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校園食品安全政治論文

  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滲透到校園,直接影響在校學生的身心健康。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一些,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淺談校園食品安全衛生的監管

  摘要:本文結合六盤水市中小學校內食堂、學校周邊飲食店和食品小賣部的監督檢查情況進行彙總分析。探索學校食品安全的影響因素,為提高學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校園 食品安全 衛生監管

  學校食品安全關係到學校正常教學和生活秩序,關係到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學校食品安全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年來,六盤水市衛生監督所把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列為衛生監督管理的重中之重,各學校自身管理也得到加強,學校食堂衛生面貌有了明顯改善。但是,從校園食品安全的實際來看,仍存在不少問題和隱患,需要進一步採取管理對策來解決和消除,這是對衛生監督管理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1、 學校食品安全現狀

  1.1校園食堂現狀

  全市大中小學校共有一百多家食堂,普遍存在面積偏小、佈局不合理、“三防”設施不全、餐具消毒保潔不完善、留樣設施不足、食品採購未索證等問題。

  1.2學校周邊飲食店

  市區中小學周邊500m範圍內,小餐館、小飲食店及飲食攤點較為集中。小吃攤點主要以煎、烤、蒸乾點食品供應早餐,消費主體為學生與年輕上班族。大多數攤點均缺乏基本衛生設施,從業人員幾乎無證。一部分小餐飲店經營面積達不到要求,洗菜與洗餐具水池混用、無固定消毒設施、無保潔設施的,能出示健康證明的僅2/3。許多店均存在生熟食品、食雜品混放現象,員工不穿工作服上崗操作,採購食品與原料不索證等情況。部分店內還查出過期食品和無標食品。

  1.3校內與校周邊小賣部

  檢查校園及周邊的食雜小賣部,其中發現採購食品未索證的達97.70%,食品標識不符合要求達97.70%,存在“三無”或過期食品的達30.88%。不規範食品以蜜餞、瓜子和其他小食品類最多,糕點和飲料次之,少數存在自制風味小食品。小賣部從業人員以退休工人、外來打工者居多,部分人員同時還身兼多活***製作食品、收錢、幹雜務***,甚至存有學生自己到食品櫃中挑揀食品的現象,對食品安全及法律意識淡薄。

  2 、問題原因分析

  2.1學校食堂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

  隨著本市城市化快速發展,城區部分中小學校現有學生數大大超出學校食堂施工時預計數,導致目前食堂面積偏小,運作處於超負荷狀態。一些流動人口子女學校因資金和場所條件等因素,食堂設施陳舊,存在粗加工、切配、烹飪同處一室的狀況。小部分學校由社會餐飲公司承包,承包者抱有臨時觀念不願投資進行改造。部分食堂管理員食品安全意識不到位,各項衛生制度落實措施不力,水池與操作用具等沒有明顯標識,食品生產流程中存在交叉使用現象;冰箱內食品不及時清理、冰箱積霜積汙嚴重,增加了食品交叉汙染的機會;還有從業人員圖方便,擅自拆掉紗門、紗窗或破損後不及時更換,上崗操作時未穿戴工作衣帽、留長指甲、戴戒指等不規範行為;採購食品及原輔料時未能及時索取到檢驗合格證或化驗單,至索證工作流於形式。

  2.2利益驅動不顧法律法規的制約

  諸多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飲食攤與小餐飲業主文化與生活層次較低,受利益驅使所致。一些小吃攤主利用時間差***其經營時間正是監督部門非正常工作時間,接受監督檢查較少***而擅自僱用幫工或轉包他人經營獲利;一部分飲食店未經規劃允許,利用民宅破牆開店,無法辦理相關證照,無證經營;有的超越衛生許可範圍,擅自經營中餐和煎炸食品,但其基本衛生設施卻達不到標準;另有一些小餐飲店頻繁更換業主和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淡簿,衛生狀況堪憂。

  2.3許可准入門檻低下的吸引因素

  選擇在學校周邊的食品小賣部,常為經營方式簡單、操作環節少、許可准入門檻低,成為低成本經營戶瞄準學生這樣比較龐大消費群體的一種經營方式,又因食品品種豐富而易吸引低年齡學生前去消費。這些經營人員普遍素質偏低,食品安全難以得到保障,衛生安全問題甚是嚴峻。

  3、食品安全監管對策

  3.1學校建立食品安全責任制

  國務院三部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落實主管校長食品安全負責制。食品安全監督部門可會同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簽訂食品安全責任狀,明確校長是學校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在建立校長負責制的基礎上明確分管領導負責及專職或兼職食堂管理員具體管理,建立分級管理、各負其責的管理機制。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學校食品衛生安全作為教育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對學校的評估指標體系之中,並經常深入學校對食品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巡查,及時發現問題,提出督促整改意見。

  3.2推行學校食堂科學管理體系

  食品安全監督部門應以“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餐飲業與集體供餐單位衛生規範”為依據,注重學校食堂新、改、擴建工程的預防性衛生監督與許可前的現場衛生學評審。學校應加大硬體設施、加工場所環境與佈局改造的資金投人,使工藝流程更趨合理,日常管理更加規範。積極推行或匯入一些適合學校食堂管理的先進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有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和5S***餐飲業“五常”法***,使食品經營人員掌握操作規範和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嚴把食品採購貯存關、加工關、銷售關、餐具消毒關,建立留樣制度,注重經營過程的個人衛生,瞭解預防食物中毒、腸道傳染病及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基本知識,增強學校食堂內部操作人員風險意識,使學校食堂運轉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最終實現提高食品安全性、避免集體性食物中毒發生,樹立學校良好形象。

  3.3加強食品安全知識宣傳

  食品安全監督部門應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社群宣傳畫廊、學校健康教育課等載體對開展多形式多方位的食品安全知識宣傳。定期對學校食堂炊管人員和小賣部人員進行“食品安全法”、國家食品安全相關法規、食品安全標準等相關知識培訓,使其熟悉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的相關要求,掌握必要的食品衛生專業知識,切實提高做好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能力和自覺性。同時加強學生健康飲食營養知識的科普宣傳,向學生介紹購買食品時的注意事項,鑑別假冒偽劣食品的簡單方法、健康飲食的基本食品衛生知識,使其能正確選擇食品,提高學生食品安全意識。

  3.4努力改善學校食堂設施與條件

  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該將食堂建設及其設施條件作為學校規劃和建設的重要內容進行統籌考慮,使學校食堂建設及其設施條件與學校教學條件的改善同步進行。特別要加大對民工學校食堂建設與條件改善的工作力度,使之儘快得到改善,達到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要求。

  3.5加大綜合監督執法力度

  衛生行政部門應充分發揮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能,工商、質監、農林、食品藥品監督部門之間加強合作、聯手執法,加大對學校食堂、校內食品經營部、學校周邊飲食攤店和食雜店的衛生安全監督,提高食品安全的監督力度和監測頻度,積極持久地開展食品安全綜合整治。同時,爭取公安、城管等部門配合,對存在的違法行為進行嚴厲處罰,以確保學生飲食安全。

  參考文獻:

  [1]周沐仁.金華市學校食品安全現狀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06

  [2]周紅霞.學校食堂衛生存在的問題及其管理對策[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7

  [3]廖文科.我國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的現狀及其對策[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9

  [4]龔懷新.常熟市學校及學校周邊食品衛生狀況調查[J].上海預防醫學雜誌,2008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