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應用領域論文

  隨著資訊化的不斷深入,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職計算機應用主題式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時代也在使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在改革的過程中,更多的學校開始注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重要性。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於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究竟要用什麼樣的教學模式才能讓學生接受。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通過不斷地實踐改革教學方式方法,通過不斷地改革去探究更新的教學研究方法,讓計算機基礎應用這門課程變得有實際的意義,根據詳細的教學模式構建一個教學目標。

  關鍵詞: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構建

  前言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新時代的驅使下在教學改革的前提下,現階段學校面對所有學生開設的一門課程,目的是要培養學生計算機的基礎應用能力,而在現階段我們的教學方法還不是很完善,教學目標還不是很明確,很多學生也意識不到計算機應用課程的重要性和意義所在。其實,在職業學校計算機課程更加重要,中職老師的任務是要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教會學生什麼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讓學生意識到計算機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現階段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老師學生都不重視課程。現階段,很多中等教育職業學校都會出現計算機課程的開設,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學校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重視度不夠,老師們只是負責把課講完,並沒有注意學生是否領略到了知識的重要性。而且,很多學校自身對課程就不是很重視。採用大課堂、多專業,學生人數多的可達一百人左右,這樣的多專業統一教學,並不能滿足對所有學生都能重視,很多學生對課程渾水摸魚。學校對課程的安排一般是一週兩節或兩週兩節,這就從根本上出現了學校、老師、學生都不重視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的現象出現[1]。

  ***二***學生程度不同。老師們沒有意識到學生的受教育程度不統一,很多學生在還沒上職業學校之前,在之前的學校受到過相應的教育,也有很多學生在來職業學校就讀時沒接觸過計算機基礎課。這就出現了大課堂上學生們水平不統一,學習進度不一樣,老師課堂管理不嚴格,很多學生就放棄了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有的學生跟不上老師,有的學生覺得課程過於簡單,學生的積極性無法調動,課程興趣低,甚至出現不聽講、在課堂做與課堂無關的事、逃課、曠課的現象出現,考試敷衍而過。[2]

  ***三***教師專業素質低,教學方法陳舊。很多在中職教授計算機的老師都不是計算機專業的老師,很多老師只是比較瞭解計算機應用課程,知識點講的也不到位,對於課程也沒有很詳細的教學方法,在老師和學生之間沒有特別專業的溝通,很多學生的提問老師無法回答。對於計算機專業的老師也會出現,教學方法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教學方法過於陳舊,對學生來說,課堂枯燥無味,課程知識成分少,根本沒有體現出計算機基礎課的實際意義[3]。

  二、構建一個完善的教學目標

  要想從根本上改變現階段的教學出現的問題,無論從學校還是從老師,都要先建立起一個完善的教學體系,構建一個完善的教學目標,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做到真正的重視。學校要重新規劃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授課的老師群體、做好科學的課程安排,在學校的帶領下,老師要做到重視學生的知識程度,從根本上做到把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相結合,通過課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教學課程的實踐,不斷地完善教學的方式、方法。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與學生們的專業緊密聯合,以此告知學生們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重要性[4]。

  三、具體的教學模式構建的方法

  ***一***構建基礎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開設,從根本意義上講,是為了提高現階段職業學校學生的基礎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所以基礎課程的構建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根據全國計算機考試大綱的要求,對常用軟體和基本的資料庫技術進行教學安排。還要注意的是,現階段很多的計算機教材內容並不是很完善,根據現階段我國科技的進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課外拓展。完善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

  ***二***教學方法的構建。從根本上改變教學方法,打破老師主導的課堂模式,老師教課的過程中要使用一些方法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本上和老師講授的知識上,提升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將上機和理論課程相結合,提高學習能力,在課堂上隨時組織,一些互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回到課堂,把實踐課的作業素材變得緊跟時下熱點話題或者把實踐課的材料加入學生們喜歡的電視劇或者動漫,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東西做檔案。加強學生的參與性,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三***教學方式的構建。傳統的教學方式基本都是“大班授課”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教育並沒有多大的意義。改變現階段的教學模式,首先要做到加大計算機應用基礎,學校應該重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安排,安排一週四節,一週有兩節上機課,真正的做到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在實踐中讓學生感悟理論,遇到難點找老師提問,老師針對課程中的難點和重點進行實際操作演示。還要注意的是專業不同的學生儘量分開授課,小班授課,這樣能夠從根本上保證課程的教學質量。還要注意的是,學校對授課老師也要進行整改,儘量保證教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老師都是計算機專業的老師,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授課方式都要更適合其他老師教授課程的教學方法。

  ***四***考試模式的構建。有學習就不能沒有考試,考試模式的構建也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實施的關鍵步驟,計算機課程的考試一般是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引進一些先進的計算機考試軟體豐富題庫的題型,利用計算機軟體對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的考試,每個學生考試的時候抽到的題型也不一樣,大大減少了考試作弊的機率。

  四、結語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開設是現階段教育改革緊跟時代的表現,中職學校開設相關的課程能夠幫助學生畢業後的就業過程,現階段很多工作機會都要求會使用計算機,計算機已經深入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什麼行業,都在根據時代的發展做出改變。

  參考文獻:

  [1]楊秀芳.多元智慧理論在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2009.

  [2]任芳寧.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軍醫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第四軍醫大學,2012.

  [3]牟琴.基於計算思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與學習的模式研究與實踐[D].四川師範大學,2012.

  [4]張玉梅.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實踐與應用探析[J].理論導報,2014,06:51-52.

  範文二: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策略分析

  【摘要】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序的不斷髮展和科學技術的日益更新,計算機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大專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升學生在社會中的適應力,那麼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就要更加的注重對學對學生解決問題技巧的提升,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本文主要是對目前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並提出幾點具體提升教學效率的策略和手段。

  【關鍵詞】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策略

  計算機技術是適應時代發展和需要的一種新興的技術手段,對於社會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價值意義[1]。大專計算機基礎課程有助於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先進人才,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但是在目前的大專計算機教學中還存在一些缺失和弊端,影響著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學生實際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提高。

  一、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落後。

  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影響一直是影響教學成效提成的阻礙,在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太過於陳舊,還是一些簡單的理論灌輸,忽略了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和教學的最終目的。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更加註重於對學生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增強,但教師的這一教學方式不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和應用能力的增強。

  2.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大專學生由於本身的文化水平和一些本科的院校存在一些差距,自控能力不強,另外再加上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方法過於陳舊,導致學生的興趣不高[2]。在課堂上缺乏自主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創新意識不強,並且自身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人生目標,從而導致了整體學習效率的低下。

  3.課程內容缺乏系統的聯絡。

  目前在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習中各個知識模組之間的聯絡性不強,再加上學生本身自我能力水平的限制導致對一些知識無法做到自主的聯絡和整合,久而久之導致了各種知識過於分散,在對於知識的應用上面容易存在一些遺漏和忘記,在進行具體的操作時也無法將所學的知識合理的使用,從而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知識的實用性。

  二、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策略研究

  1.不斷的優化教學方法。

  在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和社會發展的特點來不斷的優化教學的方法,以此來更好的迎合學生的需求。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在一項知識的學習之後教師可以在班級內設立小型的技術比賽,檢驗學生學習的成效,同時也提升學習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另外還可以為學生創立更多的實踐機會,多去參加一些校外的實踐活動,以提升學生實際的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明確有助於保障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無目標的教學往往是比較被動和雜亂的,所以教師應該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對每一項知識讓學生掌握的程度和學生達到的效果進行嚴格的規定,儘量的將教學掌握在自己的計劃之中。要以社會的需求為主要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後更加的具有優勢。另外還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自身樹立明確的目標,使學生對自己進行一個合適的定位,以做好進入社會的準備,增強對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掌握程度。

  3.因材施教,提升教學效率。

  教師在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和特點進行鍼對性的教育也是目前的有效教學策略之一。學生自我的差異導致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上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在計算機的教學中教師對於有著自身差異的學生還是採取相同的教學方式,那麼對於班級內的一部分學生是不太適合的。所以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成績、性格等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3]。另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師還要在課下的時候和學生多溝通、交流,以此來透視學生的內心,明白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存在的一些缺失和不足,從而有助於在課堂上實施針對性的教學,提升教學的效率,優化教學策略。

  4.提升教師的整體水平。

  教師的整體素質直接影響著教學策略的有效開展和教學效率的提升,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應該對該專業的教師進行整體素質的不斷提升,完善教師隊伍的建設。學校應該對一些在職的教師進行專業的提高和培養,根據社會技術的發展優化教師隊伍,使教師在自身的知識內容上面迎合時代發展的要求,並擴寬教師的知識面。在高素質隊伍的支援下,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掌握才會更加的全面,學習效果更加的高效。

  5.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保障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某一門學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完全取決於是否喜歡這門學科的老師,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個特點並對其進行有效的利用,用自己的幽默或者是人格魅力來吸引住學生,讓學生喜歡上自己,以此來增強學生對於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4]。

  結束語

  由上文可知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習對於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意義,它更加註重於對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針對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在今後不斷的優化教學方法,明確教育目標針對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另外還要做到自身素質的不斷提升,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優化教學的策略,提升教學的效率,促進大專學生對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和實際操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賴薇.試論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3,19:244+246.

  [2]陳寧寧.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遷移教學策略研究[D].遼寧師範大學,2013.11.26.

  [3]鄭康林.試論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電子製作,2014,23:98+58.

  [4]鄭秀輝.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有效教學的研究[D].河北大學,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