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演講稿

  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內心活動.,心裡健康影響著人一生的發展歷程,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下面小編整理了中學生心理健康演講稿,供你閱讀參考。

  中學生心理健康演講稿篇1

  一直以來,人們健康的觀念侷限在"生理疾病"方面.其實,健康的人既應是"生理健康"的人,又應是心理健康的人.

  積極的情緒,頑強的意志,清晰的認知,健康的人格共同構成我們迎接未來社會必須具備的優良心理素質.人們常常把心理疾病同思想問題混為一談,許多心理疾病被當成是思想認識問題去解決,結果必然是適得其反.

  那麼什麼是心理呢 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內心活動.是人,便有心理,便會產生心理疾病,而中國人卻往往不願承認自己有"心理疾病",因為觀念中,我們常把"心理疾病"同"人品"等同起來,發現有人產生了"心理疾病",便會罵人家是"神經病".錯之,錯之;繆之千里.而在美國,一個成功者身邊總有兩個人,一個是律師,一個是心理學家.可見美國人是很重視心理問題的.

  我國現在也非常重視心理問題了.特別是非常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2000年國家教育部就下達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檔案.我們學校的心理諮詢室早在2003年就建成開放了……本期學校把心理諮詢室又遷到了辦公樓一樓靠南,兩頭的第一間房子,這說明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度重視的.

  心理疾病既然稱之為疾病,便具有生理疾病的一般特點,即普遍性,傳染性,可治癒性和複發性.

  1,普遍性:《中國青年報》曾搞了一份關於心理健康的調查:承認最近自己心理狀況不佳的比例相當高,如焦慮,頭痛,失眠,對人敵視,猜疑,嫉妒,自卑,煩躁,悲觀等.我們所面對的現代社會是高速度,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它充滿了競爭與挑戰.在社會壓力日益增大,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人們的心理疾病也必然會愈益嚴重.

  2,傳染性:我曾在"特長班"跟學習優秀的同學開會時問到:現在學習較忙,較累,作業量也大,考試又多,你們煩嗎 他們說不煩呀,我們都在"比著幹"呢!而在普通班中則不然,叫苦的,說難的,比較多,一個一個的都"煩"著呵!對比之下說明情緒,心理是有傳染性的,良好的心理會極大的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反之不良的心理會極大的降低同學們的學習熱情.特別引人注目的,而一生和孩子們在一起的老師,由於長期受孩子們活潑向上的心理影響,許多人雖已到中年,老年,但仍童心未泯,充滿朝氣.

  3,可治癒性:心理疾病按程度可分三個層次:最輕的是心理障礙,心理脆弱;嚴重的便發展為精神神經症,如強迫症,恐怖症,憂鬱症,神經衰弱等;再嚴重就是精神失常.

  既然心理疾病也是一種病,當然就是可以治癒的.心理健康是一種能力,當然同其他能力一樣是可以在理論的指導下培養的.這種病的高發病率年齡段有一特點,即稜形分佈,孩子幼童階段,由於沒有什麼大的挫折,壓力,可以說沒有多少心理疾病.青少年學生中,據資料有40%-50%的人有心理問題.

  記得有一部外國電視劇《英俊少年》中有一首歌是這樣的:"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眼望四周陽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煩惱,但願永遠這樣好.隨著年齡由小變大,他的煩惱增加了."這是由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年齡小,社會閱歷淺,常不能很好地進行心理調整,以至於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這階段,同學們的週記中,言談裡反映學習壓力過大,與父母的矛盾,同學相處的煩惱等的話題是特別多的.

  到了大學,雖有了文化知識,但仍然缺少社會閱歷,心理問題變的更加嚴峻,有一句說得好:"精神世界越豐富,在現實生活中就越悲痛;精神世界越高尚,在現實生活中反而變得愈加不幸!"

  到了老齡,由於閱歷豐富,見多識廣,一般的人生挫折是很難擊倒他們的,他們可以很好的進行心理調整.

  所以人們常說:兒童美在天真,青年美在朝氣,老年美在灑脫.

  儘管多數有心理疾病的人可以隨年齡的增長和外界環境的變化而不治自愈,但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心理健康教育仍是勢在必行的.

  4,複發性:潮起潮落,冬去春來,花開花謝,日月穿行,生生萬物都在迴圈往復的變化中.人的情緒也不例外,波瀾起伏,時好時壞.只要人與外界接觸,便總會有?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凰?心理上一個問題解決了,又會產生新的問題.某一個心理疾病治癒了,一但有了適合的條件,便又會復發.

  那麼當代中學生中存在哪些主要問題呢

  ①,閉鎖和不信任心理.

  由於現在一些中小學生家長總認為他們的孩子比較幼稚,較少肯定他們的見解,還有些不大和諧的家庭,使孩子得不到家庭必要的溫暖和關懷,也有的是家庭對於子女漠不關心,從小對孩子缺少耐心和愛撫,生活上飄忽不定,使孩子對家庭失去依戀,產生不信任感;加之學生負擔較重,缺少交流機會,使同學間相互瞭解不夠多,不夠深,而實行自我封閉,甚至以有色眼鏡看待人和社會以及周圍事物.

  ②,壓抑和畏懼心理

  由於有些家長教育要求嚴而不當,動輒批評,打罵,懲罰;有些因學校教育方法的問題,教師不講究方式方法,個別的甚至諷刺,挖苦,嚴重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這樣使部分較差的學生產生了自卑感,產生了心理壓抑和心理畏懼.他們性情抑鬱,喜歡獨處,上課幹坐,下課一聲不吭,甚至連上學也是因害怕教師和家長不得已而為之.

  ③,情緒時漲時落

  中學生較重感情,充滿熱情和激情,容易感情衝動,而感情又極易波動,激動時興高采烈,氣餒時垂頭喪氣.這種"急風怒濤"式的兩極狀態,是一種失調的缺乏自控力的情緒表現.

  ④,放縱心理

  由於家長有較高的地位,較多的錢財,較大的社交能力,認為學歷,職業都無所謂,對孩子的今後總有辦法安排,這就容易使他們滋長"放縱心理".

  ⑤,依賴心理和意志脆弱

  由於社會生活的日益提高,獨生子女的增多,絕大部分家長對孩子關懷備至,成了孩子各方面的保姆,缺乏自立能力以及戰勝困難的心理準備和承受能力.

  ⑥,自我中心傾向

  由於獨生子女增多,出現了一部分只知"受愛"而不知"授愛"的學生,他們只求別人關心自己,而當別人有困難時,卻表現出冷漠.一切事情為自己考慮,以"我"為中心,心地自私.

  這些心理問題是我們健康成長道路上的嚴重阻礙.我們怎樣搬掉這些"絆腳石"呢 請去心理諮詢吧,那裡可以為們解憂排難,王 恬老師與你共同創造快樂.同學們也可以上我郵箱發信給我或寫信給我,我會替你保密並及時給你回信.同時希望同學們都把"心理諮詢室"也就是"快樂創造室"當我們的快樂之家,多提建議.例:講座,小報…

  同學們,"大浪淘沙"是社會演進和人生長河永恆不變的規律,"不相信眼淚"已成為許多人追求的勵志口號.同學們要努力培養積極的情緒,頑強的意志,清晰的認知,健康的人格,這些都是一個人迎接未來社會必備的優良心理素質.具備了這些積極健康的心態,才能更好的迎接未來社會的挑戰.

  最後,祝願同學們能保持健康的心理,走向成功的人生.

  中學生心理健康演講稿篇2

  大家好!在中國文學史上,唐代有兩個著名作家,一個是因《陋室銘》而著稱的劉禹錫,一個是寫有《捕蛇者說》的柳宗元。二人是好朋友,都有仕途不順而被貶官的經歷。但劉禹錫性情曠達,人生態度樂觀,雖被貶官,卻能將陋室佈置的“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與“鴻儒”交談,與“素琴”、“金經”為伴,心理保持健康,壽命達70歲。而柳宗元被貶後卻長期心情不暢,氣血鬱滯,終致英年早逝,僅僅活了47歲,連他的作品集《柳河東集》也未來得及整理,是劉禹錫幫助他整理出來的。

  可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與身體健康是有密切關係的。

  中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類:1.由學業帶來的心理壓力大。2.偏執、敵對。認為他人不可信,自以為是,偏於固執。3.人際關係緊張。總感到別人對自己不友善。4.抑鬱。表現出對學業、前途、未來沒有希望,精神苦悶、情緒低落。5.焦慮、心裡煩躁不安。6.適應能力差。教育寶典演講稿、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對新的環境和生活不適應,不習慣教師的教學方式,或者不喜歡學校的各項活動。7.情緒忽高忽低極不穩定。8.心理不平衡。當他人比自己強或獲得了高於自己的榮譽後,總感到不平。其中,學習壓力感,是當前中學生存在的最嚴重的心理問題。

  這些問題的產生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我們應當從生理、家庭、學校、社會等生物的、環境的、教育的幾個方面來分析。

  對廣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當務之急的重要任務。

  人人都想擁有健康,新的時代對健康的理解包括三個方面: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那麼什麼樣的心理才算健康呢?

  1.要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他們能通過自己與先進人物及周圍人物的對比來認識自己、解剖自己;他們不但能瞭解自己的優點、缺點、興趣、愛好,還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與性格,並據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因而他們具有較高的成功率。心理學的調查表明,每個學生在學習的個人動機上是沒有多少差別的,可為什麼結果各不相同呢?除了習慣、興趣、刻苦勤奮等因素外,準確地給自己定位也很重要,我們常用偉人來激發自己,但世上的偉人古今又有多少呢?為什麼不拿昨天的自己做參照呢?只要你的今天比你的昨天有所進步,你就是最好的。具體一點就是:你今天上課認真聽了,作業是自己做的,預習複習你都完成了,該你掃的地你掃的乾乾淨淨,你完成了自己計劃中的內容,你就擁有了成功的一天,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2.要善於與別人溝通,尊重友誼。

  心理健康的人總是喜歡與人交往,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交往中,他以尊敬的、信任的、謙讓的、誠懇的態度待人,團結友愛,助人為樂,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而不是自私自利、猜疑、孤傲。我們的同學大多是獨生子女,且都已進入青春期,這時大家都發現自己的父母沒有過去那麼完美,從而想從同齡人中尋找理解和友誼。一個人有兩、三個朋友就不會感到孤獨,寂寞,但實際生活中不少同學擁有的友誼就象流星般短暫,甚至得到的是抱怨,排斥和迴避。常有人抱怨自己不能被人理解,不能被人接受,這時你最需要想一想的是,難道周圍人都錯了?我有沒有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了別人呢?是不是遇事總想著自己呢?在班級中,我們有時會看到同學之間為窗戶開向哪邊而互不相讓,為有人移動了他的桌子,碰掉了他的書而大發雷霆,為一點不如意的小事甚至大打出手。其實,每當你有這些行為時,你失去的不是一個朋友,而是周圍所有的人,因為人人心中都有一把正義的尺,且這把尺在測量別人的時候特別的準。所以同學們要記住一條與人交往的黃金原則,那就是:像你期待別人對你那樣去對待別人。

  3.要善於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美國前總統布什有句名言:如果你能調動情緒,你就能調動一切。可見在人的社會交往中情緒的重要性。其實我們都想擁有輕鬆,活潑,快樂的心態,可生活中總有挫折,失敗和不幸。當一個健康的人心態失衡時,都能在一月內自行恢復。在調整情緒的過程中,你可以向家人和朋友訴說,寫寫日記,寫完了再撕掉,當與父母難以溝通時可以給父母寫個留言條,當你怒不可息想要動武時,先做個深呼吸,再從一數到十,想想犯錯誤的成本是不是太大。戰勝自己是控制自己、走向成熟的標誌。要提升自己,就首先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曾經有個同學,因為瑣事與同學發生爭執,他把磚頭捏在手上,手上印出了血,但磚頭始終沒有扔出去。他說如果我把磚頭扔出去,後果我無法控制,我不僅是要不要賠醫藥費的問題,也不僅是能不能上學的問題,我可能要為自己一時的衝動後悔一輩子。

  4.要提高面對挫折和困難的承受力,建立自我防禦機制。

  心理健康的人對周圍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觀的認識;能正視困難與挫折,勇於面對現實,找出問題的病結和解決的辦法,而不企圖逃避,推卸責任;他們憑理智辦事,能聽取別人合理的建議與意見。我們的生活中並不總是充滿鮮花和掌聲,挫折與困難總會不期而至,給我們帶來緊張,煩惱,焦慮甚至恐懼,這些不良情緒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學習。在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後,我們需要適當安慰自己來一點阿Q精神,暗暗的告訴自己昨天已成過去,明天還很遙遠,我要把今天過好。其實只要你在前進,你在攀登,就會有不同的參照系,就會遇到困難,就會有挫折,挫折將伴隨著你的學習,伴隨著你的工作,伴隨著你的生活。但是挫折並不可怕,挫折其實魅力十足!挫折留給人們可能有傷心有失望,但更多是教訓,是經驗。經受了挫折,我們才真正認識到要攀登巔峰需要艱難跋涉,要成功必須付出代價,經受了挫折我們更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學會堅強,這就是挫折的魅力所在。

  同學們,希望你們能按上述四個標準對照檢驗自己,要求自己,正視現實,自尊自愛,善待自己,誠懇、謙讓,團結互助,以愉悅的心境,飽滿的情緒,堅定的信念,昂揚的鬥志,百折不回的精神,去面對生活的挑戰,做一個永遠健康快樂陽光的中學生。

  同學們,國外有句格言:“我是我心靈的主宰。衷心祝願同學們掌握好自我情

  緒之舵,乘風破浪,在學習和將來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點選下一頁更多精彩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