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國畫作品蓮蓬

  蓮子甘澀性平,有補脾止瀉,清心養神益腎的作用,常用來治療心悸失眠等症。小編整理了兒童國畫蓮蓬作品,希望大家喜歡!

  兒童國畫蓮蓬作品展示


  兒童國畫蓮蓬作品1


  兒童國畫蓮蓬作品2


  兒童國畫蓮蓬作品3


  兒童國畫蓮蓬作品4


  兒童國畫蓮蓬作品5

  關於蓮蓬的文學描述

  一方闊大的荷塘,密密麻麻的荷葉遮蔽了水面。荷葉還在水上挑

  著,翠綠的顏色已經斑駁,那些常來的蜻蜓、藍色的水鳥早就稀疏了掛念,走得無影無蹤,薄情的人就是這樣靠不住。寥落的心情還在寥落,看水裡的影子也已經斑駁,時光的打擊開始顯現。但是,蓮蓬,翠綠已經變成烏黑的蓮蓬,卻在內心充滿甜蜜的醞釀。高挑的枝子上,是烏黑的蓮蓬房子,裡面是甜蜜的瓊漿。

  帶刺的荷杆,因為密密麻麻,儲存了最後一點收穫。一生沒有張揚過的生命,在最後時刻打點行裝,仍然是烏黑的行頭。只有內行人才知道,這樣的蓮蓬才是佳品——翠綠的往往是奶腥氣十足的,類似於剛剛長成的花生,因為水氣太重而難以下口。古代詩人[1] 辛棄疾就曾以“最喜小兒亡***音同“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來表現童年的快樂與頑皮。鄉間的蓮蓬,大人們幾乎是很難有幸弄到的,孩童看見烏黑的蓮蓬,往往惦記再三,最終要找機會用竹竿綁上鐮刀,遠遠地將蓮蓬鉤下來,大大的黑蓮蓬,露出一個個黑圓洞,裡面都有一個小黑點,宛如一個小傢伙在用黑溜溜的眼睛朝外張望。

  找個沒人的地方,把蓮蓬費勁的用鐮刀割開,可以看見一個個圓溜溜的蓮蓬子已經變得堅硬起來,開啟它的“房子”很吃力,有時候需要藉助斧頭或者鐮刀,小心地剝開,就是一枚枚烏黑的蓮蓬籽——其烏黑如大個的豌豆,但堅硬、圓滑,頗有分量——此時還不能吃,需將蓮蓬籽外殼開啟,把兩瓣蓮蓬籽中間的一支碧綠的嫩芽撕掉,嫩芽好看,但苦澀難當,根本不能下嚥,更糟糕的是,無意中吃了這個綠芽,整個蓮蓬籽就糟蹋了——很久都回不過味兒來。

  吃蓮蓬之美還在於聽秋聲在耳,燦爛和蕭條齊在,清爽與淡雅共存,靜下來於秋風中剝蓮蓬,可以享受蓮蓬之美味與秋聲之悠閒,其時,常常天高而遠,瓦藍清澈,白雲俱飄揚分散成絲縷狀,若有若無,忽聚還散……白雲與蓮蓬,遠的無限其遠,近的可深藏腹中,並能慢慢回味再三。品味之餘,看天看地,看自己,看遠處的天空大雁南飛,看枝頭的黃葉零落翩躚,如在荒野中一場黑白片,遙遠的回憶瞬間到來,又轉眼搖走,恍惚一個鏡頭,能讓人呆呆地回味半天,猶如在口中回味的蓮蓬。

  剝吃蓮蓬,在池塘邊上尤其獨具風味,水塘裡荷葉飄搖,微風陣陣,水氣瀰漫,伴隨著水草的腥甜,水邊棒槌草、茅草枝葉為風所動,嗚嗚之聲猶如鐵絲抽動,令人震顫。其時品味堅硬的蓮蓬,越品越有味,齒頰留香是小事,勾起饞蟲而不能過癮,卻不是好玩的——經過孩子們的搜尋,大人們是很難找到蓮蓬的。

  蓮蓬在池塘邊上臥剝,雖然極盡悠閒,吃起來卻難免意猶未盡。鄉間勇敢且會過日子的孩子,只要能耐住荷杆上尖刺的劃扎,敢涉水到中間地帶,就可以得到荷塘裡的大量蓮蓬。而他們最喜歡的解饞法子,是僅撿小些的吃幾粒,過癮而已,卻將最大最好的全部拿回家,藏到草堆裡捂上,等到冬日大雪,取出於鐵鍋中爆炒,全家人圍爐而坐,聽著大人們的誇讚,噼啪爆炒的蓮子,把一枚枚滾燙的蓮籽在手上倒來倒去,溫暖而熨貼,秋聲化作香氣不斷瀰漫,更兼慢慢剝吃,其香、脆、甜可回味數日不盡。

有關兒童國畫蓮蓬作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