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市場調查與預測的論文

  市場調查與預測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應用型課程,課程教學的要求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然而我們該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關於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的思考》

  摘 要:市場調查與預測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應用型課程,課程教學的要求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本文主要就如何根據課程特徵,進行教學活動設計以及如何運用專案任務激發學生的實踐能力等內容提出了思考。

  關鍵詞:市場調查 教學情境 過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3.5 文獻標識碼:A

  市場調查與預測是企業制定推銷策略、進行營銷策劃等的基礎,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需要通過開展市場調研,把握市場機會,開展正確的市場營銷活動。因此,在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體系中,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起著不可替代的基礎作用。而且,在高職教學活動中,針對崗位、職業需要,培養出具有應用能力的學生是課程教學的根本要求。那麼,如何針對課程特點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實施合適的教學方法是做好課程教學的關鍵。

  1 課程特徵

  ***1***市場調查與預測是一門實踐性強的應用型課程。應用型課程必須注意強調學生在對基礎理論知識逐步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應用正確地、創造性地途經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因此,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設計策劃方案、編制問卷、分析資料等,更重要的使學生會實地操作,能全過程完成調研任務。

  ***2***市場調查與預測是一門培養學生能力素質的課程。不同課程階段需要學生運用的能力是不同的。在調查活動早期,需要學生整體規劃與設計的能力,能進行資料分析、整理、利用;進入具體的調查實施環節,需要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資源整合能力、調查方法與技巧運用能力;調查工作結束後,要具備整理、分析能力以及一定的預測應用能力。不同階段、不同能力需要的重點共同塑造了學生所應該具備的綜合能力素質。

  2 教學活動設計

  課程本身的應用性、技能性特點決定了在實施課程教學活動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進行設計。優化課程內容必須對教學內容的重點有所把握,運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將理論知識點貫穿於實踐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不同階段所應具備的能力素質。

  2.1 提煉核心工作任務

  教師在對基礎理論知識全面而深入地把握下,結合實際工作流程,提煉出完成技能操作的核心工作任務。那麼,學生通過對核心工作任務的體驗便能完成課程知識點的學習。把課程中的理論內容通過一個個任務的操作轉變為實踐專案,實現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鍛鍊,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創設教學情境

  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型導向大多數通過案例分析來體現,教師可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靈活選用合適的案例來為課堂服務。但是,案例分析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所選的案例是否合適以及學生能否從案例分析中領悟到其中所含意義。隨著案例教學的普遍運用,它對學生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弱。基於工作任務模組的教學內容亟待一種新的方法來革新——創設“任務情境”。

  情境是溝通現實工作環境與理論學習、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的橋樑。以工作任務為內容,創設模擬教學情境能夠將學生引入市場調查的實踐狀態中,在實踐中進行不同階段工作任務的體驗、討論,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市場調查與預測本身具有極強的實操性,課程分解的子專案,如方案設計、資訊蒐集、問卷設計與抽樣、資料整理與分析等都需要實際操作,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置身於真實的職業世界中,通過規定學生工作任務完成的要求,帶動學生在做的過程中發現需要什麼、學到什麼、應用了什麼。情境的塑造、合適的引導,能較好地保證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為“學”創造機會。

  2.3 教學活動實施的總體框架

  “任務情境”的創設以工作任務為基礎,在具體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又細分為三個步驟:學習與準備、實施、反饋與評估。三個環節相互銜接,緊密相連。

  ***1***學習與準備環節。針對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各個專案的學習與基本知識儲備,學生要對整個工作任務進行系統、全面瞭解,包括認識市場調查與預測;設計市場調查方案、確定市場調查方法;整理與分析市場調查資料;進行市場預測;撰寫調查報告。這些專案呈現流線式專案序***下轉第56頁******上接第33頁***化,按照前後邏輯關係依次進行,符合學生接受知識的規律,同時又體現了真實工作流程。有了初步專業知識基礎後,由教師啟動一個符合教學需要的調查專案,分階段創設情境,讓學生全程參與。

  ***2***實施。具體實施是整個設計過程的核心,也是工作任務較為艱難的一步。讓學生實現角色轉換,真實體驗在課堂或在室外進行的專案實施。學生為主,教師為輔,讓其自主根據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專案實施中的所需要的操作和所遇到的問題,教師在過程中提供全程服務,掌控進度並引導學生解決所遇到的困難。

  ***3***反饋與評估。完成調查報告撰寫之後,由學生向教師***角色為專案客戶***反饋調查結果並結合預測相關知識,提出預測觀點。同時,接受客戶的評價,以評價為基礎,學生迴歸專案再學習階段,根據專案體驗,進一步檢測自己在學習中的長處與不足,從而得到提高和昇華。教師在制定評價標準時應以實際操作的規範與流程為指導,兼之以個性特色的激勵與認可,使反饋與評估更具建設性意義。

  3 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3.1 學生參與度不高

  應用型課程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在整個教學活動設計中需要學生積極地配合與參與。但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較弱,在有限的主動力面前,往往學生參與度不高。因此,教師必須以學生偏好為導向,多發掘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多設計一些個性的教學情境,由學生自主選擇,避免強加式的指定或分派,讓學生將其當作完成任務的形式來參與。

  3.2 專案任務實施的掌控力度難以把握

  如何安排合適的“任務情境”?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如何巨集觀把控任務實施的進度和效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很難做到恰如其分。教師是活動的主導者,指導性作用是非常關鍵的,除了個人實戰教學經驗的積累外,教師需要對每一個“情境”進行認真分析和編排,做到心中有數;此外,教師還需要對每一位學生的任務進行詳細分析、全方位地提供幫助、指導,因勢利導地激勵學生,為學生投入全部精力和時間。

  3.3 專案任務的總結力度不足

  在實踐教學的主要環節中,需要定期進行總結,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不斷提高。每一個任務的完成並不代表教學活動的結束,每一個任務的完成也並不代表技能與知識就融會貫通,只有反覆在學生群體中間進行討論與交流,總結好的經驗和技術,修改和完善實際運作中不足的地方,才算是理論與實踐相得益彰。

  就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而言,還存在許多可以探索、思考以及進一步提高的地方,更多令人感興趣的教學規律還有待挖掘和歸納。不斷思考、摸索應用型課程的一般教學活動設計模式,以期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培養適應高職教育要求的高階技能性人才。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