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論文

  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人的發展中既包括身體的、生理的發展,也包括心理的發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教育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教育是一門科學,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內容也在不斷擴充套件著,教育的這種複雜性導致了教育者工作的多樣性。當今時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不但要有豐富的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能,同時要有優秀的品質和健康的心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但要注重知識的傳授,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動向,培養學生健康健全的心理。這篇論文從不同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原因入手,闡述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應該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從而為社會培養人才。

  關鍵詞:教育;心理健康;教學環境;學困生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7--01

  隨著現代社會各方面的不斷變革,各行各業競爭日趨激烈,優秀的心理素質已經成為了社會對人才的必要要求。初、高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轉折時期,在這樣一個時期,他們肯定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所以教育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我們不僅要做一名合格的教育者,還要做一名優秀的心理醫生。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產生於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根據這一點可以把學生分為三種類型:溺愛型、功利型和缺愛型。

  溺愛型,有些學生在家裡被眾星捧月似的寵著護著。但是,在學校他們不但缺乏自理能力,同時也不會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挫折與打擊。功利型,當前,雖然國家正在進行教育改革,但是傳統的觀念仍然盛行,大多數學校以分數評價學生;家長身處在激烈的競爭中,他們都迫切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各方面影響下,學生在學習上就會產生自私的心理,有的學生會“偷著學”,除了完成學校的學習外,還參加多種補習班。心理疲憊,精神高度緊張使孩子變得孤僻冷漠。缺愛型,這樣的學生多處於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或經濟條件差比較差的家庭。這類孩子經常覺得自己各方面不如別人,長期處於這種不平衡的心理狀態下,自然而然會產生自卑、妒忌、不公平感等心理,有些甚至會仇恨社會,產生過激行為。

  每個人的成長髮展是有個性的,是千差萬別的,難用一個模式、一個評價標準來衡量他們。教育者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的不同情況,審時度勢地處理教育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以“尊重”、“信任”創設和諧的教育教學環境

  通過在班上開展互助互愛的活動,在學生之間建立平等友愛,互敬互信的和諧關係。用真誠的態度幫助有困難有缺點的學生,去打動他們,使他們心情愉悅,以增強自信心,激發求知慾,鼓舞其勇氣,讓他們勇敢地面對困難與挫折,理解、尊重並寬容他人,在班級中充當一個受歡迎的角色。“尊重”、“信任”是人際交往中最為寶貴的,學生和教師之間不僅僅存在教與學的關係,更寶貴的是彼此平等互信的人際關係。沒有這種平等和尊重,我們就不能創造出優良的教學環境,更談不上進行心理教育了。

  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成立學習小組,自主學習。老師學會快樂地教學,使學生既能學到科學文化知識,又能學得輕鬆快樂。有了這種輕鬆的教學環境,孩子們就會開啟心結,容易與別人相處、溝通,便於對其進行說服教育,有利於教師督導學生的心理朝著健康方向發展。

  不斷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寓教於樂。利用主題班會,談理想,說未來。組織學生觀看有教育意義的影視片,例如“感動中國”等系列節目,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關注“學困生”和“尖子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一***如何對待“學困生”

  學困生常常表現為思想覺悟低,不遵守紀律,不能完成學習任務,錯誤的人生觀,常表現為亡命稱霸的英雄觀、低階下流的樂趣觀,情感不穩定,採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可將其轉化,從而向好的方向發展;若聽之任之放任不管,就會使其很快向壞的方向墮落。著名心理學家梅拉比在實踐的基礎上曾提出這一公式:“交流效果=7%言語+38%音調+55%情感”,對待“學困生”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重視情感疏通,從各方面給予他們必要的關懷和照顧。學生在犯錯後,教師應認真的調查事情發展的前因後果,進行細緻的、合情合理的批評教育,剛柔並濟。

  ***二***如何對待“尖子生”

  思想不成熟,自以為是,經不起挫折,理論根基淺,拒腐能力差是“尖子生”的缺點。而學校、老師和家長容易偏愛“尖子生”,對待他們過分的寬容。老師和家長錯誤地認為品學兼優的學生對自己各方面的管理能力都好於他人,導致出現思想問題的時候不能及時發現並早期制止,然後出現了大問題。因此,加強對優秀學生的管理教育。處理好“嚴”與“愛”的關係。老師和家長在信任和愛護的同時,要認識到他們還小,思想還不成熟,在學習上超過別人不代表其他方面就都優於他人。時刻關注他們的心理動態,犯錯一定要及時有效的糾正,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他們表現出色時就要表揚,用他們的優點去帶動其他學生的個性心理的發展。

  三、班主任與科任協同合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

  現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對老師的教育素養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師在教育學生之前首先要接受正規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會分析和處理各類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搞好學生個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共同努力。抓好教育力量接合部的工作,發揮班科教育集體的作用,發揮班主任對科任教師的協調、統籌作用。班主任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對學生的瞭解也最深入全面。因此,班主任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徑。大多數學生對班主任存在一種畏懼心理,在班主任面前積極表現自己,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現給班主任看,離開班主任的視線馬上就會原形畢露。在科任上課時調皮搗蛋,不遵守學校和班級的紀律,這就需要科任教師的及時教導,科任的職責不僅是教書同樣要育人,科任應該把課堂上出現的不良狀況及時反饋給班主任,幫助班主任加強對學生的瞭解。

  未來世紀的高層次人才不僅應該具有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更應該具備優秀的品質,健康的心理。“德才兼備”這四個字清楚地告訴我們,“德”在“才”的前面,前者比後者重要,沒有“德”的人才更加的可怕。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為國家守護好輸送人才的大門,我們應該把健全的人才送到各行各業,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知識,總結教育實踐中的經驗教訓,促使全體學生的心理朝著健康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