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軍事訓練的論文

  軍校中的軍事基礎訓練是我軍軍事教育訓練的一個組成部分。軍事訓練的目的是使軍校學員具備軍人素養和軍官素養,為培養合格的軍官奠定良好的基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加強軍事院校基礎訓練淺析》

  摘 要:軍校中的軍事基礎訓練是我軍軍事教育訓練的一個組成部分。軍事訓練的目的是使軍校學員具備軍人素養和軍官素養,為培養合格的軍官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通過收集、整合現有的軍事基礎訓練資料,從基本概念入手,對院校軍事基礎訓練的現狀及其特點進行了分析,並對尚需進一步探討的問題以及研究價值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軍事院校;軍事訓練;特點

  軍事基礎訓練是生成、鞏固和提高戰鬥力的基本途徑,是軍事鬥爭準備的重要抓手,是打贏未來資訊化條件下區域性戰爭的基石。軍事基礎訓練所必須掌握的軍事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其他所有訓練的基礎,對提高官兵軍事素質和部隊戰鬥力有著重要的影響。資訊化條件下的戰爭作戰領域多維拓展,作戰樣式轉換頻繁,戰場態勢瞬息萬變,比機械化條件下的戰爭戰場條件更復雜,環境更惡劣,任務更艱鉅,如果沒有紮實的軍事基礎,就不可能全而提高部隊在資訊化條件下的作戰能力。

  一、關於概念的理解

  軍事訓練是軍事理論教育和作戰技能教練的活動。學習軍事理論、戰略、戰役法、戰術和現代軍事科學技術知識,研究和了解有關國家及政治、軍事集團的政治經濟狀況、軍事思想、編制體制、武器裝備發展情況、攻防作戰理論及其作戰行動特點,熟悉作戰地區的地形、水文、氣象及其對作戰行動的影響,演練諸軍***兵***種合成軍隊作戰行動的組織指揮與協同動作,培養軍人嚴格的組織紀律性、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和強健的體魄。目的是提高軍隊的軍事素質和作戰能力,使之隨時能遂行各種作戰任務,為打贏未來高技術條件區域性戰爭做好準備。基礎訓練是技術戰術和專業的基本知識、基本動作、基本技能的訓練。它是應用訓練的前提,也可以理解為一個訓練階段。目的是使軍人具有必備的軍事素質,掌握手中武器和裝備器材,學會專業技能,熟練戰鬥動作。

  二、院校軍事基礎訓練的形成與現狀

  軍事訓練是一種具有鮮明政治屬性與目標取向的人類社會實踐活動,其發生與發展,受到科學技術、戰爭形態、政治需求以及所處國際國內大環境的影響制約,同時,也受到特定歷史環境下人們對軍事訓練的探索和完善程序密切相關。研究軍事基礎訓練發展的動因,目的在於揭示其發展的基本規律,正確預測其發展趨勢。

  近幾年,國內軍事學術界對於軍事基礎訓練,作了大量的研究。對訓練目標、訓練方式、人才培養以及科技與教育等內容進行了分析,但用於指導軍事訓練的轉變,具體性、針對性不夠。院校軍事基礎訓練變革既是我軍適應戰爭發展趨勢的客觀需要,也是我軍應對未來資訊化條件下區域性戰爭的主動選擇。從發展的趨勢看,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訓練物件要素化。資訊化條件下,軍事訓練的基本規律總體上仍表現為分層次、分型別、逐級訓練、逐級形成戰鬥力,但戰鬥力的生成起點和生成方式發生了新的變化,基於資訊系統體系作戰能力的生成更加依賴於團隊與武器裝備的最佳結合,更加依賴於諸軍兵種、各類作戰平臺、作戰單元能力的綜合整合。

  2、訓練內容聯合化。聯合作戰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滲透到各兵種專業、各訓練層次,聯合作戰背景下資訊化知識技能的學習和作戰單元、作戰要素整合訓練,成為部隊基礎訓練的重心,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也納入了基礎訓練範疇。

  3、訓練方式開放化。“開放化”,一者是指打破建制組訓,走開作戰要素、作戰單元、作戰系統整合訓練路子,二者是指普及運用基地化、模擬化、網路化訓練手段,使其由輔助手段向基本手段、由單一運用向複合運用發展,提高訓練效益。

  4、訓練方式能力化。聯合作戰背景下的基礎訓練,主要是解決作戰平臺、作戰單元加入作戰體系前的能力形成問題,以保證作戰體系各兵力合格頂用,其衡量標準,主要看是否具備了聯合作戰的基礎素質和執行核心任務的能力。

  三、院校軍事基礎訓練的特徵及轉變

  新的歷史時期,軍事訓練越來越被關注,也越來越富挑戰性,因為訓練轉變的成敗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既意味著機遇,也潛伏著災難。這有著厚重的歷史感,需要我們從社會發展的漫長過程中把握其本質。而軍事基礎訓練又是生成軍隊作戰能力的基石,是學習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戰術的訓練。資訊化條件下,基礎訓練的內涵外延較之前均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傳統與超越中詮釋出新的時代特徵,提出了新的訓練要求和方法。軍事基礎訓練轉變的過程,就是改革創新的過程。長期的軍事訓練轉變過程如果缺乏創新,造成訓練資源浪費,影響軍事基礎訓練轉變程序。而軍事基礎訓練轉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軍事基礎訓練方法,要以高效複合先進為目標,使基地訓練、模擬訓練、網路訓練,由輔助手段向基本手段發展,由相對單一運用向複合運用發展,由提供簡單條件向提供複雜條件發展,確保訓練手段向資訊化聚焦,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

  2、軍事基礎訓練轉變需要堅持開放性原則。我軍的軍事基礎訓練轉變,必須面向世界,積極借鑑發達國家軍隊軍事基礎訓練的有益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加以消化、吸收和創新,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軍事基礎訓練轉變之路,做到合理“拿來”。

  四、院校軍事基礎訓練的發展

  軍事基礎訓練作為和平時期生成和發展部隊戰鬥力的基本途徑,對於確保我軍打贏資訊化條件下區域性戰爭,增強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培養資訊化戰爭背景下的軍事人才、提高部隊戰鬥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管未來的作戰樣式如何變化,但軍人的基本軍事素質仍然起著不要替代的作用,作為院校軍事基礎訓練更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完善訓練機制

  建立和健全訓練機制,充分調動學員參與軍事基礎訓練。***1***要完善教育制度,通過教育來端正參訓人員的思想,增強軍人愛崗敬業、愛軍習武的動力,實現由“要我訓練”向“我要訓練”轉變;***2***要充分發揮考核機制在軍事基礎訓練中的槓桿和導向作用,激發競爭意識,充分調動參訓學員爭強好勝的心理,提高訓練熱情,達到“以考促訓,以考帶訓”,推動訓練不斷向高水平發展;***3***要用比武機制來激發學員的集休榮譽感,掀起練兵熱潮,培育出敢打敢拼、不畏強敵的戰鬥精神;***4***健全獎懲機制,將軍事基礎訓練成績的好壞直接與學員的切身利益掛鉤等,以保持高昂的練兵熱情。只有通過建立、健全各項激勵機制,將內因與外因有機結合,才能使參訓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充分調動。

  2、創新訓練內容

  緊繞學院教學改革的總體要求,建立科學合理、符合各院校實際的訓練體系,打牢學員軍事和體能素質基礎。在課程結構上,要善於跟蹤科技發展前沿,特別是資訊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前沿,適應新軍事變革要求,貼近部隊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實際,注重加強基礎應用,增強適應性,突出針對性,打牢紮實的軍事基礎理論和軍事基本技能。***1***在訓練內容上,緊跟學科發展前沿,不斷充實新理論、新知識、新戰法,實現基礎性與前沿性相結合。***2***在訓練方法和手段上,力求建立起靈活多樣、各具特色的法體系。在綜合演練時,按實戰要求,將複雜電磁環境的各種景況融入演練之中,讓學員真實感受到未來資訊化戰爭的殘酷和激烈。通過改革和創新,確立訓練導向,優化訓練內容,創新方法手段,注重傳統訓練模式與先進練兵手段有機結合,全面提高訓練效益,紮實打牢學員的軍事素質基礎,鍛造學員的戰鬥精神和意志品質。

  3、改善訓練環境

  在軍事基礎訓練中,我們要全面理解和貫徹軍委胡錦濤主席“加大對軍事訓練的投入,提高訓練保障標準,改善訓練保障條件”的重要指示,把加大訓練投入、加強訓練保障與調動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為提高軍事基礎訓練的質量和效益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1***增加訓練保障經費。加大對軍事基礎訓練的投入,同時還要注重對訓練保障經費的管理,切實把有限的經費用在“刀刃”上,確保訓練的有效實施。***2***強化對訓練場地、訓練器材的保障。軍事基礎訓練的場所是否完善,訓練設施是否先進,直接制約和影響到軍事基礎訓練各課程的有效開展,也會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產生較大的影響。***3***在提高軍事教員素質上加大投入。在資訊化條件下的軍事基礎訓練,要求軍事教員不但要具備較好的軍事基礎知識和熟練的軍事技能,而且還應具備厚實、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軍事基礎訓練的質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