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相關論文

  心理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單憑語言講解、現象描述,顯得感性材料不足,欠缺說服力,使學生感到知識抽象和深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教師職業壓力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趨向》

  摘要:我國教師普遍承受著較重的職業壓力,嚴重影響著教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目前,我國關於教師壓力的研究還存在問題。據此,未來的研究應該著重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建立完善的理論指導體系;採用縱向研究和橫斷研究相結合的設計方法;採用多種途徑進行評價的評價方法;採用先進的統計技術。

  關鍵詞:教師職業壓力;現狀;未來趨向

  作者簡介:袁書卷***1974-***,男,陝西楊凌人,講師,碩士,從事心理學基礎理論研究。

  教師職業是一種壓力頗重的職業,中國教師普遍承受著較重的職業壓力。教師職業壓力對教師具有兩重性:適度的壓力能引起積極的反應,但過度的職業壓力則會產生種種負面影響,嚴重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

  一、教師職業壓力研究的現狀

  目前對於教師職業壓力的研究多集中在壓力源、壓力與健康、壓力的應對與緩解策略等方面。多數研究是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展開的,其中引入了許多中介變數,如人格特徵、工作滿意度、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援度、自尊等,還有的考慮到了年齡、性別、教齡和環境等因素。

  1.關於壓力源的研究

  關於壓力源的問題,國內外的研究較多。如我國學者秦或認為,導致高校教師產生職業壓力的因素主要有四個方面:經濟全球化要求教師要具有較強的資訊能力、完整的網路化知識、熟練運用外語的能力等等,這會使相當一部分教師由於擔心難度大、恐怕不能勝任而產生心理壓力,年齡大的教師尤其如此;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促進了人的價值多元化的發展,使得一部分教師由於待遇低下而無心於教育工作,欲做其他工作又恐力不從心而產生心理壓力;教育改革的快速發展使得學校對教師的評定只從學歷、職稱、科研、獲獎情況等方面來衡量,這給許多青年教師的心理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學生本身的特點***如學生有自己的觀點、有創造性、對教師有高要求等***也給教師帶來了壓力。樑芹生則從社會的要求和期望、教師的工作性質、學校的評價機制、學生的發展、教師自身***過高的期望、生活壓力、人際關係、人格***等五個方面展開論述。何曉威從客觀***社會、教改、學校、學生***和主觀***教師過高期望、能力素質不足、心理承受力***兩個方面探討了教師的壓力。研究生孫慧調查發現,我國教師的主要壓力源根據對教師的影響程度依次為學生因素、工作負荷、工作條件、自我發展、社會變化及教改、人際關係七個方面。國外的研究與以上基本一致,只是在研究的層面上更為細微一些。如Rachel研究了工作和家庭衝突對女性教師的影響,發現家庭中配偶的支援度、孩子、年齡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女性教師的工作,從而帶來壓力;工作中較差的角色任務、低職業感知、工作滿意度、倦怠、連續的高強度注意與反覆考慮等也都會帶來職業壓力。Seemapervez的研究顯示,公立學校較私立學校教師壓力大,一般學校較重點學校壓力大,工作壓力大、學生多的班級的教師顯示了較大的壓力。孫慧總結認為,教師的壓力來源於三個方面:社會、學校和自身。這符合吉里亞和薩克裡夫的教師職業壓力理論模型,即教師的壓力源來自兩個方面:物理的壓力源和心理的壓力源,但更多的還是指向客觀方面,這與個人的內部認知有關。

  2.關於職業壓力與健康的關係的研究

  從教師職業壓力的概念中,我們可以得出,教師壓力與健康密切相關。在多數研究中,教師職業壓力被看做是教師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認為二者顯著相關。理查德和克利舒克採用已有的教師職業壓力問卷,選取大學教師進行研究,分析結果顯示,職業壓力對身體緊張度的解釋率是45%。在斯普納***1984***的研究中,使用了若干個生理指標,監控了13個小學教師在放假期間和學期中的血壓、脈搏頻率、面板電阻、尿的皮質醇等指標。結果顯示這些測量指標在學期期間對壓力反應是普遍上升的,在放假期間則下降。斯普納認為,生理檢驗的結果證明了壓力是在工作期間引起的這個事實。以上研究結果表明,教師的健康問題是由於教師職業壓力所導致的。但是由於有些研究採用了自我報告法和橫斷設計法等存在一些明顯缺點的方法,因此在解釋教師壓力與其健康狀況之間的因果關係時還顯得不夠有說服力。

  但也有研究證明二者並不相關。塞勒和皮爾遜***1985***使用自編問卷對大學教師進行的調查中,探討了職業壓力源、人格特徵、應對策略之間的關係,還檢驗了這些變數對倦怠的影響。結果發現,工作壓力源和倦怠問卷中的“身體衰竭”量表分數之間的相關關係接近0,也就是說工作壓力和教師的身體健康之間沒有關係。吉里亞科、薩克裡夫***1979***以“作為一名教師你感受到了多大的壓力”為題測量了教師壓力與其他相關變數的關係,發現在壓力與由於健康原因造成的缺勤次數之間沒有相關關係。

  綜上所述,儘管多數研究支援教師壓力是導致教師健康狀況下降的主要原因這個觀點,但仍有一些研究結果沒有支援以上看法。顯然,教師壓力與其健康狀況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兩者之間的關係可能還受著其他因素的制約,教師的個體特徵、教師的工作生活環境都可能起重要作用。因此,關於教師壓力與健康的關係問題仍待作進一步的研究。

  3.關於壓力的應對與緩解策略的研究

  談到壓力的應對,事實上是涉及對一些調節變數的研究,只有瞭解了有哪些調節變數後,才能談到據此如何緩解壓力。我國學者徐富明研究了教師職業壓力的應對策略與教學效能感的關係,發現自我效能感與教師職業壓力的應對呈顯著相關,即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師對職業壓力更可能採取較為積極和理智的應對策略,教師的效能感低,則可能在應對職業壓力時採取被動的方式。因此,他的結論是:提高教師的教學效能感有助於有效應對自身所面臨的諸多職業壓力。研究還發現,農村教師較城市教師更多采取偏重於行動的主動應對方式***如計劃解決策略等***,而城市教師則更多地採取偏重於認知的自控應對方式,這與國外Jex等的研究相一致。在徐富明與朱叢書的研究中還探討了教師的自尊與控制點、倦怠與職業壓力的關係,結論是職業倦怠與工作壓力呈正相關,而自尊與職業倦怠呈顯著的負相關,職業倦怠與控制點呈正相關***即越外控,倦怠感越嚴重***。在申繼亮的研究中發現,教師職業壓力的應對策略與教師的人格特徵有關。人格各維度對不同應對策略有不同的預測作用。如,被動型應對與人格五因素中的情緒性有顯著正相關,與宜人性有顯著負相關;主動型應對與人格五因素中外向性有顯著正相關;自控型應對與人格五因素中外向性、宜人性、謹慎性有顯著正相關,與情緒性負相關。同時發現,人格五因素中情緒性對被動型應對具有正向預測作用,宜人性對被動型具有負性預測作用,外向性、謹慎性和宜人性對自控型應對具正向預測作用。在申豔娥的研究中還探討了壓力的性質與應對方式之間的關係,發現中小學教師對正負性壓力的應對方式趨於一致,但只有一定的跨情境性,多采用適應性應對方式,但對負性應對則方式多樣,且更多采用精神寄託、行為解脫等非適應性應對方式。國內外還有研究表明,配偶的支援、校長的支援等對緩解壓力也有幫助。

  從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要緩解壓力,可以從調節變數入手展開研究。如進行正確的自我認知、提高教師教學效能感、培養教師的自尊心、提供環境的人力的支援、培養教師良好的人格特徵、引導教師對挫折進行良好的歸因、教給教師一些心理的防禦策略等等。

  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在理論方面進行探討的還不是很多

  有的研究只是單純地去驗證某個理論,有的是為了驗證自己的假設而忽視了對理論的探討,有的對理論根本沒有探討甚至是在錯誤的理論指導下展開研究,有的只是重視了理論的一方面而忽視了另外一方面,從而導致捨本逐末,等等。

  2.研究設計較為單一

  過多地依賴橫斷設計是教師壓力研究設計中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儘管人們已經普遍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根據統計仍有90%的實驗研究是橫斷研究。由於橫斷研究在建立因果關係、排除其他變數的介入、明確因果關係方向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侷限性,所以如果不能對研究資料進行恰當的分析,就難以驗證研究者的預定假設。

  3.研究的方法和所採用的工具不夠完善

  已有的研究多數採用了問卷調查法。一些研究者採用具有較高信度和效度的教師壓力問卷。另一些壓力研究則採用自編的教師壓力問卷,這種自編問卷的信度、效度不明確,因此所得結論的可靠性令人懷疑。目前多數研究普遍採用自我報告法研究教師壓力和健康問題,因為在壓力定義中,將個體的認知評價作為一個重要的中介變數,因此要了解個體對壓力的主觀體驗,就必須採用自我報告法。但是自我報告法存在著諸如回顧性偏差等缺陷,肯定會導致教師壓力與其他相關因素之間的高相關。所以當自我報告方法與信度、效度很低的測量工具結合使用時,其結果就更不可信了。

  三、對於未來研究趨向的思考

  1.要建立相對完善的理論基礎

  目前有關教師壓力研究的最顯著的缺點就是在理論、概念上還不成熟,還不能充分利用一般職業壓力領域中的理論研究成果,所以今後的研究應該向以理論為基礎的研究作根本性轉變。

  2.採用縱向研究和橫斷研究相結合的設計方法

  以往教師職業壓力的研究多數採用橫斷設計,而橫斷設計難以建立壓力與其他因素之間的因果關係,難以確定因果關係的方向等,這些侷限性會降低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因此,在研究中最好將橫斷設計和縱向設計相結合,雖然縱向設計在解釋研究結果時仍會出現問題,但它仍能比橫斷研究提供更多的資訊並具有更強的解釋力。當然,縱向研究也會存在問題,例如追蹤時間過長,又會有許多其他因素介入,因此設計要做得更精巧,以得到更精確的研究結果。

  3.採用多種評價方法

  解決問卷法和自我報告法侷限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採用多種評價方法,即除了對壓力進行主觀評估以外,還可以用其他客觀指標進行評估。比如可以通過教師的配偶、同事、學生及其領導的評價瞭解教師出現的與壓力有關的資訊;也可以將生理測量引入教師壓力研究中,使用生化指標來更為科學地揭示教師所承受的壓力。當然,多渠道瞭解教師的情況需要研究者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在實施時會遇到很多困難。

  4.採用先進的統計技術

  由於先進的統計技術***如結構方程、多重線性模型等***可以用恰當的方法來儘可能地控制誤差變異,因此,研究中應採用先進的統計技術,以便更為準確地解釋壓力和健康之間的關係。

  參考文獻:

  [1]劉榮.教師職業壓力與健康狀況研究述評[J].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4***4***.

  [2]Dick R.wagnerU.Stress and strain in teaching:A strruct equation approach.Th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2001,71***2***:243.

  [3]樑芹生.青年教師職業壓力的歸因及心理調控策略[J].教育評論,2004***3***.

  [4]何曉威.淺議當前高校教師的心理壓力與調適策略[J].黑龍江教育,2005***1,2***.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