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教學研究論文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開展油畫教學,可以使高中美術教學課程得以豐富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美術知識的理解,從而更好的進行美術知識的利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反思

  【摘 要】高中美術教學要求教師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激發和維持學生的興趣為主,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核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美術”,讓學生因為有“美術”而快樂。作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對自己的美術課教學進行了反思,以求今後加強自身教學水平,為新課標的實施增強信心。

  【關鍵詞】美術 欣賞 反思 傳遞情感 激勵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因此,普通中小學美術學習絕不僅僅只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被視為一種文化學習,通過美術學習,使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並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

  一 高中藝術教學內容以欣賞為主線,強調學生的“心到”、“眼到”

  藝術教師在鑽研教材、備課,設計教學模式和尋求教學方法時可能花了不少工夫,而在實際教學時,學生的興趣點卻有所不同,如:中國古代繪畫,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外國近代繪畫,學生對這些內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差別很大,而女同學喜歡服裝的多一些,在教學“現代服飾藝術”這部分內容時可能比較專注,“心”到是學生學習的內部驅動力,“心”到與否,全由教師組織排程;整齊與否,決定其最終的教學效果。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多種美術教學方式和手段的合理運用尤為重要,適當設定並提出一些能引起學生思考和探究興趣的問題,激勵學生想象力,啟用學生的各種感官,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儘可能地在美術學習活動中獲得愉快和積極的體驗。

  二 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尤為重要

  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主動發展,教師還應讓學生認識到不論是繪畫還是工藝,不論是具體還是抽象都是美術家精心的構思,並結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時代的審美理想創造出來,同時,美術家創作一件美術作品除了通過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題之外,往往還有更深層的內涵和更隱蔽的意蘊,是一種文化精神層面要求和體現美術作品的最高價值所在,也是時代、社會、民族精神的寫照。如青銅器和秦俑所體現的中華民族精神,古希臘藝術所體現的崇高理想與科學的精神,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中的人文主義理想,中國山水畫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識等,使學生對作品產生深刻理解,達到審美情感的昇華。 三 美術藝術課需要學生的介入和意志的投入

  藝術課原本是最讓人心動的。藝術課尤其是美術,單一的欣賞內容,教師力求“活”而有趣,但千變萬化始終是一個欣賞,過分的知識化、理性化,學生的熱情不會持久,久而久之,部分學生“心”找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對於藝術課他們也就開始走過場,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們上課,我行我素。於是,一堂藝術課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習課或休閒課。高中教學不同於小學和初中,又說又表演的教學方式已不適合,“表演”課自然是不會出現的,偶爾的“故事會”也不能多用,“快樂的大本營”到了超級大班,擁擠的空間會讓你喘不過氣來。到這個時候,學生不用意志來控制自己,藝術課決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藝術課同樣需要學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四 美術課要增加實際操作練習,增強學習興趣

  從現階段來看,高中藝術課,尤其是美術教材缺少讓學生“動手”的教學內容,實地考察參觀當另論。但在欣賞內容的基礎上,多一部分實際操作的練習,教學內容活而豐富,更能滿足多數同學的學習需求,極大地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小學、初中有了動手實踐的基礎,大學裡有相關部分知識,而在高中階段卻出現了“斷層”的現象。實際技能訓練不是少部分參加藝術高考學生的專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體學生,這部分內容就不能空缺。因為真正的知識,它本身的內涵是豐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綱鼓勵教學形式靈活多變,但這也必須注意尺度和綱要,否則又容易走形成“專業”課了。

  當前,藝術課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過它仍然是“調味”課,不可缺少,又不能將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師在很多時候充當的是類似“變臉”一樣的角色。許多教師認為,反正學校也不重視,評職最後,待遇最低,上藝術課也沒人會看得起。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創新意識不強。前幾年,地理、生物課也非應試科目,教學境況和藝術課相差無幾,但自從加盟理科綜合考試科目起,成績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師也搖身變成升學考試舉足輕重的顯赫人物。而藝術課呢,還是那樣……更多時候只能服從教學需要,為主課讓路,在主課與主課的磨合中客串“潤滑劑”、點綴物。最終主課豐收了,藝術課卻未能實現“叢中笑”的初衷。顯而易見,藝術教師在這當中的“色調”關係非常微妙。

  範文二:高中美術欣賞教學初探

  摘要:在當前應試教育沒有真正轉變,高考壓力依然如故的情況下,美術教師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發揮藝術科學的魅力,提高課堂效益,創新求變,才有可能從學生有限的精力中,真正得到一份收穫,從而實現審美教育的目標。

  關鍵詞:高中美術;欣賞;教學

  一、重視傳授理論知識,加深理性認識

  美術基礎理論知識是美術欣賞的“柺棍”,如果把欣賞當作一把鎖的話,那麼基礎理論知識就是這鎖的鑰匙,如果美術欣賞課教學只重視對作品的直觀感受分析,忽視對美術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對作品的形式、美術語言等要素的探索,其結果勢必導致學生欣賞思路茫然欣賞能力難以形成。“教材為本,補充為輔”美術教學的每一節課,教師都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的教學結構。

  授課時做到理論在先,以理論指導實踐,引導學生在理解專業理論基礎上去分析,欣賞作品,獲得更多的藝術營養,達到美術欣賞的目的。如:上《繪畫:形與色的創造》一課,一部分同學對什麼叫繪畫、什麼叫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等不瞭解,分辨不清,就更談不上怎樣欣賞繪畫作品。所以把油畫、水粉畫、水彩畫的特徵在課堂前幾分鐘作一介紹,讓學生對油畫、水粉、水彩的特徵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在理論與名優作品相結合的基礎上,去感受名作給予觀賞者的美的享受?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二、提供名作範畫,增強直觀教學效果

  “耳聞不如一見”,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把基礎理論知識與欣賞作品並重起來,可以是課件,也可是掛圖。欣賞名作是美術欣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提高對藝術作品鑑賞能力的主要渠道。美術作品的欣賞包括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既要向學生傳授審美知識,又要給學生作出審美示過名作範畫,讓學生對作品內容和形式有一個更直觀的感受。教學中,教師對名作的講述也要有一個新的要求。好多作品的評述都是華麗的詞藻堆砌起來,同學們在認識過程中往往不能欣賞到點子上,解決這個問題,唯有教師自身下苦功,提高自身專業、文化修養和語言表達能力,做到“既能意會,又可言傳”,語言準確而言簡意明,風趣幽默而不失感染力。

  三、引導觀察,加深名作研究

  美術教學離不開觀察,美術欣賞教學同樣也離不開觀察,沒有觀察,更沒有視覺感知。觀察方法這時也就比較重要了,在講第一講西班牙畫家畢加索作品《格爾尼卡》時,引導學生首先讓學生從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去觀察,觀其色彩、造型。講述大師繪製此畫的時代背景,歷史背景,及所屬畫派,讓學生從中找出“六個人、一頭牛、一匹馬”的形象圖型。

  這樣學生就會邊欣賞邊思考,小結時告訴學生正是通過作品中怪誕的造型和黑白灰地獄般的色彩,六個被肢解的人體、一頭凶猛的牛、一匹鳴嘶的馬來揭露法西斯的罪行的。

  既表達了人民對法西斯暴行的憤概,又表達了畫家的思想感情,從而使人產生一種洩憤後的“美感”。僅僅評象與不象去評論作品是達不到欣賞的好效果的。通過這樣欣賞不但對立體畫派有了新的認識,而且還能運用立體畫派欣賞方法去欣賞《三個樂師》等其它立體畫派的作品。

  著名藝術史家艾瑞克•牛頓將藝術品比作一層層剝開的洋蔥,表皮是“再觀層”,表層之下一層為“詮釋層”再往裡一層則是“審美層”……他的這一妙喻,清楚地告訴人們:美術作品包含有多層次的資訊,從一定程度上講,美術欣賞是對美術作品的再創造和再認識,因此加深對名作研究,能開發學生求異思維,發散思維。

  課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正確觀察,營造一個平等、活躍的課堂環境。讓學生自己講,暢所欲言,在觀察中去想象,去思維,去評述,加深對名作的再認識。   四、發揮想象力,完善對美術作品更深的思考

  “真實的創造就是藝術想象的活動”,任何創造都離不開具體的想象。美術欣賞教學在欣賞名作過程中,大膽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力。高中美術教材中包含了許多高水平的美術作品作為欣賞內容,在引導學生欣賞這些作品時,凡是學生容易理解的都要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思維空間,鼓勵他們獨立觀察,充分想象,細細領悟作品表現出來的藝術效果,同時要求學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大膽發表個人見解,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對美術欣賞的興趣,促進學生語言表達和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如:上《形式美的創造》一課中,塞林塔諾《運動繪畫第三號》是光效應藝術中同期性構成了一個典範,而學生通過欣賞這件作品有了現實性的聯想和虛幻性想象。

  有的同學說像舞蹈演員的裙子;也有同說像抽象藝術舞臺上演奏的形以載道的旋律;還有同學說像一隻魔幻的眼睛等等。這一切不都是對美術名作更深的思考嗎?課後,大家的週記中又出現一篇較好的觀後感。

  當然,由於種種原因,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尚在積極的摸索和發展階段,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對高中美術欣賞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數理化在教學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愉快,那是教學水平的話,那麼藝術教學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則是對教學的一般要求,美術教學中不僅要講清楚、弄明白、更要追求講藝術。

  在當前應試教育沒有真正轉變,高考壓力依然如故的情況下,美術教師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發揮藝術科學的魅力,提高課堂效益,創新求變,才有可能從學生有限的精力中,真正得到一份收穫,從而實現審美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