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報告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也不盡相同,主要原因是來自各種心理壓力,如學習壓力、人際戀愛壓力、經濟壓力、就業壓力以及人際關係壓力等心理壓力所導致的。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興衰,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指導,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這個群體的健康與否,預示著國家的未來是否處於一個良性發展的狀態,同時,小學生處於長身體階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強小學生的心理指導,可以儘可能的減少未來的心理疾病人數,對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改善人口結構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最新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國家教育部的一位負責同志也強調: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前途。保護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教育系統更是責無旁貸。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萬人,對心理疾病的治療,已引起我國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指導,是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重要一環。要做好這項工作,認真進行小學生的心理情況調查,對我們分析、瞭解情況,對我們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著手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

  ***一***調查的專案及內容

  在我們的生活中,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所謂健康,它是從生理和心理兩個側面來表現的。從表現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對來講,比較容易診斷,而心理健康,測試的手段就比較複雜。同樣,瞭解小學生的心理狀況,要比了解小學生的生理狀況要困難得多。我們按照小學生心理健康標準,認真進行調查工作。

  調查的設計:

  ***1***時間:20XX.9.5--------20XX.9.30

  ***2***物件:本校三至六年級學生

  ***3***方式:問卷、座談會等

  在對小學生的調查中,我分別從小學生 “對待學習成績的態度”、“對待自己錯誤的態度”、及性格、能力、交友等六個方面進行調查,旨在考察學生智力智慧發育、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確的認識自己、良好的情緒注意力、心理承受能力,為進一步分析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了詳實的參考資料。

  ***二***調查情況分析:

  1、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第一個標準就是智慧發育正常。一個小學生,能正常學習和生活,與周圍環境取得平衡和協調,有一定的求知慾和興趣愛好,一般說其心理就是健康的。從我們的調查情況看,能正常學習的小學生佔98%,與周圍環境取得平衡和協調的佔97%,有一定求知慾和興趣愛好的佔99%。我校在校生為1800人,在這一方面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佔1—3%,約為300多人。

  2、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第二個標準是同家庭成員、教師同學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誠懇、謙虛、公正和寬厚的態度對人。從我們的調查情況看,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佔99%,能以誠懇、謙虛、公正、寬厚待人的佔97%,在這一方面,也有1—3%的 小學生有心理障礙。①父母關係與父母的對話程度非常好的,佔51%,比較好和一般的,佔21%和19%;幾乎不交流和根本不交流的,佔4.5%。與父母的最大分歧是不理解我的行為的,佔30%;其次是溺愛和過高期望的,佔13.4%;與父母產生矛盾時解決的方法,通過對話解決的學生,佔75%,其次是不服氣但還是接受的,佔12.3%。②對學校的態度和師生關係上。學校生活非常滿意的,佔59%,比較滿意和一般的佔38%,不滿意的佔2%。對與教師溝通程度感到非常好的,佔3***%;其次是一般的,佔32%,比較好的,佔25%;幾乎沒有對話和根本不對話的學生,佔6.1%。與老師最大的分歧是學習上的,佔15%;不理解我的行為的,佔13%,其他86名,佔20%。與老師產生矛盾時的處理方式是通過對話來解決的,佔63.6%;其次是不服氣但還是接受的,佔17%;第三用間接方法***第三者或信件***的,佔7%;第四是反抗,不想上學或逃學的,佔1.3%。③與同學關係上能夠交心的朋友,佔48.4%;其次是有幾名的,佔38%,第三是沒有的,佔13%。交友的最大障礙是性格上的差異的,佔17.4%;其次是學習成績上的差異,佔7%。再就是缺少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和技巧,佔6%。與同學產生矛盾時處理方式是通過對話來解決的,佔64%,其次是不服氣但還是接受的,佔17%;第三是用間接方法解決的,佔7%。

  3、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還表現在正確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努力發展身心潛能。不做無謂的怨尤,不易受消極性暗示的誘惑。在調查中,我瞭解到有99%的小學生在這方面是正常的,也有1%的小學生有這方面的心理障礙。

  4、心理健康的小學生,思想應該有條理,行為前後統一,注意力比較集中,學習上有一定的毅力。在調查中,這一方面正常的佔99%,有1%的小學生有心理方面的障礙。

  5、在一般情況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有良好的情緒,比較活潑、開朗,經常保持愉快,遇事冷靜,處理謹慎,同情老幼傷殘,憎恨壞人壞事,嚮往美好未來。調查情況表明,95—97%的小學生屬於心理健康範疇,另外3—5%的小學生有這方面的心理障礙。

  6、心理健康的小學生有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適應環境變化,樂於接受新生事物。這方面心理正常的佔99%,有心理障礙的為1%。

  以上的調查情況表明,就本校大多數的小學生而言,心理髮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圍繞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六項標準所展開的調查,各項指標均有1%的比例屬於有可能有心理障礙的範疇,儘管其中的各個專案間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絕對數字還是較大的,其中所蘊含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認真分析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緩的工作了,我們既要對這些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 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二、認真研究,剖析造成心理障礙的原因

  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1、社會原因:社會的整體環境惡劣,會導致小學生對生活失去信心。小學生生活的周邊環境負面因素太多,使他們對周圍的人失去信任,長期以往,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由於社會環境影響面大,對小學生所造成的影響不是點式的,而是面式的,這樣就會使一批小學生受到影響,產生心理障礙,對於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說,其絕對總數是不可忽視的,其對社會發展的潛在的負面影響也將是巨大的。因此,國家的和平,社會的安寧,人們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減少小學生心理障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殘缺家庭對孩子的心理髮展是很不利的。殘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離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員不全的家庭,亦稱單親家庭。我國心理學者曾對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1564名1—5年級的小學生的情緒情感進行比較分析***其中離異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發現離異家庭的兒童則表現出更多的消極情感,如焦慮、冷漠、自卑、孤僻、萎縮、敵對等,並因此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在雙親不全的家庭中,以雙親不和對小學生有更大的影響,父母長期的分歧、爭吵、敵對會使孩子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矛盾、神經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及反社會行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學生長輩因自身的心理障礙,在和小學生的交往過程中,有意無意的使其病態心理影響了小學生;同時,一些小學生的長輩,相互關係緊張,他們不注意自己行為對小學生的影響,從而使一些小學生下意識的對自己周邊的人或事物,採取敵意的態度。再者,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記得中國教育電視臺的一個《保護兒童權益公約》的廣告拍得很有意思,描述的是一個小男孩在一陣車鳴聲、傳呼聲、麻將聲、成人吵鬧聲中,一直不停地在傾述著什麼,但他發出來的微弱聲音,早已被成人社會的“噪聲”淹沒了,最後當一切噪聲停止,才聽清孩子說了一句:“你們為什麼都不聽我說呢?”。我想這個公益廣告的確把兒童的生活處境揭示得淋漓盡致!難怪那麼多小學生感到孤獨,認為誰也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想法和行為,父母、教師總是要管這管那。

  據調查,我校獨生子女約佔35%。發現這些孩子中普遍存在著自理能力較差,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較弱,依賴性比較強,脫離家庭、親人的照顧將寸步難行。產生原因是由於家長只注重智力培養,而忽視能力的培養。父母嬌養、過分保護、照料,從而導致學生一切都由家長包辦代替,產生依賴性,缺乏獨立性,缺少自我服務、自我鍛鍊意識。這樣會給孩子以後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帶來許多障礙。

  在我和小學生的交談中,瞭解到個別小學生的心理障礙確是因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個小學生家庭父母不和,關係緊張,甚至到了快離婚的地步,使這個小學生的心理受到嚴重衝擊,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造成這個小學生的心理障礙。

  3、學校原因:以往的時間裡,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學校的領導、教師覺得學校教育主要是儘可能多培養“應試人才”,提高升學率。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極為關注,視其為關係到一個學生將來是否有前途的首要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內只抓智育,而課後家長又讓學生參加多種補習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主要表現在考試緊張、厭學、偏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產生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又過高,加上社會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心理負擔過重,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沒有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調查中,我瞭解到一些小學生,由於他們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低下,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學生一樣得到正常的發展,時間一長就有了某種心理障礙;還有一部分小學生,他們因先天或後天的原因身體殘缺,這使他們下意識的產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礙。

  三、齊抓共管,多方面做好心理指導

  學校層面,通過調查,我們已知道,在小學生中,有一部分因社會、家庭、生理等各種原因,存在著某種心理障礙,對此,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力做好這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說我們要重視小學生的心理指導,要使我們每一個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要重視這項工作。同時要使每個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導必須具備:真誠、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託有社會意義的背景,通過各種技術手段,認真細緻的做好這項工作。1***要以真摯的感情,誠懇的態度和同學相處。我們和他們相處,決不能虛心假意,失去信任,心理指導將無從下手。在這次調查中,我和小學生們融切相處就是一例,這也是我能完成這次調查工作的重要一環。2***要換位思維,要從不同的視角,和同學交換對問題的看法。心理有障礙的小學生,其對問題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別人不一樣。理解他們,是能否和他們進行交流的關鍵。3***除了真誠、理解以外,還要注意對每個同學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4***做心理指導工作,要適當的運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專題性活動;課外合作遊戲;幫助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疏導學生從沉悶的氣氛中釋放出來;注意用非語言的方式給學生一定的時空;注意觀察,可以採用反饋技術,重複一些師生言行,引導學生;和學生平等相處,消除學生的下意識自我防護意識等。同時,也要注意教師***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質對學生的感染。5***要特別注意對具有自卑心理障礙學生的具體分析。其中,要特別注意小學生自卑心理的矯正。矯正小學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瞭解他們的想法,儘可能滿足他們的願望;適當讓他們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驗,增強他們自我承受心理;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自我優越心理;創造輕鬆環境,淡化其不安、煩躁、孤獨、離群心理。

  家庭層面,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巨大。就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環境而言,孩子們在家庭中度過的時間有1/3之多。而且,對於心智正在發育的少年兒童來說,家庭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社會。因此,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一***、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包括實物環境、語言環境、心理環境和人際環境。實物環境是指家庭中實物的擺設;語言環境是指家庭中人與人的語言是否文明有禮,民主平等,商量諒解;人際環境是指尊老愛幼,各盡其責等品格,心理環境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態度及情感交流的狀態。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環境涵蓋的範圍要廣泛得多。能夠傳遞社會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態度體系以及社會道德規範的,不僅僅是父母的語言和行為,父母的心態、家庭中的實物環境、心理環境、人際環境等都是影響少年兒童行為和心理髮展的重要因素。***二***、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尊重兒童的主人地位,家長首先要相信兒童,相信他們有接受教育的能力。當然相信孩子們的接受能力的同時,也要正視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長”,則同樣違背了孩子的生長規律。尊重兒童的主人地位,家長還要深入瞭解兒童,根據兒童的天性來培養道德品質。要充分考慮孩子的人格、興趣、愛好,不要輕易把自己的願望加在孩子身上。提倡孩子進行自我教育,家長努力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規劃、自我教育、自我評價。***三***通過有效的家校合作,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親子觀和育人觀,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

  社會層面,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通過宣傳,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學對待心理問題,使人們遠離迷信,使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得以及時地科學治療,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提高對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正確認識,來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家長和教師對心理學、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視,使心理學真正早日走進人們的生活。

  篇2

  接連發生的大學生自殺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種現象已引起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瞭解我校大學生心理的現狀和心理素質,分析造成大學生心理困擾的主要問題,為我院今後有針對性地加強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提供決策依據,從而引導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更好的應對人生和社會的各種問題和矛盾,我院團委決定對我大學生心理狀況進行專題調研。此問卷針對大學生目前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以統計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當前出現的校園大學生心理健康...

  調查方法:問卷調研

  此次調研採取問卷調研的形式,由我院各團支部同學填問卷,並從中採取樣本。這次調查物件是我院所有年級的學生。調查樣本的選擇是採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這次有效資料為540份。

  調研結果及總結

  1.您是哪個年級的學生?*** ***

  統計結果:

  1.大一 2. 大二 3.大三 4.大四

  分析與總結:由上表可以看出,這次調研物件各年級按一定比例進行調研,這樣更能體現這次調研的客觀性。從而使調研更加準確、更有成效。

  2.請問您的性別? *** ***

  統計結果:

  1. 男 2. 女

  分析與總結:這次調研物件男女比例各為50%,這樣更能反映這次調研的客觀性更全面的反映大學生的心裡健康狀況,從而使調研更有效。

  3.目前大多數人都處在一種“亞健康”狀態,請問您對“什麼是心理健康”這概念清楚嗎?

  統計結果:

  1.非常瞭解 2.有點了解 3.朦朧知道一點點 4.很不清楚

  分析與總結: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壓力明顯增大,很多人的心理都呈現一種“亞健康”狀態。但很多學生對於 “什麼是心理健康”這概念不太清楚,瞭解的人很少。可見,學生在關於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有待加強。

  請選擇你對“什麼是心理健康”這概念清楚麼?4.現在的生活節奏如此快,請問您是否感到生活非常緊張?*** ***

  統計結果:

  1. 是,經常覺得壓抑 2.否,沒有這種感覺 3. 偶爾出現這種狀況

  分析與總結: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使同學們感到生活緊張,壓力大。但也有隻是偶爾感到緊張或甚至沒有這種感覺。可見,對於生活的態度,每個人都不一樣。但面對激烈的競爭,同學們還是應該加強自己的危機感,給予自己適當的壓力,這樣才有前進的動力。

  5.目前您最大的苦惱是什麼?***可多選****** ***

  統計結果:

  1.學習壓力大 2.就業壓力大 3.家庭經濟壓力大4.人際關係緊張 5.其他

  分析與總結:目前大部分學生的苦惱來自於幾個主要的方面,有學習壓力大 、就業壓力大 、家庭經濟壓力大、人際關係緊張等。其中學習壓力的大佔28%,就業壓力大佔了33%。這兩者是最主要的原因。近幾年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讓許多學生對於未來能否就業產生憂慮,同時也帶來了學習壓力的增大。當然,家庭經濟壓力大和人際關係緊張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6.在您現在的生活中,經常出現下列哪種情緒?***可多選****** ***

  統計結果:

  1. 鬱悶 2. 抑鬱 3.焦慮 4.敵對情緒

  5. 愉快 6.充滿希望 7.其他___

  分析與總結: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經常出現鬱悶、抑鬱、焦慮等不良的情緒,這些都是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加以改正。我們應該時刻保持愉快的心情,對生活充滿希望,樂觀向上。

  7. 您是否有過輕生的念頭?*** ***

  統計結果:

  1. 偶爾有 2. 經常有 3. 從來沒有

  分析與總結:由上表可已看出我院將近60%的學生從來沒有過輕生的念頭,可見,這些同學對生活樂觀,不會逃避。然而,也有近40%的同學偶爾有輕生的念頭,這是不健康的心理,應當杜絕。

  8.您認為造成大學生輕生的原因有哪些?***可多選****** ***

  統計結果:

  1. 學習壓力大 2. 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 3. 家庭條件比別人差

  4. 失戀 5.畢業後找不到工作 6.人際關係失敗

  7.四級沒過拿不到畢業證書 8. 其他

  分析與總結:造成大學生輕聲的原因有很多,根據調查顯示,主要的原因是學習壓力大和家庭經濟條件比別人差。在求學階段,學習壓力是大是正常的,因此同學們應該學會如何釋放壓力,緩解緊張的學習。在大學,有些學生喜歡攀比,家庭經濟條件比別人差的學生會產生一種自卑心理,這也是造成大學生輕聲的一個重要原因。

  9. 您認為輕生的大學生存在以下哪種問題?***多選****** ***

  統計結果:

  1. 缺乏社會責任感 2. 不能真正理解“死”究竟意味著什麼

  3.心理受挫能力差 4.適應能力差 5. 缺少對人生價值觀的認識

  分析與總結:由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會輕生是因為心理受挫能力差,不能正確的面對挫折,而是採取了逃避的方式。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學生應該加強心理受挫能力的培養,以正確對待挫折。

  10.經過這麼長久的大學生活,您對自己目前的大學生活覺得滿意嗎?*** ***

  統計結果:

  1. 滿意 2. 不滿意 3. 沒感覺

  分析與總結:由上表可以看出,對自己目前的大學生活覺得滿意同學僅佔20%,而大多數是沒有感覺。對於那些不滿意目前大學生活的同學,究其原因,是因為現實的大學生活跟他們想象中的相距甚遠,對這樣的大學生活感到乏味和無聊。

  11. 目前的大學生活與您想象中的大學生活有差距嗎?

  1. 有,差距很大 2.有,但差距不大

  3.沒有,感覺一般 4. 沒有,和想象的一樣

  分析與總結:有近60%的學生認為目前的大學生活與想象中的大學生活差距很大,這是必然的,想象終歸是想象,生活才是真實的。同學們應該面對生活,不要沉湎於自己的想象之中。

  12. 您認為您的心理狀況健康嗎?*** ***

  統計結果:

  1. 非常健康 2. 基本健康 3.有一點心理疾病

  4.不健康,有嚴重的心理疾病

  分析與總結:由上表反映出,認為自己非常心理健康的同學只有10%,而認為基本健康的佔60%,還有一些是認為有一點心理疾病或不健康,有嚴重的心理疾病 病。所以,同學們應該時常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調整。

  13. 當您意識到自己心理有偏差時會怎樣做?***可多選****** ***

  1. 自己沉默不語 2. 和家人傾訴 3. 找朋友同學聊天

  4. 找老師談話 5.上網找陌生人傾訴 6. 主動進行心理諮詢

  7. 自暴自棄 8.走自殺等極端方式

  分析與總結: 當已是到自己有心理方面的問題時,大多數同學是選擇跟同學聊天,這是一種很好的舒解方式。而選擇沉默不語是不可行的,應該找家人或朋友傾訴。但從上表可以看出,沒有同學選擇主動進行心理諮詢。可見同學們沒有看到心理諮詢的好處,當家人、朋友都不能幫助你時,心理諮詢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14. 您所讀的大學是否有設立大學生心理諮詢中心?*** ***

  統計結果:

  1. 有 2. 沒有 3. 正在建立或者完善之中

  分析與總結:在大學設立大學生心理諮詢中心為大學生進行心理諮詢,解決心理困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場所。

  15. 您是否認為向心理諮詢中心這類地方諮詢自己的心理問題,是一件丟臉的事情?

  統計結果:

  1. 是 2. 不是 3.無所謂,沒想過

  分析與總結:大部分學生並不認為進行心理諮詢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在他們看來,每個人都有心理方面的困惑,進行諮詢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解決這些疑惑,讓自己的心理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