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範文

  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兩個重要方面,兩者既各成體系又密切聯絡。如何把這兩者有機結合起來,貫穿於學校的教育中去,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探析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如今教育部門在深化素質教育,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在教學中不但要確立以學為本的教學觀,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轉變陳腐的教學觀念,正確對待每一個學生。而且還要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培養。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兩個重要方面,兩者既各成體系又密切聯絡。如何把這兩者有機結合起來,貫穿於學校的教育中去,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主要從幾個不同方面談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結合。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有機結合

  School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union

  Pu Jianming

  【Abstract】Now the Educational department in the deepening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carries o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innovation. Must establish not only in the teaching take studies as this teaching view, takes seriously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ransforms the stale teaching idea, treats each student correctly. Moreover must strengthen the student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and the moral education raise. The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is the school edition work two important aspects, both both each tenth system and relates closely. How this both organic synthesis, to pass through in the schoo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topic. This article mainly chats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and the moral education union from several different angles.

  【Key words】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Organic synthesis

  在發達國家心理健康教育①早就入列到學校教育中去。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漸被列入學校教育中來,一個很具中國特色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關係應運而生。對此,國內的眾多專家和學者說法不一。不過綜觀目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現狀,結合理論思考認為,對學校心理健康和德育的關係問題處理最恰當的方式就是使二者在學校教育中有機結合起來,發揮功能互補的作用。

  1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必要性

  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有利於德育工作的改進。

  1.1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有利於德育目標的完整實現。德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學校德育目標著眼於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著力於提高學生的品德素質;德育內容偏重於認識社會、學習社會規則;德育注意滿足社會需要,而忽視受教育者的個體心理需求和個人利益。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和自我意識的增強,逐漸對傳統道德教育產生厭倦導致傳統的道德教育難以被學生接受。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注重個人的心理需要,關注個人心理平衡,而且可以通過激發學生的自信心,不斷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榮譽感。提升個人的價值感和成就感。因此,學校可以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再結合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以道德規範教育約束學生行為,這樣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有利於教育者對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一個人在心理上存在問題總是通過一定的行為方式表達出來。比如,強迫症狀會導致一些反常規或違紀行為的生成;人際關係過於敏感或敵意會影響同學之間的團結和集體觀念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可使教育者把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和思想變化的規律,增強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預見性和主動性,這樣,教育者就不會把學生的違紀行為簡單地歸結為思想道德問題。

  1.3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可豐富學校德育方法,拓寬德育工作渠道,提高德育效果。傳統德育一般採用知識傳輸型的教育模式。對受教育者進行自上而下的教導和灌輸,方法簡單、學生被動。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雙方地位不對等,學生容易產生牴觸情緒,甚至逆反心理。針對此,教育者可把心理輔導的方法引入德育中。如宣洩法、疏導法、共同探討解決問題方法等。改變過去簡單粗暴的方式,採用學生易於接受的方式。這樣,教育者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以朋友身份與學生交流,排解他們的憂慮和困難,使他們放下包袱,學生也比較樂意接受老師的輔導和建議,會主動向老師敞開心扉,使德育工作的實效得以提高。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多方面彌補德育工作中的不足和弊端,提高德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很有必要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

  2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結合的可行性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規範和德育科學性、實效性欠佳的現狀都迫切需要我們尋求一條解決問題的新出路,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共性使我們看到了希望。

  2.1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體系中兩個並列的基礎教育範疇。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兩個重要方面,他們共同服務於兒童與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與個性的全面發展,但又自成體系,在理論基礎、具體目標、學生觀、歷史觀、方法原則和實驗途徑等方面存在區別。兩者相對獨立,既不能相互隸屬,也不能相互代替,而是並列存在的關係。正是因為這種並列關係的存在,使得兩者的結合成為可能。

  2.2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平行的關係,而是一種交叉關係

  2.2.1終極目標一致。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物件都是學生,基本職能都是“育人”。雖然具體目標有所不同,但終極目標一致,都是使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2.2.2內容互有交叉。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不是截然分開的,都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意識傾向和個性心理品質,特別是要培養道德意識傾向性和道德心理品質。心理健康狀況是道德心理品質的基礎,人的道德品質影響著心理健康。有些人心理問題往往通過道德行為表現出來,有些道德表現往往反映著人的心理問題。因此,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以人為本,以人為核心。堅持統一性、整體性,“以心育德”。突破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各自為政”的傳統模式。

  2.2.3方法相互補充。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具體實施的方法上相互借鑑、相得益彰。德育的理論說服、環境陶冶、榜樣示範等方法不失為重要的方法,但往往過於強調外化,為使德育工作更有成效,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方法來加強個體的道德內化。同樣,心理健康教育也可藉助德育的行為鍛鍊等方法來提高實效性。

  2.3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在實踐上完全可行。

  2.3.1實現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課程中的結合可行且有效。小學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課是傳統的德育課程,在這些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我校將一系列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內容貫穿到相關章節。如;勤奮學習、遵守紀律、熱愛祖國、熱愛勞動,如何保持樂觀的心態,如何與人交往,如何正確看待自己等,使德育課程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不僅幫助學生解決了心理問題,也有助於學生思想問題的解決。

  2.3.2在德育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實踐卓有成效。我校針對學生心理髮展的特別,在教學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還制定相關的心理調查表對學生進行心理調查,為有的放矢地開展學校德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援。學校還設立了“心理健康諮詢室”,安排了老師專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還定期舉辦諸如“青春期心理衛生”、“考試前的心理調查”等心理講座,對學生在成長、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給予指導和幫助。

  3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有機結合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雖然在理論基礎具體任務、執行機制等方面存在著差別,但二者卻有著許多緊密聯絡:一方面,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是良好心理素質的核心。德育中所講求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也就是理想、品德教育,它恰好是形成心理結合的核心組成部分,健康的心理也需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質為前提。另一方面,健康心理能穩定、鞏固和促進良好的思想教育,這一系列千絲萬縷的聯絡使得我們完全可以在突出重點合理分工、功能互補的原則上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

  3.1在教育目標和內容上的有機結合。德育工作重要是為一定階級服務的,是社會定向的,以促進社會安定與發展為目的,具有很大的社會性、政治性、階段性和時代性,其目標僅僅侷限在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觀念,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具有崇高的思想覺悟上,而這種德育目標指導下的德育內容註定會有諸多缺陷,註定會引起學生反感,達不到預期目的,學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就是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內容引入到德育工作中,以彌補其不足與缺陷。《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隨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在德育內容中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如青春期衛生心理教育、個性發展教育等,可調節德育工作單純為政治鬥爭和社會現有形勢服務的作用。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為思想政治品質的養成打下患難夫妻實的基礎,創造良好的心理條件。

  3.2在教育隊伍上的有機結合。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現狀是:大部分地方心理健康教育由班主任擔任,只有一小部分地方才有心理學專業教師和醫務人員。這一嚴重失調的比例中我們可瞭解到如今學校心事健康教育大多是由德育工作者來兼做的,這也是心理健康從一產開始就與德育有著密切聯絡的一個突出表現。根據目前心理學專業教師嚴重匱乏這一現狀,要想在短時間內改變這一現象是有相當大的難度的,德育工作者必是心理健康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就很有必要將這兩支隊伍有機結合起來。讓德育工作者在掌握德育的原則、方法等的同時,兼學心理學基礎知識、學校衛生學、心理諮詢學、發展心理學等心理學知識,並且經常與心理學專業教師一起交流各自工作上得到的經驗,分析研討一些具有特色的個案,提出改進教育工作的方法。從事道德品質教育的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動態瞭解得多一些,他們提供的情況有利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並增強實際效果。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對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和心理訓練、心理諮詢等方法、手段要清楚些,有助於其轉變教育觀念,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水平和質量。因此,只有將兩支隊伍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積極的促進作用。

  3.3在教育原則上的結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教育物件都是有感情、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過程中遵循做人的工作的的某些基本原則,然而,現實生活中的學校德育卻相去甚遠,大多采用灌輸、公開訓導等不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原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結合就是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原則,如:交友性原則、疏導性原則,矯正與發展相結合、情理相融等原則吸收到德育工作中,形成正面教育為主,批評教育為輔的原則,心理激勵與強化的原則,因人施教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原則等等。在德育工作中運用灌輸原則是有必要的,但如果僅僅採用簡單生硬、生吞活剝的方法來灌輸肯定就行不通了。古代思想家孟子曾說過:“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心悅而誠服也②”。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只能根據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將心理疏導和理論灌輸相結合,才能取得理想的解決問題的效果。

  3.4在教育方法上的有機結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在方法和手段上雖有很多差別,但二者卻也有交叉的地方,因而在教育過程中可在其共同的基礎上結合,促使其取長補短,使二者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新生事物,它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尤其是在我們這些農村學校,在這種情形下坐等學生主動上門尋求幫助是行不通的,那麼就需要借用德育工作中的一些成功經驗和方法,公開主動地對學生講解,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將活動課作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載體,使學生在不知不覺、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心理健康的一些常識,達到保障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開發學生潛能的目的。同樣,德育工作者要改變那種板起面孔訓人、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方式,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積極關注、尊重、溫暖、真誠等性質,認真傾聽學生申訴,在與交談中接受,觀察與辨別,瞭解其思想問題,以熱情的態度、真摯的感情和多方面的科學知識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當然,實現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不是兩者的簡單相加或相互替代,而是兩者在教育目標、內容、過程中的聯絡融通、相互滲透。因此,在教育的實踐中,要注意避免出現“心育問題德育化”或“德育問題心育化”的傾向。既不能將學生的心理問題錯當思想問題,全部由德育工作來解決;也不能將心理健康教育看成萬能鑰匙,過度強調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忽視甚至淡化德育的思想性和導向性。如果我們認識不到這一點,將使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走入誤區。

  4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結合的意義

  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有機地結合到學校教育工作中去,有著許多積極的意義。首先,避免了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實踐中的角色衝突。比如價值導向與價值中立的衝突,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的衝突,從而達到共同的育人目的,使人的生存質量提高。其次,避免了個體成長中的相互抵制。學校教育工作者要通過自身努力,幫助學生達到積極的心理健康層次,發揮個人潛能,發展建設性的人際關係,從事具有社會價值的事業,從而做到個人與社會關係的相結合。再次,避免了目標上的不一致。心理健康教育追求的是一種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狀態,其目標屬於基礎層次的目標。而德育具有社會取向的特徵,他要求個體服從整體,具有高度的約束性。但兩者的總目標是一致的,兩者都是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總之兩者結合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有利於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註釋:

  ①《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②參見《孟子·公孫丑上》.

  參考文獻

  [1]張向葵主編.教育心理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2]葉忠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關係之初探.

  [3]陳家麟主編.學校德育工作的心理衛生學思考.教育評論,1998***3***

  [4]趙富才主編.心理學教育的德育功能探析.教育評論,1997***2***

  [5]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網.

  [6]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革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