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主創業勵志故事

  創業不僅有助於提高社會生產率,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還對新理論觀點的形成和建立起著決定性作用,而後者對經濟的長期發展更是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看看那些大學生創業的故事,學習他們,激勵自己。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大學生辦外賣APP日收入萬元

  在廈門理工學院近日舉辦的“第五屆夢想工廠校際創業大賽”上,剛從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畢業的黃陳樟創辦的“食指街”外賣網站以其突出的業績,引起了評委們的濃厚興趣。

  據介紹,該網站註冊使用者超過6000人,佔周邊高校學生總人數的1/6左右。黃陳樟說:“想到大學校園裡每6個人就有一個是自己的使用者,內心的滿足感便油然而生。”

  目前,“食指街”外賣網站日營業額上萬元,進駐商家68家。黃陳樟告訴記者,“食指街”的盈利方式主要通過合作商家返點。由於僱傭了在校大學生當配送員,基本能保證送餐到門口,所以很受大學生歡迎。為了方便同學們隨時隨地下單,他們還推出了“食指街”手機客戶端。“有了APP,同學們在即將下課時可用手機下單,不用再等到回宿舍用電腦操作了”。

  從踏入大學校門開始,黃陳樟就嘗試著創業。深諳大學宅文化的他在宿舍囤積了一批適合當夜宵的零食,每當門禁後,他就忙了起來。上樓下樓,他親自把夜宵送到有需求的同學宿舍。後來,他的業務範圍擴大到其他樓棟,銷售商品的類別也多了起來。當時他的訂單都是通過淘寶下單或者電話訂購。

  2013年年初,黃陳樟在網上看見一個高中同學在秀自己建立的網站,他隨即請這個同學幫忙設計了“食指街”外賣網。有了自己的網站,黃陳樟開始尋找入駐的商家。為了取得商家的信任,他免費配送,並且保證當天結算清楚。

  他招了3個高校的10多名貧困生做配送員,以便能直接把食物送到宿舍門口。和其他外賣網僅發“計件工資”不同的是,他給每個配送員至少50元的基本工資,“如果送餐量不夠的話就可能虧本”。

  在這個擁有4萬人左右的“大學城”,外賣網站並不止“食指街”一家。但是,目前做大了的只有“食指街”一家。當別的外賣網放棄時,黃陳樟立即出資將其收購過來,把使用者過渡到自己的網站上。

  去年11月,嗅到手機客戶端的新商機,黃陳樟又一次性花了10萬元,請人做了一款基於IOS和Android的手機客戶端。這讓他意識到,“沒有自己的技術團隊,這條路走不遠”。

  黃陳樟通過身邊的朋友,輾轉找到國內某知名數字地圖提供商的技術團隊。他以部分股份相送,對方用下班後和週末時間來維護“食指街”外賣網。如今,“食指街”創業團隊核心成員共有13人,其中6人負責運營、7人負責技術。

  黃陳樟的創業故事經當地媒體報道後,他不斷接到來自各方的電話,“有希望入股的,也有希望合作的”。但是,他都婉言謝絕了。“其實 食指街 外賣網本身並不太盈利。前期的盈利隨即就投入到下一步計劃。目前團隊也就維持著保本的狀態。”不過,對於自己的未來,他心中有數:“明年3月我們將推出全 新的網站和手機APP,同時將推廣到其他大學城。”

  二:

  90後大學生創業淘金500萬

  拖延學費,負債兩萬,租7萬塊的門面開店,作為一名大三學生,你敢這麼做嗎?但是雲南小夥子蘇建益做了。

  “我正好趕上國家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好時候。”蘇建益說,“‘十二五’馬上就來了,我計劃在全國開500家店。 ”昨日下午,蘇建益坐在自己辦公室的陽光裡,信心滿滿地說。

  家鄉特產 覓到大商機

  蘇建益家在雲南鄉村,父母靠種地和養奶牛供他讀書。2002年,考取長春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後,他便開始了在長求學生涯。初來長春,南北的地域差距讓他既新奇又有點不適應,但正是這種地域差距,讓他抓到了商機。

  大一寒假結束後,蘇建益從家鄉帶回一些飾品,沒想到,引起了班上不小的熱潮,很多人對這些東西感興趣。蘇建益嘗試搞起了小生意,他把飾品做成海報貼出,留下寢室電話,竟不斷有人來詢問。後來,蘇建益乾脆在學校的書屋租下一角,不定期從家鄉進貨。

  懶散的午後,書屋一角,半壁牆面掛滿了雲南飾品,牆下襬放著一張圓桌,三兩好友稀疏圍坐,品酒、吹牛、暢想未來。蘇建益說,那時候,每個月能淨賺1000元左右,這對於每月生活費只有500元的蘇建益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別看店小,將來準能發展成大的連鎖公司。”蘇建益說,那時候,哥幾個相比,他吹的牛皮最大。但事實證明,蘇建益的理想並不是空談,通過精心經營,他打出了自己的招牌,並且在兩年後,擁有了自己的店面。

  “借雞生蛋” 掘第一桶金

  2005年,蘇建益大三下學期,為了保證資金鍊的完整,蘇建益已經拖欠了兩年學費。而此時,由於賺不到錢或不敢鋪入更大成本,校園內一起創業的同伴越來越少,可就在這時,這個雲南小夥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借錢到桂林路開店,店名就叫“茶馬雲南”。蘇建益說,大學生創業一直受到國家支援,他看好了這 個方向,再一個,光提“雲南”兩個字就已經讓無數人神往,在東北地區銷售雲南飾品,他看好了這個市場。

  店面的啟動資金就要10萬,除從親戚處借來2萬,自己1萬多塊的積蓄外,錢遠遠不夠。蘇建益想到了“借雞生蛋”的辦法,他拉來了自己的一位老師和同 學入股,湊夠了剩下的6萬塊投入資金。蘇建益說,那時,他從沒見過兩萬,卻已負債兩萬。後來,拿著7萬塊去交房租的時候,他手都在抖。

  2005年,蘇建益通過這家店,挖來了人生第一桶金。他說,當時長春還沒有云南方面的飾品出售,茶馬雲南開業後,營業額扶搖直上,並逐漸打出了品牌,開始有商家諮詢加盟的事。

  5年拼搏 創富500萬

  誰也沒想到,短短5年之內,這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娃,竟成了擁有上百萬資產的大老闆。

  陽光透過玻璃投入辦公室,厚厚的一摞檔案形成參差的陰影,蘇建益喜歡放鬆地靠在椅背上,聽《一天到晚游泳的魚》。這個在創業道路上披荊斬棘,在商戰中聰慧果斷的創業新銳,今年只有28歲,穿著短風衣,戴著眼鏡的他很斯文,還沒有完全褪去身上的男孩氣。

  經過5年的發展,“茶馬雲南”店已覆蓋吉、黑兩省,知音店和加盟店共計80多家。在蘇建益公司走廊的行程表上,還有多家店面即將開業,店面總數在年底將達到100家。蘇建益說,2005年是一個起步,現在公司邁上了一個臺階,已擁有資產500萬左右。

  目前,雖然長春已有20多家店面,但這並不是茶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展的本部。在雲南,他們已經建立自己的公司負責採購。蘇建益說,長春是他的第二故鄉,是茶馬雲南的發源地,並且他的愛情之花也在長春盛開。

  堅持學習 引進管理人才

  蘇建益把“平凡的人也有偉大的夢想”設為電腦桌面,他不懈地去追夢,也擁有普通人該有的愛好和困惑。

  蘇建益不抽菸,偶爾喝酒,酒後話略多。他喜歡打羽毛球,喜歡自由,喜歡聽《一天到晚游泳的魚》,偶爾會懷疑自己不擅管理……蘇建益說,如今公司的員 工上百人,他一個人根本管理不過來,於是便拉來了親人幫忙管理。“但這種模式不會持續太久”,蘇建益認為,在企業發展初期,家族管理模式會有一定好處,但 絕不是長久之計。

  目前,蘇建益不但堅持學習,增強自己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斷引進中級管理人才。每次面對手下上百名員工,蘇建益知道自己肩上的重量,這不再是大學校園內喝酒侃大山的光景。

  8年以後 醞釀公司上市

  “5年以後,茶馬雲南店面將達到上千家。”提起未來,蘇建益信心滿滿,他預計,茶馬雲南發展的大目標在中國東部和中部,四川、重慶還可以,雲南、貴州、西北、新疆、西藏沒有多大發展前途。他說,全國的潛力在2000家左右,他要做的是做好每一個知音店和加盟店,控制好步伐,踏實地實現品牌升級,實現精品化。

  蘇建益說,8年以後,他將準備融資四五千萬,運作茶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上市,那時,茶馬雲南將實現另一個飛躍。