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病毒防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隨著社會經濟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計算機遍及社會各大領域,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同時,計算機病毒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對資訊保安造成的威脅也日益嚴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計算機病毒防範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計算機病毒防範畢業論文篇一

  網路通訊安全與計算機病毒防護研究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網路的普及已經到了千家萬戶,基本上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網路的大潮中,離不開網路帶來的便捷。但是,在網路給大眾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網路安全帶來了挑戰。計算機病毒肆虐,網路通訊安全直受其害,如何進行計算機病毒防護,保護人們的通訊安全,如何讓人們自身提高安全意識,這是網路防護面臨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網路通訊;安全;計算機病毒

  網路的出現便利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出門盡知天下事。同時資訊的傳播速度不斷地加快,網際網路產生的推動作用是巨大的。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個人資訊的洩漏,銀行卡的盜刷,身份資訊的盜用,網路***的出現等問題層出不窮,引起人們對於網際網路的恐慌。如何進行個人資訊的保護,如何減少計算機病毒對於計算機的侵害,這些問題逐漸被人們提上日程,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具體解答。

  1造成通訊不安全的因素分析

  造成人們在使用計算機過程中通訊不安全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一般可以從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個方面來考慮:

  1.1自然因素

  對於造成電腦病毒的出現的自然因素,例如工作失誤、操作不當等造成的。對於自然因素造成的後果相對較輕,其產生的迫害作用相對較小。而且這一失誤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是在工作過程中,認真細緻,做到網頁的安全開啟,這一漏洞完全可以避免,這就需要每一個人在工作過程中更加細緻認真。

  1.2人為因素

  而對於電腦病毒出現,危害通訊安全的人為因素來說,這一問題相對較嚴重,是難以避免,而且危害較大的。一般是由於某個人或者某些人,刻意對電腦進行攻擊。他們的目的或是為了報復個人,亦或者是為了盜取商業機密,進行商業活動。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公司或者單個人很難解決,需要電腦高手的介入,進行病毒查殺。

  2病毒出現造成的網路危害

  計算機病毒的出現會危及到個人資訊的洩漏問題,財產安全問題,公司機密檔案洩漏的問題等,下面將從幾個方面對病毒造成的危害程度進行具體分析:

  2.1計算機病毒造成的危害

  計算機病毒造成的危害在整個計算機通訊系統中的影響是最大的,而且這種行為一般都是惡意的,他們一旦入侵電腦成功,就會將木馬病毒植入電腦,將電腦程式破壞,而且將重要的通訊資訊盜取,對使用者造成財產性損失。而且這種木馬病毒一般是在使用者並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被植入的,很多時候,可能是依靠大型遊戲的安裝包下載或者一些軟體下載,附帶被下載下來的,但是他一旦入侵,就立即會對整個電腦程式產生危害,威脅網路通訊的安全。

  2.2電腦ip的被盜用

  現在新型的通訊攻擊———ip盜用攻擊,是不容忽視的。電腦高手通過將某些公司或者個人的ip盜用,用來傳送一些虛假的知識,誘導使用者在開啟網頁時點選,間接在使用者電腦上植入木馬。亦或者通過盜用ip,冒用他人資訊,將一些虛假知識傳送到使用者電腦上,對使用者進行誤導。而且這些被盜用的ip,和原始真實的網站具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一般人很難進行分辨。

  2.3黑客的攻擊

  由於當前的法律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對黑客入侵電腦的行為進行處罰,這一現象在現階段還是相當普遍的。電腦黑客利用自己某一領域的特長,隨意侵入其他人的電腦,進行機密檔案、個人資訊的竊取,通過獲得使用者電腦上的一些賬號和密碼,進行機密檔案的盜取,亦或者將其賬號和密碼進行倒賣,對使用者的自身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3對策措施

  任何不法現象的出現,都會有新的解決措施的出現,來應對這些問題。如何解決網路通訊安全的問題,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措施建議:

  3.1提升個人的網路安全意識

  不斷提高個人的網路安全意識,增強自己對於個人資訊的保護程度,對於存在安全隱患的網站堅決不開啟,平時在瀏覽網頁時,注意由各大網站的官網進入,切不可隨意選取網站進入。同時,對電腦設定鎖屏功能,這樣可以減少惡意病毒的入侵。使用者在下載軟體時,一定要下載正規安全的軟體的,並且不斷提高個人網路通訊的安全意識。

  3.2關注網路軟體效能的提升

  由於計算機本身的質量軟體不能過關,這使得網路在通訊過程中很容易造成木馬病毒的入侵。為了減少這一現象的發生,使用者應該不斷提高電腦軟體自身的效能,不論是個人還是公司,都要到正規網站買正版的防毒軟體,安裝正規的相關的防毒軟體。並且對電腦進行定時清理,排查病毒隱患,用以保證通訊安全以及電腦自身的安全。

  3.3規範網路操作

  有一些電腦攜帶的木馬病毒是由於操作失誤,誤下載下來的,這就需要我們對於網路操作的流程進行規範,避免由於人為失誤對電腦及個人財產造成危害。當然,我國現有的法律在這方面的規定並不健全,但是我們應該從自身出發,高舉保護網路安全的大旗,從我做起,從規範的操作開始做起,儘量避免操作失誤帶來的不良影響。

  4總結

  總之,網路通訊安全關係到每個人的財產、資訊保安,只有將通訊安全不斷落實到實處,才能儘量避免惡性事件的發生。當然,做好網路通訊安全問題,一定要有有效的組織管理,對於惡性盜取他人資訊的黑客進行處罰。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才能不斷避免網路不安全事件的發生。

  計算機病毒防範畢業論文篇二

  網路環境下計算機病毒防治

  摘要:計算機病毒是威脅網路環境安全的重要根源,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病毒種類越來越多樣化,嚴重影響了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因此應採取科學有效的病毒防治措施,消除網路環境中的安全威脅。本文分析了網路環境下常見的計算機病毒型別,闡述了網路環境下計算機病毒防治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網路環境;計算機病毒;防治

  一、網路環境下常見的計算機病毒型別

  1.木馬病毒。木馬病毒是一種計算機病毒程式,例如,密碼竊取病毒,這種病毒經常偽裝為計算機網路介面使用者登陸框,一旦使用者輸入使用者名稱、密碼等資訊,密碼竊取病毒就會通過計算機網路洩露使用者資訊。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木馬病毒的種類越來越多,當前木馬病毒通過計算機網路系統漏洞暴露使用者資訊,嚴重影響使用者個人資訊保安。

  2.蠕蟲病毒。蠕蟲病毒是一種常見的病毒程式,其主要通過計算機網路系統缺陷來不斷繁殖,其可以獨立將執行,並且自我傳播和自我複製。蠕蟲病毒為網路黑客入侵計算機網路系統提供便利,通過蠕蟲病毒利用計算機網路系統漏洞,獲取相應許可權,蒐集和擴散網路系統的隱私和敏感資訊[1],為計算機網路系統埋下安全隱患。

  3.黑客程式。黑客程式是一種計算機程式,不具有傳染性,但是具有較強的攻擊性,其可以利用計算機網路系統漏洞來遠端操作計算機,直接破壞計算機作業系統,威脅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

  二、網路環境下計算機病毒防治措施

  1.構建多層次病毒防治體系。結合計算機網路環境特點,加強計算機病毒防護,採用資料備份技術、網路防火牆、防病毒裝卸技術等,做好計算機病毒清除和檢測,形成立體、多層次的計算機病毒防護體系。對於現代化企業區域網,為了確保區域網,應構建完善的防病毒控制系統,有針對性地採取有效防病毒策略,形成全面立體的病毒防護體系,保障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安全性。

  2.加強網路安全控制。計算機網路系統具有屬性、檔案伺服器、許可權和註冊安全防護措施,加強網路安全控制。首先,基於網路管理角度,加強依法***,強化計算機病毒防護意識,充分認識到計算機病毒對網路系統的危害性和損失,自覺進行計算機病毒防護,構建完善的計算機網路使用制度,規範工作人員的操作行為,嚴禁隨意上傳、下載資料或者插接硬碟。其次,建立計算機病毒預警機制,一旦網路系統感染了計算機病毒,要及時中斷網路系統,快速隔離計算機病毒,防止計算機病毒機擴散感染其它計算機,採取科學合理的病毒查殺措施,結合計算機病毒傳播擴散特點,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在最短時間內快速捕獲和掃描計算機病毒[2],發出計算機病毒警報,並且提供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案。最後,編制計算機病毒防範規範,在日常工作中嚴格實行,強化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意識,嚴格把關計算機病毒防治的各個環節。

  3.工作站病毒防範。工作站是計算機網路病毒入侵網路系統的一個突破口,首先,安裝設定計算機防毒軟體,將防毒軟體的病毒監控功能開啟,如網頁監控、郵件監控等,實行全面監控,經常性地對防毒防毒軟體進行升級,定期清查計算機病毒。其次,採用專業的防毒、防毒軟體,如,KV300、瑞星等,這些軟體使用方便快捷、性比價較高,可以實時監測計算機病毒,及時清除病毒。再次,安裝設定防毒晶片或者防毒卡,在晶片上整合防毒程式,在工作站安裝這種防毒晶片,有效防止計算機的入侵。如果工作站沒有設定Boot卡,可以單獨安裝設定防毒卡;如果工作站通過Boot卡來連通計算機網路,可以在Boot卡剩餘空間中存放防毒程式,不用再插卡[3]。

  4.NLM防病毒技術。對於計算機網路系統伺服器病毒,採用NLM裝卸模組技術,優化計算機程式設計,提高網路系統實時掃描病毒的能力,例如,NetWare,提供檔案、目錄的安全屬性和訪問許可權,系統程式不提供管理和修改,這樣計算機病毒就不能進行管理和修改,從而保障計算機網路系統安全。

  三、結束語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計算機病毒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對於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產生嚴重影響,通過分析網路環境下存在的各種計算機病毒,高度重視計算機病毒對網路系統的安全威脅,採取科學有效的計算機病毒防治措施,更好地保護網路系統環境,推動計算機網路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春紅.網路環境下計算機病毒的防治方法[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4,09:143-144.

  [2]王智賢.現代網路環境下的計算機病毒及其防治[J].計算機與網路,2015,.

  [3]鄭輝.網路環境下計算機病毒的防治思考[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03:80-81.

  計算機病毒防範畢業論文篇三

  計算機病毒及防範思考

  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其在人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人們的生活及工作都已經離不開計算機,然而在網路環境下,計算機不斷地受到病毒的影響,而且影響越來越大,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及工作,同時計算機系統也受到了破壞。為有效保護計算機的安全,就需要採取相應防範策略。筆者對計算機病毒及其防範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計算機病毒種類

  計算機病毒的種類非常多,而且非常複雜,根據劃分原則的不同,計算機病毒被劃分為不同的種類。一般來說,有兩種劃分原則,第一種根據傳染方式劃分,計算機病毒有四類:第一類是引導區型病毒,傳播的途徑為軟盤,通過引導區逐漸的延伸到硬碟中,最終使硬碟受到病毒的感染;第二類是檔案型病毒,這是一種寄生性病毒,主要是在計算機儲存器中執行;第三類是混合型病毒,這型別病毒具備前兩種病毒的所有特點;第四類是巨集病毒,此種病毒主要感染的是文件操作。第二種根據連線方式劃分,計算機病毒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原始碼型病毒,在編寫計算機高階語言時,需要用到源程式,在對源程式進行編譯之前,病毒就直接插入其中,編譯之後連線成可執行檔案,不過此種病毒的編寫非常難,所以並不多見;第二類是入侵型病毒,一般此種病毒是有針對性的攻擊,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很難清除;第三類是作業系統型病毒,此種病毒具備一些作業系統功能,可以對作業系統造成比較大的危害;第四類是外殼型病毒,此種病毒是感染正常的程式。

  2網路環境下計算機病毒特點

  2.1破壞性大

  在計算機病毒中,往往融合著多項技術,具有極強的破壞性,一旦計算機感染病毒,不僅使用者私人資訊會被竊取,還會給計算機系統帶來很嚴重的破壞,輕則網路出現擁堵、掉線的情況,重則計算機直接癱瘓,甚至有些計算機被侵入者控制,成為攻擊別人的“網路殭屍”。基於此,在網路環境下,計算機系統及網路都受到計算機病毒的嚴重破壞。

  2.2難於控制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離不開網路,計算機病毒伴隨網路而來,通過網路計算機病毒進行傳播、攻擊,而且計算機病毒一旦侵入到計算機中,傳播、蔓延的速度就會進一步加快,很難控制,幾乎準備採取措施時,計算機病毒危害已經產生,如果想要避免受到計算機病毒的影響,可以選擇關閉網路服務,然而,對於人們的生活及工作來說,關閉網路服務所帶來的損失將會更加嚴重,因此,計算機病毒傳播難以控制與網路服務之間形成突出矛盾。

  2.3蠕蟲和黑客程式功能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病毒的程式設計技術也得到了提高,由此,使得計算機病毒具有更多特點。在過去計算機病毒在侵入計算機之後,可以進行自身複製,從而感染其他程式,然而程式設計技術提高之後,計算機病毒具備了新特點——蠕蟲,基於這一特點,計算機病毒可以利用網路進行傳播,加大了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速度和傳播途徑。另外,計算機病毒還具有黑客程式功能,也就是說當計算機病毒侵入計算機之後,病毒控制者可以利用病毒對計算機系統進行控制,獲取使用者私人資訊,給使用者帶來嚴重影響。

  2.4網頁掛馬式傳播

  所謂網頁掛馬,是指將各種病毒植入網站中,將網頁中內容更改,當用戶瀏覽網站時,計算機就會病毒感染。現階段,網頁掛馬已經成為計算機病毒主要的傳播渠道之一,一旦計算機通過網頁掛馬式傳播途徑感染病毒,那麼將會造成比較嚴重的損失,甚至會出現網路財產損失。

  2.5傳染途徑廣且隱蔽性高

  現今,隨著網路的發展,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也變得越來越廣,使用者的瀏覽網頁、傳送電子郵件、下載檔案等操作都可能感染計算機病毒,同時,計算機病毒的隱蔽性非常高,使用者很難發覺,很容易在無意中促進了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進而使使用者自身的合作伙伴也受到計算機病毒的感染。

  3網路環境下計算機病毒的防範策略

  3.1管理方面的防範策略

  第一,加強計算機病毒的防護意識。對計算機使用人員展開計算機病毒教育,讓使用人員充分的認識到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性,進而自覺地養成防範計算機病毒的意識,從自身做起,維護電腦保安。第二,建立快速預警機制。實際上,對於計算機病毒並無法做到徹底的杜絕,因此,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十分重要。通過預警機制的建立,可以及時的發現入侵計算機的病毒,並對病毒進行捕獲,隨後向用戶發出警報,給使用者提供合理的解決措施。快速預警機制的建立除了依賴於相應的技術之外,還需要完善的防治機構及人員的支援,在建立防治機構並選擇防治人員時,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建立,同時保證選擇的防治人員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有效加強對計算機病毒的管理與防治。第三,制定並執行嚴格的病毒防治技術規範。在對計算機病毒進行防治時,要建立相應的技術規範,從制度上來保證計算機病毒防治的有效性。制定技術規範時,要堅持合理性及規範性原則,同時,制定完成之後要認真的落實和執行,真正發揮技術規範的重要作用。

  3.2技術方面的防範策略

  第一,建立多層次的、立體的網路病毒防護體系。在網路環境下,計算機病毒的防範不能是隻針對單臺電腦,必須要在整個網路中進行,將網路看成一個整體,進行有效地病毒防治。因此,要針對網路的特點,建立起有效的病毒防護體系,真正的實現保證計算機的安全。不過,在建立病毒防護體系時,需要進行全面的考慮,比如病毒查殺能力、智慧管理、病毒實時監測能力、軟體商的實力等,這樣才能保障病毒防護體系的完善性。第二,建立完善的資料備份系統。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病毒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新病毒種類不斷地產生,這樣一來,原有的防毒、防毒軟體就會無法進行全面的計算機防護,因此,必須要建立完善的資料備份系統,以便於受到病毒攻擊時,將產生的損失降低。

  4結語

  網路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伴隨而來的計算機病毒種類越來越多,而且傳播途徑越來越廣。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及網路具有極強的破壞性,也會給使用者帶來嚴重的損失,因此,必須要從管理和技術兩個方面來加強對計算機病毒的防範,保證計算機的安全執行,保護使用者的隱私資訊不被竊取。

有關計算機病毒防範畢業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