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藝術教育淺析論文

  幼兒園藝術教育在培養幼兒的感知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健康的人格心理等方面意義重大,已成了當前幼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備受多數家長關注的焦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基於動漫的幼兒園藝術教育研究》

  摘要:幼兒園藝術教育在培養幼兒的感知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健康的人格心理等方面意義重大,已成了當前幼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備受多數家長關注的焦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受年齡限制,或因方法不當,使得教學效果有些差強人意。動漫是現代社會一種新的視聽藝術,涉及美術、音樂、舞蹈、文學等多個領域,具有形象逼真、靈動活潑等諸多優勢,很適合應用於幼兒藝術教育中。本文為兩者的更好結合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動漫;幼兒園藝術教育;必要性

  0.引言

  在高科技的帶動下,教學技術有了很大進步,對教學大有裨益。動漫的興起無疑是幼兒教育,尤其是幼兒藝術教育的助推劑,因為藝術具有抽象性,不易理解,幼兒時期年齡尚小,在學習藝術的道路上有很大的困難,動漫則以一種幼兒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審美能力,且能陶冶情操,有利於智力開發。基於動漫的幼兒園藝術教育,是技術和藝術的一次完美結合,必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1.當前幼兒園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1.1目標比較狹隘

  由於理論的不完善,不少教師缺乏對藝術教育的深刻認識,認為藝術教學就是為了使學生掌握各種技能,甚至有些教師存在功利心理,將藝術教學的目標定為培養藝術大師。正因為對目標認識不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容易忽視孩子的興趣及對藝術的感知,而是一味地追求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這樣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即美術教學就是為了學會畫幾幅畫,音樂教學就是為了學會唱幾首歌,舞蹈教學就是為了學會跳幾支舞。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不能劃等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應注重藝術深處隱性知識的培養,而不應只停留於一些外在形式。

  1.2教學方法枯燥

  不少教師在藝術教學中採用的是“示範臨摹”的方法,模仿傾向嚴重,如唱歌時,教師唱一句學生學一句,某些教師把握不準學生的心理規律,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教學,而學生只是重複老師,難以自由發揮。在幼兒園時期,受年齡限制,孩子對於對錯並沒有一個很好的衡量標準,有些幼兒園的教學方式比較死板,認為畫畫就必須按照某一種方法畫,畫出來的就一定要正確,其實這對於判斷能力極其薄弱的幼兒來說,往往是很難辦到的。再有就是隻注重技巧的培養,而忽視了欣賞以及不同藝術形式內在的聯絡,在音樂課上只有音樂,其實,音樂和語言、科學、舞蹈等都是相通的。

  1.3內容不夠豐富

  關於幼兒藝術教材,國家尚無統一的規定,多數教材的配套資料都是磁帶和掛圖,由於畫面缺乏動感,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當前很多幼兒園都有現代化的配備,如計算機、多媒體等,還需進一步推廣。教材是學習的材料,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應不斷更新,符合現代幼兒的需要,但許多教材更新緩慢,缺乏時代感,在排版、構圖、印刷等方面比較陳舊,以至於幼兒的視聽覺難以被調動。

  2.動漫及其在幼兒藝術教育中的必要性

  2.1動漫及其特點

  動漫,簡單來說,就是動畫和漫畫的結合,是諸多圖畫按照一定規律運動並配有音樂的藝術形式。首先,動漫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涉及音樂、舞蹈、文學、繪畫、物理以及計算機等多方面,其科技含量很高,從二維動畫發展到如今,對光學、聲學和電子學等都有很嚴格的要求。同時,它還是一種視聽、時空相綜合的藝術,體現的更多的是創造力和想象力。其次,動漫是一門誇張想象的藝術。動漫和電影不同,電影雖有許多特效,但都是以實拍為基礎的,動漫則更依賴創作者的假設和想象,包括場景、人物和故事情節,到處體現著漫畫的誇張,利用計算機技術將各種誇張、怪誕的動作表現出來,使得漫畫天馬行空,進入到一個沒有侷限的世界。最後,動漫是一門幽默娛樂的藝術。動漫的誇張和奇特決定了其具有很強的幽默感,如風靡世界的《貓和老鼠》,將一隻貓和一隻老鼠之間發生的許多橋段拼接起來,配以誇張的動作、豐富的表情和幽默的音樂,使得整個動畫片詼諧風趣,很容易吸引幼兒,使其沉浸到其中。

  2.2教學實驗

  動漫應用於幼兒藝術教育是有一定依據的,此時兒童處於感知運動和前思維運算階段,在認識事物時,對聲音、影象和色彩比較敏感,且孩童喜動、熱愛遊戲,好奇心較重,這些要求動漫都很符合。

  ①實驗物件:某幼兒園的兩個班級,設為A班和B班,各有20人,年齡在3-6歲。

  ②實驗方法:以《顛倒歌》為例,A班按照普通的方式學唱,即錄音機配掛圖;B班則採用動漫的方法學唱。

  ③實驗過程:A班在第一遍聽錄音播放時,很快就有人走神;聽第二遍時,對掛圖上的歌詞都沒了興趣,低頭各自玩著;聽第三遍時,有學生跟著哼唱,但聲音不大,積極性不高。B班在第一次觀看動漫時,完全被吸引,並時不時地發出笑聲;第二次觀看時開始跟著模仿;到第三遍,學生開始提問各種各樣的問題。

  ④實驗結果:從上課的積極性和教學效果來看,B班都要強於A班。

  3.如何將動漫更好地融入幼兒藝術教育中

  3.1動漫和教學內容相結合

  藝術教學有時過於抽象,很是複雜,僅憑口頭講解難以取得理想效果,而動漫則能夠將一些複雜的東西簡單地表達出來。如在《水龍頭不哭了》歌唱教學中,可通過計算機制作,將水龍頭擬人化,一直在流淚,當把它擰緊後,水龍頭不再“流淚”,露出笑臉,通過這樣直觀形象的表現方式,很容易引起共鳴,培養學生用水後關緊水龍頭的習慣。在音樂欣賞時,如歌曲《春之顏色》,梨樹、柳樹、桃園、溪水、飛鳥等眾多畫面紛紛呈現,再加上優美的音樂,能夠讓幼兒進入到一種唯美的意境去感受春天的美,快樂的基調、健康的色彩以及其樂融融的氛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2教學方法中引進動漫

  教學方法對教學質量影響重大,在幼兒藝術教學中,可樹立一些模範榜樣,以此去激勵孩子。從實踐中可知,幼兒期的孩子對動漫大都十分青睞,常常會不自覺地模仿,因此,可將“黑貓警長”“一休”等動漫形象引入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此時,兒童的思維能力較弱,適合以示範的方式豐富其感性認識,如用一支筆描繪一年四季的不同風景,再配以動聽的旋律,讓幼兒感受到四季變化,進而調動其創作慾望。幼兒的主觀性較強,更希望被認可,因此在教學中應時時對其進行激勵,使其保持一個好的情緒,運用動漫手法,通過一些表情或動作提高孩子的自信。孩童階段最喜歡的便是遊戲,而實踐也證明,遊戲教學法對提高教學質量是有很大幫助的,在音樂課上可採取“猜謎”或“接龍”的方式,調動孩子的主動積極性,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4.結束語

  動漫在幼兒藝術教育中的應用是有心理和科學依據的,而且的確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實際應用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動漫的引進不能損傷到幼兒的視聽覺,而且要把握好內在的“度”,動漫只是一種教學方法,切不可對其過度依賴。***作者單位:江西科技師範大學***

  參考文獻:

  [1]譚兆紅.動漫運用於幼兒藝術教育的研究[J].藝海,2012,23***4***:190-192

  [2]劉美羅.對幼兒園藝術教育的思考[J].湖南教育,2009,27***12***:143-144

  [3]葛偉華.幼兒園藝術教育拓展的探索[J].素質教育論壇,2010,20***12***:214-216

  [4]許燕.幼兒園藝術教育的生活化和遊戲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22***4***:149-15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