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梵淨山自駕遊推薦

  梵淨山,原名“三山谷”,位於貴州省銅仁市,得名於“梵天淨土”。梵淨山曾榮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國十大避暑名山”,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齊名的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梵淨山是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相對高度達二千米***,它不僅是烏江與沅江的分水嶺,而且還是橫亙於貴州、重慶、湖南、湖北四省***區***的武陵山脈的最高主峰。

  自然資源

  梵淨山儲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亞熱帶原生生態系統,梵淨山現存世界上少有的亞熱帶原生生態系統,並孑遺著7000萬至200萬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種。其存有生物種類2601種,其中植物1800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21種,佔貴州全省受保護植物總數的43%;動物801種,脊椎動物有382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9種,佔貴州全省受保護動物總數68%。梵淨山還擁有很多珍稀物種,比如黔金絲猴、珙桐等。

  氣候特點

  梵淨山地區受東南亞太平洋季風控制,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夏季受東南海洋季風影響十分顯著,冬季受寒潮影響一般較小。梵淨山年平均氣溫13.1℃至l4.7℃,最熱月***七月***平均溫度25.3℃,最冷月***二月***平均溫度2℃,氣溫隨地勢增高而降低。年無霜期270-278天,年日照時數900-1170小時,年降水1100-2600毫米之間,相對溼度平均達80%。按熱量帶劃分,有明顯的垂直帶譜,從山腳至山頂分別是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總的特點是:氣候溫和,光能充足,雨量充沛,無嚴寒酷暑。

  主要景點:

  棉絮嶺

  西上梵淨山的汽車終點站、西線徒步起點,海拔2000米,正前方新金頂、老金頂、鳳凰山一覽無餘。

  在此可以看到梵淨山一大奇觀-萬米睡佛、又為佛中佛,佛頭三個、座佛兩尊,寓意“五福臨門”,且長達萬米,為世界之最,極像大肚彌勒,千百年來當地百姓把梵淨山稱作“大佛山”,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

  賜敕碑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聖旨而建,當時的戶部郎中李芝彥撰寫,對梵淨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勝古蹟、歷史傳說、佛教興衰等都作了記載。碑文寫到梵淨山是“古佛道場”,是“天下眾名嶽之宗”,是“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減五嶽、靈異足播千秋”,是名震南京、北京,傾動十三地方行省,吸引王公大臣、黎民百姓紛紛湧來朝拜的“極樂天宮”,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雲金頂

  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達百米。上半部分一分為二,由天橋連結,兩遍各建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由此印證現代佛***釋迦牟尼***向未來佛***彌勒佛***的交替。晨間紅雲瑞氣常饒四周,人稱紅雲金頂。

  攀鐵索而上,四面懸崖峭壁、一路古廟摩崖,主要有明萬曆元年的《道院》、清康熙52年的《天橋功德碑》等。中途經過靈官殿、龍頭石,到達觀音洞。觀音洞是絕壁上的一處石穴,依山懸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萬丈深谷,供奉觀音菩薩。觀音洞又叫做“打兒洞”,傳說長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頂磕三個響頭,再帶一小石頭丟入金頂半腰這個洞中,必得佛賜子女並健康成長。觀音洞外面憑空伸出一塊石頭—報恩石,上刻有“無德不報”四個大字。從觀音洞往上為“金刀峽”“一線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

  黔山第一石

  西線上梵淨山,到達山頂草甸層後,立於山頭的一尊 奇石,像贊美人而伸出的大拇指:你是第一!。據說清朝大書法家嚴寅亮***書寫頤和園匾額***書寫“黔山第一”也來自它的靈感!萬米睡佛

  萬米睡佛,仰臥在梵淨山頂,長達萬米,為世界之最。千百年來,各地百姓把梵淨山當作大佛朝拜,山即一座佛,佛即一座山。

  蘑菇石

  其名字就如形象一樣,上大下小,酷似蘑菇。高約十米 ,亭亭玉立,看似一觸即傾,其實巋然不動***它已經在風霜雨雪中飄搖10億年以上***。蘑菇石是造物主舉世無雙的一座魔幻現實主義經典雕塑,是許多畫家、攝影家 都以它為題材,創作出了數不勝數的藝術傑作。它如今作為梵淨山的形象大使,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還走進了富麗堂皇的人民大會堂。

  觀音瀑布

  觀音瀑布觀音瀑布位於梵淨山黑灣河景區內,因形狀酷似一幅手持玉淨瓶的普降甘露的觀音像而得名。

  老鷹巖

  梵淨山頂一塊酷似鷹嘴的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