫、美展、攝影都會認真觀賞、評點,對好的作品進行收藏、模仿;

  興趣不只是對事物的表面的關心,任何一種興趣都是由於獲得這方面的知識或參與這種活動而使人體驗到情緒上的滿足而產生的。例如,一個人對跳舞感興趣,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尋找機會去參加,而且在跳舞時感到愉悅、放鬆和樂趣,表現出積極而自覺自願。

  興趣是和個人的認識和情感密切聯絡著的。如果一個人對某項事物沒有認識,也就不會產生情感,因而也就不會對它發生興趣。相反,認識越深刻,情感越豐富,興趣也就越深厚。例如,集郵,有的人對集郵很入迷,認為集郵既有收藏價值,又有觀賞價值,它既能豐富知識,又能陶冶情操,而且收藏的越多,越豐富,就越投入,越情感專注,越有興趣,於是就會發展成為一種愛好。興趣是愛好的前提,愛好是興趣的發展和行動,愛好不僅是對事物優先注意和嚮往的心情,而且表現為某種實際行動。例如,對繪畫感興趣,而且由喜歡觀賞發展到自己動手學繪畫,那麼就對繪畫有了愛好。有了興趣愛好,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才能言及美術教育的效果和質量問題。

  美術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師資缺乏。象我們這樣偏遠的農村初中,基本沒得專業的美術師資,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專門的美術訓練。即使偶爾上了幾節美術課,也只是"放羊"式的,讓學生隨便塗鴉,然後給個分數。

  2.重視不夠。雖然按部頒計劃每班每週開設了一節美術課,但老實說,大都沒上過,更談不上認真上美術課。美術課的地位還不如生物、地理這些所謂的"豆芽課",它幾乎全被語文數學這些主課給擠佔了。

  3.教育評價存在弊端。雖然素質教育推行好多年了,但在我們這些偏遠的農村地區,仍然是應試教育占主導地位,主要以學生成績來評價教師,沒得對美術教師的評價制度和細則。

  4.社會認可率低。家長和社會普遍認為,主科成績仍然是學生升學的最重要的籌碼,藝術培養只是成績差的學生和有背景的學生才願意做的。美術成績與上高中關係不大,甚至沒有關係。

  綜上所述,我們將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從教學的一點一滴做起,著力針對以上問題進行教學實踐研究,從而很好地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習慣,培養學生髮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二、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一的課堂教學具有如下特點:

  1.教學內容具有直觀性

  2.激勵的方法多樣且具有可操作性

  3、能夠發展學生的能力動手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等。

  二、本課題的研究內容:

  1.針對本校教學資源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等和美術學科的特點,研究適合農村地區運用的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研究學生學習美術興趣程度的評價方法。

  三、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研究物件:初中一年級;初中二年級

  1.調查法。在研究過程中利用調查法獲得第一手資料。包括對教師教學實踐的調查、學生學習興趣的調查、教學效果的調查。為進一步改進教學提供幫助。方式有書面和口頭兩種。

  2.行動研究法。根據課前準備的預案進行教學實踐,整理資料,並結合實際教學效果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效果進行反思,之後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並再次實踐。

  3.課題評價上可採用比較法、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

  三、研究的目標目的、意義:

  1、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美術的良好習慣

  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美術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他們的探索、創新的慾望。

  2、培養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培養學生自我發現和自我挑戰的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的發現和提出問題,自己蒐集分析有關資料、素材、通過調查研究得出結論,並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創造性地學習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覺合作的能力

  合作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通過課題研究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他們各自的體驗、創意和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四、研究的程序

  第一階段2014年11月—2015年1月:確定課題方案,決定研究方向,確立課題組成員、實驗物件,並論證課題,初步進行前期實驗通過問卷、走訪等形式,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實驗方案。

  第二階段2015年2月—2015年5月:全面系統地蒐集資料進行研究。教師要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引發學生參與學習的效率,然後設定問題,組織協作、交流,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體驗、敢於創造,在自我的不斷學習和積累中獲得創造的樂趣,深入課堂、重視課外美術教育活動的開展,探索總結提高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途徑和方法。

  第三階段2015年6月—2015年11月:成果總結與推廣運用

  五、課題管理

  1.課題負責人:黃 健。主要負責課題的管理協調與研究,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2.參研人員:黃 健美術教師。具體協助負責人實施研究。

  六、後期保障

  1.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設施裝置多媒體、網路、環境等

  2.在與家長聯絡協商的基礎上,動員學生自主購買部分相關美術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